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到上海的牌了
在上海进修期间,杨小肖每天早晨都会穿过两条街道到外滩跑步。上海这座不夜城整天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挤人人看人,只有这个时候昼伏夜出的人才刚刚睡,昼出夜伏的人才刚刚醒,显得相对宁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杨小肖注意到了钟楼对面的那个长条椅上,每天都有一个戴着墨镜的青年在沐浴着晨光,跑步经过时,忍不住就多看了几眼。每次见到他,都是不变的动作和穿着,像是一尊惟妙惟肖的雕塑。有一天突然就好奇起来,杨小肖停在他面前弯下腰来,自己探究这个似乎亘古不变的风景。他不动声色,突然“啊”的一声叫了起来,把杨小肖给吓了一跳,随即哈哈大笑。杨小肖吃了一惊:“你不是瞎子?”
他摇摇头,说要是看不见,我又何必要面对这样美丽的景色呢?
杨小肖想要脸红,又没好意思。他说的这句话,似乎并没有含沙射影来特意恭维自己。
就算是熟了。再见了面,她扬起手来跟他打招呼,他的脸上也有了微微的笑意,他拍拍身边的椅子:跑步健身,静思健心。不要光顾得跑,耽误了看路上的风景。
他的穿着打扮一看就不是本地人,跟那些规规整整一丝不苟的上海男人是不一样的。蓝色牛仔裤粗线格子衫,一双在上海基本没有市场的翻毛皮鞋,倒像个草原上来的牛仔,浑身都带着原生态的气息。
他自我介绍叫王韶,基本上等同于一半是极昼一半是极夜的因纽特人,他的工作岗位是在海上的石油钻井平台上,一个月在海上累死累活,一个月在陆地上无所事事。轮到休息的这一个月,他就换着不同的城市租房驻足,“这个月,翻到上海的牌儿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她跟他讲那些在进修中心考试作弊的趣事,不过主要是他主讲,那些海上的事儿每一件都让自小居住在海边的杨小肖感到新鲜。王韶说海上的垂钓基本上都是手到擒来,那些鱼儿对于寻常的馒头似乎有着天生的兴致,还有碾盘大的海蜇,懒洋洋地漂在海面上,甚至有一只塑料鸭子漂流过来,逗引着他们划着救生艇追逐了好久。
杨小肖无限神往:“什么时候你能带着我去看看就好了。”王韶摇摇头:“展示给你的,不过是枯燥生活的最美一面,就似人生若只如初见。”
心里有好感渐渐滋生,杨小肖跟王韶说,我们明天要去西塘,你一起去吗?他欢欣鼓舞:“当然要去啦。”路上,问他,在上海一待一个月,难道连西塘都没去过?他摇头,说去过,自然去过。杨小肖奇怪了:“那,为什么还会跟我们一起再去?”王韶看着杨小肖笑:“你来问我,不就是想让我一起去的吗?我要是说不去,岂不是太不解风情了。”
随后的邂逅,是在进修中心的门口,王韶表示讶异:“好巧哦。”杨小肖也欢呼:“真的好巧。”其实知道是存心,两个小时前就已经从楼上看到他了,一直逡巡在马路上,时不时抬头往教学楼的窗口上看。两个人肩并肩地在南京路上挨个店闲逛,杨小肖觉得自己的心渐渐柔软起来。在上海这个城市里,两个背井离乡的孤寂人,也许最适合相互拥抱。
晚上他送她回来,已经将近午夜了。上海的夜风阴冷,杨小肖打个冷战,她下意识地抱住了肩膀:“好冷。”
王韶愣怔了一下,脱下外套来披在了她的身上。她说,你让我想起来一个笑话。
王韶默不作声,良久,才说,我知道那个笑话。可是,我只是一个在城市之中漂泊的吉卜赛。
未来在哪里
悄无声息地,王韶消失了。杨小肖给他打电话,已经不在服务区。猛然想起来,他已经漂泊在了千里之外,那里风大浪高,海天一色,压根儿就不通音信。
从上海回来的时间里,思念随着距离的增远在疯狂地生长。杨小肖经常怀疑自己是做了个梦而已,可是梦醒了,手机上他的电话号码,却是曾经相识相知的证据。
突然接到了他的电话:“现在你在哪里?”
去机场接他,眼看着他从机场里东张西望着走出来,杨小肖踮起脚来,手里握着手机冲着他使劲摇摆。王韶见了她,满脸都是笑意,快步冲着杨小肖跑了过来,终于还是略显拘谨地站在了杨小肖的面前。他伸手拍拍杨小肖的肩膀:“别来无恙?”杨小肖心里微微地失望,脸上的笑容却压抑不住,闻到了他身上微微的汗味,咸味、海风的味道。
王韶不好意思地笑,说在海上,淡水也很珍贵,至少比油贵,洗澡便是件奢侈的事情。好多天没有下雨了,带过去的洗发液一直没有派上用场,所以才这样臭烘烘的。
杨小肖的心里感动起来,原来他一上岸就直接去找了她,然后又直奔了机场,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她。
两个人面对面站着,王韶张开臂膀,杨小肖自然而然就靠上了王韶的胸膛。仰起头来看着王韶的眼睛,那个预想中的吻却迟迟没有来,王韶只是紧了紧胳膊,随即又把她放开了:“来得急,什么礼物都没有买给你。”杨小肖依恋着不肯离开他的怀抱:“你就是最好的礼物。”
摆的是家宴,觉得像王韶这样在海上漂泊孤寂了一个月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家庭的氛围。并且,也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及时分享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拿官方的语言说,会面是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只是最后她的父亲问了一个问题:“我们不是老古板,不想干涉你们年轻人的事情。可是,你们的未来在哪里?”
把每一个角落印在心里
那一刻起,王韶始终刻意与杨小肖保持着距离,他的眼神沉郁得让人心碎。每天他都会提着钓鱼竿去海边坐着,一坐就是一整天。杨小肖下了班,每次去海边找他,他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到了休息日,杨小肖约他一起去周边的城市散散心,王韶却摇头,说一走也许就是永远,我想一直待在这个城市,把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印在心里。
他那失魂落魄的样子让她心疼,想说几句话,却不知道从何安慰起。
时光真的如梭,越是极力挽留越是撒腿飞奔。杨小肖送他去了机场,眼看着他过了安检渐行渐远,杨小肖的泪眼渐渐模糊。正心碎,却见王韶冲破保安的拦截,从安检口里突然冲了出来,抱住杨小肖的脸狠狠地亲了一口:“回去告诉他们,我这个吉卜赛人愿意从此定居。这次回去就递交辞职报告。”
杨小肖反应过来,王韶已经消失在安检口后面了。
回家的路上,杨小肖感觉自己像是被抽掉了主心骨似的。手机在手里握了良久,才终于下了决心把那条在车上就编辑好了的短信发了出去:“千万不要辞职,切切。”知道,他一下飞机打开手机,就必定能够第一时间收到自己的消息。
他的电话果然来了,问为什么。她却摇头,说我知道你为了爱,决心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可是,要付出代价才换来的爱,对于我来说,过于沉重。
何妨做一叶浮萍
相隔数千里,海陆远离,一个月的时间足够王韶把与杨小肖在一起的日日夜夜都复习得滚瓜烂熟,把横亘在他和杨小肖之间的一切困难都想明白。王韶下了决心,一旦回到岸上,就再次跟杨小肖把自己的决定说清楚,从此把根扎在她的身边。
没想到一回岸上,就接到好多条短信,都是同一个内容,说她已经进入了一家公司,在各个城市之间也做一个吉卜赛人。
王韶讶然,赶紧跟杨小肖电话联系,杨小肖叽叽喳喳地不让王韶插嘴:“你知道吗?薪水如何在其次,关键有个四海为家的出差机会。没想到,却正是想睡觉有人送来了枕头,过多的出差机会恰好让公司的老板挠头呢。”她说,自从得到了这个确切的答复,就每天发一个短信,想让王韶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
王韶犹豫了好久:“这样,岂不是太委屈了你?”
杨小肖摇头,说为了一只飞鸟,又何妨做一叶浮萍?我在哪里,你就可以随时到哪里去。哪里有你,哪里就有家。
但是杨小肖的父亲母亲依然心存疑虑:“那孩子怎么办?你们做你们的吉卜赛人,可是难道就不要孩子了吗?要了孩子难道也要让他跟着你们一起去流浪?”
王韶和杨小肖互相看看,说要不这样吧,咱们就学赤壁大战好了,各自把计谋写到纸上好不好?
各自在纸上写了,摊放在桌子上看,竟然异乎寻常地一致。他的纸上写的是“四十岁退休”,而她的纸上写的是“三十五岁落地生根”。
两个人互相凝视,渐渐心意相通。他四十岁时,她恰好三十五。
编辑 / 杨世莹
在上海进修期间,杨小肖每天早晨都会穿过两条街道到外滩跑步。上海这座不夜城整天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挤人人看人,只有这个时候昼伏夜出的人才刚刚睡,昼出夜伏的人才刚刚醒,显得相对宁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杨小肖注意到了钟楼对面的那个长条椅上,每天都有一个戴着墨镜的青年在沐浴着晨光,跑步经过时,忍不住就多看了几眼。每次见到他,都是不变的动作和穿着,像是一尊惟妙惟肖的雕塑。有一天突然就好奇起来,杨小肖停在他面前弯下腰来,自己探究这个似乎亘古不变的风景。他不动声色,突然“啊”的一声叫了起来,把杨小肖给吓了一跳,随即哈哈大笑。杨小肖吃了一惊:“你不是瞎子?”
他摇摇头,说要是看不见,我又何必要面对这样美丽的景色呢?
杨小肖想要脸红,又没好意思。他说的这句话,似乎并没有含沙射影来特意恭维自己。
就算是熟了。再见了面,她扬起手来跟他打招呼,他的脸上也有了微微的笑意,他拍拍身边的椅子:跑步健身,静思健心。不要光顾得跑,耽误了看路上的风景。
他的穿着打扮一看就不是本地人,跟那些规规整整一丝不苟的上海男人是不一样的。蓝色牛仔裤粗线格子衫,一双在上海基本没有市场的翻毛皮鞋,倒像个草原上来的牛仔,浑身都带着原生态的气息。
他自我介绍叫王韶,基本上等同于一半是极昼一半是极夜的因纽特人,他的工作岗位是在海上的石油钻井平台上,一个月在海上累死累活,一个月在陆地上无所事事。轮到休息的这一个月,他就换着不同的城市租房驻足,“这个月,翻到上海的牌儿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她跟他讲那些在进修中心考试作弊的趣事,不过主要是他主讲,那些海上的事儿每一件都让自小居住在海边的杨小肖感到新鲜。王韶说海上的垂钓基本上都是手到擒来,那些鱼儿对于寻常的馒头似乎有着天生的兴致,还有碾盘大的海蜇,懒洋洋地漂在海面上,甚至有一只塑料鸭子漂流过来,逗引着他们划着救生艇追逐了好久。
杨小肖无限神往:“什么时候你能带着我去看看就好了。”王韶摇摇头:“展示给你的,不过是枯燥生活的最美一面,就似人生若只如初见。”
心里有好感渐渐滋生,杨小肖跟王韶说,我们明天要去西塘,你一起去吗?他欢欣鼓舞:“当然要去啦。”路上,问他,在上海一待一个月,难道连西塘都没去过?他摇头,说去过,自然去过。杨小肖奇怪了:“那,为什么还会跟我们一起再去?”王韶看着杨小肖笑:“你来问我,不就是想让我一起去的吗?我要是说不去,岂不是太不解风情了。”
随后的邂逅,是在进修中心的门口,王韶表示讶异:“好巧哦。”杨小肖也欢呼:“真的好巧。”其实知道是存心,两个小时前就已经从楼上看到他了,一直逡巡在马路上,时不时抬头往教学楼的窗口上看。两个人肩并肩地在南京路上挨个店闲逛,杨小肖觉得自己的心渐渐柔软起来。在上海这个城市里,两个背井离乡的孤寂人,也许最适合相互拥抱。
晚上他送她回来,已经将近午夜了。上海的夜风阴冷,杨小肖打个冷战,她下意识地抱住了肩膀:“好冷。”
王韶愣怔了一下,脱下外套来披在了她的身上。她说,你让我想起来一个笑话。
王韶默不作声,良久,才说,我知道那个笑话。可是,我只是一个在城市之中漂泊的吉卜赛。
未来在哪里
悄无声息地,王韶消失了。杨小肖给他打电话,已经不在服务区。猛然想起来,他已经漂泊在了千里之外,那里风大浪高,海天一色,压根儿就不通音信。
从上海回来的时间里,思念随着距离的增远在疯狂地生长。杨小肖经常怀疑自己是做了个梦而已,可是梦醒了,手机上他的电话号码,却是曾经相识相知的证据。
突然接到了他的电话:“现在你在哪里?”
去机场接他,眼看着他从机场里东张西望着走出来,杨小肖踮起脚来,手里握着手机冲着他使劲摇摆。王韶见了她,满脸都是笑意,快步冲着杨小肖跑了过来,终于还是略显拘谨地站在了杨小肖的面前。他伸手拍拍杨小肖的肩膀:“别来无恙?”杨小肖心里微微地失望,脸上的笑容却压抑不住,闻到了他身上微微的汗味,咸味、海风的味道。
王韶不好意思地笑,说在海上,淡水也很珍贵,至少比油贵,洗澡便是件奢侈的事情。好多天没有下雨了,带过去的洗发液一直没有派上用场,所以才这样臭烘烘的。
杨小肖的心里感动起来,原来他一上岸就直接去找了她,然后又直奔了机场,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她。
两个人面对面站着,王韶张开臂膀,杨小肖自然而然就靠上了王韶的胸膛。仰起头来看着王韶的眼睛,那个预想中的吻却迟迟没有来,王韶只是紧了紧胳膊,随即又把她放开了:“来得急,什么礼物都没有买给你。”杨小肖依恋着不肯离开他的怀抱:“你就是最好的礼物。”
摆的是家宴,觉得像王韶这样在海上漂泊孤寂了一个月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家庭的氛围。并且,也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及时分享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拿官方的语言说,会面是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只是最后她的父亲问了一个问题:“我们不是老古板,不想干涉你们年轻人的事情。可是,你们的未来在哪里?”
把每一个角落印在心里
那一刻起,王韶始终刻意与杨小肖保持着距离,他的眼神沉郁得让人心碎。每天他都会提着钓鱼竿去海边坐着,一坐就是一整天。杨小肖下了班,每次去海边找他,他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到了休息日,杨小肖约他一起去周边的城市散散心,王韶却摇头,说一走也许就是永远,我想一直待在这个城市,把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印在心里。
他那失魂落魄的样子让她心疼,想说几句话,却不知道从何安慰起。
时光真的如梭,越是极力挽留越是撒腿飞奔。杨小肖送他去了机场,眼看着他过了安检渐行渐远,杨小肖的泪眼渐渐模糊。正心碎,却见王韶冲破保安的拦截,从安检口里突然冲了出来,抱住杨小肖的脸狠狠地亲了一口:“回去告诉他们,我这个吉卜赛人愿意从此定居。这次回去就递交辞职报告。”
杨小肖反应过来,王韶已经消失在安检口后面了。
回家的路上,杨小肖感觉自己像是被抽掉了主心骨似的。手机在手里握了良久,才终于下了决心把那条在车上就编辑好了的短信发了出去:“千万不要辞职,切切。”知道,他一下飞机打开手机,就必定能够第一时间收到自己的消息。
他的电话果然来了,问为什么。她却摇头,说我知道你为了爱,决心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可是,要付出代价才换来的爱,对于我来说,过于沉重。
何妨做一叶浮萍
相隔数千里,海陆远离,一个月的时间足够王韶把与杨小肖在一起的日日夜夜都复习得滚瓜烂熟,把横亘在他和杨小肖之间的一切困难都想明白。王韶下了决心,一旦回到岸上,就再次跟杨小肖把自己的决定说清楚,从此把根扎在她的身边。
没想到一回岸上,就接到好多条短信,都是同一个内容,说她已经进入了一家公司,在各个城市之间也做一个吉卜赛人。
王韶讶然,赶紧跟杨小肖电话联系,杨小肖叽叽喳喳地不让王韶插嘴:“你知道吗?薪水如何在其次,关键有个四海为家的出差机会。没想到,却正是想睡觉有人送来了枕头,过多的出差机会恰好让公司的老板挠头呢。”她说,自从得到了这个确切的答复,就每天发一个短信,想让王韶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
王韶犹豫了好久:“这样,岂不是太委屈了你?”
杨小肖摇头,说为了一只飞鸟,又何妨做一叶浮萍?我在哪里,你就可以随时到哪里去。哪里有你,哪里就有家。
但是杨小肖的父亲母亲依然心存疑虑:“那孩子怎么办?你们做你们的吉卜赛人,可是难道就不要孩子了吗?要了孩子难道也要让他跟着你们一起去流浪?”
王韶和杨小肖互相看看,说要不这样吧,咱们就学赤壁大战好了,各自把计谋写到纸上好不好?
各自在纸上写了,摊放在桌子上看,竟然异乎寻常地一致。他的纸上写的是“四十岁退休”,而她的纸上写的是“三十五岁落地生根”。
两个人互相凝视,渐渐心意相通。他四十岁时,她恰好三十五。
编辑 / 杨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