短片来袭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pr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说到“短片”,上可追溯到卢米埃尔兄弟的《工厂大门》、《火车到站》。那时候的“电影”,如果称之为“镜头的组合片断”一点都不过分。随着电影的发展,习惯在电影院“闷”上几个小时的人们,几乎忘记这个影像最初形态。
   网络DV视频的出现,大量短片充斥在网络上。精妙的创意,多元的手法,动辄千万的点击量,让传统媒体不得不正视新媒体带来的冲击。无论是纸媒提出的“流媒体”概念,还是电视台邀请“拍客”担任记者,都是以“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精神在给未来做准备。而广东南方电视台则干脆举办“南方多媒短片节”,摆明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前,抢占一块阵地。
  
  为“新媒体”搭建平台
  
  2009年9月,第二届南方多媒短片节在广州羊城报业创意园举行。这个由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主办,广东南方电视台承办南方多媒短片节,可以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由官方媒体主办的,面向广大“非主流”作者的短片节。评选前,“2010南方多媒短片节”组委会共收到各类参赛作品1500多部,总量比上届增加两倍。参赛作品既包括传统DV作品、动画、手机短片,更有以群组摄影展现故事的“纸上短片”等多种类型作品。
  “‘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创作者善于展示自己,但大量作品暴露出作者的随意性。目前仍然需要引导,可以预见,未来必然会有更多优秀短片出现。” 南方电视台影视频道执行总监、南方短片节秘书长杨德建说道,“最终提供一个合理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机会。”
  
  当传统媒体遇到新媒体
  
  在这个信息极度膨胀的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发展中产生碰撞的最好结果,就是在融合中彼此发展。
  尽管当下手机视频、网络DV视频、户外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因其灵活、快速的特性网聚了相当一大批优秀,甚至专业的创作者,对传统媒体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但在“南方多媒短片节”主办者看来,“新媒体”在发展中也渐渐暴露出其规范性和权威性缺乏的问题。
  因此,如何建立合理化桥梁,也是对新生事物采取宽容接纳态度的南方电视台一直探索的答案。
  于是,“南方多媒短片节”就在主流媒体试图与多种新生媒体互动的过程中应运而生。
  
  短片是浓缩的精华
  
   从豪华酒店到创意产业园区,两届南方多媒短片节主办场地的变化,透露出主办方贴近短片创作着的努力。
  “短片的好,就在于‘短’。”杨德建认为,影片无论长短,都是作者对社会关注的表达方式,但短片的感染力绝对不亚于长片,因为“两者只是表达手段不同”。
  当今社会,视频信息越来越多地充斥在生活中,最能引起人们关注,甚至影响生活的影片,却是产品广告。这些商业化的影像只是商人传递消费理念的产物。
  而对社会有深切认知,甚至能引人反思的影像却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影像垃圾中。因此,南方多媒短片节从“短”入手。
  
  5分钟的态度
  
  尽管不少评委都对“影片内涵能否在5分钟内完整表达”产生疑虑,但南方多媒短片节仍坚持这一标准。不过,在这次的获奖作品中,却有数量不少的“超时作品”。
  杨德建表示,“5分钟”的时长是组委会必须坚持的态度,但并不因此拒绝优秀影片。出于对优秀创作者和新锐作品参与的鼓励,主办方对优秀作品的限制放宽许多。“更何况,一部作品针对不同用途,可以做成不同版本。”杨德建也提议更多作者选择用短片吸引观众,以取得更高关注度。这也是当下电影作品,乐于在网络或其他新媒体上发布“片花、片段”的原因。说回来,无论是长是短,只要能体现个体思考,又能吸引观众,帮别人认识社会,甚至改变现实的影片,都可以称为好影片。
  
  让精品得到关注
  
  由独立导演孙宪拍摄,讲述一只黑尾鸥由出生到长大的纪录片《鸟》,涉及野生鸟类的“兄弟之情、父母之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这个不到5分钟,节选自电影《天赐》,类似“片花”的作品,虽然是导演从7年间积累的素材中截取的片断,却让人感觉到作者心中的大爱,该片在去年获得南方多媒短片节剧情短片金奖。“即使是5分钟,也有属于它的框架结构。”杨德建说道。他希望更多同类作品能参与电影节,并在其中获奖。“为什么不用这样的方式让那些对社会有深刻反思、能引起人们反思的影片得到更多关注?” 在南方多媒短片节期间,南方电视台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影片播出。“虽然不能选择黄金档,但这是尝试的开始。”杨德建说道。
  
  不为商业的短片节
  
  和部分民间机构为商业包装而举办的短片节不同,南方多媒短片节更希望从艺术角度关注创作者和作品。而本届短片节艺术顾问王小帅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希望短片不要走商业化路线。
  “事实上这有些两难,我们虽然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但也不希望这个短片节最终变成小众。”杨德建解释说,“我们希望参赛作品能展示深层生活,却不单纯展示苦难,最终的目的还是帮助社会。”获奖作品中有不少涉及深刻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争议和思考。
  杨德建也承认,很多作品仍不算成熟,希望在短片节的引导下,能使这些年轻作者看到生活中最真实的内容。
  
  独立影像遇到新媒体
  
  说到中国的独立影像,总绕不过吴文光。在和第一届电影节的简单合作后,吴文光接受了担任本届短片节艺术顾问的邀请,同时也带来了“私影像”的理念。从上世纪80年代,吴文光就作为中国纪录片的实践者开始制作纪录片,虽然曾与电视台合作,但对电视记录方式“深恶痛绝”的吴文光,除了采访,许多年都没有与主流媒体如此近距离合作。不仅仅是南方多媒短片节连续两年的诚意打动了他,更重要的是南方多媒短片节对吴文光的讲座内容和“私影像”理念的认同。而影像工作室、独立影像制作者、在校大学生等多元化的参赛者和多种媒介“混搭”的方式,也让短片节得到了吴文光的认可。
  
  关注城市话题
  
  南方多媒短片节不但颠覆“长才是好”的影像观念,在主题选择上更试图增加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今年围绕“城市”主题,短片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与思考。在本届短片节中,反映城市中传统与现代冲突的《城中伶》获得了年度主题短片金奖。
  不难看出,组织者在偏重社会现实题材的前提下,希望参与者更关注中国城市的发展,而这也是世界性的大主题。
  
  明星也来玩短片
  
  本届南方多媒短片节可谓明星云集,不但邀请到司徒兆敦、吴文光等纪录片领域的大师,更邀请到王小帅、张铁林等电影、电视界明星。
  近些年,除了影视剧创作,张铁林还涉足影视教育领域,在本届短片节中,身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的张铁林也带来学生作品中的精品,其中《广州天桥》获得城市主题影片银奖。
  张铁林在主题演讲中,希望更多的影视制作者怀着感恩的心回馈社会,并鼓励大家多做DV,他感慨地说:“现在的拍摄条件比我们那时要好太多了。”
  
  影像展与图片展
  
  “图片就是最短的短片。”杨德建笑着解释,“电影胶片1秒钟有24格,一格就是一张图片。而图片可能是整个电影中最精彩的画面。摄影和摄像是相似的概念,如果两者在一起绝对是‘多媒’。”
  基于这个理念,从第一届开始,南方多媒短片节影展就是在一个图片展的外围环境中举行。“图片能传递更大众的概念,而且图片对艺术氛围的营造效果非常好,因此每届短片节我们都设立图片展单元。” 南方多媒短片节将纪实摄影纳入到的作品类别,用静态、纸面去叙述的故事,不仅是对“多媒”的注释,更带来了静态纪实影像开放空间与视觉张力。
  
  真正的“多媒”
  
  南方多媒短片节的作品必然有不少多元素的混合。由《大众DV》杂志推荐的“流媒体”短片《我的机器,我的肾》在本届南方电影节纪录短片单元获得纪录短片银奖。玩过音乐、学过会计,现在做摄影记者的王磊毫不讳言自己的“多元”,除了小DV,王磊还常常用照相机里的摄像功能拍摄画面。
  “各种创作手段的融合必然促生新艺术形态的产生,我想未来会有很多摄影师成为导演,甚至做故事片,而纪录片大师也会拍一些图片。这两个艺术门类其实是共通的,短片和图片在未来有可能相互转换。”杨德建说。
  
  优秀国外短篇的精选
  
  国际优秀短片的交流也给南方多媒短片节带来不少国际氛围。“大师班”讲座中,金熊奖获得者、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导演扎努和奥斯卡奖获得者、英国著名导演尼克•鲍威尔都带来不少国外优秀短片作品和制作理念。尤其是英国殿堂级电影制作人尼克•鲍威尔观众交流会,鲍威尔带来的众多英国学生作品,让中国观众在拓宽创作思路的同时,也找到短片国际化的方向。
  波兰克拉克夫纪录片节精选影片展、法国优秀短片展、德国优秀短片联展也都让现场的观众获得美好的视听感受。
  
  综述
  
  南方电视台能花费精力制作这样一个短片节,显然是看中了短片市场的广大,能想见,未来由电视台搭建的短片交易平台可能也会出现,而更多更好的视频短片也将以无法预计的速度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责任编辑:石文燕]
其他文献
2011年,中国数码摄像机市场的品牌格局和产品格局的走势都较为稳定。索尼在家用数码摄像机和专业数码摄像机领域均独领风骚,且领先优势不断扩大。松下和佳能组成第二阵营品牌,积极地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另外2011年中国数码摄像机市场受到其他拥有摄像功能的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机甚至智能手机的冲击,市场规模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低端产品首当其冲,而中高端家用数码摄像机和专业产品受到的影响则比较小。  市场概述  
期刊
【编者的话】一个DV爱好者如何能迅速步入专业的行列,其中一个窍门就是要掌握把画面拍稳定的方法和技巧。这是营造视觉美感的重要因素,也是对专业摄像师的基本要求。观看电影电视片中沉稳的固定镜头、平滑的运动镜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很实用的技术要领,学会巧妙应用辅助器材和身边一切有利条件,让画面达到这种专业水准,在稳定中制胜而出,超越一般DV爱好者的技术水平。    手持摄像机
期刊
在一些特定的视频中,没有华丽的效果作为陪衬的话,那么视频将变得索然无味。在特效制作方面,与Affect Effects相比,Premiere要远远逊色于前者,但是有时候充分利用插件,同样能方便迅速地制作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特效。这里就为大家介绍用Premiere制作华丽魔球的效果,相信会为大家的视频增色不少。    魔球诞生之插件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为Premiere安装Trapcode公司
期刊
2010年对于中国婚庆视频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转折年,经过多年的积累,整个行业对于器材数字化、系统高清化、制作专业化、服务正规化、技巧时尚化的发展趋势取得了认同。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长期关注中国婚庆视频行业的发展,致力于推动行业视频影像制作水平的不断进步,向中国婚庆行业介绍世界最先进的视频拍摄技术,为婚庆摄像师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作品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并于2010年7月下旬隆重推出“成就永恒经典”——
期刊
说到视频制作工具,Pinnacle Studio 应该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品牌了,它多年致力于视频的硬件和软件开发,相信在使用过程中它的支持者也会非常多。   Pinnacle的最新产品Pinnacle Studio 14提供了一个专业家庭视频工作室所需要的一切功能,针对台式电脑和笔记本各有一套完整的视频编辑方案。通过视频制作流程的要求,只要将视频素材采集到电脑里,通过编辑和输出部分的制作,就可以得到
期刊
DV器材小型化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经过多年的发展,DV的技术提升和使用者操控习惯的选择权,已经如同《进化论》中“优胜劣汰”的内核一般,通过时间和实践的磨练选择了“小型化”为器材的发展方向。   通过不断的实际检验,我们现在再来说小型化的话题,谈为什么小型化已经为时过晚,因为这已经成为现实。针对如何来理解和使用小型化的优势,这次特别请到了业内导演和摄像师,以及媒体的资深专家,特意围绕佳能XF系
期刊
近年来,到全国各地,与很多摄影人聊天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摄影如何有新的突破。风光、人像、纪实,该拍的好像都拍了,该投入的设备也全力以赴了,但是很多人拍拍就茫然了,总有跟着名家屁股后面跑,一辈子也追不上的感觉。    摄影如何实现新突破?如何在短时间内成就自己的摄影艺术成就,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我们,促使我们认真思考。    今年年初,我们突然看到英国《卫报》记者张丹拍摄的天安门广场大阅兵的“
期刊
当我们看到优秀纪录片中,海底那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鱼类世界时,无不为生命的奇妙而折服、为画面的绚烂而激动,尽管我们自己少有机会象专业水下摄像师那样深入到海底进行拍摄。可是在身边,喜欢水下鱼类的人有很多,他们在家里布置精巧的水族箱美化生活,营造出一个小型的水下世界,这时用摄像机把水下漂亮的鱼儿拍下来,那会比静态照片更加生动有趣。  如果隔着水族箱的玻璃拍摄,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
期刊
随着IT界的传奇人物乔布斯的离世,电子产品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PC,转投到了苹果门下,开始使用MAC的电脑(苹果的笔记本和台式机都变得流行了)。而去年发布的基于苹果操作系统的视频剪辑软件Final Cut Pro X(以下简称FCPX)也自然成为苹果爱好者的宠儿,但很多人苦于初次接触苹果操作系统,或初次接触视频剪辑软件,都觉得软件打开,顿时一头雾水,无从下手。那么现在这个专
期刊
近几年春节前夕,珠三角地区有超过10万农民工选择骑摩托车回家过年,形成蔚为壮观的摩托大军,引发了多方媒体的关注。2011年1月24日,上海《东方早报》副总编常河率领两名摄像师、一名摄影记者、一名文字记者的五人组,追随了汪正年等五人三辆摩托车,从打工地广东肇庆到老家贵州石阡的五天四夜之旅。2011年1月29日,《东方早报》用了八个版面详细报道了他们的千里回家路。而更为震撼的影像叙述,都记录在了纪录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