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质灾害的破坏力相当之大,不仅会严重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之于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加强对废弃矿山环境的地质灾害治理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通过分析我国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现状,探讨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矿山地质灾害多发国。各类型地质灾害在我国分布很广,并且造成的损失极大。根据我国矿山调查数据统计表明,从1950—2005年,我国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缝等5类典型的地质灾害过 1万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人数将近 5000人,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近 200亿。此外,由于不合理开发,还会导致矿震,矿区突水、地下水污染等灾害,给环境和民生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
2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分析
2.1 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矿山开采会对山坡土地、植被等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露天开采,破坏程度过大。此外,开采过程中会有大量松散物质产生,如废渣、废石等,通常矿山企业都将它们直接倒入河谷中,这往往会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形成。
2.2 废渣堆放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开采矿山时会有剧烈的工程活动,尤其是露天开采时,边坡开挖工程量很大,导致尾矿残渣堆放量巨大,许多企业随意堆放这些废渣,导致原有地质环境、山坡植被等遭到破坏,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以及崩塌等。这些地质灾害多在西北地区发生,属于严重突发性地质灾害。通常来说,地质灾害规模越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也就越大,破坏形式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点:对村庄、工厂、城镇、企业、矿山以及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带来经济损失,导致人员伤亡;对交通系统造成破坏,如公路、铁路等,交通安全受到威胁;对流域内生态系统、土地资源等造成破坏,导致贫困加剧;对矿山企业正常生产造成影响,限制区域经济发展等。
2.3 采矿废水造成水污染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水污染现象十分普遍。矿山生产废水来源众多,包括冶炼废水、选矿废水和尾矿废水等。由于不重视环保生产,许多矿山企业随意排放生产污水,并未进行有效处理,导致污染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除此之外,矿山开采还会破坏地下水平衡。在采矿过程中,由于不重视矿坑突水以及地下水排放,地下水得不到补给,长时间无法恢复水文,造成矿区周边井水、泉水干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影响居民日常饮水。
2.4 地下开采造成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一般分为两种,采空造成地面塌陷、采矿引发岩溶地面塌陷。在固体矿产开采过程中,矿柱、巷道以及矿硐会被遗漏下來,采空区由此形成,地下开采较为常见的环境地质问题就是顶板塌陷,其中最严重的是煤矿资源开采。
3 矿山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结合矿山环境以及地质灾害治理的具体要求,在治理管理阶段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按照治理流程需求实施,以下对措施详细研究。
3.1 提升对地质灾害治理的重视度
近些年来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逐渐提升,国家和相关政府机关对地质灾害的管理重视度逐渐提升,结合矿山区域的开采管理需求,地质灾害对于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有不良影响,根据地质生命财产管理和社会发展局势要求等,为了引导人们对矿区地质情况有新的认知,需要提升整体认知度,做好治理管理工作,促进进步。政府和其他部门等需要掌握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危害等进行宣传和指导,增强危害意识,在全面落实和处理阶段,加大各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在群众宣传和指导阶段,最大程度降低伤亡几率,减少经济损失。
3.2 做好矿区环境评估
针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实际利用要求,要求做好矿区自然环境指导工作,在矿区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以环境评估作为契机,确定矿区治理的具体要求。在后续改造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治理是重点,在当前评价管理的阶段,如何提升改造效果是重点,需从矿区利用现状入手,积极完善对应的评价模式,为矿区环境改善提供有效的意见。在环境评估和实际利用的阶段,科学合理选择很重要,为了提升改善优势,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矿区环境完善和更新,为后续发展提供保证。
3.3 引入先进技术形式
在矿区地质环境评估的阶段,建立对应的施工档案,必要情况下引入完善的防灾和治灾技术形式,以现有的防治要求作为基础,在治理阶段综合分析环境灾害,当前在相关领域需要以先进的技术形式作为基础,做好GIS技术的有效应用工作。在后续治理和管理阶段,做好维护处理工作,泥石流和地裂等现象发生几率不断提升,以数字化的处理平台作为基础,要求组织进行落实,有效的数据处理后提供理论支持。
3.4 对矿区环境实施保护
在矿区地质灾害处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以设施建设和资源保护等作为基础,为了避免出现损失严重的现象,可以建立明确的联动管理模式,以矿区环保和业务处理要求等作为基础,明确自身责任,全面落实环保责任。环保设置形式等预设是个重要的过程,要求提前确定完善的监督体系,在现有基础上扩展环保资金渠道,优化环保模式。以绿化模式和生态植被修复项目作为基础,科学治理,有效的治理处理后可以对水源实施保护,此外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后,能强化生态保护理念,构建边采矿、边负责的生态理念,满足矿区资源开采要求,促进整体进步。在矿山开采完毕后,开采单位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在矿区进行种树,提高矿区的植被覆盖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带动采矿行业发展。但是,矿产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非常巨大的。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导致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保护矿山周边生态系统。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在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快研究进度,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法,并推广应用到实际中,尽可能降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减少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推动采矿行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游盛华(1989-),水工环地质工程师,安徽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本科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矿山地质灾害多发国。各类型地质灾害在我国分布很广,并且造成的损失极大。根据我国矿山调查数据统计表明,从1950—2005年,我国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缝等5类典型的地质灾害过 1万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人数将近 5000人,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近 200亿。此外,由于不合理开发,还会导致矿震,矿区突水、地下水污染等灾害,给环境和民生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
2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分析
2.1 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矿山开采会对山坡土地、植被等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露天开采,破坏程度过大。此外,开采过程中会有大量松散物质产生,如废渣、废石等,通常矿山企业都将它们直接倒入河谷中,这往往会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形成。
2.2 废渣堆放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开采矿山时会有剧烈的工程活动,尤其是露天开采时,边坡开挖工程量很大,导致尾矿残渣堆放量巨大,许多企业随意堆放这些废渣,导致原有地质环境、山坡植被等遭到破坏,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以及崩塌等。这些地质灾害多在西北地区发生,属于严重突发性地质灾害。通常来说,地质灾害规模越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也就越大,破坏形式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点:对村庄、工厂、城镇、企业、矿山以及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带来经济损失,导致人员伤亡;对交通系统造成破坏,如公路、铁路等,交通安全受到威胁;对流域内生态系统、土地资源等造成破坏,导致贫困加剧;对矿山企业正常生产造成影响,限制区域经济发展等。
2.3 采矿废水造成水污染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水污染现象十分普遍。矿山生产废水来源众多,包括冶炼废水、选矿废水和尾矿废水等。由于不重视环保生产,许多矿山企业随意排放生产污水,并未进行有效处理,导致污染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除此之外,矿山开采还会破坏地下水平衡。在采矿过程中,由于不重视矿坑突水以及地下水排放,地下水得不到补给,长时间无法恢复水文,造成矿区周边井水、泉水干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影响居民日常饮水。
2.4 地下开采造成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一般分为两种,采空造成地面塌陷、采矿引发岩溶地面塌陷。在固体矿产开采过程中,矿柱、巷道以及矿硐会被遗漏下來,采空区由此形成,地下开采较为常见的环境地质问题就是顶板塌陷,其中最严重的是煤矿资源开采。
3 矿山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结合矿山环境以及地质灾害治理的具体要求,在治理管理阶段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按照治理流程需求实施,以下对措施详细研究。
3.1 提升对地质灾害治理的重视度
近些年来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逐渐提升,国家和相关政府机关对地质灾害的管理重视度逐渐提升,结合矿山区域的开采管理需求,地质灾害对于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有不良影响,根据地质生命财产管理和社会发展局势要求等,为了引导人们对矿区地质情况有新的认知,需要提升整体认知度,做好治理管理工作,促进进步。政府和其他部门等需要掌握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危害等进行宣传和指导,增强危害意识,在全面落实和处理阶段,加大各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在群众宣传和指导阶段,最大程度降低伤亡几率,减少经济损失。
3.2 做好矿区环境评估
针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实际利用要求,要求做好矿区自然环境指导工作,在矿区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以环境评估作为契机,确定矿区治理的具体要求。在后续改造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治理是重点,在当前评价管理的阶段,如何提升改造效果是重点,需从矿区利用现状入手,积极完善对应的评价模式,为矿区环境改善提供有效的意见。在环境评估和实际利用的阶段,科学合理选择很重要,为了提升改善优势,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矿区环境完善和更新,为后续发展提供保证。
3.3 引入先进技术形式
在矿区地质环境评估的阶段,建立对应的施工档案,必要情况下引入完善的防灾和治灾技术形式,以现有的防治要求作为基础,在治理阶段综合分析环境灾害,当前在相关领域需要以先进的技术形式作为基础,做好GIS技术的有效应用工作。在后续治理和管理阶段,做好维护处理工作,泥石流和地裂等现象发生几率不断提升,以数字化的处理平台作为基础,要求组织进行落实,有效的数据处理后提供理论支持。
3.4 对矿区环境实施保护
在矿区地质灾害处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以设施建设和资源保护等作为基础,为了避免出现损失严重的现象,可以建立明确的联动管理模式,以矿区环保和业务处理要求等作为基础,明确自身责任,全面落实环保责任。环保设置形式等预设是个重要的过程,要求提前确定完善的监督体系,在现有基础上扩展环保资金渠道,优化环保模式。以绿化模式和生态植被修复项目作为基础,科学治理,有效的治理处理后可以对水源实施保护,此外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后,能强化生态保护理念,构建边采矿、边负责的生态理念,满足矿区资源开采要求,促进整体进步。在矿山开采完毕后,开采单位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在矿区进行种树,提高矿区的植被覆盖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带动采矿行业发展。但是,矿产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非常巨大的。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导致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保护矿山周边生态系统。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在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快研究进度,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法,并推广应用到实际中,尽可能降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减少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推动采矿行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游盛华(1989-),水工环地质工程师,安徽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本科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