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高段语文课堂,教师“一言堂”的现象随处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日益减少,参与性逐渐下降,课堂不再是师生互动的场所,而成了“讲座”,从始自终都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模式。这样的课堂早已失去了生命。如何让语文课堂重现生命的活力?思索再三,笔者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是关键。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通过“自主导学”阅读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尝试着将课堂还给孩子,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下面是我对“自主导学”的一些探究:
一、“私人定制”学生作业
(一)预习作业个性化
预习是一项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作业,但也正因如此,预习作业也常常最容易被忽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为了有效落实预习作业的成效,我根据每组课文的不同特点,量身打造文本专属预习作业,既提高了预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不再因为重复机械而厌倦。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组《匆匆》一课为例,除了熟读课文,并自学生字抄写新词这些常规项之外,我还要求学生在预习本上记录以下问题:1、匆匆是什么意思?2、简介朱自清,搜集他的作品还有哪些?3、背诵阅读链接《明日歌》,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古诗词5句 4、我的疑问/我的感悟(300——500)/我的仿写(300——500)。其中第四点为三选一的形式让孩子或对课文提出疑问,或由课文引发感慨写一篇小短文,亦或是参考文章某个段落进行自由仿写。再如《凡卡》一课,我要求孩子们在预习时与前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对比阅读,从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却能激发孩子的思考,即便他们的结论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或者根本想不出所以然来。但“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同样的问题放在课后由老师总结归纳与在课前就抛给学生自主解答是截然不同的,经过思考之后获得的知识更不容易被遗忘。
(二)课后练习人性化
以往的教学,教师布置作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这样不仅不能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巩固练习,而且还遏制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因此,自主学习的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能自主地选择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练习,学生在作业的天地中能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教师对知识掌握快的学生能减少作业量,比如连续三天听写都能够得到满分,周末就可以减少听写作业,利用空闲时间多读课外书;对知识掌握不够的学生,适当增加作业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和巩固提高。因此,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实际,教师要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来完成。
二、充分落实反馈评价
(一)朗读反馈多趣味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学习,首要任务就是读。高段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做到通读课文之外,更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为了使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启动合理的反馈机制则是最好的办法。为了检验学生在预习时是否充分朗读了课文。我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检测:
1.家长签名
借助家长的督促来检测孩子是否完成,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方便的方法,但往往存在容易对孩子放宽要求的弊端,所以这种方法更适合一部分较自觉且家长配合的学生。
2.同桌合作
同桌在课前进行反复练习,可一人一段读或是两人齐读训练,培养默契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练好了朗读。
3.小组比赛
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段落朗读,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角色分配
部分课文人物对话较多,在课堂上可采取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的方式,既检查了朗读的预习情况,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上述方法中效果最佳的一种,深受学生喜欢。课堂上,教师将随机进行检查朗读,设置一些物质奖励并进行话语激励,学生的朗读难题自然就逐渐攻克了。
(二)字词反馈显实效
高年级教师不再一一对生字词进行详细范写和解释,这也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我采取当堂随机听写生字词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请若干学生上黑板进行听写,及时发现容易出错的字词读音,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三、有效开展集体讨论
有目标的学习往往会使学生抓住重点,从而学习效率倍增。因此,要在学生充分预习并提出疑问的基础上由教师主导,学生共同参与制定一个学习的目标。一方面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另一方面也使得日后的学习有的放矢。而这些都进一步渗透了有智慧的阅读。课堂上,我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的精神。学生在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过程中自然地达成预设的目标,并且在交流中又会获得新的感悟,不断生成新目标。这使学生在教师预设的基础上又获得了与自身体验相关的知识。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只有尊重文本,同时又不局限于文本,在师生互动生成中学懂知识,学会学习才是动态的课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自主导学”阅读教学模式,能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也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向引导者。教学中教师“穿针引线”的点拨,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实践摸索,做一个“穿梭在实践和理论之间,行走于课堂的有思想的行动者”。
一、“私人定制”学生作业
(一)预习作业个性化
预习是一项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作业,但也正因如此,预习作业也常常最容易被忽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为了有效落实预习作业的成效,我根据每组课文的不同特点,量身打造文本专属预习作业,既提高了预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不再因为重复机械而厌倦。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组《匆匆》一课为例,除了熟读课文,并自学生字抄写新词这些常规项之外,我还要求学生在预习本上记录以下问题:1、匆匆是什么意思?2、简介朱自清,搜集他的作品还有哪些?3、背诵阅读链接《明日歌》,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古诗词5句 4、我的疑问/我的感悟(300——500)/我的仿写(300——500)。其中第四点为三选一的形式让孩子或对课文提出疑问,或由课文引发感慨写一篇小短文,亦或是参考文章某个段落进行自由仿写。再如《凡卡》一课,我要求孩子们在预习时与前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对比阅读,从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却能激发孩子的思考,即便他们的结论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或者根本想不出所以然来。但“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同样的问题放在课后由老师总结归纳与在课前就抛给学生自主解答是截然不同的,经过思考之后获得的知识更不容易被遗忘。
(二)课后练习人性化
以往的教学,教师布置作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这样不仅不能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巩固练习,而且还遏制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因此,自主学习的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能自主地选择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练习,学生在作业的天地中能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教师对知识掌握快的学生能减少作业量,比如连续三天听写都能够得到满分,周末就可以减少听写作业,利用空闲时间多读课外书;对知识掌握不够的学生,适当增加作业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和巩固提高。因此,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实际,教师要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来完成。
二、充分落实反馈评价
(一)朗读反馈多趣味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学习,首要任务就是读。高段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做到通读课文之外,更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为了使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启动合理的反馈机制则是最好的办法。为了检验学生在预习时是否充分朗读了课文。我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检测:
1.家长签名
借助家长的督促来检测孩子是否完成,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方便的方法,但往往存在容易对孩子放宽要求的弊端,所以这种方法更适合一部分较自觉且家长配合的学生。
2.同桌合作
同桌在课前进行反复练习,可一人一段读或是两人齐读训练,培养默契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练好了朗读。
3.小组比赛
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段落朗读,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角色分配
部分课文人物对话较多,在课堂上可采取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的方式,既检查了朗读的预习情况,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上述方法中效果最佳的一种,深受学生喜欢。课堂上,教师将随机进行检查朗读,设置一些物质奖励并进行话语激励,学生的朗读难题自然就逐渐攻克了。
(二)字词反馈显实效
高年级教师不再一一对生字词进行详细范写和解释,这也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我采取当堂随机听写生字词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请若干学生上黑板进行听写,及时发现容易出错的字词读音,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三、有效开展集体讨论
有目标的学习往往会使学生抓住重点,从而学习效率倍增。因此,要在学生充分预习并提出疑问的基础上由教师主导,学生共同参与制定一个学习的目标。一方面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另一方面也使得日后的学习有的放矢。而这些都进一步渗透了有智慧的阅读。课堂上,我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的精神。学生在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过程中自然地达成预设的目标,并且在交流中又会获得新的感悟,不断生成新目标。这使学生在教师预设的基础上又获得了与自身体验相关的知识。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只有尊重文本,同时又不局限于文本,在师生互动生成中学懂知识,学会学习才是动态的课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自主导学”阅读教学模式,能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也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向引导者。教学中教师“穿针引线”的点拨,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实践摸索,做一个“穿梭在实践和理论之间,行走于课堂的有思想的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