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匠人精神一词出自日本,最大表现特征在于匠人精神以“专注”、“极致”为最终追求,全身心的投入。匠人精神是不以荣辱、名利等外在条件为转移,是一种不忘初心,不求回报的做事态度。无论是简单还是困难,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力争做到最好,达到自身能力范围的极致的一种处事态度。
关键词:匠人精神;精细化;自主管理
匠人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当代学校教育注重对孩子知识的传授,忽略精神的培养,内在驱动力的启迪; 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小学生中绝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家中多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就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责任心普遍不强。在小学这样的启蒙阶段,就将匠人精神灌注入孩子的心田,是学校教育的迫切需求。本文结合本校校训“惟实惟小,成人成材”理念,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细节,勤勤恳恳走好每一步成长的路,将每一件事做细、做小、做实。注重能力的培养,消除高分低能现象,使每一位孩子成人成材,实现孩子的人生价值,这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一、确定主体地位,树立自主意识
学生班级主体地位的确立不仅是因为学生是班级生活的源泉,也不仅是因为学生的成长只有在充分的班级生活实践才能展开和实现,更是因为学生无限的创造才能与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广泛的参与中才能形成和释放。因此,确立学生班级生活主体地位是学生自主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起点,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意识:
(一)平等意识;每位班级同学都是班级的一份子,是班级不可或缺的建设者,都应该平等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二)自律意识;每一位班级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除了按照校纪班规要求约束自我行为的基础上,还应该对自己的言行有更高的要求。
(三)职责意识;每一位班级成员要有明确的职责意识,每位成员要清楚自己在班级中应该完成的职责,做到恪尽职守。
(四)竞争意识;每位成员积极通过自己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勇于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服务。
二、依托实小校训,丰富角色体验
“惟实惟小,成人成才”,这是每个师生步入实小就能看到的校训,它传递给每个实小人"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方能成人成才”的信念。
(一)事无巨细,增设岗位
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事无巨细。而如何能让每个孩子都融入到班级中,那就需要足够的参与感了,笔者把本次班级管理岗位以时间段细化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上课时间、休息时间、自主时间,并随之设立了午休管理员、绿植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等40余个岗位,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明确分工,自荐轮换
在人人有岗的基础上,班级岗位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便是明确岗位的职责。笔者细化了每一个岗位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并尝试装订成册。当你已经较好完成这一岗位的职责时,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当然,在班级岗位分工中,采取自荐轮换的方式。在每一个星期一的早上,班内可进行自主报名,如果有出现几个学生竞争同一岗位,那么则采用竞争上岗制度。由班内同学和老师共同投票,选出本周这一岗位的负责人。
(三)各司其职,协调发展
当然,闭门造车肯定也是行不通的。一个班级能够有序发展,肯定离不开大家共同地努力,比如早自习管理员在管理早自习纪律的同时,还应注意到教室的卫生、书包柜中书包带等,如有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虽然,每个岗位都有它的负责人,但是对于班级来说,是一个整体。
三、专注个性特征,启蒙"匠人"精神
所谓的“匠人”,是将一份工作做到极致,”匠人精神“就是这背后的坚持。现代社会,一直在呼吁匠人精神,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内心的缺失和渴求。
(一)内观己心,正心正举
低年级的孩子大多还未充分觉醒自我意识,因此,他们的评价体系其实是围绕着家长和老师展开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烈。他们往往为了凸显自己的个性,会故意和成年人对着干。笔者准备了一份自我测评问卷。这份自评问卷主要从性格、能力、行为三方面对孩子进行评价,对应a、b、c、d四档,让孩子对自身有个初步的定位。只有内观己心,才能正心。
(二)道在我心,一以贯之
高晓松在对木村宗慎的采访中说过,所谓的匠心精神就是:“道在我心,一以贯之”。我们也一直常说:坚持就是胜利,"其实古代,不乏可以给我们借鉴的案例。 《庄子》中的“庖丁解牛”以及"卖油翁",早已告诉了我们所谓匠人精神的真谛:无他,唯手熟尔。只有认真地做着某件事,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三)拨迷见智,心无旁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断是否真的适应于现代社会呢?在班里管理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岗位设置。比如早读管理员,垃圾管理员等,前者往往趋之若鹜,后者总是门可罗雀。其实笔者认为无论你的工作多么低微普通,只要你拼盡全力去做,总会被人看到你的努力,因为你的成果上都写满了你的付出,而最重要的就是你是否心无旁骛。
领略工匠精神,使得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在校园生活中处处受工匠文化的熏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责任意识与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班级事,关心身边人;培养他们在与不同对象的交流、交往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小形成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与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对新集体的关心与热爱,从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态度和能力,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新时代小学生渗透中华民族先贤及前辈流传下来的匠人精神能够很好的传承民族情怀,弘扬民族文化。从而营造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等具有工匠精神内涵的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曹焕旭《中国古代生活丛书——中国古代的工匠》
[2]孙晋博 《匠人精神对产品设计教育的启示》
[3]杨乔雅《大国工匠:寻找中国缺失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匠人精神;精细化;自主管理
匠人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当代学校教育注重对孩子知识的传授,忽略精神的培养,内在驱动力的启迪; 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小学生中绝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家中多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就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责任心普遍不强。在小学这样的启蒙阶段,就将匠人精神灌注入孩子的心田,是学校教育的迫切需求。本文结合本校校训“惟实惟小,成人成材”理念,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细节,勤勤恳恳走好每一步成长的路,将每一件事做细、做小、做实。注重能力的培养,消除高分低能现象,使每一位孩子成人成材,实现孩子的人生价值,这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一、确定主体地位,树立自主意识
学生班级主体地位的确立不仅是因为学生是班级生活的源泉,也不仅是因为学生的成长只有在充分的班级生活实践才能展开和实现,更是因为学生无限的创造才能与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广泛的参与中才能形成和释放。因此,确立学生班级生活主体地位是学生自主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起点,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意识:
(一)平等意识;每位班级同学都是班级的一份子,是班级不可或缺的建设者,都应该平等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二)自律意识;每一位班级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除了按照校纪班规要求约束自我行为的基础上,还应该对自己的言行有更高的要求。
(三)职责意识;每一位班级成员要有明确的职责意识,每位成员要清楚自己在班级中应该完成的职责,做到恪尽职守。
(四)竞争意识;每位成员积极通过自己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勇于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服务。
二、依托实小校训,丰富角色体验
“惟实惟小,成人成才”,这是每个师生步入实小就能看到的校训,它传递给每个实小人"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方能成人成才”的信念。
(一)事无巨细,增设岗位
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事无巨细。而如何能让每个孩子都融入到班级中,那就需要足够的参与感了,笔者把本次班级管理岗位以时间段细化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上课时间、休息时间、自主时间,并随之设立了午休管理员、绿植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等40余个岗位,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明确分工,自荐轮换
在人人有岗的基础上,班级岗位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便是明确岗位的职责。笔者细化了每一个岗位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并尝试装订成册。当你已经较好完成这一岗位的职责时,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当然,在班级岗位分工中,采取自荐轮换的方式。在每一个星期一的早上,班内可进行自主报名,如果有出现几个学生竞争同一岗位,那么则采用竞争上岗制度。由班内同学和老师共同投票,选出本周这一岗位的负责人。
(三)各司其职,协调发展
当然,闭门造车肯定也是行不通的。一个班级能够有序发展,肯定离不开大家共同地努力,比如早自习管理员在管理早自习纪律的同时,还应注意到教室的卫生、书包柜中书包带等,如有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虽然,每个岗位都有它的负责人,但是对于班级来说,是一个整体。
三、专注个性特征,启蒙"匠人"精神
所谓的“匠人”,是将一份工作做到极致,”匠人精神“就是这背后的坚持。现代社会,一直在呼吁匠人精神,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内心的缺失和渴求。
(一)内观己心,正心正举
低年级的孩子大多还未充分觉醒自我意识,因此,他们的评价体系其实是围绕着家长和老师展开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烈。他们往往为了凸显自己的个性,会故意和成年人对着干。笔者准备了一份自我测评问卷。这份自评问卷主要从性格、能力、行为三方面对孩子进行评价,对应a、b、c、d四档,让孩子对自身有个初步的定位。只有内观己心,才能正心。
(二)道在我心,一以贯之
高晓松在对木村宗慎的采访中说过,所谓的匠心精神就是:“道在我心,一以贯之”。我们也一直常说:坚持就是胜利,"其实古代,不乏可以给我们借鉴的案例。 《庄子》中的“庖丁解牛”以及"卖油翁",早已告诉了我们所谓匠人精神的真谛:无他,唯手熟尔。只有认真地做着某件事,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三)拨迷见智,心无旁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断是否真的适应于现代社会呢?在班里管理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岗位设置。比如早读管理员,垃圾管理员等,前者往往趋之若鹜,后者总是门可罗雀。其实笔者认为无论你的工作多么低微普通,只要你拼盡全力去做,总会被人看到你的努力,因为你的成果上都写满了你的付出,而最重要的就是你是否心无旁骛。
领略工匠精神,使得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在校园生活中处处受工匠文化的熏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责任意识与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班级事,关心身边人;培养他们在与不同对象的交流、交往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小形成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与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对新集体的关心与热爱,从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态度和能力,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新时代小学生渗透中华民族先贤及前辈流传下来的匠人精神能够很好的传承民族情怀,弘扬民族文化。从而营造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等具有工匠精神内涵的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曹焕旭《中国古代生活丛书——中国古代的工匠》
[2]孙晋博 《匠人精神对产品设计教育的启示》
[3]杨乔雅《大国工匠:寻找中国缺失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