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内瓦的湖光山色和名胜古迹总是轻易就能迷醉我的眼睛,而单纯的美景当然不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签。好在那次难忘的“欢乐节”让我更深切地感受了这座城市的过去,也让我认识了日内瓦人的热情与美好。
欢乐节那天,人们把中世纪的生活和劳动情况,活生生地再现了出来。大家不分男女老幼,都仿照中世纪的方式吃穿和娱乐。在一条约600米长的狭小街道上,一切都按照中世纪的样式设计布置。
街口上有一个中世纪的城门,木石结构,城门口有一座吊桥,两个手执长矛的卫士守在门两边。他们戴着镶有白边的黑色两角帽,身穿红、绿、蓝相间的军服,脚蹬黑色套鞋,俨然是个中世纪的武士。
进到城里来,往日爬满大街小巷的铁甲虫——小卧车不见了,只见身穿中世纪服装的市民摩肩接踵。男的戴着各色两角帽,右耳插两根鸡翎,身披宽大的短袖上衣,长及膝盖,腰间扎黑带子,带子上吊着用布缝制的钱包。女的头戴半尺高的四方帽,或者是一尺高的尖顶帽,帽子上蒙一纱巾,低垂至肩,身穿宽大的连衣裙,逶逦拖地。
用木石搭起来的店铺里都是仿照中世纪的各种手工制品、纪念品和食品。连货币也不是瑞士法郎,而是1601年让斯国所使用的“此雍”的复制品。
在织袜店里,有一对中年夫妇手摇纺车纺毛线、织毛袜,引起顾客们的好奇。街对面有一老者,手工烧制陶器,虽然略显粗糙,但每制成一个花瓶或水罐,都立即被顾客买走。面包店烤制黑面包的烤炉,也是用泥土砌成的。黑面包一出炉,顾客们抹上些果酱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人群最多的地方要数音乐厅了。舞台是用木头搭起来的,没有幕布和任何装饰,观众或席地而坐,或倚柱而立,有的甚至坐在舞台边上。演员演唱和弹奏的,多是中世纪的歌曲和乐章。有一首歌唱道:“这里风光好,这里人勤劳,这里有荆棘,这里有花香。”观众也不时地上台演唱,音乐厅里的一切都是那样朴实、和谐、自然。
入夜,日内瓦各街道电灯齐明,如同白昼。但是在大萨科诺区这条小街上,却是油灯点点,似明犹暗,游人依旧络绎不绝。在街北头的一片空地上,只见大火熊熊,映红了半条街。那是按照中世纪的方式在烤羊肉。支架上横着一根6至7米长的铁棍,上面并排烤着5只羊,底下燃烧着的木材“噼啪”作响。旁边支着一个直径约3尺的大铁锅,锅里的肉汤翻滚,散发出浓郁的香味。顾客们围坐在矮小的木桌旁,借着火光,大口地吃着烤羊肉。
街上两个小酒馆里,熙熙攘攘,座无虚席。人们围坐在油灯下,要上一杯水酒或果子露,天南地北,谈笑风生,直到深夜才尽兴而归。
其实,日内瓦的欢乐节以前是没有的,我经历的这次恰好是头一次。人们共度这次“中世纪欢乐节”的原因是在日内瓦的大萨科诺区有一个教堂,是中世纪修建的,经过多次战乱,几经毁塌,又几经修复。现在为了再次修复,需要筹集资金,所以才举办了这个节日。在节日里卖出的商品比平时贵一倍,购买人其实是带有捐献性质的。
知道了这个原因后,我不禁喜欢上了日内瓦人的创新意识和这种对自己城市历史的热爱。
欢乐节那天,人们把中世纪的生活和劳动情况,活生生地再现了出来。大家不分男女老幼,都仿照中世纪的方式吃穿和娱乐。在一条约600米长的狭小街道上,一切都按照中世纪的样式设计布置。
街口上有一个中世纪的城门,木石结构,城门口有一座吊桥,两个手执长矛的卫士守在门两边。他们戴着镶有白边的黑色两角帽,身穿红、绿、蓝相间的军服,脚蹬黑色套鞋,俨然是个中世纪的武士。
进到城里来,往日爬满大街小巷的铁甲虫——小卧车不见了,只见身穿中世纪服装的市民摩肩接踵。男的戴着各色两角帽,右耳插两根鸡翎,身披宽大的短袖上衣,长及膝盖,腰间扎黑带子,带子上吊着用布缝制的钱包。女的头戴半尺高的四方帽,或者是一尺高的尖顶帽,帽子上蒙一纱巾,低垂至肩,身穿宽大的连衣裙,逶逦拖地。
用木石搭起来的店铺里都是仿照中世纪的各种手工制品、纪念品和食品。连货币也不是瑞士法郎,而是1601年让斯国所使用的“此雍”的复制品。
在织袜店里,有一对中年夫妇手摇纺车纺毛线、织毛袜,引起顾客们的好奇。街对面有一老者,手工烧制陶器,虽然略显粗糙,但每制成一个花瓶或水罐,都立即被顾客买走。面包店烤制黑面包的烤炉,也是用泥土砌成的。黑面包一出炉,顾客们抹上些果酱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人群最多的地方要数音乐厅了。舞台是用木头搭起来的,没有幕布和任何装饰,观众或席地而坐,或倚柱而立,有的甚至坐在舞台边上。演员演唱和弹奏的,多是中世纪的歌曲和乐章。有一首歌唱道:“这里风光好,这里人勤劳,这里有荆棘,这里有花香。”观众也不时地上台演唱,音乐厅里的一切都是那样朴实、和谐、自然。
入夜,日内瓦各街道电灯齐明,如同白昼。但是在大萨科诺区这条小街上,却是油灯点点,似明犹暗,游人依旧络绎不绝。在街北头的一片空地上,只见大火熊熊,映红了半条街。那是按照中世纪的方式在烤羊肉。支架上横着一根6至7米长的铁棍,上面并排烤着5只羊,底下燃烧着的木材“噼啪”作响。旁边支着一个直径约3尺的大铁锅,锅里的肉汤翻滚,散发出浓郁的香味。顾客们围坐在矮小的木桌旁,借着火光,大口地吃着烤羊肉。
街上两个小酒馆里,熙熙攘攘,座无虚席。人们围坐在油灯下,要上一杯水酒或果子露,天南地北,谈笑风生,直到深夜才尽兴而归。
其实,日内瓦的欢乐节以前是没有的,我经历的这次恰好是头一次。人们共度这次“中世纪欢乐节”的原因是在日内瓦的大萨科诺区有一个教堂,是中世纪修建的,经过多次战乱,几经毁塌,又几经修复。现在为了再次修复,需要筹集资金,所以才举办了这个节日。在节日里卖出的商品比平时贵一倍,购买人其实是带有捐献性质的。
知道了这个原因后,我不禁喜欢上了日内瓦人的创新意识和这种对自己城市历史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