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倩玲: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
林 玉
李倩玲
1990年,加入台湾的智威汤逊公司,任媒介策划;
1997年,加入台湾传立媒体公司(由包括智威汤逊在内的几家大广告公司的媒介部整合而成的新公司);
2002年5月,从台湾传立转调到上海传立,负责上海传立的工作;
2003年10月,升任上海传立华东及华南区董事总经理;
2004年3月,晋升为传立中国首席执行官;
2005年9月,晋升为传立的母集团——群邑集团的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一年60亿元的销售额,拥有IBM、摩托罗拉、福特等大牌广告客户……带领传立媒体中国公司取得如此佳绩的老板,是一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柔和女性——李倩玲(英文名Bessie Lee)。
李倩玲在上海的办公室很有特点:宽阔的窗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偶。
“那些玩偶,很多都是我出差时,从各地买回来的。一般是两套,一套给女儿,一套给自己;两套各有特色,并不相同。每次女儿会先挑选,我们各有偏好。”
不愿被称为女强人
李倩玲不愿意被别人称作“女强人”,她认为这样的称呼对于女性来说,略有歧视色彩。“在广告行业,女性领导人占多数本来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李倩玲的随和个性一直受到客户和下属的称赞。虽然她也有着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但是女性身上那种特有的柔和,使李倩玲让人感觉很轻松。
1990年,李倩玲从美国留学归来,回到台湾,学大众传播学专业的她,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广告业。
李倩玲向台湾地区的几大广告公司投了简历,很快便收到来自智威汤逊公司的面试通知。当时的智威汤逊台湾分公司媒体总监梁富广面试了李倩玲,因为她还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只是被问到了一些专业问题以及个人喜好。李倩玲出色的回答使梁富广当场就决定录用李倩玲。
当时,李倩玲对于媒体购买和策划并不熟悉,“但因为很多客户来自跨国公司,每次都必须去解释业务,所以被迫学了很多东西。”到智威汤逊3个月后,李倩玲接到了一项重要业务,“对方是花旗银行,因为不懂银行业务知识,感觉压力很大,幸亏同事的帮忙,恶补了一番,才获得了最后成功。”此后,李倩玲在智威汤逊一路坦途。
直到2001年,李倩玲认为自己在台湾地区的工作已经碰到了“天花板”,于是,她选择了来大陆寻求新的发展。
2002年5月,李倩玲第一次来大陆,负责传立媒体上海分公司的工作。“大陆员工个人英语能力都比较高。”这让李倩玲很吃惊,“在台湾地区,传立媒体策划部门的员工英文水平还可以,媒体购买部门的就会稍微差些;但在大陆,几乎所有部门的员工都能用英语交谈。”
传立媒体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证实了李倩玲选择来大陆的决定是正确的。从2003年开始,传立媒体已经连续两年取得中国大陆媒体购买市场第一名的成绩。在高度分散的中国大陆媒体购买市场,传立媒体就占有6%的份额,其客户包括联合利华、福特汽车、耐克和百事公司。2004年3月份,李倩玲升任传立媒体中国公司CEO。
大陆是个很大的市场
2004年9月2日,传立媒体中国公司组织了一次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投标的说明大会。之前,很多跨国公司并不认同央视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但事实是,中国大陆媒体购买市场的分散性使得央视成为在中国大陆具有主导地位的广播广告销售商。”李倩玲说。
2004年11月18日,央视黄金段广告招标结束时,李倩玲满心喜悦——她的客户在此次招标中取得两亿元以上的标段。而作为传立媒体中国公司的CEO,这只是李倩玲第一次带领她的客户参加央视招标,
一年后的又一次央视招标结束,在参与招标的15家外企中,已经有8家都是传立的客户。虽然央视的标王被宝洁(传立媒体对手的客户)拿走,但这丝毫不影响传立媒体在央视高层心目中的地位。
对于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李倩玲,她的手机除了在睡觉的时候关机外,其余时间都处在开机状态,“因为客户随时可能会出现危机公关,需要你及时帮助。比如在前一段时间,传立就帮助一家国际知名食品公司及时解决了一次大众信任危机。”
“传立会继续介入电视、户外媒体、网络等媒体的经营层面,并将选择几家大的媒体集团合作。”李倩玲透露,“大陆媒体经营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一直在为客户做媒体策划和购买,而全球趋势是广告的效果在逐年递减,消费者已经看了很多年的广告,广告的吸引力正在降低。当然了,正常的广告业务也还要继续做,但我们会更多地从内容角度考虑。参股、并购等方式都会有可能。”
对话李倩玲:我从没跳过槽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广告行业流传着一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名言,“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你觉得这个行业最诱人的地方在哪儿?
李倩玲(以下简称“李”):我觉得这个行业步调很快,可以让你保持非常年轻的状态;再一个就是你永远可以走在最前面。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常常要帮客户把产品推向市场。很多时候,在产品刚刚有概念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投入精力去关注它,所以在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产品要出来的时候,我们却已经熟悉这个产品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让人很兴奋的产业。
记:能不能用比较简单而又直观的描述,让我们感受一下你从事的是一份什么样的职业?
李:我们就是帮助我们的客户去做媒体投资的管理。找出一个合适的频道跟消费者沟通,然后帮客户购买那个频道的时段。
记:可不可以这样比喻:你们就像是一个媒介的承销商,赚取中间的利润差价。
李:我们赚取的并不是中间的利润差价,而是向客户收取服务佣金。
记:你个人的生活会受到广告的影响吗?
李:会。很多时候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去用我客户的产品,所以即使我没有看到他的广告我可能都会去用他的东西,但我也会买他的竞争对手的东西来用。在我的浴室里面,光是洗发精可能就有五六个不同的品牌,因为每一个我都想要试试,看看广告上所谓的那个功效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功效。
职场华丽三级跳
记:这两年你晋升得非常快,这么快的一个升迁是在你的意料之中吗?
李:绝对不是。
记:你的老板为什么看中你?
李:我想第一个原因应该是我就任了上海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之后,我很努力地在这个分公司里面做了一些改变。这个改变让我的老板看到了。第二 我是中国人,跟我的前任英国CEO比较,在文化背景上面的距离就小一点。当然,还有我在这个集团里面的忠诚度, 因为我在这个集团里面呆了很多年了。
记:从来没有跳过槽?
李:从来没有。
记:听说你的同事和下属对你有一个有趣的比喻,是怎样的?
李:这其实是参加一个管理方面的培训的时候别人讲的。那个培训的讲师对我说,Bessie你知道吗,你的个性使得你就像一个太阳一样,一直发光发亮、可能有人被你照得太热了你都不知道。还有,你就像是个领头者,走在前面,拿着一个很长的杆子,一直很努力地在走。后面的人一叫你,你就回过头来,因为那杆子很长,一回过头来就把一堆人马打倒在地上。
记:我觉得那个讲师也非常含蓄地给你提了个意见,做你的下属很难,跟你隔很远,他得叫你一声,说他跟不上你时,你才会有所察觉:而跟你很近的人,往往会被你打倒。
李:我现在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断地要回头去看,看我是不是又把人家抛得很远,或者说没有在意到别人成长的速度。
记:有一种说法,叫“升迁不伤左右”,你会不会招人嫉妒?
李:我相信会。其实在台湾,有一些朋友对我的描绘就是:一个企图心很强的女强人,然后说我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去了之类的话。类似的话我也都曾经听说过,但我相信这是因为有很多人对我有一些误解。而且我对天发誓我绝对不是他们说的那种人。
记:你在乎别人对你不公正的看法吗?
李:早年会,但是后来我就一笑置之了。我想大家都玩过一个游戏:有10个人,第一句话从第一个人传到第十个人那就完全走样了。别人的什么话传回我的耳朵时、就可能已经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句话了。
(编辑:于杏华)
林 玉
李倩玲
1990年,加入台湾的智威汤逊公司,任媒介策划;
1997年,加入台湾传立媒体公司(由包括智威汤逊在内的几家大广告公司的媒介部整合而成的新公司);
2002年5月,从台湾传立转调到上海传立,负责上海传立的工作;
2003年10月,升任上海传立华东及华南区董事总经理;
2004年3月,晋升为传立中国首席执行官;
2005年9月,晋升为传立的母集团——群邑集团的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一年60亿元的销售额,拥有IBM、摩托罗拉、福特等大牌广告客户……带领传立媒体中国公司取得如此佳绩的老板,是一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柔和女性——李倩玲(英文名Bessie Lee)。
李倩玲在上海的办公室很有特点:宽阔的窗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偶。
“那些玩偶,很多都是我出差时,从各地买回来的。一般是两套,一套给女儿,一套给自己;两套各有特色,并不相同。每次女儿会先挑选,我们各有偏好。”
不愿被称为女强人
李倩玲不愿意被别人称作“女强人”,她认为这样的称呼对于女性来说,略有歧视色彩。“在广告行业,女性领导人占多数本来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李倩玲的随和个性一直受到客户和下属的称赞。虽然她也有着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但是女性身上那种特有的柔和,使李倩玲让人感觉很轻松。
1990年,李倩玲从美国留学归来,回到台湾,学大众传播学专业的她,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广告业。
李倩玲向台湾地区的几大广告公司投了简历,很快便收到来自智威汤逊公司的面试通知。当时的智威汤逊台湾分公司媒体总监梁富广面试了李倩玲,因为她还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只是被问到了一些专业问题以及个人喜好。李倩玲出色的回答使梁富广当场就决定录用李倩玲。
当时,李倩玲对于媒体购买和策划并不熟悉,“但因为很多客户来自跨国公司,每次都必须去解释业务,所以被迫学了很多东西。”到智威汤逊3个月后,李倩玲接到了一项重要业务,“对方是花旗银行,因为不懂银行业务知识,感觉压力很大,幸亏同事的帮忙,恶补了一番,才获得了最后成功。”此后,李倩玲在智威汤逊一路坦途。
直到2001年,李倩玲认为自己在台湾地区的工作已经碰到了“天花板”,于是,她选择了来大陆寻求新的发展。
2002年5月,李倩玲第一次来大陆,负责传立媒体上海分公司的工作。“大陆员工个人英语能力都比较高。”这让李倩玲很吃惊,“在台湾地区,传立媒体策划部门的员工英文水平还可以,媒体购买部门的就会稍微差些;但在大陆,几乎所有部门的员工都能用英语交谈。”
传立媒体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证实了李倩玲选择来大陆的决定是正确的。从2003年开始,传立媒体已经连续两年取得中国大陆媒体购买市场第一名的成绩。在高度分散的中国大陆媒体购买市场,传立媒体就占有6%的份额,其客户包括联合利华、福特汽车、耐克和百事公司。2004年3月份,李倩玲升任传立媒体中国公司CEO。
大陆是个很大的市场
2004年9月2日,传立媒体中国公司组织了一次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投标的说明大会。之前,很多跨国公司并不认同央视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但事实是,中国大陆媒体购买市场的分散性使得央视成为在中国大陆具有主导地位的广播广告销售商。”李倩玲说。
2004年11月18日,央视黄金段广告招标结束时,李倩玲满心喜悦——她的客户在此次招标中取得两亿元以上的标段。而作为传立媒体中国公司的CEO,这只是李倩玲第一次带领她的客户参加央视招标,
一年后的又一次央视招标结束,在参与招标的15家外企中,已经有8家都是传立的客户。虽然央视的标王被宝洁(传立媒体对手的客户)拿走,但这丝毫不影响传立媒体在央视高层心目中的地位。
对于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李倩玲,她的手机除了在睡觉的时候关机外,其余时间都处在开机状态,“因为客户随时可能会出现危机公关,需要你及时帮助。比如在前一段时间,传立就帮助一家国际知名食品公司及时解决了一次大众信任危机。”
“传立会继续介入电视、户外媒体、网络等媒体的经营层面,并将选择几家大的媒体集团合作。”李倩玲透露,“大陆媒体经营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一直在为客户做媒体策划和购买,而全球趋势是广告的效果在逐年递减,消费者已经看了很多年的广告,广告的吸引力正在降低。当然了,正常的广告业务也还要继续做,但我们会更多地从内容角度考虑。参股、并购等方式都会有可能。”
对话李倩玲:我从没跳过槽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广告行业流传着一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名言,“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你觉得这个行业最诱人的地方在哪儿?
李倩玲(以下简称“李”):我觉得这个行业步调很快,可以让你保持非常年轻的状态;再一个就是你永远可以走在最前面。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常常要帮客户把产品推向市场。很多时候,在产品刚刚有概念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投入精力去关注它,所以在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产品要出来的时候,我们却已经熟悉这个产品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让人很兴奋的产业。
记:能不能用比较简单而又直观的描述,让我们感受一下你从事的是一份什么样的职业?
李:我们就是帮助我们的客户去做媒体投资的管理。找出一个合适的频道跟消费者沟通,然后帮客户购买那个频道的时段。
记:可不可以这样比喻:你们就像是一个媒介的承销商,赚取中间的利润差价。
李:我们赚取的并不是中间的利润差价,而是向客户收取服务佣金。
记:你个人的生活会受到广告的影响吗?
李:会。很多时候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去用我客户的产品,所以即使我没有看到他的广告我可能都会去用他的东西,但我也会买他的竞争对手的东西来用。在我的浴室里面,光是洗发精可能就有五六个不同的品牌,因为每一个我都想要试试,看看广告上所谓的那个功效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功效。
职场华丽三级跳
记:这两年你晋升得非常快,这么快的一个升迁是在你的意料之中吗?
李:绝对不是。
记:你的老板为什么看中你?
李:我想第一个原因应该是我就任了上海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之后,我很努力地在这个分公司里面做了一些改变。这个改变让我的老板看到了。第二 我是中国人,跟我的前任英国CEO比较,在文化背景上面的距离就小一点。当然,还有我在这个集团里面的忠诚度, 因为我在这个集团里面呆了很多年了。
记:从来没有跳过槽?
李:从来没有。
记:听说你的同事和下属对你有一个有趣的比喻,是怎样的?
李:这其实是参加一个管理方面的培训的时候别人讲的。那个培训的讲师对我说,Bessie你知道吗,你的个性使得你就像一个太阳一样,一直发光发亮、可能有人被你照得太热了你都不知道。还有,你就像是个领头者,走在前面,拿着一个很长的杆子,一直很努力地在走。后面的人一叫你,你就回过头来,因为那杆子很长,一回过头来就把一堆人马打倒在地上。
记:我觉得那个讲师也非常含蓄地给你提了个意见,做你的下属很难,跟你隔很远,他得叫你一声,说他跟不上你时,你才会有所察觉:而跟你很近的人,往往会被你打倒。
李:我现在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断地要回头去看,看我是不是又把人家抛得很远,或者说没有在意到别人成长的速度。
记:有一种说法,叫“升迁不伤左右”,你会不会招人嫉妒?
李:我相信会。其实在台湾,有一些朋友对我的描绘就是:一个企图心很强的女强人,然后说我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去了之类的话。类似的话我也都曾经听说过,但我相信这是因为有很多人对我有一些误解。而且我对天发誓我绝对不是他们说的那种人。
记:你在乎别人对你不公正的看法吗?
李:早年会,但是后来我就一笑置之了。我想大家都玩过一个游戏:有10个人,第一句话从第一个人传到第十个人那就完全走样了。别人的什么话传回我的耳朵时、就可能已经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句话了。
(编辑:于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