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作出决策的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102-01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的价值。”可见,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形象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生活中,数学知识已经渗入各行各业,甚至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为此,如何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是新课改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基础教育课改的基本方向。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
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 在课堂训练中体验“生活化”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作出决策的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比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有意把学生带到广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广场边的旗杆的高。如何测量?学生开始讨论,想办法,正当学生议论纷纷的时候,我取来了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地插在操场上。我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杆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旗杆高的办法吗?一位学生抢答道:这时旗杆的高也是它影子的2倍。我马上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分别同时测量竹竿的影长,旗杆的影长及竹竿的长度,算出了旗杆的高度。接着,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杆高的公式吗?”于是得出:竹竿长:竹竿影长=旗杆高:旗杆影长或竹竿长:旗杆高=竹竿影长:旗杆影长……学生意犹未尽,完全沉醉于探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我有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多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 让数学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活情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不仅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要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获得极大提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如我们学校在去年给操场铺砖地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题,让学生到实地测量一下,我们的学校要买多少砖。(场地中有小路、花坛等)。学生经过实践发现,首先要对场地进行测量,包括小路、花坛的相关数据,再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估算大约需要多少砖,最后要动脑筋思考,如何把砖进行分割,来铺设不规则的地方,并且要做到不浪费。
四 课后实践,返回生活,运用数学
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要研究课堂,更重要的是拓展到课外,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布置课外实践作业,如测量、统计、模拟购物等;另一方面可以开设数学实践活动课,通过专题性、针对性的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生活实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水平。
比如在教学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后,我让学生计算一个苹果的体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争相发言。有的说:我可以把这个苹果用割补的办法,拼成一个长方体,然后再量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苹果的体积;有的说:我可以不改变苹果的形状,把苹果放在一个盛水的水槽里(苹果被水淹没),水上升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多么了不起的见解!学生的创新火花在不断地迸发。
总之,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102-01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的价值。”可见,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形象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生活中,数学知识已经渗入各行各业,甚至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为此,如何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是新课改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基础教育课改的基本方向。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
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 在课堂训练中体验“生活化”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作出决策的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比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有意把学生带到广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广场边的旗杆的高。如何测量?学生开始讨论,想办法,正当学生议论纷纷的时候,我取来了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地插在操场上。我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杆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旗杆高的办法吗?一位学生抢答道:这时旗杆的高也是它影子的2倍。我马上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分别同时测量竹竿的影长,旗杆的影长及竹竿的长度,算出了旗杆的高度。接着,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杆高的公式吗?”于是得出:竹竿长:竹竿影长=旗杆高:旗杆影长或竹竿长:旗杆高=竹竿影长:旗杆影长……学生意犹未尽,完全沉醉于探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我有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多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 让数学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活情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不仅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要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获得极大提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如我们学校在去年给操场铺砖地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题,让学生到实地测量一下,我们的学校要买多少砖。(场地中有小路、花坛等)。学生经过实践发现,首先要对场地进行测量,包括小路、花坛的相关数据,再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估算大约需要多少砖,最后要动脑筋思考,如何把砖进行分割,来铺设不规则的地方,并且要做到不浪费。
四 课后实践,返回生活,运用数学
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要研究课堂,更重要的是拓展到课外,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布置课外实践作业,如测量、统计、模拟购物等;另一方面可以开设数学实践活动课,通过专题性、针对性的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生活实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水平。
比如在教学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后,我让学生计算一个苹果的体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争相发言。有的说:我可以把这个苹果用割补的办法,拼成一个长方体,然后再量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苹果的体积;有的说:我可以不改变苹果的形状,把苹果放在一个盛水的水槽里(苹果被水淹没),水上升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多么了不起的见解!学生的创新火花在不断地迸发。
总之,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