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载体承载着一所学校特定的文化,是校园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媒介、途径和手段,关系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本文以齐齐哈尔医学院的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为例进行研究,并就如何构建适合医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载体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校园文化 医学院校 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58-01
齐齐哈尔医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在67年的办学历史中,依据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医文化,并注重发挥大医文化的育人功能,把“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内化为师生心灵上的终极精神寄托和崇高价值追求。
齐医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校园文化要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和境界,必须通过有效的载体培养师生的自觉和认同。为此,在构建过程中,载体的作用不容小觑。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即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形式和建设校园文化的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的总和。
1 独特的精神文化载体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往往与学院的历史变迁、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齐医学院系统建设校园文化的起步于2006年,当时,学院领导班子抓住新校区建设启动的历史机遇,对几代齐医人创业过程中的实践和理论进行了深刻思考和系统归纳,明确提出将“大医文化”作为校园主流文化大力建设、充实和完善,并纳入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凝练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齐医精神,升华了“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齐医校风。以65周年校庆为契机,编撰了校史和大事记,重建了校史馆,根据时代特点和发展需要,更改了“求知立志、救死扶伤”的校训,将“大学至善、大医精诚”确立为新时期的校训。在此基础上,重新确立了校标、校歌和校旗等文化符号。齐医学院独特的校史、校园精神、校风校训、教风学风都是师生领悟大医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2 特色人文景观
古人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大学独有的人文环境对陶冶学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养育人文精神有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从筹建新校园开始,齐医学院就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基本建设紧密结合,所有的建筑、景观、道路等均被视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样的思路下,从规划到设计、从布局到风格、从外观到功能都彰显着文化的魅力,把当年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组长孟繁荣提出的“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的期望变成了现实。刻有代表世界性医药标识“蛇杖”传说的七根柱子是校门的主体;“大医路”上,32位中外医学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在“大医文化时光隧道”上熠熠生辉。“勤、思”等刻石和希波克拉底、李时珍等中外医学史上的名人雕像点缀着绿地,处处发挥着寓教、劝学的功能。用建筑废土堆起的“书山”上栽种了教学科研需要的药材,引湖入校建成的“学海”里游动着各种小生命。这里还有在命名上力求体现校园文化的街路、广场,比如“大学路、精诚路、大医广场”。山、水、园、林、路真正实现了教育、审美和使用的完美结合。
3 特别的行为文化载体
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师生价值观的动态反应,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学术活动以及教育、学术气氛都为校园文化打上了鲜明的文化标记。
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广博的人文知识,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主渠道。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摆在第一位。为此,学院建立了“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以“职业情感”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块;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模块;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养成模块。不难看出,这一培养模式既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强调了对他们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目前,学院除了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还开设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管理、文学课等。
课外文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供了实践机会。齐医学院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为指针,结合医学院校特点,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侧重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志愿星期六”;有侧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大学生科技节”;有侧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终身学习意识的“求知讲坛”等品牌活动。此外,大学生文化节、体育节、各种学术讲座、高雅艺术展演等活动也是异彩纷呈,广受大学生青睐。
另外,学院还通过必要的仪式来强化大医文化教育。每年的开学典礼上,新生都要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立志践行“医学生誓言”,实习动员会上,这一幕还会重现;毕业典礼后,毕业生要再次穿越“大医文化时光隧道”,让前贤激励自己走出校门后做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这是学院独特的仪式文化。
4 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以文化人”,如何通过发挥载体作用使之产生实效,不妨从以下两方面作以探讨。
一要充分发挥现有载体的作用。对现有载体要充分挖掘、巧妙运用、创新发展。精神文化往往具有历史传承性,但也应具有时代创新性,不断地、自觉地,结合时代特点和学校实际,对其内涵加以丰富还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型手段,借助校庆等时机,巧妙利用各种仪式,借助现有载体重新阐发、弘扬现有精神文化新内核;此外,也不妨根据学校重大事件中,师生员工集体展现出的同质倾向,价值追求、卓越品格;或者对在学校发展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集体特有的品质加以凝练总结,形成新的校园精神,并宣传和弘扬。学生课外活动这一载体更是大有可为,要积极加以利用,创新理念和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而学校的后期基本建设也不要脱离校园文化的大背景,游离于整体风格之外。
二要积极开展载体建设的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既要对自身载体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高校载体运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开发新载体,研究载体有效性,对研究成果经过充分论证,要勇于投入载体建设实践,使之融入校园文化并尽快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德广.高等教育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校园文化 医学院校 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58-01
齐齐哈尔医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在67年的办学历史中,依据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医文化,并注重发挥大医文化的育人功能,把“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内化为师生心灵上的终极精神寄托和崇高价值追求。
齐医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校园文化要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和境界,必须通过有效的载体培养师生的自觉和认同。为此,在构建过程中,载体的作用不容小觑。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即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形式和建设校园文化的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的总和。
1 独特的精神文化载体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往往与学院的历史变迁、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齐医学院系统建设校园文化的起步于2006年,当时,学院领导班子抓住新校区建设启动的历史机遇,对几代齐医人创业过程中的实践和理论进行了深刻思考和系统归纳,明确提出将“大医文化”作为校园主流文化大力建设、充实和完善,并纳入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凝练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齐医精神,升华了“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齐医校风。以65周年校庆为契机,编撰了校史和大事记,重建了校史馆,根据时代特点和发展需要,更改了“求知立志、救死扶伤”的校训,将“大学至善、大医精诚”确立为新时期的校训。在此基础上,重新确立了校标、校歌和校旗等文化符号。齐医学院独特的校史、校园精神、校风校训、教风学风都是师生领悟大医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2 特色人文景观
古人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大学独有的人文环境对陶冶学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养育人文精神有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从筹建新校园开始,齐医学院就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基本建设紧密结合,所有的建筑、景观、道路等均被视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样的思路下,从规划到设计、从布局到风格、从外观到功能都彰显着文化的魅力,把当年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组长孟繁荣提出的“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的期望变成了现实。刻有代表世界性医药标识“蛇杖”传说的七根柱子是校门的主体;“大医路”上,32位中外医学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在“大医文化时光隧道”上熠熠生辉。“勤、思”等刻石和希波克拉底、李时珍等中外医学史上的名人雕像点缀着绿地,处处发挥着寓教、劝学的功能。用建筑废土堆起的“书山”上栽种了教学科研需要的药材,引湖入校建成的“学海”里游动着各种小生命。这里还有在命名上力求体现校园文化的街路、广场,比如“大学路、精诚路、大医广场”。山、水、园、林、路真正实现了教育、审美和使用的完美结合。
3 特别的行为文化载体
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师生价值观的动态反应,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学术活动以及教育、学术气氛都为校园文化打上了鲜明的文化标记。
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广博的人文知识,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主渠道。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摆在第一位。为此,学院建立了“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以“职业情感”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块;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模块;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养成模块。不难看出,这一培养模式既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强调了对他们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目前,学院除了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还开设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管理、文学课等。
课外文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供了实践机会。齐医学院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为指针,结合医学院校特点,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侧重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志愿星期六”;有侧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大学生科技节”;有侧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终身学习意识的“求知讲坛”等品牌活动。此外,大学生文化节、体育节、各种学术讲座、高雅艺术展演等活动也是异彩纷呈,广受大学生青睐。
另外,学院还通过必要的仪式来强化大医文化教育。每年的开学典礼上,新生都要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立志践行“医学生誓言”,实习动员会上,这一幕还会重现;毕业典礼后,毕业生要再次穿越“大医文化时光隧道”,让前贤激励自己走出校门后做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这是学院独特的仪式文化。
4 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以文化人”,如何通过发挥载体作用使之产生实效,不妨从以下两方面作以探讨。
一要充分发挥现有载体的作用。对现有载体要充分挖掘、巧妙运用、创新发展。精神文化往往具有历史传承性,但也应具有时代创新性,不断地、自觉地,结合时代特点和学校实际,对其内涵加以丰富还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型手段,借助校庆等时机,巧妙利用各种仪式,借助现有载体重新阐发、弘扬现有精神文化新内核;此外,也不妨根据学校重大事件中,师生员工集体展现出的同质倾向,价值追求、卓越品格;或者对在学校发展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集体特有的品质加以凝练总结,形成新的校园精神,并宣传和弘扬。学生课外活动这一载体更是大有可为,要积极加以利用,创新理念和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而学校的后期基本建设也不要脱离校园文化的大背景,游离于整体风格之外。
二要积极开展载体建设的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既要对自身载体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高校载体运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开发新载体,研究载体有效性,对研究成果经过充分论证,要勇于投入载体建设实践,使之融入校园文化并尽快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德广.高等教育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