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手术后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fw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胃肠道手术后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炎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通外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17例胃肠手术后MRSA肠炎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2)有胃肠手术史;(3)胃肠手术后7 d内有腹泻症状;(4)腹泻前使用过抗生素;(5)粪便涂片或粪便菌群比检查提示大量革兰阳性球菌;(6)粪便培养提示存在MRSA;(7)应用针对MRSA的抗生素治疗有效。排除标准:(1)粪便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阳性;(2)食物中毒导致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按照患者性别、年龄、住院病区进行1∶2配对,从同病区住院手术病例中筛选出34例非MRSA肠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应用χ2检验针对原发疾病性质、结直肠手术、急诊手术、使用多种抗生素、术前肠道准备、围手术期激素、术中腹腔化疗、围手术期鼻胃管、糖尿病病史、重症监护室入住病史和既往感染疾病住院这11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之后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7例MRSA肠炎在术后3~5 d发病,有4例迅速发生感染性休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部位(结直肠手术)(χ2=4.747,P=0.029)和发生MRSA肠炎前使用两种抗生素(χ2=3.959,P=0.047)与胃肠道手术后MRSA肠炎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结直肠手术是胃肠道手术后MRSA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26,95%CI:1.350~22.612,P=0.017),而使用两种抗生素则是其保护因素(OR=0.204,95%CI:0.051~0.819,P=0.025)。

结论

MRSA肠炎起病迅速,感染性休克发生率较高,需引起重视。结直肠手术是发生MRSA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两种抗生素则是其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急诊科1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组织支持量表(SPOS)和卡劳斯克/米勒满意度量表(MMS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MMSS总均分为(2.81±0.88)分,SPOS总均分为(3.09±0.88)分;急诊科护士MMSS总分与SPOS总分呈正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预防老年病科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201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12月预警分级管理实施前的住院患者1 609例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预警分级管理实施后的患者1 89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老年病科压疮护理小组利用预警分级管理中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EMA)方法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尿管持续引流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术后均留置尿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于下床活动时尿管保持夹闭状态,术后第14天由专人负责,明确膀胱功能已恢复,在患者有尿意的情况下拔除尿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持续引流尿液,
目的探讨持续冲洗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EJAF)合并纵隔、胸腔及腹腔感染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发生EJAF合并纵隔、胸腔及腹腔感染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内镜病理确诊为胃腺癌,并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且无严重器官功能不全;(2)术后影像学明确诊断为EJAF
腹腔感染仍然是当前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虽然可采取感染源控制、抗感染药物等措施,但仍可能因机体炎症免疫反应失衡,合并脓毒性并发症,导致预后不良。最近的研究显示,除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天然免疫细胞外,腹膜腔呈现的区域免疫特性值得关注。其中,大网膜被认为是具有独特免疫功能的内脏脂肪组织,由免疫细胞集聚形成的乳斑执行免疫监视,具有类似淋巴结样的免疫功能,对于腹腔的免疫防御非常重要。存在于乳斑和腹膜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