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俗文化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描写翻译理论为民俗文化的英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再现中国传统文化古典之美。本文以《木版年画》为例,以民俗文化的翻译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探讨译者在翻译民俗文化词汇时,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信息,以便目的语读者能够读懂并理解文化内涵。
关键词:民俗文化;描写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一、 引言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活文化现象;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中国民俗文化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民俗文化翻译作为应用翻译的一个分支,已在翻译实践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翻译研究也越来越受到译界的关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对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本文以年画民俗文化为例,阐明民俗文化辨明文化身份并保持年画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民族特性的重要性,使英汉两种语言以及两种文化内涵对接成功。
二、 描写翻译理论
相对于规范性的翻译理论,描写性翻译理论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宽容。詹姆斯·霍尔姆斯(1924-1986)是美籍荷兰学者,杰出翻译家。他把翻译学分为纯粹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两大类。其中纯粹翻译学有两个分支,即描写性翻译学(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or DTS)或翻译描写(translation description or TD)以及翻译理论学(theor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or ThTS)或翻譯理论(translation theory or TTh)。
描写性翻译学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翻译产品研究(product-oriented DTS),以译作为出发点进行实际翻译描述,还包括对同一原作的不同译本(一种或者几种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第二,翻译功能研究(function-oriented DTS),其侧重点在于译作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以功能为出发点表明文化因素对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影响,这一方面发展的目标是翻译社会学(或称之社会翻译学)。第三,翻译过程研究(process-oriented DTS),其关注对象是翻译过程或翻译行为本身,侧重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思维的发展情况。
三、 描写翻译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好的民俗词语应该最大可能地传递原有的民族文化内涵。描写翻译理论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力求通过描写各种翻译方法来寻求某一符号类型翻译的更好解释。作为文化符号的民俗文化应该在保留文化身份差异的基础上,把翻译放在文化中去研究,采取有效策略传递文本内涵。
鉴于民俗文化词语的特点,笔者认为在翻译民俗文化时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1)直译法。直译为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无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例如“年画”译为“New Year pictures”;“木版年画”译为“Woodblock New Year pictures”;“ 佛经版画”译为“Buddhist sutras prints”;“画市”译为“painting market”;“画纸儿”译为“painting paper”;“门神”译为“door god”。
(2)意译法。在直译无法准确表达原作意思时,可采用意译法。比如“四美图”是宋代佚名创作的斗方绢本设色画,此图描绘了四个盛装的仕女,可意译为“The Four Beauties”。“《乡言解颐》”这本书名中“颐”字很难找到对等的翻译,“颐”在中文中,作动词有保养、修养的意思,作名词有面颊的意思。再看“解颐”在汉语里的一个动词,因此“颐”就是面颊的意思。“解颐”典出《汉书》卷八十一《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因此“解颐”在这里指开颜欢笑。通过中文到中文的再解释,就能理解“乡言解颐”即“the dialect makes people laugh”。 而该词作为书名,应更加简洁明了,因此可译为“The Interesting Dialect”。
(3)注释法。因目的语读者可能不够了解中国文化历史背景,《木版年画》中的朝代词在翻译时,应添加注释。如“汉代”译为“Han dynasty(206 BC–220 AD)”;“清末民初年间”译为“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4)音译法。汉语中有些特殊的文化词汇在其他文化中没有对等的词语,因此可采用音译法。如“功夫”译为“Kungfu”“豆腐”译为“Toufu”。地名也是采用音译的方法,在《木版年画》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名,比如,“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 潍 坊 、 陕 西 凤 翔 ”音译为“Yang Liuqing Tianjin, Wuqiang Hebei, Weifang Shandong, Fengxiang Shanxi”。
四、 结语
民俗翻译研究有着独特的魅力。中国许多传统文化孕育在民俗之中,民俗翻译可以使本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研究民俗翻译有利于拓展文化翻译理论的适用范围,对于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树德.关于民俗名称的英译[J].中国翻译,1995,(3):55-56.
[2]蒋红红.中国民俗文化词语汉英翻译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6-99.
[3]魏清光.中西民俗比较及翻译策略研究[J].作家杂志,2010,(11):154-155.
[4]蒋红红.民俗文化翻译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2007,(3):52-57.
[5]埃文.佐哈尔《.多元系统论》(.张南峰译).中国翻译,2002.4.
[6]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译林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王雪(1994.11-),女,汉,河北省石家庄市。硕士,英语笔译,首都师范大学 。
关键词:民俗文化;描写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一、 引言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活文化现象;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中国民俗文化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民俗文化翻译作为应用翻译的一个分支,已在翻译实践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翻译研究也越来越受到译界的关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对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本文以年画民俗文化为例,阐明民俗文化辨明文化身份并保持年画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民族特性的重要性,使英汉两种语言以及两种文化内涵对接成功。
二、 描写翻译理论
相对于规范性的翻译理论,描写性翻译理论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宽容。詹姆斯·霍尔姆斯(1924-1986)是美籍荷兰学者,杰出翻译家。他把翻译学分为纯粹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两大类。其中纯粹翻译学有两个分支,即描写性翻译学(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or DTS)或翻译描写(translation description or TD)以及翻译理论学(theor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or ThTS)或翻譯理论(translation theory or TTh)。
描写性翻译学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翻译产品研究(product-oriented DTS),以译作为出发点进行实际翻译描述,还包括对同一原作的不同译本(一种或者几种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第二,翻译功能研究(function-oriented DTS),其侧重点在于译作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以功能为出发点表明文化因素对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影响,这一方面发展的目标是翻译社会学(或称之社会翻译学)。第三,翻译过程研究(process-oriented DTS),其关注对象是翻译过程或翻译行为本身,侧重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思维的发展情况。
三、 描写翻译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好的民俗词语应该最大可能地传递原有的民族文化内涵。描写翻译理论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力求通过描写各种翻译方法来寻求某一符号类型翻译的更好解释。作为文化符号的民俗文化应该在保留文化身份差异的基础上,把翻译放在文化中去研究,采取有效策略传递文本内涵。
鉴于民俗文化词语的特点,笔者认为在翻译民俗文化时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1)直译法。直译为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无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例如“年画”译为“New Year pictures”;“木版年画”译为“Woodblock New Year pictures”;“ 佛经版画”译为“Buddhist sutras prints”;“画市”译为“painting market”;“画纸儿”译为“painting paper”;“门神”译为“door god”。
(2)意译法。在直译无法准确表达原作意思时,可采用意译法。比如“四美图”是宋代佚名创作的斗方绢本设色画,此图描绘了四个盛装的仕女,可意译为“The Four Beauties”。“《乡言解颐》”这本书名中“颐”字很难找到对等的翻译,“颐”在中文中,作动词有保养、修养的意思,作名词有面颊的意思。再看“解颐”在汉语里的一个动词,因此“颐”就是面颊的意思。“解颐”典出《汉书》卷八十一《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因此“解颐”在这里指开颜欢笑。通过中文到中文的再解释,就能理解“乡言解颐”即“the dialect makes people laugh”。 而该词作为书名,应更加简洁明了,因此可译为“The Interesting Dialect”。
(3)注释法。因目的语读者可能不够了解中国文化历史背景,《木版年画》中的朝代词在翻译时,应添加注释。如“汉代”译为“Han dynasty(206 BC–220 AD)”;“清末民初年间”译为“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4)音译法。汉语中有些特殊的文化词汇在其他文化中没有对等的词语,因此可采用音译法。如“功夫”译为“Kungfu”“豆腐”译为“Toufu”。地名也是采用音译的方法,在《木版年画》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名,比如,“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 潍 坊 、 陕 西 凤 翔 ”音译为“Yang Liuqing Tianjin, Wuqiang Hebei, Weifang Shandong, Fengxiang Shanxi”。
四、 结语
民俗翻译研究有着独特的魅力。中国许多传统文化孕育在民俗之中,民俗翻译可以使本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研究民俗翻译有利于拓展文化翻译理论的适用范围,对于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树德.关于民俗名称的英译[J].中国翻译,1995,(3):55-56.
[2]蒋红红.中国民俗文化词语汉英翻译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6-99.
[3]魏清光.中西民俗比较及翻译策略研究[J].作家杂志,2010,(11):154-155.
[4]蒋红红.民俗文化翻译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2007,(3):52-57.
[5]埃文.佐哈尔《.多元系统论》(.张南峰译).中国翻译,2002.4.
[6]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译林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王雪(1994.11-),女,汉,河北省石家庄市。硕士,英语笔译,首都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