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元忠,温商传奇式的人物,他从一个被通缉的逃犯,到成为身价亿万的富豪,一度是代表温商的名片,被称为是时代选择的企业家。如今,这段传奇落幕,风云变幻,他成为了一个欠债人。
2015 年9 月,庄吉集团创始人郑元忠被当地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包括温州庄吉服装销售有限公司、温州庄吉集团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庄吉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庄吉置业有限公司、浙江庄吉船业有限公司、温州远东船舶有限公司等6 个破产重整案件。坊间传言涉及债务近百亿元,消息传出,外界大哗。郑元忠则近乎悲壮地对外界说:“虽然欠了债,但我绝不跑路,欠钱慢慢还。”
世事总会使人感慨,郑元忠为何落到如此地步?《中国民商》梳理郑元忠的发家史,剖析亿万富豪经营得失成败。其人其事堪为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人生起伏,郑元忠的大起大落,演绎着一代企业家的悲情命运。
致富了,却入狱
郑元忠的创业故事充满了艰苦、豪情、胆大以及随形势而动。出生于温州乐清县柳市镇农村的他,家中兄弟姐妹7人,依靠土地吃饭的年代,并不能够给郑充分的成长空间。并且,也因微薄收入,郑16 岁初中毕业便辍学了。
随后,郑元忠跟随同村的乡亲,出外打工。修路、盖房,足迹遍布湖北、江西等省。1974 年,他回老家探亲,看到家里装上了电灯,这是郑第一次看到开关,于是买了一个好奇地拆开研究起来。于常人而言,可能好奇便是好奇,但对于郑而言,他想的是能不能做开关卖钱。他在回忆时说:“这个东西,三条铜片,还有胶膜搞起来,卖好几块钱,而我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才赚十几块。温州土地多山石、贫瘠,在农村不做点生意是没有出路的。”
打定主意要做生意的郑元忠,一个人坐车来到义乌,找到一家专门做电器开关的工厂,对老板说:”你的开关多少钱一个?“得到回答后,郑说:”我可以做得比你的价格还要低一毛钱。“老板虽不相信,但经不住郑拍胸脯的豪爽,就以试试看的心态同意让郑做。
于是,回到家的郑元忠,和朋友一起合伙集齐了启动资金,开办了一家开关厂。开关的触点需用银,那时的银等金属,由国家统购统销。在当时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尚未放开,想获得东西必须有点其他门路。他没有渠道买到银子,便从民间收购银元,甚至还购买一些走私进来的白银,来制作开关上的接触器。郑元忠说:“柳市镇之所以出现走私现象,完全与当时物资匮乏、信息不对称有关。很多东西,我们必须冒着一定风险,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才能获取,否则我们就无法在市场上与国营厂抗衡。”无论如何,郑元忠做出来的开关,质量比其他厂的还要好。他把做好的开关送到义乌,告诉老板,价格便宜的不是一毛,而是50%。老板大喜过望,随后,将其他的订单也交给了他。
低价优质,初入商海的郑元忠由此完成了第一桶金的获得。他的胃口也大了起来,先后开办了柳市五金制品厂、乐清胶木电器厂、乐清无线电元件厂等,被人称为“电器大王”。郑元忠回忆此事时说:“我那时钱也赚了,当时是上世纪年代末,我还不是一般的富,应该说是非常富。那会儿别人还是奔向万元户的时候,我建所房子就花了7万多元。”
郑元忠获得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引来了非议。事实上不仅是温州,上世纪80 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出现过热,计划体制下的物资流通秩序大乱。为此国务院下发文件,以投机倒把为罪名进行严厉的经济整肃运动。1982 年1 月1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关于对一些干部走私贩私、贪污受贿、把大量国家财产窃为己有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采取紧急措施的指示。
1982 年5 月20 日,浙江省委派出由常委李朝龙率领的工作组进驻柳市,柳市乐清县委将“八大王”的商品经济行为列为大案要案,理由是:赚钱这么多就是资本主义,是投机诈骗。其中,就有电器大王郑元忠。
温州街道两边的墙上,都拉起了“狠狠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标语。当年6 月16 日,郑元忠被叫去柳市工商所“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谈话,第一次谈不清,那就二次来谈,每天都去工商所,一直持续了28 天。工商所的人在郑的面前摆了草稿纸,放上一瓶墨水,告诉郑元忠:“给你最后两天时间,你写也得写,不认罪也得认罪。”郑也是年轻气盛,回应说:“不写也得写?我就偏不写。”随后,抄起墨水瓶,很气很气地砸在墙上。
工商所的人对郑元忠的态度非常生气,于是叫人给他拍照,然后告诉他可以回去了。郑回家之后,越想越怕,为什么要给他拍照?是不是要定他的罪?左思右想感觉不妙,赶紧换了身衣服,从家里拿出两万块现金,饭都顾不上吃,和老婆孩子也没说一句话,出门乘一只木制机动船,从水路逃往附近的翁垟镇。随后,他买了一顶草帽,和一副眼镜,装作一个老师,买了火车票去往广西柳州。
一年多的时间,郑元忠在柳州停留。他时时注意老家的信息,后来听一个老乡说,柳市现在情况好转,政策松动了,于是决定回家。1983 年中秋节那天,郑元忠悄悄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不知谁走漏了消息,在凌晨两点半,几个警察来到家里,直接将他送到乐清县看守所。
当时正值严打高峰时期,看守所里被关押的人很多。郑元忠回忆说:“里面根本就住不下,16 个人的位置里面已经挤了32 个人,关押不下,我进去关在九笼第33,当天晚上就站着过夜,边上就一个马桶,坐在马桶边上。”
郑元忠在看守所里度过了186 天,环境虽差,但他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坚持认为自己无罪,并保持干净卫生。并且,他和看管人员熟悉之后,请他们把看完的报纸拿给他,从报纸中发现政策转向的迹象。1984 年春节后的一天,《人民日报》刊发了一条消息,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提到不可把政策允许的经济活动同不正之风混同起来,不可把农民一般性偏离经济政策的行为同经济犯罪混同起来。郑元忠预感到,政策要变了。3 月27 日,看守所的指导员向他喊道:“郑元忠出列,暂时释放,过来签个字。” 再上路,创庄吉
走出看守所的郑元忠,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找到镇上的一家理发店,刮了胡子理了发。随后,他来到柳市镇工商所,找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全文细细读,不懂之处,还向工商所的人请教。他越读心里越高兴,回到家之后,又说服了家人,找了合作伙伴,创办了乐清市第一家规范化股份合作企业精益开关厂,并取得了国家机械部在全国城镇颁发的第一批低压电器生产许可证。
重新创业的郑元忠,很快再一次崛起。但是,他却在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之时,作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决定。那是在1992 年,郑元忠整40 岁,他和家人商量,他要去读书。亲戚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问他:“企业做得好好的,年纪又这么大了,何苦又去上学?”郑元忠并没有做更多的解释,他在悄悄地将想法付诸于行动。他向市场发出招聘信息,以年薪高达50 万元的优厚条件聘请总经理。同时,联系温州大学国际贸易系相关领导,诉说了想去学习的想法。总经理到位了,郑就离开了老家,进入了大学。
从来没有上过大学的郑元忠来到了校园,这时才发现,他的同学全是20 多岁的年轻人,他是全班岁数最大的学生。在学校,郑元忠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入学的第二年,看准服装市场的郑,说服当时的老师周德文及几个朋友,共同集资约400 万元,一起创业了,这就是温州威丽斯服装有限公司。
如今已经是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的周德文,曾任威丽斯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他告诉《中国民商》,当时的服装市场,尤其是西服开始在市场畅销。一时之间,包括郑元忠的服装公司,温州出现了很多经营服装的中小企业。以至于在温州松台山南麓的妙果寺附近,形成全国知名的服装批发市场。
那时的企业大多没有设计师,服装款式就靠在国外的同乡,去百货公司,用照相机把最时髦的服装款式拍摄下来,再邮寄回温州。而那时的企业,“3 天画图样,7 天出小样,10 天成批量,1 月卖遍全浙江。”
郑元忠再一次抓住了市场商机,服装企业的年利润逐步攀升,也使得郑谋求更进一步发展。当时温州的服装公司,大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品牌意识淡薄,附加值低。
郑元忠看到国外的一件阿玛尼西装,可以卖到上千美元,而温州的西装却只卖一两百元,他仔细研究这些在市场上动辄上万的西装,发现论品质温州产西装并不差,就是没有品牌附加值。
于是,在1996 年,郑元忠又再次搞出了一个大动静。他找到当时温州服装界知名企业家陈敏,向陈说出了他的想法。陈敏也和郑有相同感受,于是,陈敏从原先他所在的“金顶针”服装公司撤出全部股份,和郑合作。同时,郑又找到了包括时任精益集团董事长吴邦东等10 余名企业家,一起注册了庄吉集团。这也成为当年震动温州商界的一件大事,以郑元忠为首的庄吉服装有限公司,跳出了温州家族企业的窠臼,以强强联合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
周德文认为,庄吉联合创业的模式,在当时的温州乃至全国也是较为少见的。尤其是发起人郑元忠,在成立公司之后让贤陈敏,更成为商界一段佳话。在谈起庄吉的诞生时,郑元忠感慨地说:“服装该由懂服装的人来做,陈敏当时是温州服装界数得着的少帅,又是服装商会副会长,3 个人里边,肯定他最行,而且也年轻。庄吉的成立,这不仅仅是我个人身份的转变,而是一代人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在一个人身上的聚集体现。”
随后,郑元忠又做了一件令温州商界惊讶的事情,以百万元代价,邀请香港著名影星吕良伟做品牌代言人,被视为温州服装产业品牌化经营的标志性新闻。深知品牌建立在精良设计的郑元忠,对于服装设计的重视远超同时代的服装公司。他接连花大手笔请欧美著名设计师参与了庄吉服装的设计工作。
比如说,在2000 年,庄吉聘请国际著名设计大师、正装休闲化的缔造者、意大利纺织服装工业委员会委员毛里齐奥·巴达萨里担任“JUDGER 庄吉”首席设计师。同时聘请意大利著名工艺师尼克罗·伯格拉里为技术顾问,并率先在意大利米兰设立了“庄吉服装设计工作室”。在庄吉服装的品质逐步成熟的同时,郑元忠出人意料地替换掉吕良伟,而请出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歌星周华健出任“JUDGER 庄吉”品牌形象代言人,郑这一步又走对了,一句“庄重一身,吉祥一生”使得庄吉品牌迅速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蜚声海内外。
自此之后,庄吉的发展如同乘上东风。短短的时间之内,在全国各省市建立了400 家门店的终端渠道。当时庄吉集团的西装,定价最高的媲美欧美品牌,可达8000-10000 元,这在国产西装中是极为少见的高端品牌。市场的旺销,也使得庄吉集团成为中国民企500 强。2007 年,庄吉集团税后的利润高达1.2 亿元,创下温州市企业的纳税纪录。同时,庄吉品牌获得“中国服装十大影响力品牌”,郑元忠也成为“温州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十大风云浙商”、省级劳模等诸多荣誉,郑本人也成为当地的亿万富豪。
一步错,步步错
郑元忠的成功,使他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温商代表,这时的郑元忠心高气傲。在他声望达到鼎盛的那几年,他甚至要以一个企业家的身份去竞选温州市长,认为由他来做市长,更好过做企业。也是在这一段时间,郑元忠在温州商界企业家的眼里,不再是敢闯敢拼的企业家,而成为有些狂妄的“有钱人”了。
当时的郑元忠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的胆子不够大,应该再放开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宁可让它犯点错,可能就会成功。此时的郑本人,确实也如他所说,胃口越来越大,他开始在服装业之外,涉足众多此前并未参与过的商业领域。
在2003 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处于增长阶段,获利颇丰。郑元忠也将目光投向房地产建设,第一战选择在天津,投资数亿元建设了庄吉购物中心,两年之后建成。此后,郑又将庄吉的投资扩大到有色金属,四处考察之后,在云南普洱市投资,由此获得近2000 多平方公里有色金属矿的开采权。这一时期的郑元忠,基本上是市场上哪一个行业火,就投资哪个行业,短短几年时间,庄吉集团又先后涉及物流行业、水电站建设以及风力发电等资本密集型行业。 郑元忠此时的雄心是缔造一个横跨多个产业的庄吉集团,他的目光也是在此时瞄向了船舶制造业。那时造船业的利润极为丰厚,建造一艘船就能抵得上庄吉服装一个园区的利润。郑在此时并没有新建造船厂,而是采取了收购与兼并的模式。2006 年9 月,庄吉先后收购、兼并乐清凯泽船业、鑫煌船舶、远东船舶3 家船业公司, 在温州下属的乐清市成立浙江庄吉船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高达3亿元。
此时的郑元忠可谓意气风发,庄吉船业接到了大批订单,其中,来自香港巴拉哥集团的2 艘8.2 万吨散货船订单,也使得庄吉成为民营船舶制造业接单最大的一笔。为顺利交船,郑元忠将订单抵押给银行,以便换取贷款,垫资造船。令郑元忠没有想到的是,20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2008 年5 月以后,反映海运业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一路下滑,香港巴拉哥集团也受此影响,陷入经营困境从而向郑元忠提出取消订单。
一时之间,船舶制造业进入寒冬,大量订单取消的事件发生,也使得当时的很多造船企业破产。庄吉船业也深受影响,在香港巴拉哥集团放弃订单事件之后,银行以退款保函向庄吉船业索赔3.36 亿元,直接影响庄吉集团,导致公司资金链绷紧,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和如期还贷。
随后,某银行对庄吉抽贷达1.07 亿元,紧接着,建行一笔2000 万元贷款到期不续贷,庄吉集团发生还贷逾期事件,从而被银行列为关注类企业。虽然郑元忠派人与建行谈判多次,但并未获得银行方面认可。风声迅速传开,与庄吉集团有贷款业务的另外7 家银行,闻讯找上门来,要求庄吉集团归还贷款。银行抽贷的消息最终连庄吉集团最大的贷款业务单位中国银行也发来通知,提出归还贷款。抽贷危机使得庄吉集团资金链条紧绷,并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企业经营。
终于庄吉集团信任危机爆发,市场上弥漫着郑元忠没钱了的消息。事件发展越来越严重,最终多家向庄吉贷款的银行纷纷抽贷压贷,使得郑元忠陷入企业运营危机。
此后庄吉虽经努力自救,终因寒冬漫长,债务过重,仍无力回天。仁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刘明富向《中国民商》分析,庄吉的破产,船东香港巴拉哥集团弃船是第一个原因,之后的连锁反应比如说银行抽贷压贷是致命打击。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庄吉过于追求高利润,对跨界投资的掌控不足,过度扩张导致摊子铺得太大。同时,对于多元化跨界投资风险估计的不足,也超出了自身的控制能力和承受能力。不能不说的是,民营企业的多元化陷阱,这也是许多陷入倒闭危机企业的一大通病,值得所有企业从中吸取教训。
周德文也认同上述观点,他说:“庄吉如果是专注于服装主业,那么也绝对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事实上,郑元忠也一直在思索其间的成败得失。经营企业44 年,64 岁的郑元忠如今成为了一个欠债人。他对外界所言“欠债不跑路,慢慢还”,是因为他的手里仍有一张牌,这就是庄吉集团重组之后的新庄吉,其服装品牌并没有受集团破产重组的影响。“新庄吉”将之前集团的服饰品牌保全下来,今年9 月份,郑元忠又在市区繁华的商业区开出了新庄吉的首家旗舰店。这家店的员工都很年轻,店铺里干净整洁,“庄重一身,吉祥一生”的品牌理念仍然醒目的出现在店内。只是,郑元忠没有出现在开业庆典中。
如今在郑元忠的老家柳市镇,那栋早年间盖起的楼房已经不再是他的家,而是成为了当地的幼儿园,当地人很久没有见过他回来。而面对今天庄吉集团破产的局面,往日间工厂前车水马龙的景象不再,留在那里的,则是紧闭的大门以及一个曾经的亿万富豪落寞传说……
2015 年9 月,庄吉集团创始人郑元忠被当地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包括温州庄吉服装销售有限公司、温州庄吉集团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庄吉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庄吉置业有限公司、浙江庄吉船业有限公司、温州远东船舶有限公司等6 个破产重整案件。坊间传言涉及债务近百亿元,消息传出,外界大哗。郑元忠则近乎悲壮地对外界说:“虽然欠了债,但我绝不跑路,欠钱慢慢还。”
世事总会使人感慨,郑元忠为何落到如此地步?《中国民商》梳理郑元忠的发家史,剖析亿万富豪经营得失成败。其人其事堪为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人生起伏,郑元忠的大起大落,演绎着一代企业家的悲情命运。
致富了,却入狱
郑元忠的创业故事充满了艰苦、豪情、胆大以及随形势而动。出生于温州乐清县柳市镇农村的他,家中兄弟姐妹7人,依靠土地吃饭的年代,并不能够给郑充分的成长空间。并且,也因微薄收入,郑16 岁初中毕业便辍学了。
随后,郑元忠跟随同村的乡亲,出外打工。修路、盖房,足迹遍布湖北、江西等省。1974 年,他回老家探亲,看到家里装上了电灯,这是郑第一次看到开关,于是买了一个好奇地拆开研究起来。于常人而言,可能好奇便是好奇,但对于郑而言,他想的是能不能做开关卖钱。他在回忆时说:“这个东西,三条铜片,还有胶膜搞起来,卖好几块钱,而我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才赚十几块。温州土地多山石、贫瘠,在农村不做点生意是没有出路的。”
打定主意要做生意的郑元忠,一个人坐车来到义乌,找到一家专门做电器开关的工厂,对老板说:”你的开关多少钱一个?“得到回答后,郑说:”我可以做得比你的价格还要低一毛钱。“老板虽不相信,但经不住郑拍胸脯的豪爽,就以试试看的心态同意让郑做。
于是,回到家的郑元忠,和朋友一起合伙集齐了启动资金,开办了一家开关厂。开关的触点需用银,那时的银等金属,由国家统购统销。在当时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尚未放开,想获得东西必须有点其他门路。他没有渠道买到银子,便从民间收购银元,甚至还购买一些走私进来的白银,来制作开关上的接触器。郑元忠说:“柳市镇之所以出现走私现象,完全与当时物资匮乏、信息不对称有关。很多东西,我们必须冒着一定风险,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才能获取,否则我们就无法在市场上与国营厂抗衡。”无论如何,郑元忠做出来的开关,质量比其他厂的还要好。他把做好的开关送到义乌,告诉老板,价格便宜的不是一毛,而是50%。老板大喜过望,随后,将其他的订单也交给了他。
低价优质,初入商海的郑元忠由此完成了第一桶金的获得。他的胃口也大了起来,先后开办了柳市五金制品厂、乐清胶木电器厂、乐清无线电元件厂等,被人称为“电器大王”。郑元忠回忆此事时说:“我那时钱也赚了,当时是上世纪年代末,我还不是一般的富,应该说是非常富。那会儿别人还是奔向万元户的时候,我建所房子就花了7万多元。”
郑元忠获得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引来了非议。事实上不仅是温州,上世纪80 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出现过热,计划体制下的物资流通秩序大乱。为此国务院下发文件,以投机倒把为罪名进行严厉的经济整肃运动。1982 年1 月1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关于对一些干部走私贩私、贪污受贿、把大量国家财产窃为己有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采取紧急措施的指示。
1982 年5 月20 日,浙江省委派出由常委李朝龙率领的工作组进驻柳市,柳市乐清县委将“八大王”的商品经济行为列为大案要案,理由是:赚钱这么多就是资本主义,是投机诈骗。其中,就有电器大王郑元忠。
温州街道两边的墙上,都拉起了“狠狠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标语。当年6 月16 日,郑元忠被叫去柳市工商所“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谈话,第一次谈不清,那就二次来谈,每天都去工商所,一直持续了28 天。工商所的人在郑的面前摆了草稿纸,放上一瓶墨水,告诉郑元忠:“给你最后两天时间,你写也得写,不认罪也得认罪。”郑也是年轻气盛,回应说:“不写也得写?我就偏不写。”随后,抄起墨水瓶,很气很气地砸在墙上。
工商所的人对郑元忠的态度非常生气,于是叫人给他拍照,然后告诉他可以回去了。郑回家之后,越想越怕,为什么要给他拍照?是不是要定他的罪?左思右想感觉不妙,赶紧换了身衣服,从家里拿出两万块现金,饭都顾不上吃,和老婆孩子也没说一句话,出门乘一只木制机动船,从水路逃往附近的翁垟镇。随后,他买了一顶草帽,和一副眼镜,装作一个老师,买了火车票去往广西柳州。
一年多的时间,郑元忠在柳州停留。他时时注意老家的信息,后来听一个老乡说,柳市现在情况好转,政策松动了,于是决定回家。1983 年中秋节那天,郑元忠悄悄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不知谁走漏了消息,在凌晨两点半,几个警察来到家里,直接将他送到乐清县看守所。
当时正值严打高峰时期,看守所里被关押的人很多。郑元忠回忆说:“里面根本就住不下,16 个人的位置里面已经挤了32 个人,关押不下,我进去关在九笼第33,当天晚上就站着过夜,边上就一个马桶,坐在马桶边上。”
郑元忠在看守所里度过了186 天,环境虽差,但他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坚持认为自己无罪,并保持干净卫生。并且,他和看管人员熟悉之后,请他们把看完的报纸拿给他,从报纸中发现政策转向的迹象。1984 年春节后的一天,《人民日报》刊发了一条消息,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提到不可把政策允许的经济活动同不正之风混同起来,不可把农民一般性偏离经济政策的行为同经济犯罪混同起来。郑元忠预感到,政策要变了。3 月27 日,看守所的指导员向他喊道:“郑元忠出列,暂时释放,过来签个字。” 再上路,创庄吉
走出看守所的郑元忠,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找到镇上的一家理发店,刮了胡子理了发。随后,他来到柳市镇工商所,找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全文细细读,不懂之处,还向工商所的人请教。他越读心里越高兴,回到家之后,又说服了家人,找了合作伙伴,创办了乐清市第一家规范化股份合作企业精益开关厂,并取得了国家机械部在全国城镇颁发的第一批低压电器生产许可证。
重新创业的郑元忠,很快再一次崛起。但是,他却在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之时,作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决定。那是在1992 年,郑元忠整40 岁,他和家人商量,他要去读书。亲戚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问他:“企业做得好好的,年纪又这么大了,何苦又去上学?”郑元忠并没有做更多的解释,他在悄悄地将想法付诸于行动。他向市场发出招聘信息,以年薪高达50 万元的优厚条件聘请总经理。同时,联系温州大学国际贸易系相关领导,诉说了想去学习的想法。总经理到位了,郑就离开了老家,进入了大学。
从来没有上过大学的郑元忠来到了校园,这时才发现,他的同学全是20 多岁的年轻人,他是全班岁数最大的学生。在学校,郑元忠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入学的第二年,看准服装市场的郑,说服当时的老师周德文及几个朋友,共同集资约400 万元,一起创业了,这就是温州威丽斯服装有限公司。
如今已经是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的周德文,曾任威丽斯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他告诉《中国民商》,当时的服装市场,尤其是西服开始在市场畅销。一时之间,包括郑元忠的服装公司,温州出现了很多经营服装的中小企业。以至于在温州松台山南麓的妙果寺附近,形成全国知名的服装批发市场。
那时的企业大多没有设计师,服装款式就靠在国外的同乡,去百货公司,用照相机把最时髦的服装款式拍摄下来,再邮寄回温州。而那时的企业,“3 天画图样,7 天出小样,10 天成批量,1 月卖遍全浙江。”
郑元忠再一次抓住了市场商机,服装企业的年利润逐步攀升,也使得郑谋求更进一步发展。当时温州的服装公司,大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品牌意识淡薄,附加值低。
郑元忠看到国外的一件阿玛尼西装,可以卖到上千美元,而温州的西装却只卖一两百元,他仔细研究这些在市场上动辄上万的西装,发现论品质温州产西装并不差,就是没有品牌附加值。
于是,在1996 年,郑元忠又再次搞出了一个大动静。他找到当时温州服装界知名企业家陈敏,向陈说出了他的想法。陈敏也和郑有相同感受,于是,陈敏从原先他所在的“金顶针”服装公司撤出全部股份,和郑合作。同时,郑又找到了包括时任精益集团董事长吴邦东等10 余名企业家,一起注册了庄吉集团。这也成为当年震动温州商界的一件大事,以郑元忠为首的庄吉服装有限公司,跳出了温州家族企业的窠臼,以强强联合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
周德文认为,庄吉联合创业的模式,在当时的温州乃至全国也是较为少见的。尤其是发起人郑元忠,在成立公司之后让贤陈敏,更成为商界一段佳话。在谈起庄吉的诞生时,郑元忠感慨地说:“服装该由懂服装的人来做,陈敏当时是温州服装界数得着的少帅,又是服装商会副会长,3 个人里边,肯定他最行,而且也年轻。庄吉的成立,这不仅仅是我个人身份的转变,而是一代人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在一个人身上的聚集体现。”
随后,郑元忠又做了一件令温州商界惊讶的事情,以百万元代价,邀请香港著名影星吕良伟做品牌代言人,被视为温州服装产业品牌化经营的标志性新闻。深知品牌建立在精良设计的郑元忠,对于服装设计的重视远超同时代的服装公司。他接连花大手笔请欧美著名设计师参与了庄吉服装的设计工作。
比如说,在2000 年,庄吉聘请国际著名设计大师、正装休闲化的缔造者、意大利纺织服装工业委员会委员毛里齐奥·巴达萨里担任“JUDGER 庄吉”首席设计师。同时聘请意大利著名工艺师尼克罗·伯格拉里为技术顾问,并率先在意大利米兰设立了“庄吉服装设计工作室”。在庄吉服装的品质逐步成熟的同时,郑元忠出人意料地替换掉吕良伟,而请出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歌星周华健出任“JUDGER 庄吉”品牌形象代言人,郑这一步又走对了,一句“庄重一身,吉祥一生”使得庄吉品牌迅速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蜚声海内外。
自此之后,庄吉的发展如同乘上东风。短短的时间之内,在全国各省市建立了400 家门店的终端渠道。当时庄吉集团的西装,定价最高的媲美欧美品牌,可达8000-10000 元,这在国产西装中是极为少见的高端品牌。市场的旺销,也使得庄吉集团成为中国民企500 强。2007 年,庄吉集团税后的利润高达1.2 亿元,创下温州市企业的纳税纪录。同时,庄吉品牌获得“中国服装十大影响力品牌”,郑元忠也成为“温州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十大风云浙商”、省级劳模等诸多荣誉,郑本人也成为当地的亿万富豪。
一步错,步步错
郑元忠的成功,使他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温商代表,这时的郑元忠心高气傲。在他声望达到鼎盛的那几年,他甚至要以一个企业家的身份去竞选温州市长,认为由他来做市长,更好过做企业。也是在这一段时间,郑元忠在温州商界企业家的眼里,不再是敢闯敢拼的企业家,而成为有些狂妄的“有钱人”了。
当时的郑元忠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的胆子不够大,应该再放开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宁可让它犯点错,可能就会成功。此时的郑本人,确实也如他所说,胃口越来越大,他开始在服装业之外,涉足众多此前并未参与过的商业领域。
在2003 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处于增长阶段,获利颇丰。郑元忠也将目光投向房地产建设,第一战选择在天津,投资数亿元建设了庄吉购物中心,两年之后建成。此后,郑又将庄吉的投资扩大到有色金属,四处考察之后,在云南普洱市投资,由此获得近2000 多平方公里有色金属矿的开采权。这一时期的郑元忠,基本上是市场上哪一个行业火,就投资哪个行业,短短几年时间,庄吉集团又先后涉及物流行业、水电站建设以及风力发电等资本密集型行业。 郑元忠此时的雄心是缔造一个横跨多个产业的庄吉集团,他的目光也是在此时瞄向了船舶制造业。那时造船业的利润极为丰厚,建造一艘船就能抵得上庄吉服装一个园区的利润。郑在此时并没有新建造船厂,而是采取了收购与兼并的模式。2006 年9 月,庄吉先后收购、兼并乐清凯泽船业、鑫煌船舶、远东船舶3 家船业公司, 在温州下属的乐清市成立浙江庄吉船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高达3亿元。
此时的郑元忠可谓意气风发,庄吉船业接到了大批订单,其中,来自香港巴拉哥集团的2 艘8.2 万吨散货船订单,也使得庄吉成为民营船舶制造业接单最大的一笔。为顺利交船,郑元忠将订单抵押给银行,以便换取贷款,垫资造船。令郑元忠没有想到的是,20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2008 年5 月以后,反映海运业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一路下滑,香港巴拉哥集团也受此影响,陷入经营困境从而向郑元忠提出取消订单。
一时之间,船舶制造业进入寒冬,大量订单取消的事件发生,也使得当时的很多造船企业破产。庄吉船业也深受影响,在香港巴拉哥集团放弃订单事件之后,银行以退款保函向庄吉船业索赔3.36 亿元,直接影响庄吉集团,导致公司资金链绷紧,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和如期还贷。
随后,某银行对庄吉抽贷达1.07 亿元,紧接着,建行一笔2000 万元贷款到期不续贷,庄吉集团发生还贷逾期事件,从而被银行列为关注类企业。虽然郑元忠派人与建行谈判多次,但并未获得银行方面认可。风声迅速传开,与庄吉集团有贷款业务的另外7 家银行,闻讯找上门来,要求庄吉集团归还贷款。银行抽贷的消息最终连庄吉集团最大的贷款业务单位中国银行也发来通知,提出归还贷款。抽贷危机使得庄吉集团资金链条紧绷,并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企业经营。
终于庄吉集团信任危机爆发,市场上弥漫着郑元忠没钱了的消息。事件发展越来越严重,最终多家向庄吉贷款的银行纷纷抽贷压贷,使得郑元忠陷入企业运营危机。
此后庄吉虽经努力自救,终因寒冬漫长,债务过重,仍无力回天。仁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刘明富向《中国民商》分析,庄吉的破产,船东香港巴拉哥集团弃船是第一个原因,之后的连锁反应比如说银行抽贷压贷是致命打击。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庄吉过于追求高利润,对跨界投资的掌控不足,过度扩张导致摊子铺得太大。同时,对于多元化跨界投资风险估计的不足,也超出了自身的控制能力和承受能力。不能不说的是,民营企业的多元化陷阱,这也是许多陷入倒闭危机企业的一大通病,值得所有企业从中吸取教训。
周德文也认同上述观点,他说:“庄吉如果是专注于服装主业,那么也绝对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事实上,郑元忠也一直在思索其间的成败得失。经营企业44 年,64 岁的郑元忠如今成为了一个欠债人。他对外界所言“欠债不跑路,慢慢还”,是因为他的手里仍有一张牌,这就是庄吉集团重组之后的新庄吉,其服装品牌并没有受集团破产重组的影响。“新庄吉”将之前集团的服饰品牌保全下来,今年9 月份,郑元忠又在市区繁华的商业区开出了新庄吉的首家旗舰店。这家店的员工都很年轻,店铺里干净整洁,“庄重一身,吉祥一生”的品牌理念仍然醒目的出现在店内。只是,郑元忠没有出现在开业庆典中。
如今在郑元忠的老家柳市镇,那栋早年间盖起的楼房已经不再是他的家,而是成为了当地的幼儿园,当地人很久没有见过他回来。而面对今天庄吉集团破产的局面,往日间工厂前车水马龙的景象不再,留在那里的,则是紧闭的大门以及一个曾经的亿万富豪落寞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