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共产党作为党员总人数已超过8500万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构建党员退出机制,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发展和管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中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因此,如何构建科学规范的党员退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已经成为当下加强党建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新形势;构建;党员退出机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50-01
一直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特别是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遏制了“四风”,进一步加强了党员作风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但是仍有一少部分党员放松了对自身要求,理想信念动摇,群众意识淡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因此,如何构建党员退出机制已成为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党员退出机制的紧迫性
(一)党员发展程序实际操作不规范。
尽管党章等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了严格的党员发展程序,但是在实践中部分基层党组织未能严格执行,或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降低发展标准;或走形式主义,补材料补调查,突击发展;或搞一言堂,想发展谁就发展谁,破坏组织程序;或搞有偿入党,利益交换等等,导致党员数量与质量不匹配,甚至可能将部分功利性、投机性、怀有不法目的的人员吸收入党内,这直接危害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破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甚至从根本上威胁到党的执政基础。
(二)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不到位。
部分基层党组织由于缺少党性强、业务精的政工干部,思想上不够重视,使得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机制僵化,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对正式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缺乏系统性、有效性的继续教育机制,出現“入党前拼命学,入党后不用学”的倒挂现象,甚至部分党员错误的认为只要成为正式党员后就可以“万事大吉”,不进行思想教育,不参加集体活动,理论学习走走形式,组织生活如同过场,根本无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更谈不上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等高标准严要求,从而导致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组织纪律不强,甚至存在思想腐化、违法乱纪等严重问题。
(三)党员退出路径不健全。
尽管党内法规等文件对退出党组织的各类情况及具体执行程序都有规定,但是在实践中应用操作却有很大局限,除违法乱纪被开除出党外,几乎没有其他退出路径,使得部分不合格党员因此而“有恃无恐”,继续留在党内“混日子”,将党员身份作为一种特权象征,甚至作为“护身符”,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构建党员退出机制的深入思考
(一)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为党员退出机制的构建提供基础。
严把“入口关”,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基层党组织要严格履行入党程序,不盲目追求党员发展数量,上级党组织应加大对下级党组织发展党员程序的监督检查力度,将资料核审与实际调查相结合,严格审核书面材料,并主动做好实地群众意见收集和背景考察,确保党员质量。同时建立追责制度,如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程序瑕疵及违纪行为,或者上级党组织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督促各级党组织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程序。
(二)建立规范有效的党员考核机制,为党员退出机制的构建提供前提。
建立规范有效的党员考核机制,特别是针对正式党员的考核,应坚持“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相结合,一方面,上级党组织应制定统一规范的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机制的主体内容,重点包括理想信念、党史党规、组织表现、专业知识、民主测评及群众意见等方面,将思想教育程度、理论测试成绩、日常行为表现、人力资源考核、问卷调查结果、民意调查结论作为党员考核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可结合自身实际,在严格执行上级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灵活增加考核内容,将考核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发挥党员考核机制的作用,为党员退出机制的构建提供前提和重要依据。
(三)培养高素质政工干部,为党员退出机制的构建提供保障。
在实践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削弱、被弱化,尤其在企业中,经济效益被放在首位,政工干部不断被边缘化,使得政工队伍稳定性较差,整体素质降低,使得基层党建工作贯彻落实不到位。因此,只有加强对政工干部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统一的思想教育、技术实操、能力测试,提高政工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动机纯洁、业务熟练、高度负责的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为党员退出机制的构建及实施提供人才队伍保障。
(四)分门别类,区别对待,构建阶梯式的党员退出机制。
构建党员退出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党员教育与管理,提高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因此应针对实际情况,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分门别类,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结合考核结果及实际表现,对于出现思想松动、行为懈怠苗头的党员,应多教育多引导,消除思想认识误区;对于理想信念动摇、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应加强教育,要求限期改正;对于考核不达标或限期整改仍达不到效果的党员,可实行劝退;对于违法乱纪等恶劣行径的,应直接开除出党,并追究相关责任。坚持自愿退出原则,坚持程序正义原则,坚持考核评估原则,既治病求人,又严肃处理,积极构建多层次、阶梯式的党员退出机制。
总之,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构建党员退出机制已迫在眉睫,虽然我们缺少成熟的历史经验进行借鉴,但是可以依靠开拓进取与创新实践,摸索出真正适合国情、民情、党情的新思路。针对当前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些许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建立规范有效的党员考核机制,打造高素质的政工队伍,从而构建阶梯式的党员退出机制,以实现提高党员质量、控制党员规模、提高党建工作能力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夯实基础。
关键字:新形势;构建;党员退出机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50-01
一直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特别是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遏制了“四风”,进一步加强了党员作风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但是仍有一少部分党员放松了对自身要求,理想信念动摇,群众意识淡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因此,如何构建党员退出机制已成为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党员退出机制的紧迫性
(一)党员发展程序实际操作不规范。
尽管党章等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了严格的党员发展程序,但是在实践中部分基层党组织未能严格执行,或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降低发展标准;或走形式主义,补材料补调查,突击发展;或搞一言堂,想发展谁就发展谁,破坏组织程序;或搞有偿入党,利益交换等等,导致党员数量与质量不匹配,甚至可能将部分功利性、投机性、怀有不法目的的人员吸收入党内,这直接危害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破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甚至从根本上威胁到党的执政基础。
(二)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不到位。
部分基层党组织由于缺少党性强、业务精的政工干部,思想上不够重视,使得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机制僵化,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对正式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缺乏系统性、有效性的继续教育机制,出現“入党前拼命学,入党后不用学”的倒挂现象,甚至部分党员错误的认为只要成为正式党员后就可以“万事大吉”,不进行思想教育,不参加集体活动,理论学习走走形式,组织生活如同过场,根本无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更谈不上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等高标准严要求,从而导致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组织纪律不强,甚至存在思想腐化、违法乱纪等严重问题。
(三)党员退出路径不健全。
尽管党内法规等文件对退出党组织的各类情况及具体执行程序都有规定,但是在实践中应用操作却有很大局限,除违法乱纪被开除出党外,几乎没有其他退出路径,使得部分不合格党员因此而“有恃无恐”,继续留在党内“混日子”,将党员身份作为一种特权象征,甚至作为“护身符”,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构建党员退出机制的深入思考
(一)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为党员退出机制的构建提供基础。
严把“入口关”,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基层党组织要严格履行入党程序,不盲目追求党员发展数量,上级党组织应加大对下级党组织发展党员程序的监督检查力度,将资料核审与实际调查相结合,严格审核书面材料,并主动做好实地群众意见收集和背景考察,确保党员质量。同时建立追责制度,如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程序瑕疵及违纪行为,或者上级党组织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督促各级党组织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程序。
(二)建立规范有效的党员考核机制,为党员退出机制的构建提供前提。
建立规范有效的党员考核机制,特别是针对正式党员的考核,应坚持“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相结合,一方面,上级党组织应制定统一规范的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机制的主体内容,重点包括理想信念、党史党规、组织表现、专业知识、民主测评及群众意见等方面,将思想教育程度、理论测试成绩、日常行为表现、人力资源考核、问卷调查结果、民意调查结论作为党员考核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可结合自身实际,在严格执行上级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灵活增加考核内容,将考核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发挥党员考核机制的作用,为党员退出机制的构建提供前提和重要依据。
(三)培养高素质政工干部,为党员退出机制的构建提供保障。
在实践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削弱、被弱化,尤其在企业中,经济效益被放在首位,政工干部不断被边缘化,使得政工队伍稳定性较差,整体素质降低,使得基层党建工作贯彻落实不到位。因此,只有加强对政工干部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统一的思想教育、技术实操、能力测试,提高政工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动机纯洁、业务熟练、高度负责的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为党员退出机制的构建及实施提供人才队伍保障。
(四)分门别类,区别对待,构建阶梯式的党员退出机制。
构建党员退出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党员教育与管理,提高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因此应针对实际情况,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分门别类,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结合考核结果及实际表现,对于出现思想松动、行为懈怠苗头的党员,应多教育多引导,消除思想认识误区;对于理想信念动摇、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应加强教育,要求限期改正;对于考核不达标或限期整改仍达不到效果的党员,可实行劝退;对于违法乱纪等恶劣行径的,应直接开除出党,并追究相关责任。坚持自愿退出原则,坚持程序正义原则,坚持考核评估原则,既治病求人,又严肃处理,积极构建多层次、阶梯式的党员退出机制。
总之,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构建党员退出机制已迫在眉睫,虽然我们缺少成熟的历史经验进行借鉴,但是可以依靠开拓进取与创新实践,摸索出真正适合国情、民情、党情的新思路。针对当前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些许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建立规范有效的党员考核机制,打造高素质的政工队伍,从而构建阶梯式的党员退出机制,以实现提高党员质量、控制党员规模、提高党建工作能力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