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是一个南亚国家。南亚次大陆总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为15亿。印度的国土面积约有298万平方公里,大约占整个次大陆的四分之三。目前,印度人口数量在12亿以上,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远超本地区其他国家。因此,即便不算经济规模和军事实力,单纯从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而言,印度也是南亚首屈一指的地区大国,是一头名副其实的南亚“大象”。
经济腾飞:神话难续
一直以来,印度人有着浓厚的大国情结,民族自信心极强。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印度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并非只是尼赫鲁这位政治家的个人抱负,还是众多印度普通民众心中的持久梦想。如果有幸来到印度,人们会随处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Incredible India”,中文的意思是“不可思议的印度”。这条标语是印度国家旅游局向全球推介宣传印度的口号。虽然寥寥几个字,却十足反映了印度人对本国特有的自豪感。确实,印度人拥有自豪的理由和资本。
然而最近几年,印度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放缓迹象,其中在2012年尤为突出。这一年,印度经济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不过,人们这回关注的不再是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是经济增速的一路下滑。根据官方数据,印度2012财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5%,尚不及上一个财年的6.2%,更落后于两年前的8.5%。
印度的经济表现欠佳,拖累本国的国际评价受损。2012年4月,著名的国际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毫不留情地给印度来了一个当头棒喝,将其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同时将主权信用评级维持在BBB-,即适宜投资的最低级别。在针对金砖国家的评级中,印度垫底,也是前景展望为负面的唯一国家。除了标准普尔将印度列为不适宜投资的国家,颇有国际影响力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更是于2012年6月刊出一篇有关印度的文章,标题定为“告别不可思议的印度”,直言当下的印度问题缠身。
实际上,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徘徊不去,以及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等不利因素的冲击,金砖国家普遍面临增长困境,发展速度同步出现明显回落。金砖是否失色,是否会变为普通的砖头国家,众说纷纭。关于目前金砖国家中到底哪一个国家将率先失去光芒,更是备受关注。由于印度遇到的困难较为突出,人们纷纷猜测,该国是否会成为金砖国家中第一块褪色的砖。
针对国际上有关印度是否衰落的讨论,印度人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不久的将来印度经济一定能够重回高速增长的道路,印度神话也将延续。然而,考虑到导致经济困难的因素复杂,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一时都拿不出立竿见影的措施方案。
国内改革:举步维艰
众所周知,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毋庸置疑,印度在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当年启动的经济改革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改革的推动,印度的经济起飞就无从谈起。然而,正值经济滑坡之际,印度的国内改革又进展缓慢,令不景气的发展环境雪上加霜。
近年来,印度政府一直谋求在开放零售业方面取得突破,将其作为推进国内改革的重要举措。2006年,印度政府曾对开放单一品牌零售业进行尝试和探索。2011年11月,印度政府又通过进一步开放零售业的决定,将外资在多品牌零售领域的持股比例上限提高至51%。不过,这一决定遭到印度反对党和联合政府盟友的激烈反对,迫使政府暂时中止了相关改革计划。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印度的零售业是一块“大蛋糕”,涉及的利益相当广泛。据估计,印度零售业的全年营业额约为50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许多印度零售业主担心,一旦海外零售业巨商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会危及自身企业的经营。
2012年9月14日,印度政府再次宣布将多品牌零售业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提高至51%,并提出一些前提条件,如外资的最低规模不得少于1亿美元,且零售店只能开在人口多于100万人以上的城市等。尽管如此,更新的改革方案同样招致激烈反对,更严重的是引发全国大罢工。有报道称,9月20日,约5000万印度人参加了史无前例的全国性罢工,导致交通停滞,众多学校停课、商户闭门歇业,粗略估计造成的损失高达22.5亿美元。执政联盟内部的“草根国大党”也开始向政府发难,宣布旗下19名议员退出联合政府,削弱了联合政府的执政基础。
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辛格总理不得不冒险闯关,一旦失败,就可能面临被迫解散国会提前大选的危险。所幸的是,印度议会下院和上院分别进行投票表决通过了该项改革法案,其中,下院的表决结果是253票赞成、218票反对,议会上院的表决结果是123票赞成、108票反对、1票弃权。至此,延宕多时的多品牌零售业改革方案总算勉强过关。
这次,以稳健著称的辛格总理不惜一切代价推进零售业改革,可谓用心良苦。一直以来,印度虽然大力吸引外资,但由于本国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其他方面的投资环境不够完善,在吸引外资方面的进展有限。此外,当前印度本地投资增长缓慢,拉动经济增长的能量日益弱化。辛格认为,“只有大量引进外资才能重新恢复经济增长”。因此,辛格多次苦口婆心地劝导国内民众理解和支持相关的改革方案。
诚所谓“管中窥豹,一叶知秋”。从零售业改革的一波三折,可以看出印度改革道路的艰辛,几乎每一项改革方案都面临掣肘。辛格总理一直以改革者著称于国际社会,曾是1991年经济改革的主要推手。随着年迈,辛格总理面对改革难题,也是力不从心,以至于有人批评他安于现状,无意继续推行重大改革。其实,辛格深知改革对印度发展的重要,却苦于无法付诸实施。
从根本上看,印度改革难有进展的关键还在于朝野缺乏共识。印度是民主制国家,议会协商是政治运转的核心所在。独立后,印度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政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印度有700多个政党,可谓政党林立。其中,又以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为主要政党。由于代表利益不同,再掺杂上地方主义、种姓、宗教等复杂因素,党派之间的主张很难妥协,互不相让,结果是延误了国家发展议程。
经济腾飞:神话难续
一直以来,印度人有着浓厚的大国情结,民族自信心极强。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印度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并非只是尼赫鲁这位政治家的个人抱负,还是众多印度普通民众心中的持久梦想。如果有幸来到印度,人们会随处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Incredible India”,中文的意思是“不可思议的印度”。这条标语是印度国家旅游局向全球推介宣传印度的口号。虽然寥寥几个字,却十足反映了印度人对本国特有的自豪感。确实,印度人拥有自豪的理由和资本。
然而最近几年,印度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放缓迹象,其中在2012年尤为突出。这一年,印度经济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不过,人们这回关注的不再是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是经济增速的一路下滑。根据官方数据,印度2012财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5%,尚不及上一个财年的6.2%,更落后于两年前的8.5%。
印度的经济表现欠佳,拖累本国的国际评价受损。2012年4月,著名的国际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毫不留情地给印度来了一个当头棒喝,将其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同时将主权信用评级维持在BBB-,即适宜投资的最低级别。在针对金砖国家的评级中,印度垫底,也是前景展望为负面的唯一国家。除了标准普尔将印度列为不适宜投资的国家,颇有国际影响力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更是于2012年6月刊出一篇有关印度的文章,标题定为“告别不可思议的印度”,直言当下的印度问题缠身。
实际上,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徘徊不去,以及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等不利因素的冲击,金砖国家普遍面临增长困境,发展速度同步出现明显回落。金砖是否失色,是否会变为普通的砖头国家,众说纷纭。关于目前金砖国家中到底哪一个国家将率先失去光芒,更是备受关注。由于印度遇到的困难较为突出,人们纷纷猜测,该国是否会成为金砖国家中第一块褪色的砖。
针对国际上有关印度是否衰落的讨论,印度人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不久的将来印度经济一定能够重回高速增长的道路,印度神话也将延续。然而,考虑到导致经济困难的因素复杂,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一时都拿不出立竿见影的措施方案。
国内改革:举步维艰
众所周知,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毋庸置疑,印度在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当年启动的经济改革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改革的推动,印度的经济起飞就无从谈起。然而,正值经济滑坡之际,印度的国内改革又进展缓慢,令不景气的发展环境雪上加霜。
近年来,印度政府一直谋求在开放零售业方面取得突破,将其作为推进国内改革的重要举措。2006年,印度政府曾对开放单一品牌零售业进行尝试和探索。2011年11月,印度政府又通过进一步开放零售业的决定,将外资在多品牌零售领域的持股比例上限提高至51%。不过,这一决定遭到印度反对党和联合政府盟友的激烈反对,迫使政府暂时中止了相关改革计划。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印度的零售业是一块“大蛋糕”,涉及的利益相当广泛。据估计,印度零售业的全年营业额约为50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许多印度零售业主担心,一旦海外零售业巨商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会危及自身企业的经营。
2012年9月14日,印度政府再次宣布将多品牌零售业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提高至51%,并提出一些前提条件,如外资的最低规模不得少于1亿美元,且零售店只能开在人口多于100万人以上的城市等。尽管如此,更新的改革方案同样招致激烈反对,更严重的是引发全国大罢工。有报道称,9月20日,约5000万印度人参加了史无前例的全国性罢工,导致交通停滞,众多学校停课、商户闭门歇业,粗略估计造成的损失高达22.5亿美元。执政联盟内部的“草根国大党”也开始向政府发难,宣布旗下19名议员退出联合政府,削弱了联合政府的执政基础。
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辛格总理不得不冒险闯关,一旦失败,就可能面临被迫解散国会提前大选的危险。所幸的是,印度议会下院和上院分别进行投票表决通过了该项改革法案,其中,下院的表决结果是253票赞成、218票反对,议会上院的表决结果是123票赞成、108票反对、1票弃权。至此,延宕多时的多品牌零售业改革方案总算勉强过关。
这次,以稳健著称的辛格总理不惜一切代价推进零售业改革,可谓用心良苦。一直以来,印度虽然大力吸引外资,但由于本国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其他方面的投资环境不够完善,在吸引外资方面的进展有限。此外,当前印度本地投资增长缓慢,拉动经济增长的能量日益弱化。辛格认为,“只有大量引进外资才能重新恢复经济增长”。因此,辛格多次苦口婆心地劝导国内民众理解和支持相关的改革方案。
诚所谓“管中窥豹,一叶知秋”。从零售业改革的一波三折,可以看出印度改革道路的艰辛,几乎每一项改革方案都面临掣肘。辛格总理一直以改革者著称于国际社会,曾是1991年经济改革的主要推手。随着年迈,辛格总理面对改革难题,也是力不从心,以至于有人批评他安于现状,无意继续推行重大改革。其实,辛格深知改革对印度发展的重要,却苦于无法付诸实施。
从根本上看,印度改革难有进展的关键还在于朝野缺乏共识。印度是民主制国家,议会协商是政治运转的核心所在。独立后,印度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政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印度有700多个政党,可谓政党林立。其中,又以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为主要政党。由于代表利益不同,再掺杂上地方主义、种姓、宗教等复杂因素,党派之间的主张很难妥协,互不相让,结果是延误了国家发展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