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出版产业中的学术出版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化学术出版模式也处在探索阶段,现阶段其发展存在不足和缺陷。文章从产业背景出发,论述学术出版的数字化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作者对未来学术出版的期许。
关键词: 专业学术出版 数字化 出版模式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技为我们展开了一副恢弘的蓝图,网络和信息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为便捷和深入,以往传统的图书出版和文献出版正在被数字化。然而数字化的本质要求知识开放、共享和兼容,这对出版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学术研究的个性和创新性对内容的集成要求非常高,对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的了解和相关的文献掌握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数字化就为这种集成提供了技术背景。学术出版读者群小,发行量不大,不像大众出版,发行数量大,在传统出版背景下,造成了一部分学术图书或期刊不能让每个研究者都占有,影响了后来的学者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进展。数字化出版就是将大量的学术资料集成化、整合化,便于学者的检索、查阅和利用。随着人民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必将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前景。
一、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背景
1.国际背景。数字出版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末英美国家的出版商就在积极开发在线数据平台,并在出版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像Read Elsevi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Thomson Gal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等。国外出版企业经历了充分的市场竞争,产业集中度较高,完成了数字出版的内容整合,进入到了商业整合阶段,而学术专业出版在西方是出版产业中盈利率最高的部分。2007年,Read Elsevier、Thomson Gale等几家兼具学术专业出版及教育出版功能的国际出版集团,为了提高整体的集团利润率,纷纷将教育出版分支进行抛售,专注做学术出版。
2.国内背景。近几年,受西方数字出版产业的影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逐渐形成和发展。传统出版社开始涉足数字出版,成为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以北大方正、汉王科技等为代表的技术服务商,以其不断的科技创新和阅读终端开发为数字出版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盛大、百度、新浪等也参与到这一领域,为数字出版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互联网发布平台。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予以了很大的支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以推进数字出版产业的纵深发展,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我国现有的学术出版模式
1.以中国知网、北大方正、超星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出版模式相对正规,这些也是学术研究者主要使用的电子资源。中国知网主营出版学术期刊、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全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和重要报纸数据库等,北大方正阿帕比与超星提供的是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和技术服务,读者下载安装他们提供的数字阅读器,以实现学术文献的阅读和利用。他们的共同点是联合全国各大纸质期刊、图书出版社等学术内容提供者,将这些学术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以特定的数字阅读手段实现学术文献和资料的出版和共享。优点是学术内容丰富海量、更新快、检索处理也很便捷;缺点在于其营销对象侧重于高校和图书馆,以包库的形式打包销售,对个人用户来说收费较贵。
2.以新浪爱问、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为代表的学术资料共享的服务平台商。这类平台源于人们在互联网上对知识的分享需求,上传者上传资料获得网站相应的积分,再利用这些积分下载其他人上传的资料,也可以付费购买,收费也不贵,实现学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优点是信息量大、知识得到了最大化的使用,缺点是侵权风险大,内容繁杂,良莠不齐。
三、我国数字化学术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者和学术出版社的数字化意识不够强。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研究者和各大学术专业出版社是数字化出版的内容提供者。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固守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没能跟上大众出版的数字化进度。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研究者多对新技术新手段了解不够,还没有体会到数字阅读和使用的便捷之处;二是出版社对数字技术采用不够,也没能建立起专业的数字出版平台,大多还是和一些技术服务商和平台提供商合作。
2.数字内容多是纸质版的电子化,页面创新不够。现下,所有的学术数字化出版物大多是先出版纸质版,然后将纸质版转换成电子版出版,其内容、排版等没有特色,阅读体验也不够舒适。在大众出版领域,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像唐茶字节社和豆瓣阅读等,阅读体验相对较好。
3.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与常用软件的兼容性不够。无论是专著还是期刊,在上网格式和终端阅读格式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像万方、中国知网、北大阿帕比等都有自己的标准。万方使用国际通用的浏览器浏览页面,知网等则采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实现学术资料的浏览。阅读格式有PDF、CAJ、DOC等多种,使用者往往要下载安装各种阅读软件以实现对资料的阅读,在复制文本至文档的时候还有缺失、不准确的现象,不便于对资料的使用,不利于学术资源的传播、共享和有效整合。
4.版权保护有待加强。上面我们提到的第一种出版模式,在版权保护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在第二种模式下,作者或版权人利益就很容易受到侵害,这就要求平台服务商加强版权意识,在接受上传者提供的学术资料时要严格把关,防止侵权现象的出现。同时,内容提供者也要有保护其成果的网络版权意识。
四、我国数字化学术出版的发展方向
1.出版模式的多样化。未来的学术出版模式应该探索出更好的、更便于读者的出版模式,弥补现今出版模式的缺憾,实现多样化、人性化。
2.技术手段的统一化。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行业的规范,使得读者拥有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更便捷化的使用手段。
3.内容高度集成化,检索更加快速和便捷。学科的进步,必将带来学术的细化,这也要求学术出版内容更集约,检索手段更快速和准确,在海量的学术资源中撷取读者需要的内容。
4.版权保护的政策更加完善,版权保护意识更强,使得我们的学术环境更好,合法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周蔚华.六条路通向学术出版数字化.中国新闻出版网(www.chinaxwcb.com).
[2]周澍.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研究的检视与反思.浙江社会科学,2013(3).
[3]杨琳.大陆古籍数字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一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关键词: 专业学术出版 数字化 出版模式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技为我们展开了一副恢弘的蓝图,网络和信息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为便捷和深入,以往传统的图书出版和文献出版正在被数字化。然而数字化的本质要求知识开放、共享和兼容,这对出版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学术研究的个性和创新性对内容的集成要求非常高,对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的了解和相关的文献掌握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数字化就为这种集成提供了技术背景。学术出版读者群小,发行量不大,不像大众出版,发行数量大,在传统出版背景下,造成了一部分学术图书或期刊不能让每个研究者都占有,影响了后来的学者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进展。数字化出版就是将大量的学术资料集成化、整合化,便于学者的检索、查阅和利用。随着人民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必将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前景。
一、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背景
1.国际背景。数字出版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末英美国家的出版商就在积极开发在线数据平台,并在出版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像Read Elsevi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Thomson Gal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等。国外出版企业经历了充分的市场竞争,产业集中度较高,完成了数字出版的内容整合,进入到了商业整合阶段,而学术专业出版在西方是出版产业中盈利率最高的部分。2007年,Read Elsevier、Thomson Gale等几家兼具学术专业出版及教育出版功能的国际出版集团,为了提高整体的集团利润率,纷纷将教育出版分支进行抛售,专注做学术出版。
2.国内背景。近几年,受西方数字出版产业的影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逐渐形成和发展。传统出版社开始涉足数字出版,成为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以北大方正、汉王科技等为代表的技术服务商,以其不断的科技创新和阅读终端开发为数字出版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盛大、百度、新浪等也参与到这一领域,为数字出版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互联网发布平台。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予以了很大的支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以推进数字出版产业的纵深发展,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我国现有的学术出版模式
1.以中国知网、北大方正、超星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出版模式相对正规,这些也是学术研究者主要使用的电子资源。中国知网主营出版学术期刊、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全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和重要报纸数据库等,北大方正阿帕比与超星提供的是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和技术服务,读者下载安装他们提供的数字阅读器,以实现学术文献的阅读和利用。他们的共同点是联合全国各大纸质期刊、图书出版社等学术内容提供者,将这些学术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以特定的数字阅读手段实现学术文献和资料的出版和共享。优点是学术内容丰富海量、更新快、检索处理也很便捷;缺点在于其营销对象侧重于高校和图书馆,以包库的形式打包销售,对个人用户来说收费较贵。
2.以新浪爱问、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为代表的学术资料共享的服务平台商。这类平台源于人们在互联网上对知识的分享需求,上传者上传资料获得网站相应的积分,再利用这些积分下载其他人上传的资料,也可以付费购买,收费也不贵,实现学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优点是信息量大、知识得到了最大化的使用,缺点是侵权风险大,内容繁杂,良莠不齐。
三、我国数字化学术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者和学术出版社的数字化意识不够强。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研究者和各大学术专业出版社是数字化出版的内容提供者。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固守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没能跟上大众出版的数字化进度。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研究者多对新技术新手段了解不够,还没有体会到数字阅读和使用的便捷之处;二是出版社对数字技术采用不够,也没能建立起专业的数字出版平台,大多还是和一些技术服务商和平台提供商合作。
2.数字内容多是纸质版的电子化,页面创新不够。现下,所有的学术数字化出版物大多是先出版纸质版,然后将纸质版转换成电子版出版,其内容、排版等没有特色,阅读体验也不够舒适。在大众出版领域,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像唐茶字节社和豆瓣阅读等,阅读体验相对较好。
3.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与常用软件的兼容性不够。无论是专著还是期刊,在上网格式和终端阅读格式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像万方、中国知网、北大阿帕比等都有自己的标准。万方使用国际通用的浏览器浏览页面,知网等则采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实现学术资料的浏览。阅读格式有PDF、CAJ、DOC等多种,使用者往往要下载安装各种阅读软件以实现对资料的阅读,在复制文本至文档的时候还有缺失、不准确的现象,不便于对资料的使用,不利于学术资源的传播、共享和有效整合。
4.版权保护有待加强。上面我们提到的第一种出版模式,在版权保护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在第二种模式下,作者或版权人利益就很容易受到侵害,这就要求平台服务商加强版权意识,在接受上传者提供的学术资料时要严格把关,防止侵权现象的出现。同时,内容提供者也要有保护其成果的网络版权意识。
四、我国数字化学术出版的发展方向
1.出版模式的多样化。未来的学术出版模式应该探索出更好的、更便于读者的出版模式,弥补现今出版模式的缺憾,实现多样化、人性化。
2.技术手段的统一化。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行业的规范,使得读者拥有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更便捷化的使用手段。
3.内容高度集成化,检索更加快速和便捷。学科的进步,必将带来学术的细化,这也要求学术出版内容更集约,检索手段更快速和准确,在海量的学术资源中撷取读者需要的内容。
4.版权保护的政策更加完善,版权保护意识更强,使得我们的学术环境更好,合法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周蔚华.六条路通向学术出版数字化.中国新闻出版网(www.chinaxwcb.com).
[2]周澍.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研究的检视与反思.浙江社会科学,2013(3).
[3]杨琳.大陆古籍数字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一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