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木匠教学法”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生活意识。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的“木匠教学法”很成功。由学校开辟一间手工教室,给孩子们一些木块和量尺,由他们去量木块的长、宽、高,然后拼造一些简单的物体。这种传统的操作教学,实质上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尺子的用途与方法,也理解了线段长短间的加减关系。教师布置任务,并解答学生在动手劳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美国学校很注意让学生从社会中,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学生们经常出去旅行;学到什么内容,就去实地参观、考察什么内容,工厂、农场哪儿都去。如果有学生因家庭困难没钱出去,学校可以建议他用勤工俭学来解决经济困难;如果家长出国或到外地去旅行并要带上孩子也去,学校也会积极支持,并不认为会耽误学习,反而认为这是最生动的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
  例如,有位美国孩子的家长要去欧洲旅行,学校积极支持这孩子一同前往,并且各科教师也抓住时机根据这个孩子的特点布置了一些相应的旅游作业。其中,历史教师要求他参观一下欧洲的博物馆和一些古迹,返校后让他做一个参观报告;法语教师让他在欧洲旅游期间写一封法语信给教师和全班同学,尽量用学到的法语单词、句型传达所见所闻。
  在这种教育大背景下,“木匠教学法”的流行也就自然而然。它的最大好处就是使孩子们始终处在一种具体的操作之中,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自我发现问题和亲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是按教师事先规定的方法去做,从而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生活体验中学数学
  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与形的夺目光芒。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是小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这些片断的教学,让笔者感受到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要想真正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初步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事物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让他们学到有价值的、生活所必需的数学。
  把思考主动权交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们要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去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播撒创新的种子,点燃创新的火花,开发创新的才能。
  在“数学广角”这课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三个小朋友握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同学们激烈地争论起来,有的说6 次,有的说3 次。“究竟握几次呢?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好吗?活动的规则是: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其中三个人分别戴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头饰,另外一个同学仔细观察,看他们每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同学们便兴高采烈地分组活动起来。这种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笔者也作为一个学习伙伴参与学生之中,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要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和着教育发展的节拍,使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活动化、探究化,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精彩的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胜利小学)
其他文献
Graves病(GD)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发病机制与细胞凋亡被抑制和免疫功能缺陷有关.131I是治疗GD甲亢患者有效的手段之一,利用其β射线对患者甲状腺滤泡集中照射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监测131I治疗前后GD患者血循环中可溶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s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sTNFR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