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被人们称为《激流三部曲》,也是巴金的长篇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备受广大读者的喜欢。作者通过描写金陵城高公馆的盛衰,展现了旧中国的腐朽和没落,揭示了封建家庭旧礼教的残酷和在这样环境下一代青年人的不同命运。[1]这部长篇作品之所以被称为激流,是因为作品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在近代衰败的故事中,歌颂了知识青年思想的最初觉醒,它就如同一股激流,唤醒了近代人如死水般的思想。
关键词:巴金 《家》 《春》 《秋》
作品设定的时间是近代“五四”运动时代,“五四”运动的思想浪潮慢慢被吹到了思想相对闭塞的成都,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族高家为故事主线,真实地描述了高家衰落的历史过程。[1]
高家外表光鲜亮丽,是传承多代的书香门第,但是在这层遮羞布后面的,是一个家族内部的荒淫无度、明争暗斗、无耻龌龊,以高家老太爷为代表的高家卫道者,竭力维护着克己复礼的封建教条,希望以此来维护面临崩溃的家庭,拒绝一切新思想新事物,甚至不惜牺牲青年人为代价,这样就加深了老一代和新一代、旧思想和新思想、当权势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使年轻人在这样的夹缝中痛苦地生存着。在《家》中,作者主要描写了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威严,由于这个家族的封建礼教的威严,瑞珏的悲惨命运应运而生,梅抑郁致死,鸣凤的投湖悲剧等,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结局,无一不是揭示了封建礼教和迷信的黑暗和其对人们思想严重的禁锢性。[2]尤其是鸣凤投湖的悲剧,她爱上了三少爷觉慧,因为身份的悬殊,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无终爱恋,但是却因为自己无法去做一个老头子的姨太太,因此毅然决然为了爱情和抵抗自杀而死,在这样的一个家族里,一个人微言轻的丫鬟估计也只有用这种办法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了吧,看到这个结局,人们也只剩唏嘘了,封建礼教害人不轻啊。
五四的先进思想浪潮逐渐吹醒了青年一代,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一代对于封建旧思想的厌恶也更加加深了新一代和旧一代之间的矛盾。受到这股新思想浪潮影响最深的就是觉慧,也是《家》中的重要人物。觉新是高家青年一代的长子,奉行作揖哲学,这为觉慧所不认同。觉慧对新思想如获至宝,但是觉慧本身是单纯的、幼稚的,他对封建旧势力不顾忌、不妥协、不害怕,没有办法对旧家庭里面存在一切进行一个理性的评判,但是基于新思想,却知道这个家庭最终会走向灭亡。于是他对“家”也并不抱什么希望了,而是积极地结交新朋友,讨论国家社会的问题,将解放民族社会的责任放到了自己的肩上,最后也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作者在《家》中重点突出了在革命时代封建家族中新思想的崛起,也暗示了封建家族内部新势力的成长,也通过觉慧对比了一些家族中的其他青年。觉慧的出走给这个家庭的确带来了影响,虽然作者只是讲了觉慧去上海接受新的知识,没有后续,但是这样开放式的结局也给读者以遐想。觉慧对于高家的影响,在《春》《秋》中淑英、淑华的成长中可窥一二。
觉新和觉民是三部曲中始终贯穿前后的人物,作者对觉新花了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但是也可以说,觉新这个角色是一个悲剧的角色,他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已经失去了青年人应该有的反抗精神,在他的内心深处虽然具有一定的好坏的评判标准,知道自己的幸福都是被所谓的礼教、传统、迷信夺取的。但是他没有办法进行反抗,只能自己默默地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是礼教的牺牲者。但是在他没有反抗只是默默承受时,就已经变成了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作者从侧面批判了他性格的怯懦,但是也充分表明了作者对于觉新的同情和理解。而相对于觉新的怯弱、觉慧的激进,觉民就是一个比较中和的角色,作者给了他一些厚爱。[3]觉民的目标是明确的,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信可以掌握的自己的命运,并且实际去做,在《春》《秋》中,他是继觉慧之后的第二个“斗争者”,为淑英、淑华的正确成长付出了努力,与家里长辈们争辩等。
高家的思想觉醒者除了青年男性,还不乏一些青年女性,比如淑英的思想在觉慧出走时就出现了波动,从蕙的遭遇又了解摆在自己面前的矛盾,觉慧等人的鼓励,觉民的帮助使得这位少女树立了坚强,最终也成了家里的“激进者”,走上了和觉慧相同的道路。
作者对于那些荒淫、虚伪、道貌岸然的老一代人在作品中对他们投予无情的批判,揭露了封建卫道士外表正经内心阴暗龌龊的本质,从《春》中克安、克定等不堪的行径,再到《秋》中描写包括高家和其他的封建家族中所谓书香门第表壳内的腐朽和不堪,显示了古代封建制度的遗留产物的衰败,再到大家族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将封建黑暗社会吃人不吐骨头的阴暗面暴露无遗。
封建社会在中国社会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即使是近代狂风暴雨一般的思想冲击和人民革命的打击,它的解体仍旧是漫长的过程,在走向毁灭的过程中,它仍旧摧残着其中的各阶层人民的思想和生命。巴金先生的《家春秋》对于旧封建社会制度的强烈控诉,具有激烈的战斗意义,就像一股激流激荡了无数青年读者内心思想。
参考文献:
[1]王敏.剖析《家·春·秋》与社会意识的对接[J].芒种,2014(04).
[2]陆邹.巴金小说的季节叙事及文化内涵[D].重庆:西南大学,2015.
[3]陆正伟.巴金故居:家之春秋[J].检察风云,2012(01).
(作者简介:朱峰樟,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关键词:巴金 《家》 《春》 《秋》
作品设定的时间是近代“五四”运动时代,“五四”运动的思想浪潮慢慢被吹到了思想相对闭塞的成都,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族高家为故事主线,真实地描述了高家衰落的历史过程。[1]
高家外表光鲜亮丽,是传承多代的书香门第,但是在这层遮羞布后面的,是一个家族内部的荒淫无度、明争暗斗、无耻龌龊,以高家老太爷为代表的高家卫道者,竭力维护着克己复礼的封建教条,希望以此来维护面临崩溃的家庭,拒绝一切新思想新事物,甚至不惜牺牲青年人为代价,这样就加深了老一代和新一代、旧思想和新思想、当权势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使年轻人在这样的夹缝中痛苦地生存着。在《家》中,作者主要描写了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威严,由于这个家族的封建礼教的威严,瑞珏的悲惨命运应运而生,梅抑郁致死,鸣凤的投湖悲剧等,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结局,无一不是揭示了封建礼教和迷信的黑暗和其对人们思想严重的禁锢性。[2]尤其是鸣凤投湖的悲剧,她爱上了三少爷觉慧,因为身份的悬殊,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无终爱恋,但是却因为自己无法去做一个老头子的姨太太,因此毅然决然为了爱情和抵抗自杀而死,在这样的一个家族里,一个人微言轻的丫鬟估计也只有用这种办法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了吧,看到这个结局,人们也只剩唏嘘了,封建礼教害人不轻啊。
五四的先进思想浪潮逐渐吹醒了青年一代,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一代对于封建旧思想的厌恶也更加加深了新一代和旧一代之间的矛盾。受到这股新思想浪潮影响最深的就是觉慧,也是《家》中的重要人物。觉新是高家青年一代的长子,奉行作揖哲学,这为觉慧所不认同。觉慧对新思想如获至宝,但是觉慧本身是单纯的、幼稚的,他对封建旧势力不顾忌、不妥协、不害怕,没有办法对旧家庭里面存在一切进行一个理性的评判,但是基于新思想,却知道这个家庭最终会走向灭亡。于是他对“家”也并不抱什么希望了,而是积极地结交新朋友,讨论国家社会的问题,将解放民族社会的责任放到了自己的肩上,最后也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作者在《家》中重点突出了在革命时代封建家族中新思想的崛起,也暗示了封建家族内部新势力的成长,也通过觉慧对比了一些家族中的其他青年。觉慧的出走给这个家庭的确带来了影响,虽然作者只是讲了觉慧去上海接受新的知识,没有后续,但是这样开放式的结局也给读者以遐想。觉慧对于高家的影响,在《春》《秋》中淑英、淑华的成长中可窥一二。
觉新和觉民是三部曲中始终贯穿前后的人物,作者对觉新花了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但是也可以说,觉新这个角色是一个悲剧的角色,他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已经失去了青年人应该有的反抗精神,在他的内心深处虽然具有一定的好坏的评判标准,知道自己的幸福都是被所谓的礼教、传统、迷信夺取的。但是他没有办法进行反抗,只能自己默默地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是礼教的牺牲者。但是在他没有反抗只是默默承受时,就已经变成了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作者从侧面批判了他性格的怯懦,但是也充分表明了作者对于觉新的同情和理解。而相对于觉新的怯弱、觉慧的激进,觉民就是一个比较中和的角色,作者给了他一些厚爱。[3]觉民的目标是明确的,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信可以掌握的自己的命运,并且实际去做,在《春》《秋》中,他是继觉慧之后的第二个“斗争者”,为淑英、淑华的正确成长付出了努力,与家里长辈们争辩等。
高家的思想觉醒者除了青年男性,还不乏一些青年女性,比如淑英的思想在觉慧出走时就出现了波动,从蕙的遭遇又了解摆在自己面前的矛盾,觉慧等人的鼓励,觉民的帮助使得这位少女树立了坚强,最终也成了家里的“激进者”,走上了和觉慧相同的道路。
作者对于那些荒淫、虚伪、道貌岸然的老一代人在作品中对他们投予无情的批判,揭露了封建卫道士外表正经内心阴暗龌龊的本质,从《春》中克安、克定等不堪的行径,再到《秋》中描写包括高家和其他的封建家族中所谓书香门第表壳内的腐朽和不堪,显示了古代封建制度的遗留产物的衰败,再到大家族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将封建黑暗社会吃人不吐骨头的阴暗面暴露无遗。
封建社会在中国社会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即使是近代狂风暴雨一般的思想冲击和人民革命的打击,它的解体仍旧是漫长的过程,在走向毁灭的过程中,它仍旧摧残着其中的各阶层人民的思想和生命。巴金先生的《家春秋》对于旧封建社会制度的强烈控诉,具有激烈的战斗意义,就像一股激流激荡了无数青年读者内心思想。
参考文献:
[1]王敏.剖析《家·春·秋》与社会意识的对接[J].芒种,2014(04).
[2]陆邹.巴金小说的季节叙事及文化内涵[D].重庆:西南大学,2015.
[3]陆正伟.巴金故居:家之春秋[J].检察风云,2012(01).
(作者简介:朱峰樟,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