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通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创建实践操作平台,让学生拥有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经营理念,最终成为企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可以说,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之路,应该在高等院校的各个专业中得到大力的推广。本文将论述高等院校服装专业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以期全面提高服装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服装专业;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服装类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高等院校服装专业也应积极实施教学改革,摒弃传统教学陋习,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认识到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设计和制作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传统教学中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实践训练为辅的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用不大,必须重新规划教学体系,科学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比例,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渗透。高等院校可以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比如服装设计中心、服装制版中心、服装生产中心等,完全模拟企业环境来布置,购置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让学生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来操作,学生将会自动带入角色,对服装设计和生产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入透彻,有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此外,在教职人员方面,一方面,高等院校可以聘请服装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让他们将自身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岗位职责的认识,以满足职业化人才的培养需求;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加强对服装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包括最新的服装设计、生产、销售方面的理念和技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从而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
高等院校要明确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市场环境和学生的职业规划来设置课程体系,确保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需求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教学也会更具有针对性。高等院校应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选修课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将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于服装领域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也会更加娴熟。一般來说,“3+1”模式可以很好的实现上述理念,即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习。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学习服装的基础类知识,包括设计、裁剪、缝纫、制作等相关的理论和技能;对于三年级学生则以能力培养为侧重点,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学习课程,例如成衣设计、制版工艺、管理营销等,教学场所通常设置在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四年级学生需到企业中实习,采用分批轮岗机制,由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带薪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校企双方联合考核,并为通过考核的学生发放实习证明。
三、创建校企合作机制
高等院校的经济实力毕竟有限,而培养服装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对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高等院校的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不足,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很多学生对最新的服装生产设备和工艺都缺乏了解,进入企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大大延长了与企业的磨合期,无形中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获得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用于高校的教育和科研等用途,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将更为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企业也能获得服装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企业的利益得到了良好的保证。同时,校企合作还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为高等院校带来了庞大的社会效益,真正实现了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双赢。
四、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尤其是人们的审美标准在不断提高,服装的流行趋势也一直在变化,无论高等院校的教育如何成功,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与市场脱节,学生的就业前景堪忧。为了转变这一现状,需要高等院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搭建市场化教学平台,让学生尽情的释放激情,展示自我,将服装专业教学与市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更新教学大纲,与企业人员设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上结合企业实际项目进行设计,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并结合流行元素进行主题设计,按照设计流程,即查找资料、设计构思、设计定位、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与再造、打版以及工艺制作等一系列流程。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教学主题,整理好学习思路,而且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学过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拓展和加深。在实践中得到知识的升华,以及行程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个人实践能力,为日后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高等院校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助合作关系,实现深度融合,以服务为出发点,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引进企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增加岗位工作项目,将企业的生产标准和生产要求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样,能够使教学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学生们的工作岗位,也让学生们了解工作要求,更好的适应服装行业。同时,采取校企互动式教学方法,改革讲授模式,制定课程标准、考核标准,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应突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企一体化的教学机制,通过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创建更为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服装类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进而实现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胡海明.服装构成课与工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12).
[2]郝瑞闽,孙庆国,濮琳姿.应用型高校服装结构课程与工艺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06).
作者简介:韦华(1974-),男,梧州学院教师,硕士,专业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关键词:高等院校;服装专业;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服装类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高等院校服装专业也应积极实施教学改革,摒弃传统教学陋习,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认识到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设计和制作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传统教学中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实践训练为辅的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用不大,必须重新规划教学体系,科学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比例,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渗透。高等院校可以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比如服装设计中心、服装制版中心、服装生产中心等,完全模拟企业环境来布置,购置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让学生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来操作,学生将会自动带入角色,对服装设计和生产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入透彻,有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此外,在教职人员方面,一方面,高等院校可以聘请服装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让他们将自身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岗位职责的认识,以满足职业化人才的培养需求;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加强对服装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包括最新的服装设计、生产、销售方面的理念和技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从而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
高等院校要明确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市场环境和学生的职业规划来设置课程体系,确保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需求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教学也会更具有针对性。高等院校应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选修课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将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于服装领域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也会更加娴熟。一般來说,“3+1”模式可以很好的实现上述理念,即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习。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学习服装的基础类知识,包括设计、裁剪、缝纫、制作等相关的理论和技能;对于三年级学生则以能力培养为侧重点,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学习课程,例如成衣设计、制版工艺、管理营销等,教学场所通常设置在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四年级学生需到企业中实习,采用分批轮岗机制,由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带薪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校企双方联合考核,并为通过考核的学生发放实习证明。
三、创建校企合作机制
高等院校的经济实力毕竟有限,而培养服装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对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高等院校的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不足,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很多学生对最新的服装生产设备和工艺都缺乏了解,进入企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大大延长了与企业的磨合期,无形中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获得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用于高校的教育和科研等用途,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将更为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企业也能获得服装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企业的利益得到了良好的保证。同时,校企合作还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为高等院校带来了庞大的社会效益,真正实现了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双赢。
四、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尤其是人们的审美标准在不断提高,服装的流行趋势也一直在变化,无论高等院校的教育如何成功,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与市场脱节,学生的就业前景堪忧。为了转变这一现状,需要高等院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搭建市场化教学平台,让学生尽情的释放激情,展示自我,将服装专业教学与市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更新教学大纲,与企业人员设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上结合企业实际项目进行设计,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并结合流行元素进行主题设计,按照设计流程,即查找资料、设计构思、设计定位、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与再造、打版以及工艺制作等一系列流程。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教学主题,整理好学习思路,而且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学过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拓展和加深。在实践中得到知识的升华,以及行程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个人实践能力,为日后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高等院校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助合作关系,实现深度融合,以服务为出发点,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引进企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增加岗位工作项目,将企业的生产标准和生产要求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样,能够使教学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学生们的工作岗位,也让学生们了解工作要求,更好的适应服装行业。同时,采取校企互动式教学方法,改革讲授模式,制定课程标准、考核标准,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应突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企一体化的教学机制,通过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创建更为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服装类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进而实现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胡海明.服装构成课与工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12).
[2]郝瑞闽,孙庆国,濮琳姿.应用型高校服装结构课程与工艺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06).
作者简介:韦华(1974-),男,梧州学院教师,硕士,专业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