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创:让初心之城成为创意灵感之源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8813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创被称为“能带回家的文化”,这也意味着红色文创与一般的旅游纪念品不同,通过设计巧妙地讲好背后的红色故事,让购买者每每使用之时,能勾连起一份情怀,一丝感悟。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供红色文创采撷开发。百年之后,勇立潮头的激情、永葆生机的活力,是红色文化的应有之义。
  位于中共一大纪念馆入口对面的一大文创线下店,60平方米的空间里陈列着223种不同种类的产品,包括文具、生活器具、饰品、食品等门类。开业两个多月,已经卖出超过10万件产品。近日微店上线,首日浏览量就超过5万次,半小时内订单破百。
  “红色文创”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严肃的红色文化所承载的厚重历史积淀,与文创产品贴近年轻人、贴近消费者的创意感和实用性,看上去有些“格格不入”。而上海对红色文创的探索是大胆的:“真理的味道”,是雪糕一样的香甜;每日行程和重要事项,写进“树德里石库门”里;当代人须臾不离的手机背后,是上海红色历史重要地标的“革命之路”
  这些产品中的意识形态元素,并非直接地生搬硬套,而是通过创意与实用润物无声;不仅融合消弭了不少人曾经担心的“矛盾”,更恰如其分地展现出红色文化起源与当下的联结、延续和发展—百年前,是一批年轻人吸纳国际最先进的理论,在上海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之后,这样勇立潮头的激情、永葆生机的活力,是红色文化的应有之义。
  好看、好用更好懂
  一大文创线下店里,“望志路106号”冰箱贴是颇受参观者们欢迎的纪念品。这款产品将中共一大会址外观中最具特征的乌漆红楣的石库门雕花式样提取出来,作为其设计的核心元素,再采用手工泥塑及微雕工艺,将门楣、门牌、门环等各个细节逼真地再现出来。除此之外,还有更加简约的“门牌”款冰箱贴:蓝底白字的“望志路106号”门牌以及同色系的兴业路路牌。
  冰箱贴是近年来文创产品中备受年轻人喜欢的一类产品。有位购买“望志路106号”冰箱贴的年轻人告诉笔者,他每到一地,都会购买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或文化产品的冰箱贴留作纪念,家里的冰箱门上已有“罗马斗兽场”“希腊雅典神庙”,也有“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和“梵·高如火绽放的《向日葵》”:“在我心里,‘望志路106号’完全可以和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地标和作品并列,这也是我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供红色文创采撷开发。而近年来推出的成功红色文创产品,无不将上海红色文化标志性元素运用其中。例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朱英蕾设计的一款电脑键盘,灵感来源是陈云纪念馆的藏品算盘。这一名为“精打细算”的文创产品,将曾经陪伴陈云身边用以计算各种经济数据的传统工具算盘,演绎为当代人工作时离不开的电脑键盘,其间的传承与变迁令人感怀。
  文创被称为“能带回家的文化”,这也意味着红色文创与一般的旅游纪念品不同,通过设计巧妙地讲好背后的红色故事,让购买者每每使用之时,能勾连起一份情怀与感悟。如今年一大纪念馆与企业携手推出的大白兔联名奶糖,里里外外都“暗藏玄机”:外包装采用了石库门外形的铁盒包装;内里装有21颗奶糖,共计100克,呼应建党百年历程。礼盒内还附有印有二维码的卡票,扫描即可通过“建筑可阅读”直觀地了解一大会址的情况。上海不仅是党的诞生地,更是新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诸如“大白兔奶糖”这样的轻工业老品牌,见证了新中国的峥嵘岁月。难怪有参观者购买之后总结,这样一款红色文创产品勾起了儿时记忆,再对比今日的生活,更直观地感受到党的伟大。
  随着红色文创产品在市场日益受欢迎,上海的红色文创产品开发也呈兴旺之势:仅在一大纪念馆的一大文创线下店,目前就有200余款不同种类的文创产品,后续产品和各类联名产品还在源源不断地开发中;8月底刚刚结束的上海博物馆文创商店“百年风华—红色文创展销季”,上海18家文博场馆、5家文化企业展出了250件红色文创产品;而已经举办两届的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首届比赛就收到656件参赛作品,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比赛更是征集到各类红色文创作品近4000件。
  早在2016年,故宫文创一年的收益就已突破10亿元,各地博物馆、美术馆也纷纷在文创领域发力。相比之下,红色文创这一特殊品类才刚刚起步。在业内人士眼中,上海有着丰厚的红色资源,而国内许多城市对红色文创十分谨慎,产品类型还不多,市场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
  空降“文创2.0”时代
  今年6月8日,第二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结果揭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创产品”—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之外,比赛还推出了红色文旅线路设计和红色数字创意产品设计奖。在近4000件参赛的红色文创作品中,红色文旅线路设计500余条,红色数字创意产品设计200余件。尝过鲜的人评价“没想到红色文化能这么体验”“脑洞又被进一步打开了”这些特别的红色文创产品,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艺识流ARTMOSPHERE SHOWLAB推出的“‘时光宝盒’万里巡展”里,由两个集装箱拼接成一个“时光宝盒”。走进第一个集装箱,就仿佛走进一列“时光列车”,坐在其中,车窗外不断闪过百年光影;第二个集装箱则变成100年前的候车大厅,设置了12个公用电话亭。参观者走近,会听到电话铃声响起,接起电话,屏幕上显示的来电者竟然是鲁迅、李大钊等六位引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通过电话,他们与当代年轻人聊的内容是不同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随着“文创”概念外延的不断拓展,文创产品开发正在升级进入2.0时代,不少博物馆、美术馆都依托互联网和新技术推出了类型多样的新文创产品。如上海博物馆在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其间,就推出了一款基于这段历史和相关文物的手机游戏。而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的文创产品,如为手游《王者荣耀》推出敦煌定制英雄皮肤,推出动漫剧场为敦煌壁画故事配音产品等。而刚刚兴起的红色文创直接空降“文创2.0”版。上海推出的红色文创产品中,不乏“剧本杀”这样深受青年欢迎,又与城市红色地标深度绑定的红色文创产品。   原址位于四川北路多伦路口的公啡咖啡馆,去年10月迁址多伦路251号开启试运营。百年前,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众左翼作家常在公啡咖啡馆相聚交流,甚至有学者认为这里称得上“左联的摇篮”。如今的咖啡馆着力还原当年的场景,除日常限量提供简餐饮品外,也承接“剧本杀”等文化活动。这里的“剧本”改编自国家一级文学编辑葛明铭的作品《第一缕曙光》,玩家们借角色重回1949年5月24日上海解放前夜,他们聚集于此,各怀心事,彼此试探跟着角色和剧情,年轻人得以体验追随先辈的足迹。开发者上海鸿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俊芳说,团队正是基于多伦路开发产品,强调“可阅读的建筑和可对话的历史人物”。这一产品推出后颇受欢迎,预约团建的消费者要排队一个多月。
  红色文创产品的关键,其实是背后那一段段真实的历史,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那一位位鲜活的人物,通过更加丰富的手段,来还原背后的故事,探寻其中的精神。
  严肃的红色文化,适合开脑洞的文创吗?
  开发红色文创,许多业内人士不是没有犹豫过:被全体中国人景仰和传承的红色文化,适不适合让市场参与开发?该不该以消费的方式进行传播?
  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近年通过开发艺术品衍生品以推广青年艺术家的探索,可以为红色文创探索提供借鉴。青艺博总监王芳认为,文创产品的核心是其文化“元素”,作为载体的产品形式可以丰富多彩,贴合当代消费习惯,因此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应该以政府为导向,红色机构提炼核心元素,设计师、品牌深度参与,共同开发。事实上,很多成熟的品牌对于开发红色文创很有兴趣,因为这是中国人共同的历史和记忆,这些红色机构和场馆就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红色文创开发不需要太“用劲”,因为当代年轻人注重自我感受,加上一顶“高大上”的帽子反而会成为限制,她甚至建议可以用二次元来表现红色历史,只要青年人欢迎,就应该勇敢尝试。
  上海的红色文创不光产品创意十足,就连销售方式也敢于尝鲜。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的获奖作品,除了东方网的线下“海上文创”商店、淘宝“红色文创1921”店铺购买之外,还曾上线饿了么、口碑等平台,消费者能像点外卖那样,让各销售点将这些文创产品“送货上门”。不光如此,曾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的宋依璇当时和许魏洲、李佳琦一起出镜为红色文创产品“带货”。
  宋依璇不是没有犹豫过因为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全国红色文化场馆中地位特殊。看着纪念馆里一件件文物,一段段历史,宋依璇和同事们的想法是,关键在于“是不是有利于推广上海红色文化”,哪怕只是能吸引多一点人关注上海的红色文化,也值得尝试。而与李佳琦的合作,也让宋依璇觉得“这一步”走对了。“参加一大的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放在现在就是‘90后’。其中最年轻的才19岁,相当于今天的‘00后’。他们在当时都是拥抱新思想、最‘潮’的一批年轻人”。红色文化传承的是精神内核,但可以不断创新表达形式和传播方式。红色文化要避免僵化传播,好的内容也要与好的形式融合,“新的形式你不用,别人就会用,我们为什么不用?”创新、奋斗、永葆青春与朝气,是共产党人精神应有之义。应该用最新的传播方式,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受到百年前那批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并让他们保持这样的精神状态去拥抱未来。
  让整个城市成为红色文创灵感之源
  不过,对开发红色文创这件事,各个红色文化场馆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红色文化场馆因为场馆相对较小,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开发文创产品。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上海红色遗迹遗址和纪念设施共有612处,但一些红色地标连建筑都未保留下来,更难以改建成纪念场馆,但这些地标所见证的历史,同样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个个值得被铭记的人物,同样是上海宝贵的红色资源,为红色文创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红色文化是上海文化最有价值的核心基因,因此红色文创的开发不能只以红色文化场馆自主开发,而应以上海这座以红色文化为底蕴的初心之城为灵感之源,开发更丰富、更立体、更多元的红色文创产品。上海市政协委员王慧敏就曾呼吁,上海要加强鼓励红色文创的顶层设计,制定红色文创相关规划。红色文化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一直流淌在上海这座城市的血脉。开发红色文创产品,要立足百年红色文化的发展历史,明确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特别是要把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作为排头兵先行者的相关文化内涵纳入其中。她建议可搭建专业化、市场化的红色文创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中国红色文创设计大赛,吸引专业化人才集聚,为上海量身定制红色文化IP品牌,进一步激发红色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上海连续举办两届的上海红色文创比赛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参赛主体涵盖企业、高校、设计机构和个人设计师,而上海多家红色文化场馆也积极投身其中,将自身的“红色元素”提供给参赛的设计者们,大赛组委会还为参赛设计者提供了包括红色文化云培训在内的一系列红色主题培训活动。这使得参赛作品超脱一家红色文化场馆、一处红色遗址遗迹的范畴,得以在更宏观的层面进行创意设计。
  首届比赛的一等奖获奖作品“回忆革命之路”,就超脱了以上海红色地标的门牌、路牌构成图案,推出了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創产品。在海外不少城市,由城市文化机构扶持的代表城市精神的文创产品,往往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的商场或博物馆,而是以创意集合店的模式遍布城市的商业中心、机场和文化地标,上海的红色文创产品同样可以效仿这样展陈销售模式。
  今年5月在上海博物馆文创商店启动的“百年风华—红色文创展销季”正是这样的尝试。目前上海拥有经销文创产品资质的场馆并不多,作为文创产品开发销售试点单位的上海博物馆等场馆,有稳定的客流优势,可以发挥龙头作用,为其他红色文创产品提供合作服务和展示平台。
  近年来,和河南卫视立足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节目令人惊艳,同样“出圈”的还有河南博物院开发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其中“考古盲盒”仅在淘宝店上就卖出了10万余件,后续推出的“文物修复”系列同样创下销售纪录,几乎每次上新都会被“秒杀”,不少消费者也因为这些文创产品产生了对河南博物院的向往。这些文创产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很大程度在于深耕内容,从创意形式到运用过程,与“考古”这一核心内容深度绑定。这样的深度内容开发,同样应该引入红色文创中。
  宋庆龄故居曾经推出了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文创产品:腊肠狗状的U盘,和平鸽形状的小包许多消费者被极具设计感的外形吸引,但唯一的疑惑是“这跟宋庆龄有啥关系?”
  事实上,宋庆龄与这些小动物之间有着不解之缘。她曾养过腊肠狗和鸽子,甚至还将自家鸽子下的蛋送给周恩来总理。
  历史人物,无论是英雄还是领袖,都是站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人”。“90后”“00后”的年轻人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是非常幸福的一代,很有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与红色历史直接相关:当年一批年轻人的选择,造就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红色文创应该把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让当代的年轻人对红色文化产生共鸣。
  作者  《解放日报》记者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手机和网络电视等视听产品的普及范围扩大,网络视频使用者规模增加,“限娱令”、“限真令”的颁布让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节目版权费用越收越高,诸多原因推动了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出现。它以网络平台作为主要播出渠道,由网络视频平台、影视制作团队或者个人制作,又被称为“纯网综艺”。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题材靠近生活,话题度高,节目类型多样,表现形式多元。节目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让受众在观看的同时不仅能与传播主体产生互动,甚至可以主导节目发展,随着观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受众越来越多,网络自
2021年10月15日,“2021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系列活动”之 “产医融合”学术论坛暨《上海医药》杂志年会、规范化诊治专委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主办,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协办,《上海医药》编辑部承办,会议同步进行线上直播。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物医药产业处李甲处长、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药政管理处吴文辉处长、上海市委宣传部传
期刊
倘若没有“建党百年”的契机,我们大概不会感受到,同样描绘盛世灼灼的光景,表现可歌可泣的英雄,在浓墨重彩的画布面前,摄影多少显得有些苍白—轻轻按动快门获得的机械复制品,没有颜料的涂抹,也就不见笔锋的质感,缺少了独特的空间想象和情感介入,也就隐藏了“心”的真实,还有饱含情感的心灵映照。  同为时代的经历者,在“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美术创作项目”主题作品中,我们总感受到艺术家们充沛的激情和爱。用
期刊
一直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很感兴趣,也可能是从小生活在海边,我还有着对海洋的偏爱,因此在“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青年美术创作项目”中我选取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作为创作的主题。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成功代表了中国科技的自主创新与海洋潜水的重大突破与进步,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的下潜7062米的载人深潜纪录,是世
期刊
渔阳里、一大会址、二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故居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伟大起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上海留下了遍布全市的历史文化遗址、革命纪念遗迹和名人故居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上海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基础。  看会址、购文创、感受富有創造力的年轻一代,将红色文化转为城市景观、生活美学文旅融合为城市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保护红色遗址、塑造红色文
期刊
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展馆履行其警示及教育功能,肩负着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把城市的红色底色擦得更亮的责任使命。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展馆的陈展,是回应时代需求,是满足人民需要,也是更好地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大批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等场馆完成了修缮改造和陈展“更新”,重新对外开放。红色文化展馆是对红色年代再回忆的场所,很多红色文化展
期刊
《逆行者(81151-69725)》是为2020年的新冠疫情而创作的,这里要感谢我们学院的院长陈健老师和学院书记皮凤英老师号召我们用艺术的方式为疫情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随后我开始了这件作品的创作。这件作品的名字后跟了一串数字,应该是2020年3月份的某一天完成第一稿作品时看到的中国的感染人数和治愈人数,我把它迅速地记录了下来。我想,这串数字不再只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带有所有中国更广义逆行者付出生命去挽
期刊
在“日出东方”创作项目中我的题目是《上海长江隧桥》。拿到这个创作题目后我第一时间去到了现场拍摄创作素材。上海长江隧桥是由隧道和跨江桥两部分组成的,在搜集素材过程中,我觉得大桥部分更入画,所以最后选取的是以大桥为主体,横跨在浩瀚的长江上。  在以往的创作中,我对于画天空、海洋、树林等一些宏大场面特别有兴趣,因为这些素材对于我来说,有着无限的可能性、神秘性。就拿画江海來说,一方面,它们似乎没什么可以描
期刊
民营艺术剧团是一支来自民间、扎根民间、服务民间的文化建设大军。面向市场,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一直是这些剧团的生存法则。近年来,随着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民营艺术剧团成为向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从北京的央华,到上海的文慧沪剧团、张军昆曲艺术中心、現代人剧社,再到浙江琳琅满目、朝气蓬勃的地方剧团,民营剧团在政府的扶持下,凭着一种艺术理想,拉近了与普通
期刊
中国纪录电影的发展本身离不开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发展,纪录电影所涉及的选材、创作、传播、产业化等各方面都植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化背景中。中国纪录电影也应该通过转型期社会所提供的条件和素材去找寻自身的发展之路。  《上海藝术评论》进一步延伸对纪录题材的探索,通过历史回顾、现实前瞻,以及对近10年纪录电影创作与市场历程的梳理与分析,打开纪录题材作品的视野。《棒!少年》《掬水月在手》《九零后》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