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龄小的孩子大家往往忽视他们的能力、感受,而一味地给他们铺就成长的道路,其实细心关注,仔细倾听他们的心声,你会发现很多、很多。而科学活动是探究性很强的,怎样在科学活动中让孩子放飞翅膀,快乐成长呢?我思考得很多。
《纲要》中强调:要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在自主、开放、平等的氛围中主动探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注意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由此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结合我园的“科技”特色课题的自主探究理念,我们创设了科技角和自然角,设计了一些科学游戏及活动,鼓励幼儿自由地游戏,使幼儿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建构科学知识,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创造宽松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纲要》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既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可感知的物质环境,更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根据我园的科技特色及我班的有利条件,我们是这样给幼儿提供机会的。
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时间,既要为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自主性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各个时间段的休息间隙为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时间。无论是在早上来园,餐后自选游戏时间等,孩子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方位地自由选择。在空间上,我们更是充分利用室内、室外的各个角落及公共区域。教室内有贴有图谱的小制作、小实验,午睡室的小空间里有幼儿自带玩具,室外有我们和邻班共同组建的科技角和自然角。孩子能自由选择主题,自由结伴,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孩子可以使用这些区域的任何一件物品,任何一块空地,让孩子在探究游戏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营造宽松和谐的探索氛围。我们要为孩子提供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精神环境,在活动区域中,有些物品在不停的摆弄下,有一些损坏的情况,这时孩子表现出担心忧虑的情绪,甚至有些孩子不敢去把玩。我们便用宽容、鼓励的形式去对待这些孩子,告诉他们“玩坏了是因为有可能这东西很好玩,你们玩的次数多了;也有可能有些小朋友还没掌握本领,不太会玩,那怎样使每个小朋友都会玩呢,怎样使有些变坏的东西继续使用呢?”在一系列的启发下,提高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及质量,使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得到了最佳发挥。
让孩子想玩、乐玩,允许失败。富勒曾说:“人类的一切学习都是来自不断修正错误的经验,也就是从错误中学习。”
二、捕捉生活中的科学,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丰富的生活是我们一切智慧的来源,而科学教育更是离不开我们的生活,这要求我们老师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掠影,去发现幼儿点滴中的科学萌芽,去提炼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他们一起探索研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更重要的是保护他们对事物好奇探究的欲望。
1.及时捕捉、随机教育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科学智慧的光芒,每当我们拥有发现的眼睛时,一切都会展现在你的面前。对于一次次的探索契机,我们应该及时捕捉,随机的教育更能让幼儿深入其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我们小朋友有个钓鱼的游戏,大家每次玩的时候都会很好奇地玩一玩,怎么把鱼钓上来的呢?这一思考很快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玩磁铁上,我便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幼儿一起探究磁铁的特性,磁铁还可以怎么玩?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地方也用到了磁铁?这就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和表现欲望,促进了孩子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和敢于表达的能力。
2.自然角,孩子科学探索的窗口
幼儿探索的对象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及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就在身边的意识”。自然角里蕴含着很多科学秘密,是孩子流连忘返的地方。
三、创造科学课堂,提升幼儿科学素养
1.引用图文标记,指导幼儿自主学习
开展科学游戏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关注幼儿学习的方法,关注对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制作了操作示意图,引导幼儿学习看图操作或实验。
如“老鼠进牢笼”是一个有趣的手工科学现象,其中在图示上首先准备好两张纸,分别画上老鼠和笼子,接着是将两张图片背对背粘在筷子或小棒上,然后进行快速转动或搓动,一幅“老鼠进牢笼”的动画就这样完成了。又如有的实验过程用照相机把这过程一幅一幅拍摄下来,为其准备好如上材料,请幼儿根据这些图示自主尝试实验。
图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便于尝试,这样的学习对今后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2.进行有个性的指导,增进幼儿学习动力
个性化的指导是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能力展开的,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了解其兴趣,把握他们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以及了解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为此,我们在科技角的材料投放上保证每星期新增两样材料或新实验。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起点、发展速度来选择的不同材料进行指导。如在进行“会跳舞的小熊”试验中,有的幼儿画动物不行,有的对电筒晃动幅度把握不够好,这都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时就会有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组合共同完成这个实验。再如,我班的涛涛小朋友喜欢动手操作,拆拆装装,当这个实验完成后不再有挑战时,建议像这样的幼儿对电筒进行整个的拆装尝试,在不断的操作中他们还发现了利用镜子与电筒光之间的合作游戏,幼儿自主探究的自信心不断地得到加强巩固。当然对于一些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应多一点鼓励并与他们一起操作,示范。从简单的做起,让他们体验成功,提高他们参与科学游戏的信心。
3.注重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提升科学认知能力
在每一次科学实验或游戏后幼儿总有表达的愿望,因为在这些操作过后,幼儿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有惊喜也有困惑。通过共同的讨论、表达和梳理,发现事物的关系,以及所需要证实的过程和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心灵之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們感兴趣地学习。
发现、探索、提升......让我们放飞孩子科学的翅膀,和他们一起体验,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必定能使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新《纲要》中的幼儿科学教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占兰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妙桥幼儿园
《纲要》中强调:要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在自主、开放、平等的氛围中主动探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注意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由此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结合我园的“科技”特色课题的自主探究理念,我们创设了科技角和自然角,设计了一些科学游戏及活动,鼓励幼儿自由地游戏,使幼儿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建构科学知识,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创造宽松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纲要》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既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可感知的物质环境,更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根据我园的科技特色及我班的有利条件,我们是这样给幼儿提供机会的。
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时间,既要为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自主性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各个时间段的休息间隙为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时间。无论是在早上来园,餐后自选游戏时间等,孩子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方位地自由选择。在空间上,我们更是充分利用室内、室外的各个角落及公共区域。教室内有贴有图谱的小制作、小实验,午睡室的小空间里有幼儿自带玩具,室外有我们和邻班共同组建的科技角和自然角。孩子能自由选择主题,自由结伴,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孩子可以使用这些区域的任何一件物品,任何一块空地,让孩子在探究游戏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营造宽松和谐的探索氛围。我们要为孩子提供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精神环境,在活动区域中,有些物品在不停的摆弄下,有一些损坏的情况,这时孩子表现出担心忧虑的情绪,甚至有些孩子不敢去把玩。我们便用宽容、鼓励的形式去对待这些孩子,告诉他们“玩坏了是因为有可能这东西很好玩,你们玩的次数多了;也有可能有些小朋友还没掌握本领,不太会玩,那怎样使每个小朋友都会玩呢,怎样使有些变坏的东西继续使用呢?”在一系列的启发下,提高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及质量,使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得到了最佳发挥。
让孩子想玩、乐玩,允许失败。富勒曾说:“人类的一切学习都是来自不断修正错误的经验,也就是从错误中学习。”
二、捕捉生活中的科学,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丰富的生活是我们一切智慧的来源,而科学教育更是离不开我们的生活,这要求我们老师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掠影,去发现幼儿点滴中的科学萌芽,去提炼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他们一起探索研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更重要的是保护他们对事物好奇探究的欲望。
1.及时捕捉、随机教育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科学智慧的光芒,每当我们拥有发现的眼睛时,一切都会展现在你的面前。对于一次次的探索契机,我们应该及时捕捉,随机的教育更能让幼儿深入其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我们小朋友有个钓鱼的游戏,大家每次玩的时候都会很好奇地玩一玩,怎么把鱼钓上来的呢?这一思考很快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玩磁铁上,我便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幼儿一起探究磁铁的特性,磁铁还可以怎么玩?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地方也用到了磁铁?这就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和表现欲望,促进了孩子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和敢于表达的能力。
2.自然角,孩子科学探索的窗口
幼儿探索的对象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及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就在身边的意识”。自然角里蕴含着很多科学秘密,是孩子流连忘返的地方。
三、创造科学课堂,提升幼儿科学素养
1.引用图文标记,指导幼儿自主学习
开展科学游戏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关注幼儿学习的方法,关注对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制作了操作示意图,引导幼儿学习看图操作或实验。
如“老鼠进牢笼”是一个有趣的手工科学现象,其中在图示上首先准备好两张纸,分别画上老鼠和笼子,接着是将两张图片背对背粘在筷子或小棒上,然后进行快速转动或搓动,一幅“老鼠进牢笼”的动画就这样完成了。又如有的实验过程用照相机把这过程一幅一幅拍摄下来,为其准备好如上材料,请幼儿根据这些图示自主尝试实验。
图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便于尝试,这样的学习对今后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2.进行有个性的指导,增进幼儿学习动力
个性化的指导是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能力展开的,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了解其兴趣,把握他们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以及了解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为此,我们在科技角的材料投放上保证每星期新增两样材料或新实验。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起点、发展速度来选择的不同材料进行指导。如在进行“会跳舞的小熊”试验中,有的幼儿画动物不行,有的对电筒晃动幅度把握不够好,这都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时就会有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组合共同完成这个实验。再如,我班的涛涛小朋友喜欢动手操作,拆拆装装,当这个实验完成后不再有挑战时,建议像这样的幼儿对电筒进行整个的拆装尝试,在不断的操作中他们还发现了利用镜子与电筒光之间的合作游戏,幼儿自主探究的自信心不断地得到加强巩固。当然对于一些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应多一点鼓励并与他们一起操作,示范。从简单的做起,让他们体验成功,提高他们参与科学游戏的信心。
3.注重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提升科学认知能力
在每一次科学实验或游戏后幼儿总有表达的愿望,因为在这些操作过后,幼儿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有惊喜也有困惑。通过共同的讨论、表达和梳理,发现事物的关系,以及所需要证实的过程和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心灵之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們感兴趣地学习。
发现、探索、提升......让我们放飞孩子科学的翅膀,和他们一起体验,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必定能使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新《纲要》中的幼儿科学教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占兰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妙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