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而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动手操作,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优化
小学数学联系实际强化操作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将生活实践融合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摒弃以往的应试教育观念,坚持实行素质化教育。教师要主动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实践操作,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也被用于生活实际。数学课堂是发展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场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背景,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可以联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亲身体验数学,在体验中真正领悟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实践证明,以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能够点燃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教师从学生的身边生活选材,利用学生的购物经验,引导学生开展购物实践活动。师问:我们班级内部打算举行一次羽毛球比赛,想要重新买一些羽毛球。同学们,现在将这个任务交给你们,你们能够高效完成吗?现在,我给你们发一张人民币,有的是10元的,有的是100元的,有的可能是5元的,根据教师亲自调查,每个羽毛球大约是3元钱。现在,你们用手里的人民币,去学校超市里尽可能多的去买羽毛球吧。很快学生就完成了任务回来。
生1:老师,我只买回了一个羽毛球。
师:你有多少钱呀,只能买一个吗?不多买几个吗?
生1:我只有5元钱,不够买两个的,因为5÷3=1…2。
师:的确,你只能买回1个羽毛球。
生2:老师,我买回了3个羽毛球。
师:你能买3个?你的钱够吗?
生2:看,我的手里有10元钱,售货员又找给我1元钱呢。
师:怎么说?
生2:10÷3=3…1所以又找给我1元钱。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买卖”操作体验,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探究性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的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探究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操作能力。数学知识只有经过探究,才能充分彰显出其重大价值,感受到它生命力的存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探究操作学习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创造力得以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探究数学的奥秘,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橡皮泥,让学生亲手捏出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并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关系。学生很兴奋地操作橡皮泥,很快就捏成一个圆柱体,接着又开始捏圆锥体,当两个都捏好后,学生发现这两个物体有相似的地方,它们的底都是一个圆形。于是,学生大胆地猜想,两者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当学生产生问题后,就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有了强大的学习欲望。于是,在欲望的激励下又重新捏了一个圆锥体,使其和圆柱的底、高相同,再一次对比观察。此时,学生又大胆猜测,这个圆柱和圆锥之间体积的关系,有的学生猜测是4倍关系,有的学生猜想3倍关系。于是,教师就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操作,为学生准备了同底同高的圆柱和圆锥,还有一些沙子,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这些工具,探究其中的体积关系。这种探究性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既动手又动脑,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应用性操作,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与所有学科相同,它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样的,生活都是其知识来源,其知识也都是为解决生活问题而存在。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一些生活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而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并不是很强,但是相对来说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机会,加强学生对生活实际的应对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应用性实践操作的情境。师问:这有小明的部分生活用时:6点15分准备收拾起床,10分鐘后开始洗漱,又15分钟后吃早饭,吃饭大约会用20分钟,然后步行10分钟到学校,到学校后又过了一个小时开始上课。小明想知道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到底是几点呢。同学们,请动手操作帮一帮小明同学,帮他制作出一个比较清晰而准确的作息时间表。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操作中,学生在动手制作时间表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小明做这些事情到底是几点。有学生算出小明洗漱时间点6点25分,6点40分吃饭,7点10分到达学校,8点10分上课。有的学生制作出时间表后,还突发奇想在时间点的一旁绘制上相应的小钟表,从而让小明一目了然,记住时间。教师及时点评:你们制作的都很棒,以后在家你可以帮妈妈看时间了。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对时间、钟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巩固了所学知识,还体验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并提高了自身的应用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应用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条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蒋海江.联系实际生活教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J].学生之友,2009,(11).
[2]高利玮.联系实际,强化操作,努力优化数学教学[J].青年文学家, 2009,(16).
[3]洪春香.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J].新课程,2009,(06).
优化
小学数学联系实际强化操作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将生活实践融合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摒弃以往的应试教育观念,坚持实行素质化教育。教师要主动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实践操作,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也被用于生活实际。数学课堂是发展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场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背景,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可以联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亲身体验数学,在体验中真正领悟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实践证明,以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能够点燃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教师从学生的身边生活选材,利用学生的购物经验,引导学生开展购物实践活动。师问:我们班级内部打算举行一次羽毛球比赛,想要重新买一些羽毛球。同学们,现在将这个任务交给你们,你们能够高效完成吗?现在,我给你们发一张人民币,有的是10元的,有的是100元的,有的可能是5元的,根据教师亲自调查,每个羽毛球大约是3元钱。现在,你们用手里的人民币,去学校超市里尽可能多的去买羽毛球吧。很快学生就完成了任务回来。
生1:老师,我只买回了一个羽毛球。
师:你有多少钱呀,只能买一个吗?不多买几个吗?
生1:我只有5元钱,不够买两个的,因为5÷3=1…2。
师:的确,你只能买回1个羽毛球。
生2:老师,我买回了3个羽毛球。
师:你能买3个?你的钱够吗?
生2:看,我的手里有10元钱,售货员又找给我1元钱呢。
师:怎么说?
生2:10÷3=3…1所以又找给我1元钱。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买卖”操作体验,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探究性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的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探究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操作能力。数学知识只有经过探究,才能充分彰显出其重大价值,感受到它生命力的存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探究操作学习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创造力得以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探究数学的奥秘,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橡皮泥,让学生亲手捏出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并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关系。学生很兴奋地操作橡皮泥,很快就捏成一个圆柱体,接着又开始捏圆锥体,当两个都捏好后,学生发现这两个物体有相似的地方,它们的底都是一个圆形。于是,学生大胆地猜想,两者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当学生产生问题后,就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有了强大的学习欲望。于是,在欲望的激励下又重新捏了一个圆锥体,使其和圆柱的底、高相同,再一次对比观察。此时,学生又大胆猜测,这个圆柱和圆锥之间体积的关系,有的学生猜测是4倍关系,有的学生猜想3倍关系。于是,教师就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操作,为学生准备了同底同高的圆柱和圆锥,还有一些沙子,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这些工具,探究其中的体积关系。这种探究性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既动手又动脑,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应用性操作,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与所有学科相同,它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样的,生活都是其知识来源,其知识也都是为解决生活问题而存在。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一些生活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而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并不是很强,但是相对来说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机会,加强学生对生活实际的应对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应用性实践操作的情境。师问:这有小明的部分生活用时:6点15分准备收拾起床,10分鐘后开始洗漱,又15分钟后吃早饭,吃饭大约会用20分钟,然后步行10分钟到学校,到学校后又过了一个小时开始上课。小明想知道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到底是几点呢。同学们,请动手操作帮一帮小明同学,帮他制作出一个比较清晰而准确的作息时间表。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操作中,学生在动手制作时间表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小明做这些事情到底是几点。有学生算出小明洗漱时间点6点25分,6点40分吃饭,7点10分到达学校,8点10分上课。有的学生制作出时间表后,还突发奇想在时间点的一旁绘制上相应的小钟表,从而让小明一目了然,记住时间。教师及时点评:你们制作的都很棒,以后在家你可以帮妈妈看时间了。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对时间、钟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巩固了所学知识,还体验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并提高了自身的应用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应用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条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蒋海江.联系实际生活教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J].学生之友,2009,(11).
[2]高利玮.联系实际,强化操作,努力优化数学教学[J].青年文学家, 2009,(16).
[3]洪春香.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J].新课程,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