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2013年10月31日晚,58同城网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58同城报收于24.31美元,较发行价上涨41.88%。这是今年第三单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有互联网分析师认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将迎来一轮新的赴美上市热潮,而企业本身在商业模式上的创造性以及成长的可持续性才是在美国资本市场站稳脚跟的根本所在。
作为58同城CEO的姚劲波,他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27.9%。姚劲波坚信,在巨头中生存,你就要干的是他们不愿意干的苦活、脏活。他更相信58同城可以将搬家公司、房产经纪人的工作场景从线下搬到线上。他通过超过3000人的地推团队向并不富裕的城市游商收费。他花了8年时间试图证明58同城可能会成为服务领域的淘宝。他有可能成为中国站长圈的头号创业家。
从域名开始起步
姚劲波是湖南人,1976年生,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10年前,他靠给人建网站、倒卖域名获得第一桶金。离开中国万网创办58同城前,他还是学大教育的联合创始人。
当时的姚劲波是个域名商人,在这个被认为“和投资古董有异曲同工之处”的领域里,他展示了嗅觉和耐力。“站长之王”蔡文胜说,“2000年找到域名论坛eachnic.com易域网,创办人是姚劲波,后来卖给万网也是现在域名城,一下找到组织感觉。中国最成功投资域名者都是从易域开始的。”
现在看来,他的蜕变也在这一时刻启动。“域名大神”姚劲波正式接触了更大的梦想。2001年,均任职于中国万网的姚劲波、金鑫、李如彬三人联合创业,是为学大教育的前身。姚劲波说,“姚劲波知道即使是家教公司也可以上市,家教这个服务特别小,但你把它做成100个店,那就是很大的收入。”那年,赖霖枫尚未创立雨林木风,戴志康刚以穷学生的姿势创业。
2005年姚劲波在副总裁任上离开中国万网,庞升东从未在一个规模级的企业待过。同年,姚劲波也离开了学大教育,学大教育早年能初步成功,还因为姚劲波积累了点管理技能,“我懂点IT技术,我知道怎么把各个店管理起来不乱,把人管理起来不乱。”姚劲波走之前给李如彬和金鑫各分了点股份,“优化学大的股权结构”,这说明他知道分享和退让。姚劲波想做分类信息网站时已经财务自由,蔡文胜说姚劲波“是奔着事儿去的”。
他积累起的管理经验、创始人心态是其他站长们无法兼具的。赖霖枫、戴志康都是80后,他们生不逢时错过了互联网的主流浪潮。庞升东1977年生,年龄合适,但生长于生意人思维浓厚的宁波台州,潜意识里这让他畏惧管理喜欢管战略和产品。高春辉1975年生,只比1976年生的姚劲波大一岁,高也的确曾是中国个人站长第一人,但他是职高毕业,草根极客的色彩太浓,于是他始终混迹于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姚劲波走的四平八稳,由商人至高管至联合创始人至2005年创立58同城,一步一个台阶。
但并不是每一个1976年生的大学毕业生从事互联网,都能在2013年中概股不利局面并未结束的情况下,做出一个逆势上涨、市值超过20亿美元的58同城。姚劲波也遇到过不自信,彷徨,怯懦。
姚劲波描述2005-2009年时的自己的心态,“我是个人站长出身,不确定我的能力能不能跟上这个公司的发展,也不知道我每天做的决定是不是正确,总是不由自主去做一些产品、技术上比较细节的东西,那是我擅长的。姚劲波前4年是公司拉着人走。”
但姚劲波终于意识到了一个公司的基本人力架构应该是什么样:老板去影响那些在某些方面比自己牛很多的强人。他也知道自己应该干嘛:放权+分钱。他也做出了诸多行动:坚定未来方向、各种挖人行动(执掌58同城地推团队的庄建东是姚劲波并购而来;执掌58同城产品的陈小华是姚劲波从赶集网挖来)、让下属称赞的放权力度。
姚劲波说“后来才是人才拉着58同城走。”
从模仿到创新
2010年,58同城的营业额达到了1100万美元。2013年前三季度,这个数字变成了1.0044亿美元,并且实现了878.5万美元的净利润。在这家公司成为全球分类信息第一平台的路上,赶集网是最后一个对手。2011年,今日资本拉着赶集网试图改写行业格局,挑起了线下的广告战。据了解,在华平投资“对手要是投1个亿,姚劲波就投2个亿”的鼓励下,58同城的6900万美元广告费让对手无力应对。58同城相信自己的行业地位已经奠定,姚劲波宣称,同行们再跟58同城打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应该转型”。
姚劲波最近在媒体上说:“我最崇拜的企业家是马云,他做的事情,跟我要做的事情很像。”
在姚劲波看来,马云把中小制造业者带入互联网,自己则是把规模更小但总量巨大的本地生活服务业者带入互联网。58同城是往平台方向走的,这就是姚劲波没有卖掉而选择独立上市的原因。在姚劲波能看到的未来中,58同城甚至能向阿里巴巴这个级别努力。
5 8同城最开始模仿的是Craigslist。美国的DIY文化盛行,家里的汽车坏了,自己去修,中国则存在着远大于美国的准中介服务群体,有100万个房产经纪人,仅北京就有超过1000个搬家公司。所以做了两年后基本上不再看Craigslist。而且Craigslist一直是公益性质的网站,58则是拿了投资成立的公司,需要独立把赢利模式给探索出来。
姚劲波早期的口号就是免费发布信息。58同城的用户量每年都在涨,早期很多广告商找姚劲波谈首页广告,姚劲波并没有兴趣。广告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会把心态搞坏。本地生活服务的商户就给58同城几千元钱,如果某天签了一个30万元的单,以后所有人都不会再去管那些小客户了。所以姚劲波就做了个简单粗暴的决定,58同城不做大客户,也不做品牌广告。姚劲波现在不依赖任何一个客户。 从2005年创业开始,姚劲波就一个个地问在58发布信息的商户,做什么你才会满意?客户告诉姚劲波,姚劲波没有把他的信息排到前面,或者姚劲波把他的信息删了。在姚劲波看来是件小事,但在那个人看来就是件大事:搬家公司是12月回家过年,还是1月回家过年,跟58同城提供的服务是有关系的。
于是58同城成了联系商户和用户的平台。300多个城市的人可以在58同城分门别类地查找自己需要的本地信息,经营本地服务的商户可以利用58同城更好地营销自己。2009年左右,又参考了百度、淘宝,终于把用户需求整理成了会员产品。58同城给商户一个认证,再给商户一个模板生成他的网站,客户在58同城发布信息的功能更强大。现在每个季度有400万活跃的商户,其中近30万是付年费的,年费是什么概念?只能在报纸上登半个月的分类广告。姚劲波跟淘宝一样,挣的是推广费。在会员费的基础上姚劲波还发展了竞价,现在占姚劲波的比重越来越高,将来可能会超过会员费。
服务用户这个层面姚劲波学了Craigslist,但面向商户的赢利模式就完全是姚劲波的创新,至少在这个行业原来是没有人这么做的。姚劲波在2010年以前也有收入,只是不成规模,但姚劲波的流量、用户数从来没有落后过,广告大战之后姚劲波领先更多了。广告大战是对手先挑起来的,然后姚劲波用两倍的力度打回去。姚劲波的投资商说,他们投1块钱,你们就投2块钱。没有一个词可以概括姚劲波做的事情。生活信息平台?姚劲波调查过,只有媒体圈和从业者才知道什么叫“平台”,老百姓认为“平台”大概就是一个展台。所以姚劲波最后用了“一个神奇的网站”。
那一年为什么打广告战?因为融资太容易了。姚劲波2011年的广告量在互联网公司中排得上名的,迅速改变了本地生活服务业的格局。如果去问前程无忧、搜房网、易车网,他们都认为自己跟58同城有竞争关系,而且觉得姚劲波是突然冒出来的。
姚劲波认为,58同城能走到今天有很多原因。第一是要选一个好方向坚持下去。外界一会儿说烧钱,一会儿说没有赢利模式。一开始姚劲波看到质疑的文章会很生气,姚劲波想要不要把存折打印出来给看一下?2008、2009年胜负未分的时候姚劲波很受影响,看完后都睡不着觉。后来姚劲波看见这种新闻就赶紧翻过去,别影响心情。最近这2年,姚劲波看都不看了,心如止水。
姚劲波的发展节奏比较从容。现在即便回到2006年、2007年,姚劲波可能也只是让58同城少走一些小弯路。姚劲波没犯过大错误,比如错误的收购,错误的业务转型。
跟姚劲波想做的事情比,58同城的用户量、规模、收入甚至包括为用户提供的体验都只做到了1/10。分类信息市场爆炸就是在这两年,但跟电商比,姚劲波现在只到它2003年、2004年的阶段。姚劲波这个事情要真正成功还需要10年。
58同城的三次融资
其实,姚劲波做了58同城的第一次转型,探究Craigslist的“中国式生存”,撤下《生活圈》DM杂志。但是这次探索的结果也不过是又烧掉了 4000万元。这时候,部分员工已经开始迷茫了,个别高层也熬不住走人了。“彻底回归互联网”是姚劲波的第二次转型,用户增值服务收费模式,涉足团购。2010年4月,软银赛富和DCM第二轮融资1500万美元又到账。
姚劲波评价自己“走得很顺”,而且“从头就顺”。他实则在这个领域烧了5年的钱,直至2010年才把账面做平。纵观分类信息网站的现状,一部分甘为搜索引擎的赚钱工具陷入亚健康状态,一部分卖给了互联网巨头,更多的则是在烧钱殆尽后退出了跑道。
顺者有顺者的活法,那就是找对方向,自信、坚守。在历年的站长大会上,他还会给台下诸多迷茫无助的草根站长们传授融资之道:“创业者一定要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摊出来四五个项目让VC选择,VC敢投你吗?”
资本确实厚爱58同城,一再“允许试错”。不过姚劲波对资金保持清醒,始终不相信“资金应该成为58胜利的理由”。他在就第三轮融资致员工的信中强调:要避免“用钱解决问题的低级倾向”。两次转型中令他痛苦的,并非“钱烧光了”,而是“钱烧光了,模式还没有找到”。他迄今还会为那些执着到免费的最后一刻、“不得不亲自结束自己的公司”的群体扼腕叹息,比如说,站台网——这家网站没有广告,没有置顶信息收费,也没有会员收费,结果,网站打不开了。
第三轮融资从初步洽谈到实质性融资,整个过程只用了两周时间。简单说,这家美国著名创投看好58同城的市场前景。但姚劲波公开表示,58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准备好——似乎融完这轮资,58距离上市更远了。有人质疑,此轮融资必定令他在股权方面付出不菲代价,同时暴露出58面临的资金压力;也有人提醒他“过这村就没这店了”,只要与“中国”“互联网”概念沾边,这两年赴美IPO都会捞得好收成,等他醒过闷儿来,这波红利浪潮就不知道刮到哪去了。
姚劲波必须试图让自己静下来。“人总是在艰苦的时候发现很多机会。我们融了很多钱,没有把自己逼到一个绝处,也很难发现更好的机会,这是我比较担心的。”
据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玲表示,中国互联网公司将迎来一轮新的赴美上市热潮。“破冰甚至是热潮,并不意味着中概股将会有优异的表现。美国资本市场易进难守,美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严格的监管机制也让中概股面临巨大压力,企业本身在商业模式上的创造性以及成长的可持续性才是在美国资本市场站稳脚跟的根本所在。”而姚劲波的路,还很长,很长……
作为58同城CEO的姚劲波,他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27.9%。姚劲波坚信,在巨头中生存,你就要干的是他们不愿意干的苦活、脏活。他更相信58同城可以将搬家公司、房产经纪人的工作场景从线下搬到线上。他通过超过3000人的地推团队向并不富裕的城市游商收费。他花了8年时间试图证明58同城可能会成为服务领域的淘宝。他有可能成为中国站长圈的头号创业家。
从域名开始起步
姚劲波是湖南人,1976年生,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10年前,他靠给人建网站、倒卖域名获得第一桶金。离开中国万网创办58同城前,他还是学大教育的联合创始人。
当时的姚劲波是个域名商人,在这个被认为“和投资古董有异曲同工之处”的领域里,他展示了嗅觉和耐力。“站长之王”蔡文胜说,“2000年找到域名论坛eachnic.com易域网,创办人是姚劲波,后来卖给万网也是现在域名城,一下找到组织感觉。中国最成功投资域名者都是从易域开始的。”
现在看来,他的蜕变也在这一时刻启动。“域名大神”姚劲波正式接触了更大的梦想。2001年,均任职于中国万网的姚劲波、金鑫、李如彬三人联合创业,是为学大教育的前身。姚劲波说,“姚劲波知道即使是家教公司也可以上市,家教这个服务特别小,但你把它做成100个店,那就是很大的收入。”那年,赖霖枫尚未创立雨林木风,戴志康刚以穷学生的姿势创业。
2005年姚劲波在副总裁任上离开中国万网,庞升东从未在一个规模级的企业待过。同年,姚劲波也离开了学大教育,学大教育早年能初步成功,还因为姚劲波积累了点管理技能,“我懂点IT技术,我知道怎么把各个店管理起来不乱,把人管理起来不乱。”姚劲波走之前给李如彬和金鑫各分了点股份,“优化学大的股权结构”,这说明他知道分享和退让。姚劲波想做分类信息网站时已经财务自由,蔡文胜说姚劲波“是奔着事儿去的”。
他积累起的管理经验、创始人心态是其他站长们无法兼具的。赖霖枫、戴志康都是80后,他们生不逢时错过了互联网的主流浪潮。庞升东1977年生,年龄合适,但生长于生意人思维浓厚的宁波台州,潜意识里这让他畏惧管理喜欢管战略和产品。高春辉1975年生,只比1976年生的姚劲波大一岁,高也的确曾是中国个人站长第一人,但他是职高毕业,草根极客的色彩太浓,于是他始终混迹于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姚劲波走的四平八稳,由商人至高管至联合创始人至2005年创立58同城,一步一个台阶。
但并不是每一个1976年生的大学毕业生从事互联网,都能在2013年中概股不利局面并未结束的情况下,做出一个逆势上涨、市值超过20亿美元的58同城。姚劲波也遇到过不自信,彷徨,怯懦。
姚劲波描述2005-2009年时的自己的心态,“我是个人站长出身,不确定我的能力能不能跟上这个公司的发展,也不知道我每天做的决定是不是正确,总是不由自主去做一些产品、技术上比较细节的东西,那是我擅长的。姚劲波前4年是公司拉着人走。”
但姚劲波终于意识到了一个公司的基本人力架构应该是什么样:老板去影响那些在某些方面比自己牛很多的强人。他也知道自己应该干嘛:放权+分钱。他也做出了诸多行动:坚定未来方向、各种挖人行动(执掌58同城地推团队的庄建东是姚劲波并购而来;执掌58同城产品的陈小华是姚劲波从赶集网挖来)、让下属称赞的放权力度。
姚劲波说“后来才是人才拉着58同城走。”
从模仿到创新
2010年,58同城的营业额达到了1100万美元。2013年前三季度,这个数字变成了1.0044亿美元,并且实现了878.5万美元的净利润。在这家公司成为全球分类信息第一平台的路上,赶集网是最后一个对手。2011年,今日资本拉着赶集网试图改写行业格局,挑起了线下的广告战。据了解,在华平投资“对手要是投1个亿,姚劲波就投2个亿”的鼓励下,58同城的6900万美元广告费让对手无力应对。58同城相信自己的行业地位已经奠定,姚劲波宣称,同行们再跟58同城打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应该转型”。
姚劲波最近在媒体上说:“我最崇拜的企业家是马云,他做的事情,跟我要做的事情很像。”
在姚劲波看来,马云把中小制造业者带入互联网,自己则是把规模更小但总量巨大的本地生活服务业者带入互联网。58同城是往平台方向走的,这就是姚劲波没有卖掉而选择独立上市的原因。在姚劲波能看到的未来中,58同城甚至能向阿里巴巴这个级别努力。
5 8同城最开始模仿的是Craigslist。美国的DIY文化盛行,家里的汽车坏了,自己去修,中国则存在着远大于美国的准中介服务群体,有100万个房产经纪人,仅北京就有超过1000个搬家公司。所以做了两年后基本上不再看Craigslist。而且Craigslist一直是公益性质的网站,58则是拿了投资成立的公司,需要独立把赢利模式给探索出来。
姚劲波早期的口号就是免费发布信息。58同城的用户量每年都在涨,早期很多广告商找姚劲波谈首页广告,姚劲波并没有兴趣。广告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会把心态搞坏。本地生活服务的商户就给58同城几千元钱,如果某天签了一个30万元的单,以后所有人都不会再去管那些小客户了。所以姚劲波就做了个简单粗暴的决定,58同城不做大客户,也不做品牌广告。姚劲波现在不依赖任何一个客户。 从2005年创业开始,姚劲波就一个个地问在58发布信息的商户,做什么你才会满意?客户告诉姚劲波,姚劲波没有把他的信息排到前面,或者姚劲波把他的信息删了。在姚劲波看来是件小事,但在那个人看来就是件大事:搬家公司是12月回家过年,还是1月回家过年,跟58同城提供的服务是有关系的。
于是58同城成了联系商户和用户的平台。300多个城市的人可以在58同城分门别类地查找自己需要的本地信息,经营本地服务的商户可以利用58同城更好地营销自己。2009年左右,又参考了百度、淘宝,终于把用户需求整理成了会员产品。58同城给商户一个认证,再给商户一个模板生成他的网站,客户在58同城发布信息的功能更强大。现在每个季度有400万活跃的商户,其中近30万是付年费的,年费是什么概念?只能在报纸上登半个月的分类广告。姚劲波跟淘宝一样,挣的是推广费。在会员费的基础上姚劲波还发展了竞价,现在占姚劲波的比重越来越高,将来可能会超过会员费。
服务用户这个层面姚劲波学了Craigslist,但面向商户的赢利模式就完全是姚劲波的创新,至少在这个行业原来是没有人这么做的。姚劲波在2010年以前也有收入,只是不成规模,但姚劲波的流量、用户数从来没有落后过,广告大战之后姚劲波领先更多了。广告大战是对手先挑起来的,然后姚劲波用两倍的力度打回去。姚劲波的投资商说,他们投1块钱,你们就投2块钱。没有一个词可以概括姚劲波做的事情。生活信息平台?姚劲波调查过,只有媒体圈和从业者才知道什么叫“平台”,老百姓认为“平台”大概就是一个展台。所以姚劲波最后用了“一个神奇的网站”。
那一年为什么打广告战?因为融资太容易了。姚劲波2011年的广告量在互联网公司中排得上名的,迅速改变了本地生活服务业的格局。如果去问前程无忧、搜房网、易车网,他们都认为自己跟58同城有竞争关系,而且觉得姚劲波是突然冒出来的。
姚劲波认为,58同城能走到今天有很多原因。第一是要选一个好方向坚持下去。外界一会儿说烧钱,一会儿说没有赢利模式。一开始姚劲波看到质疑的文章会很生气,姚劲波想要不要把存折打印出来给看一下?2008、2009年胜负未分的时候姚劲波很受影响,看完后都睡不着觉。后来姚劲波看见这种新闻就赶紧翻过去,别影响心情。最近这2年,姚劲波看都不看了,心如止水。
姚劲波的发展节奏比较从容。现在即便回到2006年、2007年,姚劲波可能也只是让58同城少走一些小弯路。姚劲波没犯过大错误,比如错误的收购,错误的业务转型。
跟姚劲波想做的事情比,58同城的用户量、规模、收入甚至包括为用户提供的体验都只做到了1/10。分类信息市场爆炸就是在这两年,但跟电商比,姚劲波现在只到它2003年、2004年的阶段。姚劲波这个事情要真正成功还需要10年。
58同城的三次融资
其实,姚劲波做了58同城的第一次转型,探究Craigslist的“中国式生存”,撤下《生活圈》DM杂志。但是这次探索的结果也不过是又烧掉了 4000万元。这时候,部分员工已经开始迷茫了,个别高层也熬不住走人了。“彻底回归互联网”是姚劲波的第二次转型,用户增值服务收费模式,涉足团购。2010年4月,软银赛富和DCM第二轮融资1500万美元又到账。
姚劲波评价自己“走得很顺”,而且“从头就顺”。他实则在这个领域烧了5年的钱,直至2010年才把账面做平。纵观分类信息网站的现状,一部分甘为搜索引擎的赚钱工具陷入亚健康状态,一部分卖给了互联网巨头,更多的则是在烧钱殆尽后退出了跑道。
顺者有顺者的活法,那就是找对方向,自信、坚守。在历年的站长大会上,他还会给台下诸多迷茫无助的草根站长们传授融资之道:“创业者一定要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摊出来四五个项目让VC选择,VC敢投你吗?”
资本确实厚爱58同城,一再“允许试错”。不过姚劲波对资金保持清醒,始终不相信“资金应该成为58胜利的理由”。他在就第三轮融资致员工的信中强调:要避免“用钱解决问题的低级倾向”。两次转型中令他痛苦的,并非“钱烧光了”,而是“钱烧光了,模式还没有找到”。他迄今还会为那些执着到免费的最后一刻、“不得不亲自结束自己的公司”的群体扼腕叹息,比如说,站台网——这家网站没有广告,没有置顶信息收费,也没有会员收费,结果,网站打不开了。
第三轮融资从初步洽谈到实质性融资,整个过程只用了两周时间。简单说,这家美国著名创投看好58同城的市场前景。但姚劲波公开表示,58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准备好——似乎融完这轮资,58距离上市更远了。有人质疑,此轮融资必定令他在股权方面付出不菲代价,同时暴露出58面临的资金压力;也有人提醒他“过这村就没这店了”,只要与“中国”“互联网”概念沾边,这两年赴美IPO都会捞得好收成,等他醒过闷儿来,这波红利浪潮就不知道刮到哪去了。
姚劲波必须试图让自己静下来。“人总是在艰苦的时候发现很多机会。我们融了很多钱,没有把自己逼到一个绝处,也很难发现更好的机会,这是我比较担心的。”
据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玲表示,中国互联网公司将迎来一轮新的赴美上市热潮。“破冰甚至是热潮,并不意味着中概股将会有优异的表现。美国资本市场易进难守,美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严格的监管机制也让中概股面临巨大压力,企业本身在商业模式上的创造性以及成长的可持续性才是在美国资本市场站稳脚跟的根本所在。”而姚劲波的路,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