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美丽的卡塔尔首都多哈吸引了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这里正在举行第15届亚运会,而穿梭于多哈街头的苏州金龙海格客车,成了多哈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多哈满眼海格客车亚运考验中国制造
天空,万里无云的湛蓝,让人感受到多哈的美。地下,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给卡塔尔人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走在多哈街头,记者看到大街上的汽车品牌相对集中,小车主要是悍马、奔驰、宝马,最差的车也是丰田。大车,最多的是来自中国的湖绿色海格客车,其他还有奔驰、曼等品牌同行。记者还专门站在多哈有名的五星级饭店Four season hotel(四季饭店)门前,对通行经过的大巴作了半小时限时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半小时共有59辆大巴经过Four season hotel,其中海格大巴31辆,曼14辆,奔驰6辆,来自印度等其他国家的品牌8辆。这组数据尽管没有当地公证员见证,但海格客车成为主导当地巴士市场的品牌这一事实却无可争辩。
中国巴士数量多自然值得称道,但客车品质更重要,它决定了中国客车在卡塔尔的口碑。为了能更客观地了解服务亚运会的海格大巴的有关情况,记者走上街头,与停靠路边的大巴司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驾驶海格客车后的感受及意见。
在多哈市中心家乐福超市门前,在当地翻译的帮助下,记者与一位开着海格大巴等候日本运动员购物的卡塔尔司机攀谈起来。
记者告诉他来自他驾驶的这辆巴士的制造国——中国,想了解该车在贵国的使用情况。司机说:你们的客车驾驶很舒适,很方便。还比划着竖起大拇指。
谈话间,大巴一直处于怠速状态。记者顺便问道,日本运动员还要多长时间才上车?司机回答,还有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您不能先熄火吗?”记者的问话还未来得及翻译,司机似乎就听懂了话的意思。他接着说:“我们这里只要司机在车上,有时大半天没有任务车子都不熄火,除非我们下班。这里的油很便宜,我们不在乎”。
唉,都是多哈无尽的石油惹的事,大巴司机这种粗暴的驾驶习惯,长时间怠速,海格客车就这样经受“火”炼!
这是在赶考,海格客车赶上了亚运会这样难得的大考,国际大赛考验着中国制造。
海格客车担负开幕式交通重任获好评
12月1日晚7时,近4万名观众陆续涌入哈里发体育场,观看第十五届亚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大部分运动员和所有的媒体必须乘坐组委会安排的大巴,担负开幕式交通重任的苏州金龙海格大巴实现了零故障良好运行。
负责此次大巴维护保养的卡塔尔交通公司技术经理阿里向记者介绍,共有439辆苏州金龙海格大巴投入此次开幕式交通服务,没有发生一起故障,他十分满意。相信海格客车一定会圆满完成本届亚运会的交通服务。
在入口处记者碰到一位来自中国香港的运动员,他说自己的祖籍在苏州,能乘坐家乡制造的客车在海外参加比赛,感到十分高兴。他还向记者介绍,香港运动员们听说中国客车为亚运会服务,也都感到很自豪。
有一对多哈的华人老夫妇来观看开幕式,正好与苏州金龙总经理、副总经理坐在一起。同胞相见分外亲热,听说海格客车是此次多哈亚运会的服务车时,老夫妇称赞说:“海格客车造型很漂亮,乘坐也很舒适,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汽车。”
台胞喜乘海格车多哈相逢喜开怀
在海外碰到华人是件很开心的事。12月2日,在多哈室内球馆停车场,记者碰到了正在候车准备返回亚运村的台湾曲棍球队蔡教练。同胞相见,分外高兴。
在候车的短暂片刻,记者告诉蔡教练,他乘坐的这台大巴是中国苏州金龙客车公司造的,并询问他乘坐中国大巴的感觉。蔡教练笑着说,感到很舒适,很亲切。
似乎觉得言语不能表达他的感受,蔡教练特意跑到车前,摆出一个喜上眉梢的Pose,让记者给他和海格大巴合个影。
听与他一同候车的台湾运动员介绍,蔡教练是台北体专球类运动学系副教授,是曲棍球专家。这位运动员还说,刚到亚运村就听说服务亚运会的客车是中国造的,大家乘坐中国客车参加亚运会,有点主场的感觉。
海格车缓缓驶离,大家依依不舍、挥手道别。
海格客车服务亚运 多哈华人扬眉吐气
卡塔尔人豪掷28亿美元,为的就是打造一个完美的海湾国家的第一次亚运会。这种对完美的追求,更多地体现在场馆等硬件设施上。对于卡塔尔的服务业来说则是一种挑战。两天下来,对西餐再也没了胃口,真正体会到民以食为天,没了中国菜,这帮中国人有种撑不下去的感觉。
于是去找中国餐厅。几经周转,终于找到一家挂着红灯笼的饭店,“北京饭店”四个大字令人看到了希望。
车刚停好,就直奔餐厅大门。不想门口一个阿庆婶模样的老板娘挡在门口,笑着说都被人订满了。这话不啻给众人当头一棒。
但记者从这句话的口音中听出了一线机会,赶紧走上前去,“听口音,你是扬州人么,我们是老乡。”老板娘在有点吃惊之余,挥手放进。
订餐时记者与老板娘拉起了家常。当听说记者是专程从苏州过来、服务亚运会的这批客车全是中国造海格客车时,老板娘高兴的讲起了她第一次看到海格客车的经历。
几天前她开车去购物,下车后看到有40多辆绿色的车一字排开。在20多万人口的多哈城,她还是头一回见到这阵势,便与和她一起购物的饭店领班走上前去观看。印度领班边走边说,这一定是新款德国大巴。
“哇!你看走眼了,这是我们中国的客车,苏州和我家是一个省的。”看到车后面的“su zhou”字样,她立刻兴奋地告诉领班。老板娘说,我当时自豪得满眼放光。
“中国车,怎么可能?”老板娘学着印度领班那感到意外的言语、神态,惟妙惟肖。谈话之间,几个热气腾腾的扬州小炒端上桌来。
听记者说这次有500辆海格客车服务亚运会,老板娘连连点头道:难怪多哈小城到处都是咱中国车。现在我的许多华人朋友,只要一看到湖绿色的大巴,就会自豪地告诉身边其他朋友,这车是我们中国的。你们不知道,在外国看到咱中国车,大家都觉得挺自豪的!
第15届亚运会虽然闭幕了,但海格客车所传递的友谊才刚刚开始。苏州金龙的员工们表示,要像赛场上的运动员一样,奋勇拼搏,让更多的海格客车走出国门。
多哈满眼海格客车亚运考验中国制造
天空,万里无云的湛蓝,让人感受到多哈的美。地下,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给卡塔尔人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走在多哈街头,记者看到大街上的汽车品牌相对集中,小车主要是悍马、奔驰、宝马,最差的车也是丰田。大车,最多的是来自中国的湖绿色海格客车,其他还有奔驰、曼等品牌同行。记者还专门站在多哈有名的五星级饭店Four season hotel(四季饭店)门前,对通行经过的大巴作了半小时限时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半小时共有59辆大巴经过Four season hotel,其中海格大巴31辆,曼14辆,奔驰6辆,来自印度等其他国家的品牌8辆。这组数据尽管没有当地公证员见证,但海格客车成为主导当地巴士市场的品牌这一事实却无可争辩。
中国巴士数量多自然值得称道,但客车品质更重要,它决定了中国客车在卡塔尔的口碑。为了能更客观地了解服务亚运会的海格大巴的有关情况,记者走上街头,与停靠路边的大巴司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驾驶海格客车后的感受及意见。
在多哈市中心家乐福超市门前,在当地翻译的帮助下,记者与一位开着海格大巴等候日本运动员购物的卡塔尔司机攀谈起来。
记者告诉他来自他驾驶的这辆巴士的制造国——中国,想了解该车在贵国的使用情况。司机说:你们的客车驾驶很舒适,很方便。还比划着竖起大拇指。
谈话间,大巴一直处于怠速状态。记者顺便问道,日本运动员还要多长时间才上车?司机回答,还有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您不能先熄火吗?”记者的问话还未来得及翻译,司机似乎就听懂了话的意思。他接着说:“我们这里只要司机在车上,有时大半天没有任务车子都不熄火,除非我们下班。这里的油很便宜,我们不在乎”。
唉,都是多哈无尽的石油惹的事,大巴司机这种粗暴的驾驶习惯,长时间怠速,海格客车就这样经受“火”炼!
这是在赶考,海格客车赶上了亚运会这样难得的大考,国际大赛考验着中国制造。
海格客车担负开幕式交通重任获好评
12月1日晚7时,近4万名观众陆续涌入哈里发体育场,观看第十五届亚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大部分运动员和所有的媒体必须乘坐组委会安排的大巴,担负开幕式交通重任的苏州金龙海格大巴实现了零故障良好运行。
负责此次大巴维护保养的卡塔尔交通公司技术经理阿里向记者介绍,共有439辆苏州金龙海格大巴投入此次开幕式交通服务,没有发生一起故障,他十分满意。相信海格客车一定会圆满完成本届亚运会的交通服务。
在入口处记者碰到一位来自中国香港的运动员,他说自己的祖籍在苏州,能乘坐家乡制造的客车在海外参加比赛,感到十分高兴。他还向记者介绍,香港运动员们听说中国客车为亚运会服务,也都感到很自豪。
有一对多哈的华人老夫妇来观看开幕式,正好与苏州金龙总经理、副总经理坐在一起。同胞相见分外亲热,听说海格客车是此次多哈亚运会的服务车时,老夫妇称赞说:“海格客车造型很漂亮,乘坐也很舒适,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汽车。”
台胞喜乘海格车多哈相逢喜开怀
在海外碰到华人是件很开心的事。12月2日,在多哈室内球馆停车场,记者碰到了正在候车准备返回亚运村的台湾曲棍球队蔡教练。同胞相见,分外高兴。
在候车的短暂片刻,记者告诉蔡教练,他乘坐的这台大巴是中国苏州金龙客车公司造的,并询问他乘坐中国大巴的感觉。蔡教练笑着说,感到很舒适,很亲切。
似乎觉得言语不能表达他的感受,蔡教练特意跑到车前,摆出一个喜上眉梢的Pose,让记者给他和海格大巴合个影。
听与他一同候车的台湾运动员介绍,蔡教练是台北体专球类运动学系副教授,是曲棍球专家。这位运动员还说,刚到亚运村就听说服务亚运会的客车是中国造的,大家乘坐中国客车参加亚运会,有点主场的感觉。
海格车缓缓驶离,大家依依不舍、挥手道别。
海格客车服务亚运 多哈华人扬眉吐气
卡塔尔人豪掷28亿美元,为的就是打造一个完美的海湾国家的第一次亚运会。这种对完美的追求,更多地体现在场馆等硬件设施上。对于卡塔尔的服务业来说则是一种挑战。两天下来,对西餐再也没了胃口,真正体会到民以食为天,没了中国菜,这帮中国人有种撑不下去的感觉。
于是去找中国餐厅。几经周转,终于找到一家挂着红灯笼的饭店,“北京饭店”四个大字令人看到了希望。
车刚停好,就直奔餐厅大门。不想门口一个阿庆婶模样的老板娘挡在门口,笑着说都被人订满了。这话不啻给众人当头一棒。
但记者从这句话的口音中听出了一线机会,赶紧走上前去,“听口音,你是扬州人么,我们是老乡。”老板娘在有点吃惊之余,挥手放进。
订餐时记者与老板娘拉起了家常。当听说记者是专程从苏州过来、服务亚运会的这批客车全是中国造海格客车时,老板娘高兴的讲起了她第一次看到海格客车的经历。
几天前她开车去购物,下车后看到有40多辆绿色的车一字排开。在20多万人口的多哈城,她还是头一回见到这阵势,便与和她一起购物的饭店领班走上前去观看。印度领班边走边说,这一定是新款德国大巴。
“哇!你看走眼了,这是我们中国的客车,苏州和我家是一个省的。”看到车后面的“su zhou”字样,她立刻兴奋地告诉领班。老板娘说,我当时自豪得满眼放光。
“中国车,怎么可能?”老板娘学着印度领班那感到意外的言语、神态,惟妙惟肖。谈话之间,几个热气腾腾的扬州小炒端上桌来。
听记者说这次有500辆海格客车服务亚运会,老板娘连连点头道:难怪多哈小城到处都是咱中国车。现在我的许多华人朋友,只要一看到湖绿色的大巴,就会自豪地告诉身边其他朋友,这车是我们中国的。你们不知道,在外国看到咱中国车,大家都觉得挺自豪的!
第15届亚运会虽然闭幕了,但海格客车所传递的友谊才刚刚开始。苏州金龙的员工们表示,要像赛场上的运动员一样,奋勇拼搏,让更多的海格客车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