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天,有网友发布了一段线上招聘平台的求职聊天记录,舆论炸锅了。
一求职者想投递杭州某大数据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时,对方工作人员询问“你们这个学校是三本吗”,求职者回答“是”。该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只要二本以上统招的”,还狠补了一刀:“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
该公司HR这句蠢话杀伤面积太大。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高达1031万人,本科录取人数只有454万,剩余大部分会去读专科、学技术,或者直接就业。这意味着近600万人,都有可能遇到上诉案例这样血淋淋的学历歧视。
不过,对“智商没问题”的本科生来说,学历歧视就不存在吗?太天真了。下一个被歧视的可能就是你。
记者采访了几位年轻人,他们每个人都在求职过程中感受到了很现实的“学历歧视”或是“专业歧视”,他们的经历极具代表性。
面对这种处境,年轻人唯一能做的,似乎只有调整心态,消化它。
因为“双非”的学历
他等了几周,还是被放了鸽子
专科生求职不易可以想象,但普通本科生也好不到哪里去。985、211之外的本科生,有个统称,叫“双非”,这词听起来就自带受歧视味道。
小天毕业于河北一所“双非”高校,去年找工作时,因为“双一流”的限制,被一家国企放了鸽子。
小天告诉记者,毕业前,这家国企向他所在的高校发送了校园招聘信息,里面并没有提到学历和院校的限制。小天看到后,觉得国企机会不错,投了简历。最开始的笔试和面试都顺利通过,面试结束后还加测了一轮笔试题。
三轮考核期间,负责人依旧未对学历做出相关要求。第二天,小天被告知已经通过面试,负责人希望当天就签三方协议,但因小天的三方协议放在家中,只能重新再约时间,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让小天回去等通知。
过了两天,小天迟迟没有收到信息,主动询问了两次,工作人员一直说再等等,“人事那边在处理”。两三周后,小天又问为什么还没发offer,这家企业打电话告诉他:总公司刚刚出了接收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新政策,小天所在学校和专业不在双一流之列,“可能没法签三方(协议)了”。
新政策出台,负责与小天对接的部门主任也很无奈,于是热心地帮他介绍了几个其他的工作,不过小天都因为相同的理由被刷掉了——比起上述杭州公司的HR,这家企业对待应聘生的态度真是不错呢,可这并不能改变什么。
小天觉得这个突然出台的政策很不公平,甚至很是反感:“就因为我的敲门砖不够硬就把人拒之门外,不合理啊,双一流又不能代表一切学生的水平,‘双非’并没有多差!”
985研究生
只因本科不够好,奖学金只有别人零头
不少普通院校的本科生,通过考研的方式挤进985,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挤进去。可就算挤进去,也无法摆脱双非的烙印。张宁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张宁在山东一所985读研一,本科就读于北方一所“双非”高校。去年研究生刚入学时,学校根据学生的本科学校水平,对新生奖学金进行了等级划分:
本科为985的,多为第一等级,奖学金24000元;本科211的,第二等级,奖学金18000元。第三和第四等级则是“双非”等其他高校,奖学金分别为8000元和4000元。具体怎么划分?校方语焉不详,“自有一套标准”。
张宁作为“双非”高校毕业的学生,只拿到了4000元,对比拿到24000元的985同学,“只有对方的零头。”
对学生来说,2万块钱的差距着实不小,至少是一年的伙食费。
张宁对记者表示:“既然大家都是保研或考研进入这所学校的,那就依照客观的考试成绩来排名好了,按照考研或保研的成绩,或者就读后考试成绩排名,来决定奖学金的等级,显然更加合理。不要只看本科出身,毕竟那都是4年前高考的事情了。不管是不是‘双非’,既然都凭本事考进来了,那我当然希望学校能把我们放在同样的起点去考察。”
更早之前,张宁和本科校友,都因为“双非”的身份,在推免保研的過程中被很多院校拒之门外。
张宁告诉记者:“在申请保研学校的系统输入信息时,有些学校会要求填写本科出身,是211、985还是普通一本。在有些高校的招生过程中,211以下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进入面试的资格。其他学校即便没有明确提出这种硬性条件,潜规则也依然存在,大家心知肚明。有的高校为了招到好生源,会优先选择985、211的同学进行第一批面试,双非的学生放在后面。发放录取通知也是同样的顺序。这确实让我们‘双非人’感到不公。”
211的艺术生
被认为是“不正经的211”
211本科生总归好一点吧?不,歧视一样存在,因为有种歧视叫“专业歧视”。
在广州某高校读研的豆子说:“从本科学院名字到我的本科专业,我这一路都是被歧视过来的。”
2016年,豆子通过艺考和高考的双重考核,成功进入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所学专业为戏剧影视文学。
豆子所在的艺术学院是赵本山投资建立的,2015年以前,它一直叫“本山艺术学院”。豆子入学前,学院与赵本山签订的15年合约期满,正式更名为“艺术学院”。
虽然学院名字在豆子入学前就改了,但校内的老师同学,还有校外的企业,对辽宁大学艺术学院印象最深的依然是“赵本山”,豆子走到哪儿都少不了被调侃一句:“你们都是唱二人转的吧?”豆子哭笑不得。
2019年,豆子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综合各方面因素,她选择跨考到另一个专业。虽然辽大211的出身并不差,但在各大学校研究生面试时,她还是真切体会到了老师们对艺术生的误解有多深。 豆子说,很多老师在面试时一看她是艺术生,首先就会在心里画一个大大的叉,“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觉得你不行”,好一点的还会多问一句高考分数,但绝大多数只是走个流程,敷衍了事。
豆子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师直接在面试现场对她说:“艺术生搞不了学术,毕不了业的,我们专业毕业要写好几万字的论文。”
遇到这种情况,豆子不得不向老师解释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低分专业,也是需要文化课考试的。确实,豆子虽然是艺术专业、高考分比非艺术科生考低一些,但想要考入一所211高校,文化分数也起码要够到省一本线的水平,否则艺考成绩是不作数的。
保研的这几个月里,豆子深刻体会到了大家对艺术生的偏见有多大,虽然最后她成功跨考到了自己想去的专业,但每每提到被歧视的“艺术生”身份,她都觉得无奈又无力。
学校歧视 专业歧视
她把继任者的应聘邮件扔进垃圾站
在上海一所财经类211读大四的阿毛,从小成绩就挺好,一路重点班直升,高考顺利考到魔都名校。阿毛身边没有人觉得她会被学历困扰,但她的问题在于:高考报志愿时选了财经院校,进去之后却发现自己并不想投身这个行业,她对传媒业更感兴趣。
于是阿毛开始了漫长的打破壁垒过程,途中遇到的,虽不是杭州那种辱人智商的学历歧视,但也躲不开异样的疑惑眼光。
“我把简历投出去,HR都觉得我投错了地方。”阿毛说。
阿毛开始想通过考研换专业,后来又决定申请海外学校。但申请留学需要相关的实习经历,于是阿毛又回到了一开始的困境。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尝试冲出重围,寻找传媒类的相关实习岗位。
阿毛是从快消企业入手的——快消企业的市场部,是她当时能接触到的、最靠近传媒行业的选择。但她投出去的简历,统统石沉大海。
“在上海,厉害的人太多了,大的快消企业也太吃香了,人家为什么会放弃一个专业对口的学生而选我呢?”她其实是理解的。
阿毛只能从其他类型的企业市场部做起,积累经验之后再尝试投递快消外企。可能因为广撒网、也可能因为运气好,阿毛碰上了一位校友,对方刚好是这个岗位的前任实习生,这个关系帮阿毛过了简历关。
面試还算流畅,阿毛迈过了第一个槛,毕竟有了这段经历,之后再找实习就容易很多了。
渐渐地,阿毛开始理解招聘者的心态了。“我听前任实习生说,放出招聘继任帖的半天内,邮箱就被简历挤满了。他看到某些应聘者的学校名字后,想都没想就直接放进回收站了。后来到我自己招继任时也确实是这样……简历实在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所以要先看学校名、直接刷掉一批。”
没错,企业就连招实习生,都会先看学校和学历。
阿毛有点唏嘘:“别说找工作了,找实习岗位就已经艰难至此,我真担心别人看到我的本科专业后就把我的简历放一边。说实话,我觉得专业歧视很正常,还有样貌歧视的呢。学历,其实只是企业选人的一个筛选条件罢了。”
老板招聘,眷念母校
算不算歧视其他学校?
从一所中外合办的本科学校毕业的Alicia,对于学历歧视这件事,没什么特别的感受,甚至觉得截图里呈现的不算是真的学历歧视——她认为私下“用应聘者不知道的理由”筛掉应聘者,才是更现实、更赤裸裸的“歧视”。
Alicia告诉记者:“填应聘资料时,一般没有‘中外合办’这个选项,只能填‘双非’,但说实话,这对我影响不大。报考和读书的这几年里,我确实也被问过学校背景,但我很明确自己报考的动机——想进入一个英语教育体系的学校。而且我进来后发现它挺适合自己的,所以我没有被‘双非’困扰。”
Alicia身边几个关于学历的现象,挺有趣。
因为学校是中外合办的,所以她有同学在考公务员时,会被问到“思想成分”的问题,这可能是其他学校学生没有的体验。
Alicia还发现了一个明显的抱团倾向。之前她在一家证券公司实习,帮老板招实习生时,她发现有位应聘者是北大金融系第一名,但这人被淘汰了,老板录取了另一个人,那人是老板的本科校友。
这件事让Alicia相当不解,甚至有点愤怒,她觉得这比“学历歧视”过分多了,“这个筛选标准完全让人想不到。”
后来待的公司多了,Alicia才发现这是行业通病,很多老板都愿意招收自己的本科校友。“是不是把对自己母校的情结,变成了对其他学校的歧视呢?”
她还遇到过不少“VIP”。这是金融行业的一句黑话,指那些因为家里有关系而得以成功入职的同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VIP”们的学历背景大多不太出色,占用了招聘名额但又做不好事情——帮“VIP”们“擦屁股”,是Alicia最不爽的事情。
Alicia对学历的态度比较淡漠,她坚持认为在职场里还是能力更重要,但她也明白学历天花板是真实存在的,就像她最近在看的《我的二本学生》书里所说:如果对一个人的人生进行长时间的追踪,你就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学历低的人往往只能找到薪水低的工作。
“也许学历的天花板,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坚固。”Alicia说。
一求职者想投递杭州某大数据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时,对方工作人员询问“你们这个学校是三本吗”,求职者回答“是”。该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只要二本以上统招的”,还狠补了一刀:“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
该公司HR这句蠢话杀伤面积太大。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高达1031万人,本科录取人数只有454万,剩余大部分会去读专科、学技术,或者直接就业。这意味着近600万人,都有可能遇到上诉案例这样血淋淋的学历歧视。
不过,对“智商没问题”的本科生来说,学历歧视就不存在吗?太天真了。下一个被歧视的可能就是你。
记者采访了几位年轻人,他们每个人都在求职过程中感受到了很现实的“学历歧视”或是“专业歧视”,他们的经历极具代表性。
面对这种处境,年轻人唯一能做的,似乎只有调整心态,消化它。
因为“双非”的学历
他等了几周,还是被放了鸽子
专科生求职不易可以想象,但普通本科生也好不到哪里去。985、211之外的本科生,有个统称,叫“双非”,这词听起来就自带受歧视味道。
小天毕业于河北一所“双非”高校,去年找工作时,因为“双一流”的限制,被一家国企放了鸽子。
小天告诉记者,毕业前,这家国企向他所在的高校发送了校园招聘信息,里面并没有提到学历和院校的限制。小天看到后,觉得国企机会不错,投了简历。最开始的笔试和面试都顺利通过,面试结束后还加测了一轮笔试题。
三轮考核期间,负责人依旧未对学历做出相关要求。第二天,小天被告知已经通过面试,负责人希望当天就签三方协议,但因小天的三方协议放在家中,只能重新再约时间,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让小天回去等通知。
过了两天,小天迟迟没有收到信息,主动询问了两次,工作人员一直说再等等,“人事那边在处理”。两三周后,小天又问为什么还没发offer,这家企业打电话告诉他:总公司刚刚出了接收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新政策,小天所在学校和专业不在双一流之列,“可能没法签三方(协议)了”。
新政策出台,负责与小天对接的部门主任也很无奈,于是热心地帮他介绍了几个其他的工作,不过小天都因为相同的理由被刷掉了——比起上述杭州公司的HR,这家企业对待应聘生的态度真是不错呢,可这并不能改变什么。
小天觉得这个突然出台的政策很不公平,甚至很是反感:“就因为我的敲门砖不够硬就把人拒之门外,不合理啊,双一流又不能代表一切学生的水平,‘双非’并没有多差!”
985研究生
只因本科不够好,奖学金只有别人零头
不少普通院校的本科生,通过考研的方式挤进985,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挤进去。可就算挤进去,也无法摆脱双非的烙印。张宁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张宁在山东一所985读研一,本科就读于北方一所“双非”高校。去年研究生刚入学时,学校根据学生的本科学校水平,对新生奖学金进行了等级划分:
本科为985的,多为第一等级,奖学金24000元;本科211的,第二等级,奖学金18000元。第三和第四等级则是“双非”等其他高校,奖学金分别为8000元和4000元。具体怎么划分?校方语焉不详,“自有一套标准”。
张宁作为“双非”高校毕业的学生,只拿到了4000元,对比拿到24000元的985同学,“只有对方的零头。”
对学生来说,2万块钱的差距着实不小,至少是一年的伙食费。
张宁对记者表示:“既然大家都是保研或考研进入这所学校的,那就依照客观的考试成绩来排名好了,按照考研或保研的成绩,或者就读后考试成绩排名,来决定奖学金的等级,显然更加合理。不要只看本科出身,毕竟那都是4年前高考的事情了。不管是不是‘双非’,既然都凭本事考进来了,那我当然希望学校能把我们放在同样的起点去考察。”
更早之前,张宁和本科校友,都因为“双非”的身份,在推免保研的過程中被很多院校拒之门外。
张宁告诉记者:“在申请保研学校的系统输入信息时,有些学校会要求填写本科出身,是211、985还是普通一本。在有些高校的招生过程中,211以下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进入面试的资格。其他学校即便没有明确提出这种硬性条件,潜规则也依然存在,大家心知肚明。有的高校为了招到好生源,会优先选择985、211的同学进行第一批面试,双非的学生放在后面。发放录取通知也是同样的顺序。这确实让我们‘双非人’感到不公。”
211的艺术生
被认为是“不正经的211”
211本科生总归好一点吧?不,歧视一样存在,因为有种歧视叫“专业歧视”。
在广州某高校读研的豆子说:“从本科学院名字到我的本科专业,我这一路都是被歧视过来的。”
2016年,豆子通过艺考和高考的双重考核,成功进入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所学专业为戏剧影视文学。
豆子所在的艺术学院是赵本山投资建立的,2015年以前,它一直叫“本山艺术学院”。豆子入学前,学院与赵本山签订的15年合约期满,正式更名为“艺术学院”。
虽然学院名字在豆子入学前就改了,但校内的老师同学,还有校外的企业,对辽宁大学艺术学院印象最深的依然是“赵本山”,豆子走到哪儿都少不了被调侃一句:“你们都是唱二人转的吧?”豆子哭笑不得。
2019年,豆子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综合各方面因素,她选择跨考到另一个专业。虽然辽大211的出身并不差,但在各大学校研究生面试时,她还是真切体会到了老师们对艺术生的误解有多深。 豆子说,很多老师在面试时一看她是艺术生,首先就会在心里画一个大大的叉,“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觉得你不行”,好一点的还会多问一句高考分数,但绝大多数只是走个流程,敷衍了事。
豆子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师直接在面试现场对她说:“艺术生搞不了学术,毕不了业的,我们专业毕业要写好几万字的论文。”
遇到这种情况,豆子不得不向老师解释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低分专业,也是需要文化课考试的。确实,豆子虽然是艺术专业、高考分比非艺术科生考低一些,但想要考入一所211高校,文化分数也起码要够到省一本线的水平,否则艺考成绩是不作数的。
保研的这几个月里,豆子深刻体会到了大家对艺术生的偏见有多大,虽然最后她成功跨考到了自己想去的专业,但每每提到被歧视的“艺术生”身份,她都觉得无奈又无力。
学校歧视 专业歧视
她把继任者的应聘邮件扔进垃圾站
在上海一所财经类211读大四的阿毛,从小成绩就挺好,一路重点班直升,高考顺利考到魔都名校。阿毛身边没有人觉得她会被学历困扰,但她的问题在于:高考报志愿时选了财经院校,进去之后却发现自己并不想投身这个行业,她对传媒业更感兴趣。
于是阿毛开始了漫长的打破壁垒过程,途中遇到的,虽不是杭州那种辱人智商的学历歧视,但也躲不开异样的疑惑眼光。
“我把简历投出去,HR都觉得我投错了地方。”阿毛说。
阿毛开始想通过考研换专业,后来又决定申请海外学校。但申请留学需要相关的实习经历,于是阿毛又回到了一开始的困境。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尝试冲出重围,寻找传媒类的相关实习岗位。
阿毛是从快消企业入手的——快消企业的市场部,是她当时能接触到的、最靠近传媒行业的选择。但她投出去的简历,统统石沉大海。
“在上海,厉害的人太多了,大的快消企业也太吃香了,人家为什么会放弃一个专业对口的学生而选我呢?”她其实是理解的。
阿毛只能从其他类型的企业市场部做起,积累经验之后再尝试投递快消外企。可能因为广撒网、也可能因为运气好,阿毛碰上了一位校友,对方刚好是这个岗位的前任实习生,这个关系帮阿毛过了简历关。
面試还算流畅,阿毛迈过了第一个槛,毕竟有了这段经历,之后再找实习就容易很多了。
渐渐地,阿毛开始理解招聘者的心态了。“我听前任实习生说,放出招聘继任帖的半天内,邮箱就被简历挤满了。他看到某些应聘者的学校名字后,想都没想就直接放进回收站了。后来到我自己招继任时也确实是这样……简历实在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所以要先看学校名、直接刷掉一批。”
没错,企业就连招实习生,都会先看学校和学历。
阿毛有点唏嘘:“别说找工作了,找实习岗位就已经艰难至此,我真担心别人看到我的本科专业后就把我的简历放一边。说实话,我觉得专业歧视很正常,还有样貌歧视的呢。学历,其实只是企业选人的一个筛选条件罢了。”
老板招聘,眷念母校
算不算歧视其他学校?
从一所中外合办的本科学校毕业的Alicia,对于学历歧视这件事,没什么特别的感受,甚至觉得截图里呈现的不算是真的学历歧视——她认为私下“用应聘者不知道的理由”筛掉应聘者,才是更现实、更赤裸裸的“歧视”。
Alicia告诉记者:“填应聘资料时,一般没有‘中外合办’这个选项,只能填‘双非’,但说实话,这对我影响不大。报考和读书的这几年里,我确实也被问过学校背景,但我很明确自己报考的动机——想进入一个英语教育体系的学校。而且我进来后发现它挺适合自己的,所以我没有被‘双非’困扰。”
Alicia身边几个关于学历的现象,挺有趣。
因为学校是中外合办的,所以她有同学在考公务员时,会被问到“思想成分”的问题,这可能是其他学校学生没有的体验。
Alicia还发现了一个明显的抱团倾向。之前她在一家证券公司实习,帮老板招实习生时,她发现有位应聘者是北大金融系第一名,但这人被淘汰了,老板录取了另一个人,那人是老板的本科校友。
这件事让Alicia相当不解,甚至有点愤怒,她觉得这比“学历歧视”过分多了,“这个筛选标准完全让人想不到。”
后来待的公司多了,Alicia才发现这是行业通病,很多老板都愿意招收自己的本科校友。“是不是把对自己母校的情结,变成了对其他学校的歧视呢?”
她还遇到过不少“VIP”。这是金融行业的一句黑话,指那些因为家里有关系而得以成功入职的同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VIP”们的学历背景大多不太出色,占用了招聘名额但又做不好事情——帮“VIP”们“擦屁股”,是Alicia最不爽的事情。
Alicia对学历的态度比较淡漠,她坚持认为在职场里还是能力更重要,但她也明白学历天花板是真实存在的,就像她最近在看的《我的二本学生》书里所说:如果对一个人的人生进行长时间的追踪,你就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学历低的人往往只能找到薪水低的工作。
“也许学历的天花板,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坚固。”Alicia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