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适应未来人才所应具备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化模式。其实质是为了建构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中获得规律性认识,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文章以初中英语为例,从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出发,并以此为基础,谈谈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模式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09-01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富有创意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它不仅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动态因素为目的的一种目标导向教学活动,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和激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鉴于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立足教学实际,积极引进探究性学习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发挥探究性学习的最佳功效。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重要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现状并不乐观,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沿袭“灌输式、讲解型”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育的原生性逐步被以提高学科考试成绩的考试文化所遮盖,英语教学工作越做越复杂,英语教学的实际功能也无法有效发挥。此外,学生由于受到这种单一化教育模式的影响,学习活动变成了一种由外在牵制力所带动的他控行为、被动行为,学生常常在“无我”状态下学习,极少部分学生可以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这种剥削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被动型学习活动,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相背离,严重扭曲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也严重被扼杀。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目的正是为了改变单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可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能突破重“教”轻“学”课堂教学“瓶颈”,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诱发动机”——萌探究之芽
要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其关键前提在于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只有在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积极认识或心理倾向的前提基础上,教师才能逐步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曾说过:“学习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为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探究性情景的创设,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当然,情景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探索性、启发性和开放性,既能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又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二)“因材施教”——开探究之花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师在引进教学时,應脱离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禁锢,改变教学目标要求统一规划的现状,针对班级内不同层次基础、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树立“猴子跳起来能摘到苹果”的教育理念,设计符合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探究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一来,每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努力和别人的启发、指导学会新的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学《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自主探索“what,who和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使用”;而对于班级里面的中下层生或者“学困生”,则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示,而教师从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探究并学会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表达方式。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还能够全体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与能力提升。
(三)“联系生活”——结探究之果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应加强英语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融合,把英语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或实例传授给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还是秉承一贯的“题海战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套题知识,忽略了英语学科的本质属性,远离了实际生活,远离了学生实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深入挖掘英语学科所蕴含的生活内涵,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深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活与课堂的融合,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自主探究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知识,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第八单元“Fashion”这一单元的对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组队,并根据对话的内容自己探索创编一套新的对话形式,以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融合。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设计并制作一套环保服装,并能够用英语对衣服设计专属的品牌标签,以此来吸引观众,推销并展示自己的成品。这些生活化的作业,不仅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的工作中强化团结互助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英语和生活融为一体,提升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三、结语
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为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把“着力点”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科教学优势出发,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为困境中的英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月;汪青云.初中英语教学主体参与策略探讨[J];中小学电教(下);2012年07期
[2]向丽.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与学生行为变化研究[J];成功(教育);2013年05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模式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09-01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富有创意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它不仅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动态因素为目的的一种目标导向教学活动,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和激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鉴于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立足教学实际,积极引进探究性学习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发挥探究性学习的最佳功效。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重要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现状并不乐观,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沿袭“灌输式、讲解型”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育的原生性逐步被以提高学科考试成绩的考试文化所遮盖,英语教学工作越做越复杂,英语教学的实际功能也无法有效发挥。此外,学生由于受到这种单一化教育模式的影响,学习活动变成了一种由外在牵制力所带动的他控行为、被动行为,学生常常在“无我”状态下学习,极少部分学生可以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这种剥削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被动型学习活动,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相背离,严重扭曲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也严重被扼杀。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目的正是为了改变单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可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能突破重“教”轻“学”课堂教学“瓶颈”,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诱发动机”——萌探究之芽
要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其关键前提在于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只有在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积极认识或心理倾向的前提基础上,教师才能逐步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曾说过:“学习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为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探究性情景的创设,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当然,情景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探索性、启发性和开放性,既能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又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二)“因材施教”——开探究之花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师在引进教学时,應脱离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禁锢,改变教学目标要求统一规划的现状,针对班级内不同层次基础、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树立“猴子跳起来能摘到苹果”的教育理念,设计符合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探究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一来,每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努力和别人的启发、指导学会新的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学《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自主探索“what,who和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使用”;而对于班级里面的中下层生或者“学困生”,则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示,而教师从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探究并学会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表达方式。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还能够全体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与能力提升。
(三)“联系生活”——结探究之果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应加强英语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融合,把英语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或实例传授给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还是秉承一贯的“题海战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套题知识,忽略了英语学科的本质属性,远离了实际生活,远离了学生实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深入挖掘英语学科所蕴含的生活内涵,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深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活与课堂的融合,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自主探究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知识,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第八单元“Fashion”这一单元的对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组队,并根据对话的内容自己探索创编一套新的对话形式,以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融合。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设计并制作一套环保服装,并能够用英语对衣服设计专属的品牌标签,以此来吸引观众,推销并展示自己的成品。这些生活化的作业,不仅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的工作中强化团结互助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英语和生活融为一体,提升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三、结语
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为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把“着力点”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科教学优势出发,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为困境中的英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月;汪青云.初中英语教学主体参与策略探讨[J];中小学电教(下);2012年07期
[2]向丽.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与学生行为变化研究[J];成功(教育);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