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是英国现代诗人和小说家,她善于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现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抒发人生感悟。其小说《海上无路标》借用了象征、自由联想、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埃得蒙在生命尽头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海上无路标》 意识流 象征 自由联想 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V.Sackville-West,1892-
1962)是英国现代女诗人和小说家,也是两届霍桑登文学奖得主,曾被视为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之一。受其亲密伙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影响,她推崇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抒发人生感悟。《海上无路标》就是她发表于1961年的一部典型的意识流作品。小说以航海日志的形式,借助象征、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埃得蒙在生命尽头的心路历程。
二 象征手法
意识流作家的主要创作技巧之一就是运用象征手法。象征是以作家对外界事物特有的感受形式出现的。它们如同作家的密码,要破译这些象征的意义,读者必须考虑到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逻辑。
小说《海上无路标》的主人公埃得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记者,他因忙于事业而无暇建立家庭。命运之神突然宣布他已绝症缠身,将不久于人世。面对突变,他内心深处对生命和大自然充满了眷恋,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于是决定与自己心仪的对象劳拉前往远东旅行。在海上航行中,自然界的景物无不牵动着他的思绪,一草一木都能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令他难割难舍。月亮、海岛、绿光、路标等自然意象对他而言都蕴涵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果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读者就会发现,它们承担着“路标”的功能,能够把读者引入通往埃得蒙的内心世界的大门。
看到一弯新月斜挂天空,埃得蒙感慨道:
“在我看来,这种姿势对一个少女来说虽说有些不雅,但却还是适宜的。没有哪一颗星星不愿飞射下来接受邀请做她的情人。”
在这里,星星和月亮的爱情象征着埃得蒙和劳拉的爱情。劳拉就像那遥不可及的月亮,其美妙优雅吸引了不少爱慕者,埃得蒙和上校达里波对她都心怀好感,大有众星捧月之势。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埃得蒙看到的是新月,而非满月。等待他的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而是一个残缺的梦想。
当偶尔看到海底山脉的顶峰出现在地平线上,埃得蒙感叹道:
“那座岛屿一直屹立在那里,而且将继续屹立在原地不动,假如我们能返回原地,将会发现它还会在那里等待着我们”。
埃得蒙说小岛在等待着他,从广义上讲这是对常规的一种变异。事实上不是岛屿等待着他,而是他自己向往着岛屿。岛屿象征着无暇、遥远、神秘的劳拉。向往小岛,说白了,其实就是神往劳拉。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他的爱永远在那里。
为了消愁解闷,埃得蒙幻想着岛上的生活情景:渔夫把船推向岸边,妻子出门迎接他归来,这对相亲相爱的夫妇都很年轻,有着金褐色的皮肤,家住茅草屋。海岛象征着埃得蒙向往的生活。海岛上的生活朴素简单,岛上的人们拥有健康和爱情。在埃得蒙看来,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健康和爱情更为宝贵,因为这正是他所缺少而又想要得到的东西。
海上航行的时候,埃得蒙和劳拉终于看到了绿光的闪现。可惜,绿光只持续了短短一秒钟。绿光象征着埃得蒙与劳拉之间短暂而又美好的爱情。埃得蒙人到中年才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等到了爱情。可惜,他的生命之光即将熄灭,而爱情也将像绿光一样转瞬即逝。
此外,路标在小说中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不再是给行人指路的标记或符号。没有了路标,说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埃得蒙的遐想,恋爱中的他也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可以自由地编织与劳拉的爱情美梦。另一方面,路标象征着前进的方向。没有路标,说明没有人可以给埃得蒙指点迷津,他迷失了方向。他就像个十七八岁为情所惑的青年,人到中年却遭受少年初恋的煎熬。时日不多的他,心里非常矛盾,不知道应该继续追求爱情或是就此放弃,所以他反复直抒胸臆:海上无路标。
相比之下,陆地上是有路标的,它在指引人们向目的地前行。为了这个所谓的“路标”,人们不辞辛苦,拼命工作,像埃得蒙那样,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而到头来又得到什么呢?大海、岛屿、飞鱼以及世界上的一切,都将在埃得蒙离去后继续存在,而埃得蒙就像一条船,船过水合,不留痕迹。
通过月亮、海岛、绿光、路标等象征意象,小说剖析了埃得蒙的心理冲突,同时也昭示了生命的真谛:人的一生在岁月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为此,人们不要因为忙于追求某个固定的路标或目标而忽略了眼前的人物及事物,否则会错过人生中许多美丽的风景。
三 自由联想
在意识流作家看来,自由联想最能表现人物意识流动的自由特征,并能忠实地记录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原始轨迹。所以,意识流作家把自由联想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也是主要的模式引入文学创作。不过,由于这种方法只注重描摹意识本身而不注重交待意识产生的原因,故容易显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小说《海上无路标》不乏自由联想的例子。当船上的其他乘客都回舱就寝之后,埃德蒙一个人又悄悄爬上空荡荡的甲板,滑入游泳池,在水面上浮游。这时月亮勾起了他对爱情的遐想。他想象自己就是希腊神话中俊美的牧羊人恩狄弥翁,想象劳拉就是月亮女神,会前来和他相会,即使自己永远熟睡,不再醒来,也有人夜夜相伴。他想象自己如同恩狄弥翁一样年轻健壮,如同恩狄弥翁一样具有一双洞察人世的慧眼,如同恩狄弥翁一样拥有月亮女神的爱情。遥望星空,埃得蒙联想到一个粗通文墨的士兵在日记中写下的诗句:
“星星看起来就像一个黑锅盖上挖的许多小窟窿,透过这些小窟窿可以看见锅盖外面的亮光。”
埃得蒙忽然觉得那些信笔涂鸦之作倒也有那么两下子。看到悬崖峭壁,他想象其后一定隐藏着珍奇的高山植物,它们正等待勇士去攀登,而外表如悬崖般严峻的劳拉在内心深处也一定孕育着柔情,宛如娇嫩的花朵,等待着勇士去发现。看到岛屿,他联想到中国内地某河谷的照片上的大漂石,继而想象海岛上幸福生活的情景。上校达里波告诉埃得蒙,信天翁跟随轮船飞到一定的纬度就必定折回,因为它知道自己应该飞多远。埃得蒙由上校的一番话联想到自己的境况,从而告诫自己要向信天翁学习,要信天由命,在感情上决不能再跨前一步。
可见,从纷纭复杂的世事中解脱出来的埃得蒙沉浸在自由联想之中,他的联想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而无拘无束地纵横驰骋。这些自由联想貌似杂乱无序、模糊凌乱,但细读后就会发现,凌乱之中自有秩序,随意之中寓有组织,埃得蒙的意识轨迹依然清晰可寻。这些自由联想都有一个具体的起点或起因,比如一件事、一个人、一个情景、一首诗、一句话等。自由联想充分展示了埃得蒙的梦幻世界与主观感受,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即爱情和健康。坠入爱河的埃得蒙的眼里只有劳拉,无论是悬崖峭壁,或是岛屿漂石,所有的事物都会让他联想到劳拉。只有借助自由联想,埃得蒙才能实现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达成的愿望,并在临死之前体验前所未有的生活。也只有借助自由联想,埃得蒙才能摆脱时间的束缚和死亡带来的恐惧。与此同时,自由联想让埃得蒙暂时远离残酷无情、充满疾病和苦难的现实生活,他在自由联想中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因为他舍弃了凡人身上的种种弱点,不再有嫉妒心、野心和恶意,无论是面对上校这一爱情竞争对手或是士兵的平庸之作,他都能够找出其中的闪光点,并从中得到愉悦和启发。自由联想将埃得蒙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种种感悟串联起来,反映出他当时千头万绪、多愁善感的意识状态。
四 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在20世纪初被运用于现代电影艺术。它通常是指把不同时间或地点的各种镜头进行剪辑、组合、穿插、并置或叠化,以表达主题的流动性和混杂性。蒙太奇手法常被运用到意识流小说当中,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等精神活动。在小说中再现蒙太奇,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让主体固定在一个空间,然后在时间上让意识自由运动;二是固定一个时间,让空间因素发生变化。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娴熟地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她从当前事件着手,通过回顾与联想,把过去和现在的情景、感觉、回忆、向往交织在一起,从而让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结构。
小说开始,主人公埃得蒙人在餐厅,但心却飞到了过去,他回想劳拉给他留下的美好印象。在甲板上和上校达里波的对话,使埃得蒙回想到自己一贯的行事风格,然后他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在,他嘲笑自己变得多愁善感。接下来,镜头切换到游泳池,水中的埃得蒙在浮想联翩。紧接着,镜头转移到了船尾,埃得蒙和劳拉在眺望大海,继而他们在翘首夜空,随后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海岸线的景象……小说的每个部分都简笔勾勒出一个生活画面。餐厅、甲板、游泳池、船尾栏杆、海岸线、海角、海岛,每个地方都会引发一段联想或是一个故事。转换空间的同时,事件发生的时间也不断地在白天与黑夜之间交叉转换,目的在于描写埃得蒙在不同时空的意识流动。可以看出,埃得蒙的思绪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忽前忽后的随意飘动。他的意识的流动不仅有顺流,也有逆流。
蒙太奇手法的采用打破了传统的有条不紊的叙述结构,作家大胆地将彼此独立的场景加以剪辑组合,使故事情节不分先后同时并列在一起,从而把埃得蒙充满矛盾、飘忽迷乱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镜头的切换还有益于进行前后对比,说明埃得蒙无论在思想上和言行上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他对争名夺利的事情不再感兴趣,对政治也兴趣索然。濒临死亡的他开始喜欢上自己曾讨厌的事物,他已经从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变成了浪漫主义者。面对死神的召唤,埃得蒙在思想上产生了“昨非,而今是”的转变。
五 结语
《海上无路标》文笔细腻,意境优美。作者借助象征、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人物栩栩如生的内心世界,并引领读者探索生命的意义。不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无疑也会面临挑战,因为该小说的思维跳跃很大,各部分之间缺少连接,没有连续的故事情节,这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思考的余地。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和实质,读者必须以一个作者的身份去演绎小说中的象征意象,把它们化为一个有机组合。此外,自由联想的采用让小说主人公的意识呈现一种任意飘荡、自由流淌的状态,意识的跳跃在事态发展的过程中留下许多空白,这有待读者去填补。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让时空关系变得复杂,需要读者去理顺疏通,进而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人物图像和生活画面。除了象征、自由联想和蒙太奇,这部作品还综合运用了其他意识流小说所共有的手法,如内心独白和修辞手段,这有待更多的读者去进一步探索。创作过程从成书向外延伸及于读者,这也是意识流作家的主观愿望。
参考文献:
[1] 冯幼民:《〈No Signposts in the Sea〉教学笔记》,《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2] 蒋晓兰:《现代小说中的“自由联想”与“内心独白”》,《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3] 李铭、廖芳:《试论蒙太奇手法的类型》,《电影文学》,2008年第17期。
[4] [美]R·汉弗莱,刘坤尊译:《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 梅仁毅、王立礼:《高级英语 教师用书》(修订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6] 桑艳霞:《简析意识流文学及其创作特点》,《时代文学》,2009年第3期。
[7] 张步通:《埃得蒙·卡尔的维思风格》,《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8] 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一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9] 张鑫友:《高级英语学习指南》(修订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郑曦临,女,1970—,广西宜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海上无路标》 意识流 象征 自由联想 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V.Sackville-West,1892-
1962)是英国现代女诗人和小说家,也是两届霍桑登文学奖得主,曾被视为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之一。受其亲密伙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影响,她推崇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抒发人生感悟。《海上无路标》就是她发表于1961年的一部典型的意识流作品。小说以航海日志的形式,借助象征、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埃得蒙在生命尽头的心路历程。
二 象征手法
意识流作家的主要创作技巧之一就是运用象征手法。象征是以作家对外界事物特有的感受形式出现的。它们如同作家的密码,要破译这些象征的意义,读者必须考虑到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逻辑。
小说《海上无路标》的主人公埃得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记者,他因忙于事业而无暇建立家庭。命运之神突然宣布他已绝症缠身,将不久于人世。面对突变,他内心深处对生命和大自然充满了眷恋,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于是决定与自己心仪的对象劳拉前往远东旅行。在海上航行中,自然界的景物无不牵动着他的思绪,一草一木都能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令他难割难舍。月亮、海岛、绿光、路标等自然意象对他而言都蕴涵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果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读者就会发现,它们承担着“路标”的功能,能够把读者引入通往埃得蒙的内心世界的大门。
看到一弯新月斜挂天空,埃得蒙感慨道:
“在我看来,这种姿势对一个少女来说虽说有些不雅,但却还是适宜的。没有哪一颗星星不愿飞射下来接受邀请做她的情人。”
在这里,星星和月亮的爱情象征着埃得蒙和劳拉的爱情。劳拉就像那遥不可及的月亮,其美妙优雅吸引了不少爱慕者,埃得蒙和上校达里波对她都心怀好感,大有众星捧月之势。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埃得蒙看到的是新月,而非满月。等待他的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而是一个残缺的梦想。
当偶尔看到海底山脉的顶峰出现在地平线上,埃得蒙感叹道:
“那座岛屿一直屹立在那里,而且将继续屹立在原地不动,假如我们能返回原地,将会发现它还会在那里等待着我们”。
埃得蒙说小岛在等待着他,从广义上讲这是对常规的一种变异。事实上不是岛屿等待着他,而是他自己向往着岛屿。岛屿象征着无暇、遥远、神秘的劳拉。向往小岛,说白了,其实就是神往劳拉。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他的爱永远在那里。
为了消愁解闷,埃得蒙幻想着岛上的生活情景:渔夫把船推向岸边,妻子出门迎接他归来,这对相亲相爱的夫妇都很年轻,有着金褐色的皮肤,家住茅草屋。海岛象征着埃得蒙向往的生活。海岛上的生活朴素简单,岛上的人们拥有健康和爱情。在埃得蒙看来,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健康和爱情更为宝贵,因为这正是他所缺少而又想要得到的东西。
海上航行的时候,埃得蒙和劳拉终于看到了绿光的闪现。可惜,绿光只持续了短短一秒钟。绿光象征着埃得蒙与劳拉之间短暂而又美好的爱情。埃得蒙人到中年才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等到了爱情。可惜,他的生命之光即将熄灭,而爱情也将像绿光一样转瞬即逝。
此外,路标在小说中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不再是给行人指路的标记或符号。没有了路标,说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埃得蒙的遐想,恋爱中的他也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可以自由地编织与劳拉的爱情美梦。另一方面,路标象征着前进的方向。没有路标,说明没有人可以给埃得蒙指点迷津,他迷失了方向。他就像个十七八岁为情所惑的青年,人到中年却遭受少年初恋的煎熬。时日不多的他,心里非常矛盾,不知道应该继续追求爱情或是就此放弃,所以他反复直抒胸臆:海上无路标。
相比之下,陆地上是有路标的,它在指引人们向目的地前行。为了这个所谓的“路标”,人们不辞辛苦,拼命工作,像埃得蒙那样,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而到头来又得到什么呢?大海、岛屿、飞鱼以及世界上的一切,都将在埃得蒙离去后继续存在,而埃得蒙就像一条船,船过水合,不留痕迹。
通过月亮、海岛、绿光、路标等象征意象,小说剖析了埃得蒙的心理冲突,同时也昭示了生命的真谛:人的一生在岁月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为此,人们不要因为忙于追求某个固定的路标或目标而忽略了眼前的人物及事物,否则会错过人生中许多美丽的风景。
三 自由联想
在意识流作家看来,自由联想最能表现人物意识流动的自由特征,并能忠实地记录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原始轨迹。所以,意识流作家把自由联想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也是主要的模式引入文学创作。不过,由于这种方法只注重描摹意识本身而不注重交待意识产生的原因,故容易显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小说《海上无路标》不乏自由联想的例子。当船上的其他乘客都回舱就寝之后,埃德蒙一个人又悄悄爬上空荡荡的甲板,滑入游泳池,在水面上浮游。这时月亮勾起了他对爱情的遐想。他想象自己就是希腊神话中俊美的牧羊人恩狄弥翁,想象劳拉就是月亮女神,会前来和他相会,即使自己永远熟睡,不再醒来,也有人夜夜相伴。他想象自己如同恩狄弥翁一样年轻健壮,如同恩狄弥翁一样具有一双洞察人世的慧眼,如同恩狄弥翁一样拥有月亮女神的爱情。遥望星空,埃得蒙联想到一个粗通文墨的士兵在日记中写下的诗句:
“星星看起来就像一个黑锅盖上挖的许多小窟窿,透过这些小窟窿可以看见锅盖外面的亮光。”
埃得蒙忽然觉得那些信笔涂鸦之作倒也有那么两下子。看到悬崖峭壁,他想象其后一定隐藏着珍奇的高山植物,它们正等待勇士去攀登,而外表如悬崖般严峻的劳拉在内心深处也一定孕育着柔情,宛如娇嫩的花朵,等待着勇士去发现。看到岛屿,他联想到中国内地某河谷的照片上的大漂石,继而想象海岛上幸福生活的情景。上校达里波告诉埃得蒙,信天翁跟随轮船飞到一定的纬度就必定折回,因为它知道自己应该飞多远。埃得蒙由上校的一番话联想到自己的境况,从而告诫自己要向信天翁学习,要信天由命,在感情上决不能再跨前一步。
可见,从纷纭复杂的世事中解脱出来的埃得蒙沉浸在自由联想之中,他的联想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而无拘无束地纵横驰骋。这些自由联想貌似杂乱无序、模糊凌乱,但细读后就会发现,凌乱之中自有秩序,随意之中寓有组织,埃得蒙的意识轨迹依然清晰可寻。这些自由联想都有一个具体的起点或起因,比如一件事、一个人、一个情景、一首诗、一句话等。自由联想充分展示了埃得蒙的梦幻世界与主观感受,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即爱情和健康。坠入爱河的埃得蒙的眼里只有劳拉,无论是悬崖峭壁,或是岛屿漂石,所有的事物都会让他联想到劳拉。只有借助自由联想,埃得蒙才能实现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达成的愿望,并在临死之前体验前所未有的生活。也只有借助自由联想,埃得蒙才能摆脱时间的束缚和死亡带来的恐惧。与此同时,自由联想让埃得蒙暂时远离残酷无情、充满疾病和苦难的现实生活,他在自由联想中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因为他舍弃了凡人身上的种种弱点,不再有嫉妒心、野心和恶意,无论是面对上校这一爱情竞争对手或是士兵的平庸之作,他都能够找出其中的闪光点,并从中得到愉悦和启发。自由联想将埃得蒙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种种感悟串联起来,反映出他当时千头万绪、多愁善感的意识状态。
四 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在20世纪初被运用于现代电影艺术。它通常是指把不同时间或地点的各种镜头进行剪辑、组合、穿插、并置或叠化,以表达主题的流动性和混杂性。蒙太奇手法常被运用到意识流小说当中,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等精神活动。在小说中再现蒙太奇,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让主体固定在一个空间,然后在时间上让意识自由运动;二是固定一个时间,让空间因素发生变化。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娴熟地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她从当前事件着手,通过回顾与联想,把过去和现在的情景、感觉、回忆、向往交织在一起,从而让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结构。
小说开始,主人公埃得蒙人在餐厅,但心却飞到了过去,他回想劳拉给他留下的美好印象。在甲板上和上校达里波的对话,使埃得蒙回想到自己一贯的行事风格,然后他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在,他嘲笑自己变得多愁善感。接下来,镜头切换到游泳池,水中的埃得蒙在浮想联翩。紧接着,镜头转移到了船尾,埃得蒙和劳拉在眺望大海,继而他们在翘首夜空,随后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海岸线的景象……小说的每个部分都简笔勾勒出一个生活画面。餐厅、甲板、游泳池、船尾栏杆、海岸线、海角、海岛,每个地方都会引发一段联想或是一个故事。转换空间的同时,事件发生的时间也不断地在白天与黑夜之间交叉转换,目的在于描写埃得蒙在不同时空的意识流动。可以看出,埃得蒙的思绪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忽前忽后的随意飘动。他的意识的流动不仅有顺流,也有逆流。
蒙太奇手法的采用打破了传统的有条不紊的叙述结构,作家大胆地将彼此独立的场景加以剪辑组合,使故事情节不分先后同时并列在一起,从而把埃得蒙充满矛盾、飘忽迷乱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镜头的切换还有益于进行前后对比,说明埃得蒙无论在思想上和言行上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他对争名夺利的事情不再感兴趣,对政治也兴趣索然。濒临死亡的他开始喜欢上自己曾讨厌的事物,他已经从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变成了浪漫主义者。面对死神的召唤,埃得蒙在思想上产生了“昨非,而今是”的转变。
五 结语
《海上无路标》文笔细腻,意境优美。作者借助象征、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人物栩栩如生的内心世界,并引领读者探索生命的意义。不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无疑也会面临挑战,因为该小说的思维跳跃很大,各部分之间缺少连接,没有连续的故事情节,这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思考的余地。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和实质,读者必须以一个作者的身份去演绎小说中的象征意象,把它们化为一个有机组合。此外,自由联想的采用让小说主人公的意识呈现一种任意飘荡、自由流淌的状态,意识的跳跃在事态发展的过程中留下许多空白,这有待读者去填补。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让时空关系变得复杂,需要读者去理顺疏通,进而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人物图像和生活画面。除了象征、自由联想和蒙太奇,这部作品还综合运用了其他意识流小说所共有的手法,如内心独白和修辞手段,这有待更多的读者去进一步探索。创作过程从成书向外延伸及于读者,这也是意识流作家的主观愿望。
参考文献:
[1] 冯幼民:《〈No Signposts in the Sea〉教学笔记》,《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2] 蒋晓兰:《现代小说中的“自由联想”与“内心独白”》,《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3] 李铭、廖芳:《试论蒙太奇手法的类型》,《电影文学》,2008年第17期。
[4] [美]R·汉弗莱,刘坤尊译:《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 梅仁毅、王立礼:《高级英语 教师用书》(修订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6] 桑艳霞:《简析意识流文学及其创作特点》,《时代文学》,2009年第3期。
[7] 张步通:《埃得蒙·卡尔的维思风格》,《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8] 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一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9] 张鑫友:《高级英语学习指南》(修订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郑曦临,女,1970—,广西宜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