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具,意味着愉悦和兴致。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它不仅是童年的印记,也是生命每个时期的见证。
孩童时期,那应当是纯粹的喜好:小男孩们无一不痴迷于变形金刚之类的机甲玩具,“拯救世界——”,那一声声激昂的叫唤声中包含着纯真孩童对于世界的最初认识和对世界的一颗热忱之心;女孩们却钟情于芭比娃娃,每一个都仔细装扮,细心呵护。喜爱决定了我们的态度,“喜欢的东西就应该认真对待”,玩具帶给我们最初的生命领悟。
褪去稚嫩,玩具带上了我们的偏好——不再仅是因为喜好而选择自己的玩具了。不同的个性,带上了各自独特的兴趣爱好:喜欢化学的开始研究分子模型,喜欢史学的开始研究史料,喜欢文学的则摆弄起了文字……在成人世界中,爱迪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却始终兴致盎然,最终发明了电灯;达·芬奇日复一日地练习画鸡蛋,看似机械的行为在他却有无限乐趣,最终成就了一代绘画大师;金岳霖先生学习逻辑学时更是直言——“我觉得它很好玩”。支撑他们成功的正是热爱。因为将其当成了有趣的“玩具”,他们才能将一件件对常人来说几乎是枯燥之事在不断的重复中做到极致。我们如饥似渴,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浩瀚的知识海洋——是内心的热爱驱使着我们去了解更多,在不断深入的了解中收获了成长的愉悦,长成了一个个美好又独特的个体。我们喜爱之物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我们所珍爱之物,学习成了我们新的玩具。伴随着我们成长,给我们带来最纯粹的心灵享受;它给我们带来最基础的知识,让我们继续汲取养分继续成长;它记录了我们曾为兴趣和理想努力和奋斗过的时光。
再次出发,就是更大的天地。当我们开始走上各自所选择的道路时,每个人又都会有新的领域。玩具,对于我们有了新的意义。就像科学家的玩具是科学知识与实验,律师的玩具是一条条法律法规,清洁工的玩具是那挥舞的笤帚一样,每个人的玩具各不相同却依旧独特,不过是每个人的选择与目标不同罢了。玩具的本质从未变过,它一直都在,带给人们心灵的欢愉的同时记录下每个人当时的想法和最根本的目的。就像小男孩因为要拯救世界而喜欢变形金钢,科学家因为热爱科学研究而将毕生精力交于实验一样,少年们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而努力学习。每个人对待玩具的态度都是认真而纯粹的,也正是这一份单纯的热爱让我们能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找到一件真正能坚持之事,而生命的每个阶段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可替代的玩具才得以闪耀其独特而绚丽的光芒。
有了喜爱,我们所做之事方为有趣之事。当喜爱真正蜕变为热爱时,我们唯愿全身心投入,将事情做到极致。现在有人每天翘班,办事不负责任,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觉得自己的工作无趣透了,每天上班就像进了囚牢——没有了热爱,如何真心实意地付出呢?
若心中缺少激情或动力,不妨从“玩”开始,从微妙的喜爱开始,并延续以狂烈的热爱。这是玩具告诉我们的,也是生活告诉我们的。
作者说:“玩具”,我脑海中瞬间蹦出的是男孩摆弄变形金刚和女孩们怀抱芭比的场景,耳边回响起那些银铃般的笑声。从前挑选玩具只凭着喜好,单纯而不带功利之心。后来便偏上一条所谓“大众化”的道路,看起来和众人在一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直到某一天却突然明白,一味地契合大众其实不过是为自己的懒惰和甘于平凡找借口。人们口中的成功者不过是在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喜好,在日复一日重复看似机械古板之事——这是毕生应为之奋斗之事,人生真正的价值应于不懈努力之中体现。身边的同学,每个人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忙碌着,努力前行;身边所见之人,无不为自己的喜好所坚持着。其实在这其中,支撑他们的早已从单纯的喜好蜕变为一腔热爱和孤注一掷的勇气。臻于这份热爱,才给了他们前行道路上的指引和最后的成功。
写作也是从带来欢愉开始成为玩具,而后慢慢在考场上见到考题,写作好像被冠上了些许目的性,但只要初心未变,热爱未变,我相信它会一直伴随我,而不是成为青春里的轻描淡写。
评委说:
关键:宽泛的玩具,思辨的精神
高中阶段是个性高扬,自我初现的年龄段,所以很多人在看到“玩具”二字时,想到的是自己从小玩的玩具,容易将玩具具体化。但本文作者不同。作者有宽阔的视野,写的不再是个人世界里的玩具,而是宽泛意义上的玩具。一切喜爱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玩具,而且可以玩出趣味,玩出价值。具体行文中,作者富有思辨精神,将宽泛的玩具的由来、获得方法等做了精细入微的阐释。作者认为,这世界中的一切玩具,都可以去选择,可以去得到,这是一份大的关注,美的情怀。从中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出一个自信,乐观,强大,个性的作者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是个性文。
(肖 尧)
孩童时期,那应当是纯粹的喜好:小男孩们无一不痴迷于变形金刚之类的机甲玩具,“拯救世界——”,那一声声激昂的叫唤声中包含着纯真孩童对于世界的最初认识和对世界的一颗热忱之心;女孩们却钟情于芭比娃娃,每一个都仔细装扮,细心呵护。喜爱决定了我们的态度,“喜欢的东西就应该认真对待”,玩具帶给我们最初的生命领悟。
褪去稚嫩,玩具带上了我们的偏好——不再仅是因为喜好而选择自己的玩具了。不同的个性,带上了各自独特的兴趣爱好:喜欢化学的开始研究分子模型,喜欢史学的开始研究史料,喜欢文学的则摆弄起了文字……在成人世界中,爱迪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却始终兴致盎然,最终发明了电灯;达·芬奇日复一日地练习画鸡蛋,看似机械的行为在他却有无限乐趣,最终成就了一代绘画大师;金岳霖先生学习逻辑学时更是直言——“我觉得它很好玩”。支撑他们成功的正是热爱。因为将其当成了有趣的“玩具”,他们才能将一件件对常人来说几乎是枯燥之事在不断的重复中做到极致。我们如饥似渴,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浩瀚的知识海洋——是内心的热爱驱使着我们去了解更多,在不断深入的了解中收获了成长的愉悦,长成了一个个美好又独特的个体。我们喜爱之物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我们所珍爱之物,学习成了我们新的玩具。伴随着我们成长,给我们带来最纯粹的心灵享受;它给我们带来最基础的知识,让我们继续汲取养分继续成长;它记录了我们曾为兴趣和理想努力和奋斗过的时光。
再次出发,就是更大的天地。当我们开始走上各自所选择的道路时,每个人又都会有新的领域。玩具,对于我们有了新的意义。就像科学家的玩具是科学知识与实验,律师的玩具是一条条法律法规,清洁工的玩具是那挥舞的笤帚一样,每个人的玩具各不相同却依旧独特,不过是每个人的选择与目标不同罢了。玩具的本质从未变过,它一直都在,带给人们心灵的欢愉的同时记录下每个人当时的想法和最根本的目的。就像小男孩因为要拯救世界而喜欢变形金钢,科学家因为热爱科学研究而将毕生精力交于实验一样,少年们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而努力学习。每个人对待玩具的态度都是认真而纯粹的,也正是这一份单纯的热爱让我们能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找到一件真正能坚持之事,而生命的每个阶段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可替代的玩具才得以闪耀其独特而绚丽的光芒。
有了喜爱,我们所做之事方为有趣之事。当喜爱真正蜕变为热爱时,我们唯愿全身心投入,将事情做到极致。现在有人每天翘班,办事不负责任,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觉得自己的工作无趣透了,每天上班就像进了囚牢——没有了热爱,如何真心实意地付出呢?
若心中缺少激情或动力,不妨从“玩”开始,从微妙的喜爱开始,并延续以狂烈的热爱。这是玩具告诉我们的,也是生活告诉我们的。
作者说:“玩具”,我脑海中瞬间蹦出的是男孩摆弄变形金刚和女孩们怀抱芭比的场景,耳边回响起那些银铃般的笑声。从前挑选玩具只凭着喜好,单纯而不带功利之心。后来便偏上一条所谓“大众化”的道路,看起来和众人在一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直到某一天却突然明白,一味地契合大众其实不过是为自己的懒惰和甘于平凡找借口。人们口中的成功者不过是在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喜好,在日复一日重复看似机械古板之事——这是毕生应为之奋斗之事,人生真正的价值应于不懈努力之中体现。身边的同学,每个人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忙碌着,努力前行;身边所见之人,无不为自己的喜好所坚持着。其实在这其中,支撑他们的早已从单纯的喜好蜕变为一腔热爱和孤注一掷的勇气。臻于这份热爱,才给了他们前行道路上的指引和最后的成功。
写作也是从带来欢愉开始成为玩具,而后慢慢在考场上见到考题,写作好像被冠上了些许目的性,但只要初心未变,热爱未变,我相信它会一直伴随我,而不是成为青春里的轻描淡写。
评委说:
关键:宽泛的玩具,思辨的精神
高中阶段是个性高扬,自我初现的年龄段,所以很多人在看到“玩具”二字时,想到的是自己从小玩的玩具,容易将玩具具体化。但本文作者不同。作者有宽阔的视野,写的不再是个人世界里的玩具,而是宽泛意义上的玩具。一切喜爱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玩具,而且可以玩出趣味,玩出价值。具体行文中,作者富有思辨精神,将宽泛的玩具的由来、获得方法等做了精细入微的阐释。作者认为,这世界中的一切玩具,都可以去选择,可以去得到,这是一份大的关注,美的情怀。从中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出一个自信,乐观,强大,个性的作者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是个性文。
(肖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