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相关各业要从就森林病虫害工作工作现状入手,分析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努力探讨森林病虫害解决的有效对策,保证林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1.监测预报机制欠缺,防治手段落后
我国目前的林业监测预报机制大多数采用的是人工进行预报和监测,有的地方甚至是等到病虫害疫情发生以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而对于病虫害的基本情况没有基础的掌握,从而导致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科技的发展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日新月异,但林业部门对于先进的科技成果尚不够重视,依然采用传统的防治方法,防治手段与科技的发展无法并轨,使得森林的整体质量始终无法得到质的提升。
2.防治经费短缺,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
我国虽然在政策上和法律上都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但是林业部门的资金缺口仍然巨大,在进行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的研究,以及利用科技手段等方面都因资金限制而使得进展缓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对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存在着偏见,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深入探究,在林木种植和培育的过程当中,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进行病虫害知识的培训和教导,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始终停滞不前。
3.当前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还没有十分坚实的基础,因此一些地区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虫情,进而无法发布相应的预报及指导措施。
4.对于一些新技术的研究及现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较弱,导致在防治过程中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而使病虫的抗药性有所提高,同时还会污染环境、杀伤天敌而引起恶性循环,因技术或资金问题而无法有效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1.加强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药物防治是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常用的药物防治手段都是采用1.2%苦参碱烟碱杀虫烟剂进行了防治松毛虫、舞毒蛾。该药具有速效性好,对环境影响不明显,施药成本低。该烟剂一拉即可以自动燃烧,燃烧过程无明火,燃烧后无余火,比较安全,适合林区应用。而且对低龄幼虫效果更好,烟点距离5米,6天对2-3龄幼虫防效达96%。还可以在树干上涂刷药物,以提高树木对相应病虫害的预防能力。除了采用药物防治手段进行病虫害预防,还应该要加强生态防治,比如利用黑光灯、性引诱剂等诱杀松毛虫、鞘蛾以及舞毒蛾成虫等害虫;根据生态系统中的法则,利用悬挂鸟巢箱的方法来招引燕雀、啄木鸟等食虫益鸟捕食落叶松鞘蛾幼虫、蛀干害虫、松毛虫幼虫等,还要加强对益鸟的保护,从而加强对虫害的防治。
2.加强常见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技术的推广
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均不相同,因此出现的病虫害也不尽相同,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才能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比如针对常见的落叶松鞘蛾,应该要对这种虫害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解,从而便于森防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具体的病虫害。比如落叶松鞘蛾的成虫体长约3 毫米,暗灰色,有绢丝光泽和长绿毛,一般是生活在东北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于9月下旬开始以针叶做成筒状鞘,过冬之后的幼虫危害最严重,一般说来6月上旬是产卵最丰盛的时期,当落叶松受到这种虫害影响比较严重时会导致针叶变成黄褐色,好像被火烧过一样。加强这种虫害的防治,应该可以采用相应的非化学药剂,例如:苦参烟碱、阿维菌素等药剂;同时采用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保持合理的郁闭度,可以有效地防治落叶松鞘蛾。
3.做好初期防疫工作,建立健全监测预报机制
在林木的培育初期,林木的根茎都还很脆弱,也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死亡,在初期,应当做好防疫工作,从根源处掐断病虫害的后路,防患于未然。冬季是病虫害的蛰伏期,而春夏时节是病虫害的暴发期,在冬季的时候,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对森林植被进行逐一检查,利用科技仪器检测、人工排查等方法,并将发现的病虫害提炼样本进行研究,以便在开春以后能够对症下药,使用正确的方法消除余下的病虫害。林业部门加强与气象部门、地质部门等的协同合作,建立健全监测预报机制,从气候、温度、土壤等变化上发现病虫害的特征和危害,从而将其消灭。
4.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责任制度
林业部门定期对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病虫害知识的培训和技术上的指导,包括随堂讲授和实地试验2种形式。随堂讲授的内容包括病虫害的类型、病虫害的发展形态走向、病虫害的危害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可以采用专业讲师授课的方式;可以采用邀请林业专家讲座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资深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经验之谈的方式等。实地试验是通过对试验地的病虫害防治进行先进技术的演练,运用人的观感、触感等对病虫害防治的不同手段加以试验并运用。通过培训,让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对病虫害的最新知识和动向有一个全面和及时的掌握,并能够通过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及时调整防治战略,有效地预防新型病虫害的大规模侵袭,同时,病虫害的防治责任制度应当建立,并适用于林业部门当中。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條例》中明确规定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推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确保林业部门管理人员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将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5.应用新型农药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
新型农药具有污染少、浓度低、针对性强等特点,可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适量使用新型农药,这样可以在有效治理森林病虫害的基础上,维护森林资源的蓄积和繁衍。但是,在新型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要有生态意识,要看到整个森林的生态平衡性,要避免新型农药副作用对森林生态和系统的威胁,也要避免新型农药频繁使用而出现森林病虫害抗药性的问题出现,要依靠森林的生态系统进行必要的去除,进而降低新型农药的危害。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1.监测预报机制欠缺,防治手段落后
我国目前的林业监测预报机制大多数采用的是人工进行预报和监测,有的地方甚至是等到病虫害疫情发生以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而对于病虫害的基本情况没有基础的掌握,从而导致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科技的发展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日新月异,但林业部门对于先进的科技成果尚不够重视,依然采用传统的防治方法,防治手段与科技的发展无法并轨,使得森林的整体质量始终无法得到质的提升。
2.防治经费短缺,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
我国虽然在政策上和法律上都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但是林业部门的资金缺口仍然巨大,在进行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的研究,以及利用科技手段等方面都因资金限制而使得进展缓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对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存在着偏见,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深入探究,在林木种植和培育的过程当中,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进行病虫害知识的培训和教导,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始终停滞不前。
3.当前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还没有十分坚实的基础,因此一些地区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虫情,进而无法发布相应的预报及指导措施。
4.对于一些新技术的研究及现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较弱,导致在防治过程中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而使病虫的抗药性有所提高,同时还会污染环境、杀伤天敌而引起恶性循环,因技术或资金问题而无法有效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1.加强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药物防治是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常用的药物防治手段都是采用1.2%苦参碱烟碱杀虫烟剂进行了防治松毛虫、舞毒蛾。该药具有速效性好,对环境影响不明显,施药成本低。该烟剂一拉即可以自动燃烧,燃烧过程无明火,燃烧后无余火,比较安全,适合林区应用。而且对低龄幼虫效果更好,烟点距离5米,6天对2-3龄幼虫防效达96%。还可以在树干上涂刷药物,以提高树木对相应病虫害的预防能力。除了采用药物防治手段进行病虫害预防,还应该要加强生态防治,比如利用黑光灯、性引诱剂等诱杀松毛虫、鞘蛾以及舞毒蛾成虫等害虫;根据生态系统中的法则,利用悬挂鸟巢箱的方法来招引燕雀、啄木鸟等食虫益鸟捕食落叶松鞘蛾幼虫、蛀干害虫、松毛虫幼虫等,还要加强对益鸟的保护,从而加强对虫害的防治。
2.加强常见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技术的推广
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均不相同,因此出现的病虫害也不尽相同,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才能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比如针对常见的落叶松鞘蛾,应该要对这种虫害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解,从而便于森防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具体的病虫害。比如落叶松鞘蛾的成虫体长约3 毫米,暗灰色,有绢丝光泽和长绿毛,一般是生活在东北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于9月下旬开始以针叶做成筒状鞘,过冬之后的幼虫危害最严重,一般说来6月上旬是产卵最丰盛的时期,当落叶松受到这种虫害影响比较严重时会导致针叶变成黄褐色,好像被火烧过一样。加强这种虫害的防治,应该可以采用相应的非化学药剂,例如:苦参烟碱、阿维菌素等药剂;同时采用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保持合理的郁闭度,可以有效地防治落叶松鞘蛾。
3.做好初期防疫工作,建立健全监测预报机制
在林木的培育初期,林木的根茎都还很脆弱,也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死亡,在初期,应当做好防疫工作,从根源处掐断病虫害的后路,防患于未然。冬季是病虫害的蛰伏期,而春夏时节是病虫害的暴发期,在冬季的时候,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对森林植被进行逐一检查,利用科技仪器检测、人工排查等方法,并将发现的病虫害提炼样本进行研究,以便在开春以后能够对症下药,使用正确的方法消除余下的病虫害。林业部门加强与气象部门、地质部门等的协同合作,建立健全监测预报机制,从气候、温度、土壤等变化上发现病虫害的特征和危害,从而将其消灭。
4.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责任制度
林业部门定期对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病虫害知识的培训和技术上的指导,包括随堂讲授和实地试验2种形式。随堂讲授的内容包括病虫害的类型、病虫害的发展形态走向、病虫害的危害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可以采用专业讲师授课的方式;可以采用邀请林业专家讲座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资深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经验之谈的方式等。实地试验是通过对试验地的病虫害防治进行先进技术的演练,运用人的观感、触感等对病虫害防治的不同手段加以试验并运用。通过培训,让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对病虫害的最新知识和动向有一个全面和及时的掌握,并能够通过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及时调整防治战略,有效地预防新型病虫害的大规模侵袭,同时,病虫害的防治责任制度应当建立,并适用于林业部门当中。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條例》中明确规定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推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确保林业部门管理人员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将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5.应用新型农药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
新型农药具有污染少、浓度低、针对性强等特点,可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适量使用新型农药,这样可以在有效治理森林病虫害的基础上,维护森林资源的蓄积和繁衍。但是,在新型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要有生态意识,要看到整个森林的生态平衡性,要避免新型农药副作用对森林生态和系统的威胁,也要避免新型农药频繁使用而出现森林病虫害抗药性的问题出现,要依靠森林的生态系统进行必要的去除,进而降低新型农药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