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与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_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胶原酶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96例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部剧烈疼痛及下肢麻痛,对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导向下行经皮穿刺臭氧盘内置管注射或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椎管内置管注射治疗,手术后6个月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胶原酶后CT扫描显示臭氧、胶原酶在腰椎间盘内分布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分溢出盘外状,96例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效果优48例,良40例,可8例,总优良率93%,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胶原酶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肺动脉高压是一类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的疾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医学界广泛关注该病并研发出多种靶向药物,但由于剂型、价位、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因素并非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近期他汀类药物由于其抗增殖、诱导凋亡、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抗凝等作用在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中受到重视给其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紫外激光的波长短,能量聚集集中,分辨率高,特别是具有“冷加工”的特性,能直接破坏连接物质的化学键,而不产生对外围的加热,因此成为加工脆弱物质的理想工具,并能对多种材料
目的 总结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并脑内血肿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3例CT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中均行血肿清除和血管畸形切除.结果 术后对切除的可疑畸形血管行病理切片检查,均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术后MRI及MRA检查均未见脑血管畸形.术后3个月随访,完全恢复日常生活2例,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6例,需他人帮助,扶拐可行5例.无卧床、植物生存患者;无术后再出血患者.结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开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