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赴台研习交流可以开阔教师视野,丰富教学阅历,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次赴台了解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台湾地区多元化的专业设置,融合性的教学活动和卓越领先的技能培养给研习团队的教师留下深刻影响,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台湾地区 技职教育 专业 技能
本次赴台研习交流是由成都市教育局组织,成都市各区县中职院校共20名教师参与,时间为期8天。了解、梳理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对大陆地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发展历程
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到目前已形成非常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建构期(1945-1967年)。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最早要追溯到日据时期,当时用人为方式塑造而成的殖民职业教育制度盛行,并非根据社会需求形成的教育制度。1945年台湾地区光复后,物质环境普遍匮乏,普及教育仅局限在国小(小学)教育层次。这段时期的技职教育政策处于酝酿和起步阶段,主要是通过美援的各种方式引领其发展,直至1965年美援终止。
2.成长期(1968-1986年)。台湾地区于1968年启动九年义务教育,随后技职教育进入成长期,主要是配合九年国民义务教育的实施,政府将整体教育学制进行延伸,技职体系的高职和专科学生比例大幅攀升。在此阶段,受传统权威政治体制影响,整体发展仍停留在国家化、一元化的阶段,主要政策参与者都是传统官僚教育主管机构,政策制定仍然是由上而下的模式。此时期的技职教育逐步向政府规划的方向发展,体制逐步形成。
3.兴盛期(1987-1995年)。此时的高职和专科学生比例占总入学人口比率已达到历年最高,技职教育稳定成长到兴盛点。解除戒严后,部分传统官僚教育主管机构逐步退出教育政策制定,民间改革浪声与社会精英逐渐主导教育整体改革与发展,政策推行逐渐由“由上而下”转变为“由下而上”的模式,兴起了“教育改革松绑”的浪声。
4.解构期(1996-2002年)。该时期,政府面临民间改革浪声与社会精英份子发声压力,开始以教育改革为重心实施政策,主要政策有两个。一是规划“第二条高速公路”升学体系,扩充技职教育升学通道;二是关注后期教育过早分流以及高中和技职学生比例调整问题,鼓励开办“综合高中课程”。综合高中简称综合高级中学,起源于美国,是依据学生需要而提供多种课程的高级中学类型,旨在透过多元丰富的课程,帮助学生适应性发展,既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又具备一定职业技能。1999年,综合高中纳入正式学制,将高中与技职学生比例从3:7调整到5:5,此为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体制重大变革。
二、参访院校基本情况
近几年,台湾地区受少子化严重影响,技职(职业)教育升学率基本达到了82%,学生通过四技二专统一入学测验,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大学阶段主要以四年的科技大学为主。目前,台湾地区的专科教育已基本停止招生。
1.台北市立大安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大安高工)。大安高工创立于民国29年(1940年),是台北市设科最完整的公立工业职业学校,专业领域涵盖机械、动力机械、电机电子、土木建筑与设计等五大专业群,设有机械科(专业)、汽车科、制图科、机电科、冷冻空调科等10科。学校以“务实致用”为职业教育核心,强化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在43届世界技能竞赛中,该校学生代表台湾地区参加机电整合项目,获得银牌(第二名)。
2.臺北市立南港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南港高工)。南港高工创立于民国65年(1976年),是台北市占地最大的公立职业学校,设有5群13科(专业)。学校以“强化技职产业链结”为重点,通过组织学生去科技大学和业界(企业)参访、组织业界(企业)人力资源和技能专家到校授课、组织教师赴业界(企业)交流研习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水平。在43届世界技能竞赛中,该校学生代表台湾地区参加冷冻空调项目获得金牌,这也是台湾地区在该项目中的历史首金。
3.新北市私立树人家事商业职业学校(树人家商)。树人家商是一所以私立职业学校,以“作育英才,百年树人”之意,取“树人”二字为校名。学校开设有以“商经证照、门市物流、会展行销”为核心的商业经营科(专业);以“办公室应用、多媒体应用”为核心的资料处理科;以“文化体验、旅游实务、航空实务、饮料调制等”为核心的观光事业科,以及餐饮管理科、幼儿保育科、美容科等6科。该校为推广技艺教育,协助政府开展国中(初中)技艺课程,支援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为有入学意愿的国中学生开展一周一次的职业试探课,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技能。
4.新北市毂保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毂保家商)。毂保家商也是一所以创办人名字命名的私立职业学校,开设有时尚造型科、多媒体设计科、观光事业科等6科,该校的论调式和阶梯式建交合作班很有特色。一种是33论调式,学生3个月在合作企业实习,3个月在学校上课;另一种是阶梯式,学生一、二年级(含寒、暑假)在校上课,第三年全部在合作企业实习。建交合作班的合作企业都是由政府会同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评估选拔合格的,学生实习期间享有保障薪资,这也充分体现了台湾地区教育的多元化学习和全元化发展。
三、感受台湾地区技职教育魅力
1.专业建设“有温度”。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专业建设非常有特色,通过各种“服务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传达专业独有的“温度”。在大安高工的校园里有一座“大安窑”,这是学校建筑科的学生自愿为综合职能班(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单独组成的班级)修建的,他们希望通过“大安窑”传达温度、提供服务,为这些特殊学生提供更多的烘焙场所和锻炼机会,为以后独立生活养成技能。在我们参访南港高工冷冻空调科的实训场地时,学生为我们送了来他们用自己维修的制冷设备制作的冰棍,香甜可口的冰棍沁心舒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和自豪。在我们参访树人家商和毂保家商时,学生社团用舞狮和击鼓秀欢迎我们,观光事业科的学生让我们品尝了他们自己制作的台湾地区宝岛形状的凤梨酥,美容科的学生让我们体验了他们的专业技能颈椎按摩和美甲,传统文化全部在这里生根开花。
2.重视阅读“有活动”。教育不是着眼于当下,而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再学习”能力的养成。台湾地区技职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校不一定都有一流的图书硬件,但一定有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有临近新年时书法社团学生组织的“借书送春联”活动;有“金头脑”阅读挑战赛,活动中的计时器等电子设备都是机电科学生制作的;有“书香咖啡节”,观光事业科学生有偿提供咖啡等饮品;有“与老师一同阅读、一同分享”活动,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读书心得。参访中,我看到了一则关于“图书馆阅览室玄关美化图案设计活动”的宣传广告,广告居然是张贴在卫生间的每个格子里。各个学校不仅阅读活动丰富多彩,宣传手段也非常独到和贴近生活,学生们阅读习惯也在这些活动中悄无声息的培养了起来。
3.技能大赛“有成效”。台湾地区团队在世界技能大赛历年的比赛中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技能训练的经验也非常值得借鉴。25岁以下的职校学生每年都要参加与业界(企业)共同举办的技能竞赛,学校从中挑选有潜力的学生进行训练;通过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的学生,将进行一年的集训,集训的指导团队有来自高职院校的竞赛教练、科技大学的教授和业界的技术专家;最后,选手还要出国进行友谊赛,并在国内完成3-4次模拟赛才能正式走向世赛舞台。在提高技能的同时,学校也非常注重“美学”能力的培养,他们相信“美学”能更好的帮助技术突破,这或许也是金牌的“秘诀”。“教育不应该花哨,而应该淳朴”,这是我台湾地区一行中影响最深刻的一句话,我们参访的每一所院校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教育的真谛,通过交流也促进了两岸教师共知、共识、共勉,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蓬勃活力。
参考文献:
[1]任聪敏:《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发展及启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2]赵君尧:《台湾地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启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关键词:台湾地区 技职教育 专业 技能
本次赴台研习交流是由成都市教育局组织,成都市各区县中职院校共20名教师参与,时间为期8天。了解、梳理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对大陆地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发展历程
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到目前已形成非常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建构期(1945-1967年)。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最早要追溯到日据时期,当时用人为方式塑造而成的殖民职业教育制度盛行,并非根据社会需求形成的教育制度。1945年台湾地区光复后,物质环境普遍匮乏,普及教育仅局限在国小(小学)教育层次。这段时期的技职教育政策处于酝酿和起步阶段,主要是通过美援的各种方式引领其发展,直至1965年美援终止。
2.成长期(1968-1986年)。台湾地区于1968年启动九年义务教育,随后技职教育进入成长期,主要是配合九年国民义务教育的实施,政府将整体教育学制进行延伸,技职体系的高职和专科学生比例大幅攀升。在此阶段,受传统权威政治体制影响,整体发展仍停留在国家化、一元化的阶段,主要政策参与者都是传统官僚教育主管机构,政策制定仍然是由上而下的模式。此时期的技职教育逐步向政府规划的方向发展,体制逐步形成。
3.兴盛期(1987-1995年)。此时的高职和专科学生比例占总入学人口比率已达到历年最高,技职教育稳定成长到兴盛点。解除戒严后,部分传统官僚教育主管机构逐步退出教育政策制定,民间改革浪声与社会精英逐渐主导教育整体改革与发展,政策推行逐渐由“由上而下”转变为“由下而上”的模式,兴起了“教育改革松绑”的浪声。
4.解构期(1996-2002年)。该时期,政府面临民间改革浪声与社会精英份子发声压力,开始以教育改革为重心实施政策,主要政策有两个。一是规划“第二条高速公路”升学体系,扩充技职教育升学通道;二是关注后期教育过早分流以及高中和技职学生比例调整问题,鼓励开办“综合高中课程”。综合高中简称综合高级中学,起源于美国,是依据学生需要而提供多种课程的高级中学类型,旨在透过多元丰富的课程,帮助学生适应性发展,既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又具备一定职业技能。1999年,综合高中纳入正式学制,将高中与技职学生比例从3:7调整到5:5,此为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体制重大变革。
二、参访院校基本情况
近几年,台湾地区受少子化严重影响,技职(职业)教育升学率基本达到了82%,学生通过四技二专统一入学测验,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大学阶段主要以四年的科技大学为主。目前,台湾地区的专科教育已基本停止招生。
1.台北市立大安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大安高工)。大安高工创立于民国29年(1940年),是台北市设科最完整的公立工业职业学校,专业领域涵盖机械、动力机械、电机电子、土木建筑与设计等五大专业群,设有机械科(专业)、汽车科、制图科、机电科、冷冻空调科等10科。学校以“务实致用”为职业教育核心,强化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在43届世界技能竞赛中,该校学生代表台湾地区参加机电整合项目,获得银牌(第二名)。
2.臺北市立南港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南港高工)。南港高工创立于民国65年(1976年),是台北市占地最大的公立职业学校,设有5群13科(专业)。学校以“强化技职产业链结”为重点,通过组织学生去科技大学和业界(企业)参访、组织业界(企业)人力资源和技能专家到校授课、组织教师赴业界(企业)交流研习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水平。在43届世界技能竞赛中,该校学生代表台湾地区参加冷冻空调项目获得金牌,这也是台湾地区在该项目中的历史首金。
3.新北市私立树人家事商业职业学校(树人家商)。树人家商是一所以私立职业学校,以“作育英才,百年树人”之意,取“树人”二字为校名。学校开设有以“商经证照、门市物流、会展行销”为核心的商业经营科(专业);以“办公室应用、多媒体应用”为核心的资料处理科;以“文化体验、旅游实务、航空实务、饮料调制等”为核心的观光事业科,以及餐饮管理科、幼儿保育科、美容科等6科。该校为推广技艺教育,协助政府开展国中(初中)技艺课程,支援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为有入学意愿的国中学生开展一周一次的职业试探课,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技能。
4.新北市毂保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毂保家商)。毂保家商也是一所以创办人名字命名的私立职业学校,开设有时尚造型科、多媒体设计科、观光事业科等6科,该校的论调式和阶梯式建交合作班很有特色。一种是33论调式,学生3个月在合作企业实习,3个月在学校上课;另一种是阶梯式,学生一、二年级(含寒、暑假)在校上课,第三年全部在合作企业实习。建交合作班的合作企业都是由政府会同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评估选拔合格的,学生实习期间享有保障薪资,这也充分体现了台湾地区教育的多元化学习和全元化发展。
三、感受台湾地区技职教育魅力
1.专业建设“有温度”。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专业建设非常有特色,通过各种“服务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传达专业独有的“温度”。在大安高工的校园里有一座“大安窑”,这是学校建筑科的学生自愿为综合职能班(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单独组成的班级)修建的,他们希望通过“大安窑”传达温度、提供服务,为这些特殊学生提供更多的烘焙场所和锻炼机会,为以后独立生活养成技能。在我们参访南港高工冷冻空调科的实训场地时,学生为我们送了来他们用自己维修的制冷设备制作的冰棍,香甜可口的冰棍沁心舒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和自豪。在我们参访树人家商和毂保家商时,学生社团用舞狮和击鼓秀欢迎我们,观光事业科的学生让我们品尝了他们自己制作的台湾地区宝岛形状的凤梨酥,美容科的学生让我们体验了他们的专业技能颈椎按摩和美甲,传统文化全部在这里生根开花。
2.重视阅读“有活动”。教育不是着眼于当下,而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再学习”能力的养成。台湾地区技职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校不一定都有一流的图书硬件,但一定有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有临近新年时书法社团学生组织的“借书送春联”活动;有“金头脑”阅读挑战赛,活动中的计时器等电子设备都是机电科学生制作的;有“书香咖啡节”,观光事业科学生有偿提供咖啡等饮品;有“与老师一同阅读、一同分享”活动,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读书心得。参访中,我看到了一则关于“图书馆阅览室玄关美化图案设计活动”的宣传广告,广告居然是张贴在卫生间的每个格子里。各个学校不仅阅读活动丰富多彩,宣传手段也非常独到和贴近生活,学生们阅读习惯也在这些活动中悄无声息的培养了起来。
3.技能大赛“有成效”。台湾地区团队在世界技能大赛历年的比赛中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技能训练的经验也非常值得借鉴。25岁以下的职校学生每年都要参加与业界(企业)共同举办的技能竞赛,学校从中挑选有潜力的学生进行训练;通过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的学生,将进行一年的集训,集训的指导团队有来自高职院校的竞赛教练、科技大学的教授和业界的技术专家;最后,选手还要出国进行友谊赛,并在国内完成3-4次模拟赛才能正式走向世赛舞台。在提高技能的同时,学校也非常注重“美学”能力的培养,他们相信“美学”能更好的帮助技术突破,这或许也是金牌的“秘诀”。“教育不应该花哨,而应该淳朴”,这是我台湾地区一行中影响最深刻的一句话,我们参访的每一所院校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教育的真谛,通过交流也促进了两岸教师共知、共识、共勉,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蓬勃活力。
参考文献:
[1]任聪敏:《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发展及启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2]赵君尧:《台湾地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启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