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上门女婿,是哪一种疼痛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198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疼痛切肤,有些疼痛入骨,还有些疼痛,似乎麻木了。坐在台上的女人,她的疼痛是哪一种?
  整场调解,她讲自己的故事时,我为之震惊。而她语气平静,更没流一滴泪。现在的她只想活着。
  这是来自湖南某地的一对夫妻。女人个子高高,微胖。
  听说她几年前得了癌,病情已基本平稳。在县医院做了手术和两次化疗,现在她还在打工,只要别太累。另外,就是大量喝水。原来,水是她的营养。
  她父母当年膝下无子,决定把她留在家中,招个上门女婿。她年仅12岁时,父母就订好了亲事。16岁,她成亲,20岁时已生了三个女儿。这是一段按快进键的人生。而这一切,不是她的选择。
  然后,突然被按了暂停键——招来的女婿不辞而别,杳无音信。
  做上门女婿负有使命,生下一个儿子才能有点地位。三个女儿让他绝望,其间或有村人对他的岐视,她及她父母脸上写着的失望等等。无以承受的他一走了之。
  她懵了,只能到南方打工,工资悉数寄回家。一天,接到家中电话,说母亲病了。她忧心忡忡赶回家,却见母亲好好的,但家里多了一个男人。
  男人是邻村的,家境不好,娶不到媳妇,得知她的情况,便毛遂自荐。父母就骗她回来。她不喜欢这人,但父亲说他老实,又说这么多孩子,总得有男人帮衬。
  二
  她26岁时和这男人在一起,没拿结婚证。她要的是一个帮忙养孩子的男人,他要的是一个暖被窝的女人,各取所需,多少有些互相利用。
  时间久了,难免打小算盘。最终,他不愿在她家呆了,还在外面找过别的女人。可能那女人还不及这个好,他又回来了。女人也接受了他。
  2000年,她不负众望生下一个儿子。此时,大概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男人开始在老家盖房。他大哥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指望不上,自己回去盖房,让儿子随自己的姓,这才光宗耀祖。
  女人不同意,说他违背约定。但他说,盖房用的是他做生意挣的钱,不要她管。
  他起了一幢平层。然而到孩子四五岁,经常肚子疼,治病要用钱,加上女人总在吵,他把房子卖给了哥哥,又搬回来。可他并未死心,过了两年,又回老家盖房。两个人经济上已经分开,女人对他的所作所为都无能为力了。
  2011年,她病了,宫颈癌。
  也许是体质关系,女人一上避孕环就会腹痛,于是放弃。男人不懂关心体贴,以致她十几年里多次怀孕,每次都做药物流产。女人说,最不能原谅的是,男人还在外面染了脏病传给她。
  第一次化疗结束,女人去男人家休养,二女儿来照顾她。男人的妈对她各种看不惯,常因琐事争吵,男人不仅没帮她,反冲她和她女儿喊“你们滚”。女人真的搬走了,住到已结婚的大女儿家。
  大女儿家离男人家才一里多路,男人都不曾来看一眼。她就对他死了心。
  第二次化疗后,她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开始打工养活自己。
  过了两年,男人来接她了,说她毕竟是儿子的母亲。怕影响女儿生活,她随他回去了。但在同一屋檐下,他们跟陌生人差不多。
  不知在这样一种家庭环境中长大,儿子性格怎样。只知道,他早早离家,去上海打工。她又出门打工了,儿子不在家,男人也不给家用钱,这个家形同虚设。
  现在,男人要参加劳务输出,到国外打工。临走前他各种放心不下,儿子是一方面,空无一人的家也需人照看,求女人回去,说一个月给她一千多元生活费。据说,他在迪拜打工可以月入1.2万元。
  女人很犹豫,不想和这个男人过。当男人说要给钱,她却有些动心。对她而言,钱是最切实的需要,虽然只占男人收入的十分之一。
  三
  种种局限之下,这样两个人凑合在一起,倒也过得下去,只是味道苦涩。
  这男人其实没有规则没有底限,说到底是自私没责任心。女人也是没原则的,才会一再妥协。
  我也理解她的妥协,她不是特别聪明能干有手腕的女人。父母招来的第一任丈夫离家出走,对她打击沉重,第二任也各种不省心,最终还是回了自己老家落了根。如果说,这是招赘方与上门女婿的战争,那么她是落败一方,只好妥协。
  她有像野草一样的顽强生命力,经历那么多身心痛苦之后,还能活下来。赞叹之后,又为她惋惜,她没有经营家庭的能力,甚至都没有自保的智慧。一个女人让自己遭那么多罪,她把自己看得太轻,或者她认为只有如此,才能留得住这个男人。
  四
  这场调解中,多处提到“上门女婿”这个词。双方许多争执因此而起,让我对“上门女婿”的身份有所思考。
  做上门女婿的男人,一般来说自家条件不好,首先在地位上似乎就矮了一头。到了女方家后,他们要融入那个家庭、那个环境,比一般媳妇融入婆家要困難得多。
  这种情况下,妻子的角色非常重要。你怎么挑选丈夫?你自身能力如何?你有没有管理这个家庭的智慧?
  一个朋友讲过她家的事。
  她父亲就是上门女婿,高大、英俊、勤劳能干,但在她家,母亲处于绝对领导地位。
  她母亲是当时农村少有的读过书、有知识的女性,且爱学习,常听广播看书报,从中获取农业科技知识。每一季庄稼何时育苗下种,何时施肥打药,都由母亲决定。父亲只是出力做事,这样倒也是绝配。比如棉铃虫要爆发时,母亲会告诉她父亲何时打药,打什么药,农药和水按什么比例兑。
  于是,他们家的庄稼比别人家种得好,到了一定的时候,村里人都来看他们家怎么做,再跟着学。他们家通过努力而过得富足,成为左邻右舍的榜样。
  当年,她母亲也是连着生了四个女儿,最后总算生了儿子。弟弟的到来拯救了他们家,尤其是父亲。虽然几个女孩都聪慧美丽,都考上了学,留在了大城市,但最终,必须要有一个男孩。
  也是在那年,她母亲因为坐月子,需要卧床休养,那一季没下田去看庄稼长势,棉花没有打枝而疯长,收成只及往年一半。这成为家里经常拿来说的一件笑谈。
  朋友说,作为女儿,特别能体谅父亲的不容易。在她看来,父亲受了不少委屈。所以她格外孝顺,给父亲织毛衣毛裤,过年时给他置办里里外外的新衣,在母亲面前替父亲说话。
  一次她回家,听母亲讲了一件事,说有一回她父亲去赶街,在路上,听村人说老婆刚生了一个女儿有些沮丧,谨慎少言的父亲竟把那人拉到一边,对他说,生女孩哪里不好?看——他抻了抻自己的衣服,说,这一身,从帽子到鞋子,从秋衣到棉袄,都是女儿买的。女孩好,女孩真的好。
  朋友讲到这一幕,脸上笑得花一样。她说,父亲从没这么多话多事过,连母亲都说没想到。正因为如此,大家都很开心,母亲也是一脸的笑,说,“你爸现在自信多了。”
  儿女的爱是一个父亲的荣光。那一刻,他彻底忘了自己是上门女婿。
  (编辑 赵莹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无巢女人,我亦飘零久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九月 乌耕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无巢女人,我亦飘零久  女性的身体内,有个孕育生命的“小房子”——子宫,从生命的萌芽到成熟到出生,都给予了全部心血凝结的呵护与温暖。但一部分女性因为生活奔波等种种原因被迫离家,而成了无巢女人。她们在各地劳作、迁徙,像只永不停息的鸟,在天空飞来飞去,却没有一根可以停留的树枝,更没有一个可以栖息的暖巢。她们在生
期刊
提起民谣,你耳边会响起哪段旋律?是前两年火遍大江南北的《董小姐》《南山南》,还是最近让无数游子落泪的《成都》?  和以上相比,有支民谣乐队恐怕挺另类,听听他们的歌名,《腰椎间盘突出症》《甲亢》……这些民谣诞生于八位医学博士之手。主唱曲音音干脆将乐队取名“青光眼”。  博士乐队,蓄势待发“青光眼”  在乐队里,曲音音还兼吉他手。她现在是北医三院麻醉科医生。  其他乐队成员也都从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毕业
期刊
周尹然是一名青年艺术家,不久前刚刚入围本年度的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而在她工作室的墙壁上,挂着许多款式各异的针织帽。这些帽子大部分都是绿色的,每一顶都出自她母亲之手。  母亲织的帽子挂满墙  2015年,周尹然去成都商讨开展览的细节,顺便回了一趟老家泸州。她想给父母一个惊喜,没有提前透露要回家的消息。到家时,她刚好遇见小贩在向母亲收购帽子,整整两麻袋的帽子只换来几百元。  周尹然非常诧异,问母
期刊
读者问:今年是《中华人名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25周年。3月底的纪念大会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提到,要进一步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要意义;要全面有效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使广大妇女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对照之前的一些社会事件,如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多地女大学生受害等,这番讲话给我很大鼓舞。如何给撑起“半边天”的女性以充分尊重和关爱,值得全社会
期刊
塞雷娜·威廉姆斯曾累计获得过23个大满贯冠军奖杯,是网球公开赛时代迄今为止,夺得大满贯次数最多的女子选手,被球迷们亲昵地称作“小威”。威廉姆斯不单是网坛的传奇,也是时尚圈的宠儿,经常为顶级媒体拍摄写真。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美女,黝黑的肌肤、丰满的身材、粗壮的大腿和手臂并不符合主流的审美观,但她周身充满着力量,这种力量感使她如黑珍珠般耀眼夺目。  新网球散发出醉人的香气  1985年,美国密歇根州一处
期刊
作为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关门弟子,郭黛姮在建筑学界大名鼎鼎。  杭州重修雷峰塔,她是总设计师。她主持维修的六和塔,被视作文物建筑保护的范例。但献身建筑半生,她最大的梦想是守护圆明园。“我对这里一草一木都深有感情,希望恩师以我为傲。”  摸索中,被遗忘的圆明园一点点展现  郭黛姮生长于北京的四合院,自小便对满眼的青砖灰瓦兴致盎然。高中毕业,她如愿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  郭黛姮对圆明园
期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大学里被众多学生认为是“用来发呆”的课,却被复旦大学的陈果老师上活了,她把一堂选修课讲成了人生必修课。  关于爱与爱情  2008年6月的一天,陈果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吸引台下四十多双眼睛的,是她的颜值——1.72米的身高、优雅的步态和一双明眸。  第一堂课,陈果跟学生们讲爱情。“《爱的艺术》一书曾在咱们复旦非常流行,几乎人手一本,本书开篇就说,爱啊,是一门学问。我深受这
期刊
2017年年初,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遍大江南北。文物修复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无数人肃然起敬。在辽宁朝阳市,也有这样一个女孩,20岁的面孔,60岁的手。经过她手的古瓷器,即使由仪器检测,也查找不出丝毫修复的痕迹。这样一个牛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别样梦想,立志做一个文物医生  今年28岁的蒋晓娜对旧物的爱源远流长。  小时候,她常去表哥家玩。表哥家有很多古董,虽然看不懂都是什么,但蒋晓娜
期刊
“农妇、山泉、有点田”,是许多现代人的梦想。但就算有机会回归乡野,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俯身泥土、成为农夫和农妇的勇气。但清华大学的博士后石嫣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做了十年农妇,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小麦色的肌肤和沉甸甸的幸福。  舌尖上的幸福感直抵灵魂  石嫣永远也忘不了她在美国农场吃蔬菜时的感受:“清甜而鲜润,滋味明明很淡但足以让味蕾惊艳,吃到嘴巴里整个人都觉得特别舒服,我第一次发现青菜原来可以这么好
期刊
合肥女孩金玓曾是IT业的“拼命三娘”。但看似顺风顺水的人生,也会落入低谷。  2008年,因长期处在压力爆表状态,金玓莫名地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了无生趣”,一度有轻生的念头。不分日夜,心里像被一条黑狗不断追着跑。  一次,金玓对学心理学的朋友说出处境,朋友说:“你大约抑郁了。”在朋友推荐下,她参加了心理治疗课程,走出了黑暗的日子。2009年,她干脆申请攻读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生,一边学心理,一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