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心理特别关注,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重要,“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教育过程、教学活动都需要“期待效应”,因此,我们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多注意运用它,定会使教学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心理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待效应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新的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这对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一、教育过程需要“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作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学校,煞有介事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将一份学生名单递交给有关教师,说名单上的这些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放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托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他们随意拟定的,根本不是依据什么智能测验的结果。但是意想不到,8个月后再次来进行智能测验时竟出现了奇迹:凡当初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融洽。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个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我班学生小强曾经有过“拿”家里的钱、“拿”同学的学习用品等行为。为此,同学们都不愿意理他,他成了一只离群的孤雁。为了转变这个孩子,我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性教育。班里要收体检费,我特意派他负责此事,他迷惑不解地问:“老师,我行吗?”我说:“你肯定行,老师相信你。”结果,不到两三天的工夫,他就把钱全部收齐交给了我,并说:“老师,您数数吧!”我说:“不用数了,老师非常相信你。”话音未落,只见那忽闪的大眼睛充盈着晶莹的泪花。我趁机鼓励他:“一个人以前做过些错事不要紧,老师相信你今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看着孩子有些激动的小脸,我深信:我的这次尝试已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灵。果真,以后的日子,小强朝着我所期望的那样越变越好了。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吗?
的确,在教育活动中,如果教师喜欢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待,那么这种情感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诱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激情,从而转变其错误思想,纠正其不良行为。
二、教学活动呼唤“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满怀着信任和期望,由此产生对学生的热情和鼓励,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种心理状态通过各种间接的暗示方式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积极的反应,学生即产生“不做出成绩对不起老师”,内驱力随之增强。
在每次统一考试之前,我总是单独找每一个同学谈话,让他们自己制定目标,帮他们分析怎样实现,最后总是以一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实现”结束,每个同学走出办公室后,信心十足地投入学习,当然,效果很理想。每个同学考试结束,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尤其对待后进生,“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例子太多了。但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实在太少了,他们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于是,好多学生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找不到一点自信,老师对他们也越来越没信心,他们成了老师“心中抹不去的痛”。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一旦好意知觉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
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我们有时一个不经意的表扬和夸奖,会让学生激动、兴奋和奋斗好久,甚至永生难忘。我们为何要吝啬这么小小的鼓励呢?
三、在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我们要注意的点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期待是一种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深沉、挚爱的情感,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鞭策力和感召力。学生如何才会重视老师的期待呢?关键在于营造宽松学习氛围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摒弃自私、狭隘、独断、暴戾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着眼于缩小师生之间的差距。教师上课时板着面孔,对学生出错的地方粗暴的加以指责,言语之中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因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师生之间建立友好的情感是制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也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有人说,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挚爱心的老师才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学生才会爱老师,爱老师所教的学科。
2.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自尊心与自信心是成功的种子,是人格的核心。当学生在课堂上犯了错或表现不近如人意,就很自然地产生“最好不要在大庭广众下批评我”或“千万别让班主任老师知道”的自尊性心理需要,学生最怕在全班同学面前丢面子。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应在课后心平气和地进行开导和教育,谈谈心,共同化解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尽量多在大庭广众下表扬和肯定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善于发现,寻找亮点,积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良好期待。
3.期待目标要适度是保障。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发展都不是平衡的,在确定对学生的期望时,我们一定要遵循适度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其既不是轻易就可以达到的,也不会使望而生畏,感到高不可攀,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期望。
[关键词] 心理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待效应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新的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这对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一、教育过程需要“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作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学校,煞有介事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将一份学生名单递交给有关教师,说名单上的这些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放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托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他们随意拟定的,根本不是依据什么智能测验的结果。但是意想不到,8个月后再次来进行智能测验时竟出现了奇迹:凡当初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融洽。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个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我班学生小强曾经有过“拿”家里的钱、“拿”同学的学习用品等行为。为此,同学们都不愿意理他,他成了一只离群的孤雁。为了转变这个孩子,我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性教育。班里要收体检费,我特意派他负责此事,他迷惑不解地问:“老师,我行吗?”我说:“你肯定行,老师相信你。”结果,不到两三天的工夫,他就把钱全部收齐交给了我,并说:“老师,您数数吧!”我说:“不用数了,老师非常相信你。”话音未落,只见那忽闪的大眼睛充盈着晶莹的泪花。我趁机鼓励他:“一个人以前做过些错事不要紧,老师相信你今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看着孩子有些激动的小脸,我深信:我的这次尝试已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灵。果真,以后的日子,小强朝着我所期望的那样越变越好了。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吗?
的确,在教育活动中,如果教师喜欢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待,那么这种情感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诱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激情,从而转变其错误思想,纠正其不良行为。
二、教学活动呼唤“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满怀着信任和期望,由此产生对学生的热情和鼓励,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种心理状态通过各种间接的暗示方式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积极的反应,学生即产生“不做出成绩对不起老师”,内驱力随之增强。
在每次统一考试之前,我总是单独找每一个同学谈话,让他们自己制定目标,帮他们分析怎样实现,最后总是以一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实现”结束,每个同学走出办公室后,信心十足地投入学习,当然,效果很理想。每个同学考试结束,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尤其对待后进生,“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例子太多了。但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实在太少了,他们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于是,好多学生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找不到一点自信,老师对他们也越来越没信心,他们成了老师“心中抹不去的痛”。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一旦好意知觉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
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我们有时一个不经意的表扬和夸奖,会让学生激动、兴奋和奋斗好久,甚至永生难忘。我们为何要吝啬这么小小的鼓励呢?
三、在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我们要注意的点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期待是一种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深沉、挚爱的情感,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鞭策力和感召力。学生如何才会重视老师的期待呢?关键在于营造宽松学习氛围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摒弃自私、狭隘、独断、暴戾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着眼于缩小师生之间的差距。教师上课时板着面孔,对学生出错的地方粗暴的加以指责,言语之中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因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师生之间建立友好的情感是制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也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有人说,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挚爱心的老师才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学生才会爱老师,爱老师所教的学科。
2.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自尊心与自信心是成功的种子,是人格的核心。当学生在课堂上犯了错或表现不近如人意,就很自然地产生“最好不要在大庭广众下批评我”或“千万别让班主任老师知道”的自尊性心理需要,学生最怕在全班同学面前丢面子。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应在课后心平气和地进行开导和教育,谈谈心,共同化解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尽量多在大庭广众下表扬和肯定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善于发现,寻找亮点,积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良好期待。
3.期待目标要适度是保障。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发展都不是平衡的,在确定对学生的期望时,我们一定要遵循适度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其既不是轻易就可以达到的,也不会使望而生畏,感到高不可攀,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