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气候问题,园林绿化树种资源比较缺乏,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满足北方寒冷地区的园林绿化树种资源的需求,有必要引进一些适合该地区生长的园林绿化树种,其中包括欧洲花楸的引种。但是,生物具有一个侵略特性,如果植物引进不当,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系统研究引进的欧洲花楸及它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研究它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等。研究结果表明,欧洲花楸适合在东北地区引种栽培,欧洲花楸的生长周期一般,7月中下旬是其生长高峰期,全年可生长120d左右。欧洲花楸在种植3年后,就可以进入快速生长期,140 cm是欧洲花楸的年平均生长量,5年后即可开花结果。
关键词:欧洲花楸;引种;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种植林的实际情况:匮乏珍贵的园林绿化树种及单一化的防护林和经济林树种等。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满足北方寒冷地区对园林绿化树种资源的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开始引进欧洲花楸种子。欧洲花楸,属于一种蔷薇科类,形态特征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类,是世界著名彩叶树种,它的叶、花、果的观赏性强,一般用作庭院、公园、广场、小区绿化。欧洲花楸的生态型分布很广, 原产欧洲和亚洲西部,欧洲几乎遍布该项生物,是一种喜光至半耐荫的树种,对气候和土质适应性强,甚至可以在缺乏营养的酸性土、高沼泽地、矿渣地及皆伐迹地上生长,欧洲花楸也特别适应短生长季节,稍耐阴,耐寒,因为它能够生长在大多数树种不能生存的高海拔处。本文将系统研究欧洲花楸引种及其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其的种子生物学、物候及生长节律等,总结出一套欧洲花楸在高寒地区引种繁育的技术方法。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实验研究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展开,结合当地的气候问题,用于实验材料,是从加拿大引进的欧洲花楸的种子。
1.2 方法
1.2.1 育苗
育苗进行秋播,播种量50g/m。1个月后,对种子进行低温层积处理。在次年的夏初进行春播,播种量很少,为5g/m。
1.2.2 测定
测定抗寒性:欧洲花楸的播种苗生长期限达到2年以上,实验选取5株,对每株采1年生枝条10个,进行抗寒性的测定。测定5个处理,包括在-20℃、-25℃、-30℃、-35℃、-40℃下冷冻24h,可得出升温和降温速度。
测定电解质的渗出率:处理过的枝条,按需求,分成1/3,再分别把其切成0.2cm厚的薄片,取2g放入加了15g蒸馏水的试管内,浸泡半天,采取相关的仪器进行测定,得出所需的数据,进行计算,计算公式是:P(%)=(E1-E0)/(E2-E0)×100%。
测定花楸的组织褐变率:把处理过的1/3枝条,在0~4℃下化冰,然后进行室温恢复,在20~25℃的温室中进行水培,7d后解剖,用显微镜观察茎切面褐的变情况。
测定发芽率方法类似组织褐变法的测定,把处理过的1/3枝条,在0~4℃下化冰,再进行室温恢复,水培,1个月后再观测其的发芽情况。
1.2.3 栽培
实验选取欧洲花楸生苗400株,生苗的生长期为2年,进行露地种植,在生苗的越冬期,每100株分别采取不同的栽培方式,包括埋根防寒处理、草帘围护处理、不处理(自然越冬)等,待到次年的春夏,观察植株的表现性状。
2 结果
2.1 播种育苗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可总结出欧洲花楸秋播、春播苗的播种结果。欧洲花楸的秋播发芽率比春播的发芽率高,秋播发芽率为75%,春播发芽率为62.5%。欧洲花楸种子会自行进行深度休眠,秋播加大了处理的难度,不但需要进行低温层级处理,实验还要模拟自然条件,适当的变温,管理难度大,但只要这样做,种子的发芽率才会得以提高。因此,可以组织欧洲花楸的培养繁殖方式,为了工作便利可以选择春播,但种子的发芽率较低。
2.2 测定抗寒性的实验结果
在-20 ~ -35℃,欧洲花楸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均不明显,欧洲花楸的电解质渗出率在温度降至-30℃时,明显增加了,由38.5%增至39.5%。冻枝条的细胞质膜在-30℃时开始遭受低温伤害。在-15 ~ -30℃时,欧洲花楸未发生组织褐变,褐变的发生开始于-35℃,组织褐变率为6.5%。褐变程度在温度降至-40℃时,达45%以上。在-15 ~ -30℃时,欧洲花楸的发芽率基本为100%,成功率高。而当欧洲花楸在温度降至-40℃时,其发芽率还保持在35%~72%。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可以断定欧洲花楸的抗寒性。
2.3 分析应用栽培的结果
埋根实验选取欧洲花楸生苗400株,实验结束后,我们知道花楸植株的生长情况。花楸的越冬期进行埋根防寒处理,植株的生长情况优良;花楸的越冬期进行草帘围护处理,植株的生长情况良好,健壮,花较多,除了花楸的枝梢回缩4~5cm;花楸的越冬期自然渡过,植株的生长情况良好,健壮,花较多,植株生长健壮、花多,只是枝梢回缩6~7cm。因此,通過分析应用栽培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欧洲花楸,无论进行怎样的越冬期处理,其生长情况良好,证明花楸的抗寒性是较强的。
3 讨论
欧洲花楸的种子特性,会进行深度休眠,因此,进行春播,管理难度大,必须进行处理种子,春播的发芽率比秋播低。
欧洲花楸的抗寒性较强,可耐-35℃的低温,致死临界低温为-40℃以上。因此,欧洲花楸的种植可以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推广。
欧洲花楸,无论进行怎样的越冬期处理,其生长情况良好,证明花楸的抗寒性是较强的。东北地区可以推广该项种植。
东北、华北地区的种植林的实际情况,匮乏珍贵的园林绿化树种及单一化的防护林和经济林树种等,欧洲花楸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此外,我们知道欧洲花楸的叶、花、果的观赏性强,实用意义很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光富.木兰科的化石记录[J].古生物学报,2001(04):44-50.
[2]吴雪莲,谭敦炎.异果芥的花部综合征及其繁育系统[J].植物分类学报,2007(04):70-71.
作者简介:张妍妍(1981-),女,汉族,黑龙江省黑河市人,硕士学历,中级,从事森林培育工作。
关键词:欧洲花楸;引种;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种植林的实际情况:匮乏珍贵的园林绿化树种及单一化的防护林和经济林树种等。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满足北方寒冷地区对园林绿化树种资源的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开始引进欧洲花楸种子。欧洲花楸,属于一种蔷薇科类,形态特征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类,是世界著名彩叶树种,它的叶、花、果的观赏性强,一般用作庭院、公园、广场、小区绿化。欧洲花楸的生态型分布很广, 原产欧洲和亚洲西部,欧洲几乎遍布该项生物,是一种喜光至半耐荫的树种,对气候和土质适应性强,甚至可以在缺乏营养的酸性土、高沼泽地、矿渣地及皆伐迹地上生长,欧洲花楸也特别适应短生长季节,稍耐阴,耐寒,因为它能够生长在大多数树种不能生存的高海拔处。本文将系统研究欧洲花楸引种及其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其的种子生物学、物候及生长节律等,总结出一套欧洲花楸在高寒地区引种繁育的技术方法。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实验研究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展开,结合当地的气候问题,用于实验材料,是从加拿大引进的欧洲花楸的种子。
1.2 方法
1.2.1 育苗
育苗进行秋播,播种量50g/m。1个月后,对种子进行低温层积处理。在次年的夏初进行春播,播种量很少,为5g/m。
1.2.2 测定
测定抗寒性:欧洲花楸的播种苗生长期限达到2年以上,实验选取5株,对每株采1年生枝条10个,进行抗寒性的测定。测定5个处理,包括在-20℃、-25℃、-30℃、-35℃、-40℃下冷冻24h,可得出升温和降温速度。
测定电解质的渗出率:处理过的枝条,按需求,分成1/3,再分别把其切成0.2cm厚的薄片,取2g放入加了15g蒸馏水的试管内,浸泡半天,采取相关的仪器进行测定,得出所需的数据,进行计算,计算公式是:P(%)=(E1-E0)/(E2-E0)×100%。
测定花楸的组织褐变率:把处理过的1/3枝条,在0~4℃下化冰,然后进行室温恢复,在20~25℃的温室中进行水培,7d后解剖,用显微镜观察茎切面褐的变情况。
测定发芽率方法类似组织褐变法的测定,把处理过的1/3枝条,在0~4℃下化冰,再进行室温恢复,水培,1个月后再观测其的发芽情况。
1.2.3 栽培
实验选取欧洲花楸生苗400株,生苗的生长期为2年,进行露地种植,在生苗的越冬期,每100株分别采取不同的栽培方式,包括埋根防寒处理、草帘围护处理、不处理(自然越冬)等,待到次年的春夏,观察植株的表现性状。
2 结果
2.1 播种育苗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可总结出欧洲花楸秋播、春播苗的播种结果。欧洲花楸的秋播发芽率比春播的发芽率高,秋播发芽率为75%,春播发芽率为62.5%。欧洲花楸种子会自行进行深度休眠,秋播加大了处理的难度,不但需要进行低温层级处理,实验还要模拟自然条件,适当的变温,管理难度大,但只要这样做,种子的发芽率才会得以提高。因此,可以组织欧洲花楸的培养繁殖方式,为了工作便利可以选择春播,但种子的发芽率较低。
2.2 测定抗寒性的实验结果
在-20 ~ -35℃,欧洲花楸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均不明显,欧洲花楸的电解质渗出率在温度降至-30℃时,明显增加了,由38.5%增至39.5%。冻枝条的细胞质膜在-30℃时开始遭受低温伤害。在-15 ~ -30℃时,欧洲花楸未发生组织褐变,褐变的发生开始于-35℃,组织褐变率为6.5%。褐变程度在温度降至-40℃时,达45%以上。在-15 ~ -30℃时,欧洲花楸的发芽率基本为100%,成功率高。而当欧洲花楸在温度降至-40℃时,其发芽率还保持在35%~72%。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可以断定欧洲花楸的抗寒性。
2.3 分析应用栽培的结果
埋根实验选取欧洲花楸生苗400株,实验结束后,我们知道花楸植株的生长情况。花楸的越冬期进行埋根防寒处理,植株的生长情况优良;花楸的越冬期进行草帘围护处理,植株的生长情况良好,健壮,花较多,除了花楸的枝梢回缩4~5cm;花楸的越冬期自然渡过,植株的生长情况良好,健壮,花较多,植株生长健壮、花多,只是枝梢回缩6~7cm。因此,通過分析应用栽培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欧洲花楸,无论进行怎样的越冬期处理,其生长情况良好,证明花楸的抗寒性是较强的。
3 讨论
欧洲花楸的种子特性,会进行深度休眠,因此,进行春播,管理难度大,必须进行处理种子,春播的发芽率比秋播低。
欧洲花楸的抗寒性较强,可耐-35℃的低温,致死临界低温为-40℃以上。因此,欧洲花楸的种植可以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推广。
欧洲花楸,无论进行怎样的越冬期处理,其生长情况良好,证明花楸的抗寒性是较强的。东北地区可以推广该项种植。
东北、华北地区的种植林的实际情况,匮乏珍贵的园林绿化树种及单一化的防护林和经济林树种等,欧洲花楸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此外,我们知道欧洲花楸的叶、花、果的观赏性强,实用意义很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光富.木兰科的化石记录[J].古生物学报,2001(04):44-50.
[2]吴雪莲,谭敦炎.异果芥的花部综合征及其繁育系统[J].植物分类学报,2007(04):70-71.
作者简介:张妍妍(1981-),女,汉族,黑龙江省黑河市人,硕士学历,中级,从事森林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