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辞官下海,他是地道的“92派”、“仕而优则商”的代表;进军海南,他是“万通六君子”最后的坚守者;忧国忧民,他是《风马牛》的打造者、“冯子论语”的布道者——在高傲的骨子里,他永远不会甘心只做一个商人,要做就做有精神有格局的企业家。
他是冯仑,以地产商的身份闯入江湖,却以文人身份为人称道。他效仿古人“学而优则仕”,却在改革元年“仕而优则商”,商场多年的闯荡后他又重拾文人气质。
人生的野蛮生长
当为写冯仑抓破头皮时,朋友说了一句:“92派”呀。对,92派,那不是一个派别,而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1992年,邓小平南巡,“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成为引领一代改革人前进的号角。那一年前后,大批的政府官员、知识分子等社会主流精英下海,这些人最终开创了中国的改革元年。冯仑就是典型的“92派”代表。
用冯仑的话说,自己采用最草根的创业方式,和合作者分头借钱,注册了一个典型的“皮包公司”,以“流氓”无产者的姿态在底层摸爬滚打近十年,最终成就了他的“野蛮生长”。
《野蛮生长》是冯仑的一本书,也是对自己纵横地产江湖20年的梳理。
“92派”的冯仑也算得上是根正苗红。他15岁入团,20岁入党,22岁进中央党校,毕业后在国家机关工作,1988年,他受国务院体制改革委员会下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委派,去海南筹建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开办之初,海南省委给了他们5万块钱、一辆车、一台电脑。最终体改所失败,冯仑回到北京,托遍关系找工作,但一切正式的国家机关都对他关上了大门。就这样,冯仑开始沦落江湖,落草为民。
原本文质彬彬的冯仑一旦生长,就会像草一样“野蛮”。
他先是经人介绍进入第一代企业家代表牟其中的南德公司。牟其中先委任冯为“政务秘书”,后来又让他去《南德视界》当主编,再后来冯仑变成了“总办主任兼西北办主任”,月薪200元,办公座位就在牟其中办公桌的对面,大事小事一把抓。但两人和谐相处的时间并不长,最后,冯仑出走南德,这差点让他背上了“背叛”的罪名,但后来的事情证明,冯仑的决定是正确的。
1991年6月,冯仑、王功权、刘军、易小迪、王启富等人在海南成立了海南农业高技术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前身),后来又加入了潘石屹。他们以兄弟相称,人们称呼这个群体叫“万通六君子”。
时年32岁的冯仑年岁最大,被尊为大哥,后来冯仑看过不少研究水浒、太平天国的书,他将“万通六兄弟”的结合称为“梁山模式”:座有序,而利无别。如此江湖式的管理模式也正是文人气息的冯仑才能想到的。
当时新公司的账面上只有3万块钱,凭着“空手套白狼”,冯仑愣是赚到了300万的运作资金。冯仑说,那种感觉就像“大姑娘初婚,幸福又糊涂”。彼时有着超乎想象优惠政策的海南正被热火朝天的商业氛围所包围,然而没有健全的法制,满眼净是荒唐。“你会被骗到一个夜总会,被推到一间黑屋子里靠墙站着,一把枪抵住肚子,然后强迫签下一个合同。”会有人突然消失,会发现政府签章全是假的,人们就像突然到了一个完全自由的地方,无法无天,毫无限制,再也不用在意那些老掉牙的传统观念。15岁入青团,20岁入党,一直是学生干部的冯仑自嘲:“最后,呸!我完全变了。”
其实,冯仑并没有变。在他的钱夹里,放着两个故去男人的照片。一个是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另一个是他的干爹马鸿模。马鸿模出身大家,性格强悍,闹过学运,组织过武工队,出生入死,最终官拜解放军正师职,分配到中央党校。冯仑当时是中央党校最年轻的学员,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党校。当时的马鸿模留着光头,身着黑衣,抽着根很粗的雪茄。后来冯仑拜马鸿模为干爹。
干爹成了冯仑的精神教父,他崇拜马鸿模“既有知识分子的逻辑与理性,又混杂着土匪气质”的复杂人格。就连阅读,相比于“正史”,冯仑也更倾向于“野史”。在骨子里,冯仑是不安分的。
从温文尔雅的体制内官员,到成为“首富”与“首骗”兼称的牟其中手下的干将,再到成为被人诟病的“黑心开发商”中的一员,在海南的房地产开发中,冯仑度过了这段后来被他称之为“野蛮生长”的时期。
再后来,“万通六君子”分家,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提前撤回北京的冯仑也最终“剩者为王”。
文艺式出轨
在地产业摸爬滚打20年,似乎让冯仑真正出名的并不是万通地产。而是各种住宅改革,是《野蛮生长》,是《风马牛》,是“冯子论语”。
冯仑曾经说过,“我最想做的是知名文化人。一定要知名,知名就可以犯错误,知名就可以叫风流而不下流,说错话也可以叫有个性有傲骨。如果不知名,那就叫不懂事、乱嚷嚷。不知名的文化人不能做。”
你有没有一边听着老潘或任大炮大谈人生哲学,一边大骂房价高企不降的时候。如果说潘石屹与任志强在微博上“俘获”了一批年轻人,那么冯仑“文化人”的身份当的更彻底:他出书,而且还不止一本;他做杂志,而且绝对不业余——地产中夹杂着铜臭,他却用自己的方式担着大转型时代文人企业家对社会历史的深沉责任。
2006年,冯仑开始主办电子杂志《风马牛》,它集合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表现融于一身,以冯仑为核心,从商业、行业、企业、生活等多方面展现他身边的大千世界和商道感悟。动画式的“冯子论语”更成了这本杂志的亮点。其实这不是他第一次创办杂志,早在冯仑尚未完全脱离体制之前,他参与创办了《新世纪》周刊,如今这本杂志成了国内领先的财经新闻周刊。而《风马牛》也已出版上千期。
2007年,冯仑把自己16年的创业史,写成了一本名叫《野蛮生长》的书,这是一本反映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灵史的作品,成为了当年的超级畅销书。随后《理想丰满》、《中国国情报告》出炉……一个地产商成了畅销书的作者。
虽然被称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布道者”,但无论是房地产网络定制化,还是进驻纽约世贸中心打造“中国中心”,抑或倡导“新住宅运动”,冯仑的理想化行事方式没能让他在地产界再进一层。最终他“文艺式出轨”。
曾经有人问冯仑:“如果你要是写作自己的回忆录,你第一句话会怎么说?”冯仑这样回答,“这个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个哺乳类动物,是个被人搅乱成似是而非的哺乳类动物。”
温厚中夹杂了尖刻,睿智中透露着诚实,风趣中略带着狡猾,成熟中显现了天真。凌乱地转了一圈,如今的冯仑似乎又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一位意气风发的眼镜男,读书、写字,边走边看,信心满满,悠然自得。“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商不得则学,百转千回之后,冯仑悟到了一种笃实的欣喜与平静。
他是冯仑,以地产商的身份闯入江湖,却以文人身份为人称道。他效仿古人“学而优则仕”,却在改革元年“仕而优则商”,商场多年的闯荡后他又重拾文人气质。
人生的野蛮生长
当为写冯仑抓破头皮时,朋友说了一句:“92派”呀。对,92派,那不是一个派别,而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1992年,邓小平南巡,“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成为引领一代改革人前进的号角。那一年前后,大批的政府官员、知识分子等社会主流精英下海,这些人最终开创了中国的改革元年。冯仑就是典型的“92派”代表。
用冯仑的话说,自己采用最草根的创业方式,和合作者分头借钱,注册了一个典型的“皮包公司”,以“流氓”无产者的姿态在底层摸爬滚打近十年,最终成就了他的“野蛮生长”。
《野蛮生长》是冯仑的一本书,也是对自己纵横地产江湖20年的梳理。
“92派”的冯仑也算得上是根正苗红。他15岁入团,20岁入党,22岁进中央党校,毕业后在国家机关工作,1988年,他受国务院体制改革委员会下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委派,去海南筹建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开办之初,海南省委给了他们5万块钱、一辆车、一台电脑。最终体改所失败,冯仑回到北京,托遍关系找工作,但一切正式的国家机关都对他关上了大门。就这样,冯仑开始沦落江湖,落草为民。
原本文质彬彬的冯仑一旦生长,就会像草一样“野蛮”。
他先是经人介绍进入第一代企业家代表牟其中的南德公司。牟其中先委任冯为“政务秘书”,后来又让他去《南德视界》当主编,再后来冯仑变成了“总办主任兼西北办主任”,月薪200元,办公座位就在牟其中办公桌的对面,大事小事一把抓。但两人和谐相处的时间并不长,最后,冯仑出走南德,这差点让他背上了“背叛”的罪名,但后来的事情证明,冯仑的决定是正确的。
1991年6月,冯仑、王功权、刘军、易小迪、王启富等人在海南成立了海南农业高技术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前身),后来又加入了潘石屹。他们以兄弟相称,人们称呼这个群体叫“万通六君子”。
时年32岁的冯仑年岁最大,被尊为大哥,后来冯仑看过不少研究水浒、太平天国的书,他将“万通六兄弟”的结合称为“梁山模式”:座有序,而利无别。如此江湖式的管理模式也正是文人气息的冯仑才能想到的。
当时新公司的账面上只有3万块钱,凭着“空手套白狼”,冯仑愣是赚到了300万的运作资金。冯仑说,那种感觉就像“大姑娘初婚,幸福又糊涂”。彼时有着超乎想象优惠政策的海南正被热火朝天的商业氛围所包围,然而没有健全的法制,满眼净是荒唐。“你会被骗到一个夜总会,被推到一间黑屋子里靠墙站着,一把枪抵住肚子,然后强迫签下一个合同。”会有人突然消失,会发现政府签章全是假的,人们就像突然到了一个完全自由的地方,无法无天,毫无限制,再也不用在意那些老掉牙的传统观念。15岁入青团,20岁入党,一直是学生干部的冯仑自嘲:“最后,呸!我完全变了。”
其实,冯仑并没有变。在他的钱夹里,放着两个故去男人的照片。一个是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另一个是他的干爹马鸿模。马鸿模出身大家,性格强悍,闹过学运,组织过武工队,出生入死,最终官拜解放军正师职,分配到中央党校。冯仑当时是中央党校最年轻的学员,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党校。当时的马鸿模留着光头,身着黑衣,抽着根很粗的雪茄。后来冯仑拜马鸿模为干爹。
干爹成了冯仑的精神教父,他崇拜马鸿模“既有知识分子的逻辑与理性,又混杂着土匪气质”的复杂人格。就连阅读,相比于“正史”,冯仑也更倾向于“野史”。在骨子里,冯仑是不安分的。
从温文尔雅的体制内官员,到成为“首富”与“首骗”兼称的牟其中手下的干将,再到成为被人诟病的“黑心开发商”中的一员,在海南的房地产开发中,冯仑度过了这段后来被他称之为“野蛮生长”的时期。
再后来,“万通六君子”分家,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提前撤回北京的冯仑也最终“剩者为王”。
文艺式出轨
在地产业摸爬滚打20年,似乎让冯仑真正出名的并不是万通地产。而是各种住宅改革,是《野蛮生长》,是《风马牛》,是“冯子论语”。
冯仑曾经说过,“我最想做的是知名文化人。一定要知名,知名就可以犯错误,知名就可以叫风流而不下流,说错话也可以叫有个性有傲骨。如果不知名,那就叫不懂事、乱嚷嚷。不知名的文化人不能做。”
你有没有一边听着老潘或任大炮大谈人生哲学,一边大骂房价高企不降的时候。如果说潘石屹与任志强在微博上“俘获”了一批年轻人,那么冯仑“文化人”的身份当的更彻底:他出书,而且还不止一本;他做杂志,而且绝对不业余——地产中夹杂着铜臭,他却用自己的方式担着大转型时代文人企业家对社会历史的深沉责任。
2006年,冯仑开始主办电子杂志《风马牛》,它集合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表现融于一身,以冯仑为核心,从商业、行业、企业、生活等多方面展现他身边的大千世界和商道感悟。动画式的“冯子论语”更成了这本杂志的亮点。其实这不是他第一次创办杂志,早在冯仑尚未完全脱离体制之前,他参与创办了《新世纪》周刊,如今这本杂志成了国内领先的财经新闻周刊。而《风马牛》也已出版上千期。
2007年,冯仑把自己16年的创业史,写成了一本名叫《野蛮生长》的书,这是一本反映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灵史的作品,成为了当年的超级畅销书。随后《理想丰满》、《中国国情报告》出炉……一个地产商成了畅销书的作者。
虽然被称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布道者”,但无论是房地产网络定制化,还是进驻纽约世贸中心打造“中国中心”,抑或倡导“新住宅运动”,冯仑的理想化行事方式没能让他在地产界再进一层。最终他“文艺式出轨”。
曾经有人问冯仑:“如果你要是写作自己的回忆录,你第一句话会怎么说?”冯仑这样回答,“这个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个哺乳类动物,是个被人搅乱成似是而非的哺乳类动物。”
温厚中夹杂了尖刻,睿智中透露着诚实,风趣中略带着狡猾,成熟中显现了天真。凌乱地转了一圈,如今的冯仑似乎又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一位意气风发的眼镜男,读书、写字,边走边看,信心满满,悠然自得。“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商不得则学,百转千回之后,冯仑悟到了一种笃实的欣喜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