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07-0030-02
当前,我国的家禽养殖业正在快速迈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生态化”,但疫病连绵不断、预防保健用药无序化、疫苗免疫复杂化等依然是困扰家禽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难题,夏季不少规模化鸡场发生腺病毒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笔者将防控方法介绍如下,与养殖户共同探讨。
1 腺病毒
1.1 流行情况 腺病毒感染在我国鸡群中早就存在,它造成的危害一般不明显,2012年之前表现为包涵体肝炎。2012年5月开始,一种以肝炎-心包积水综合征为表现的新型腺病毒感染出现,至2014年己形成大面积流行。目前,在中国,鸡的腺病毒感染有两种致病表现,也可称两种疾病,即包涵体肝炎和肝炎-心包积水综合征。不同腺病毒毒株分成5个基因:A、B、C、D、E,按血清学反应(中和试验)分为12个血清型。造成包涵体肝炎表现的病原主要是基因D和E分支的第2、3、6、7、8a、8b、9、11血清型腺病毒。在中国,E分支上的8b稍占优势,造成肝炎-心包积水综合征表现的病原只有C基因上的4血清型腺病毒。本病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多发生于3~6周龄的肉鸡。也可见于肉种鸡和蛋鸡。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死亡越多。200~300日龄的蛋鸡,死亡率不大,但是產蛋率下降明显。
1.2 临床症状 发病鸡群前期采食不见下降,鸡群精神不见明显变化,鸡精神萎靡后24h内死亡,发病急,死亡高峰期持续期4~8d,死亡率达20%~80%。
1.3 剖检病变 肝脏受损严重,肿大,有包涵体坏死灶。心包积水,心力衰竭,积水为黄色透明漏出液,病程稍长的出现典型的心包纤维素性渗出,多数呈黄色,无异味;心脏心室肌肉收紧呈圆柱状,部分有条纹状坏死,心室膨大有淤血。肾脏肿胀,苍白,有出血。
1.4 防控 可选用疫苗,多用新流腺三联苗。一旦发病也可及时注射含有C基因第4血清亚型腺病毒抗体的卵黄抗体。病毒在肝脏的包涵体中不能被抗体消灭,容易复发,注射抗体时可以稍微加大剂量,防止复发。由于腺病毒本身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剂对本病毒无明显效果,最好选用醛类消毒剂,养鸡场最好做到全进全出,防止水平传播,对发病鸡舍空舍消毒多遍,方可进鸡,场内周围10m范围撒生石灰或喷火碱,做好隔离措施。
2 传染性法氏囊病
2.1 流行情况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龄鸡的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带毒的中间媒介而扩散,入侵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发病率高、病程短,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一方面是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影响鸡体自身生长发育的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是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本病潜伏期2~3d,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很突然,病程经过7~8d,发病3d开始死亡,4~6d达到死亡高峰,8d左右停止死亡。
2.2 临床症状 雏鸡表现为突然发病和死亡,病鸡精神萎顿,无食欲,排软便或白色水样便,翅膀下垂,因脱水严重,趾爪干瘪,眼窝凹陷,病重的鸡因严重衰竭而死亡,部分病鸡经数日后康复,但发育增重缓慢。
2.3 剖检变化 病死鸡脱水严重,胸肌颜色变暗。病初法氏囊肿大,体积和重量增加,随后开始逐渐缩小,法氏囊浆膜面有黄色胶冻样渗出物,颜色由原来的白色变为乳白色,感染严重的法氏囊表面有点状出血或淤血性出血,颜色变为紫黑色,外观呈“紫葡萄样”。肾脏肿大,内有尿酸盐沉积,输尿管扩张。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的粘膜面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胸肌或腿肌,顺肌纤维方向有条纹或斑块状出血。胸腺萎缩,有点状出血。脾脏肿大。
2.4 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免疫效果确实的法氏囊疫苗有两种:一种是法氏囊活疫苗NF8,推荐使用2羽份滴口;另一种是法氏囊亚单位灭活疫苗。在法氏囊病流行严重的地区,可以同时接种这两种疫苗。
2.5 治疗 鸡群发生法氏囊病后有两种有效方式治疗:一是使用卵黄抗体注射,二是使用转移因子饮水。辅助措施可以采取:提高鸡舍内温度1~2℃;还要重视环境消毒,每天用含碘消毒剂消毒2次,消毒时注意消毒水温度不宜过低,一般在25℃左右,雾滴不宜过细,防止被鸡吸入肺内,喷头不要直喷鸡群,使消毒药水自由散落。
当前,我国的家禽养殖业正在快速迈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生态化”,但疫病连绵不断、预防保健用药无序化、疫苗免疫复杂化等依然是困扰家禽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难题,夏季不少规模化鸡场发生腺病毒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笔者将防控方法介绍如下,与养殖户共同探讨。
1 腺病毒
1.1 流行情况 腺病毒感染在我国鸡群中早就存在,它造成的危害一般不明显,2012年之前表现为包涵体肝炎。2012年5月开始,一种以肝炎-心包积水综合征为表现的新型腺病毒感染出现,至2014年己形成大面积流行。目前,在中国,鸡的腺病毒感染有两种致病表现,也可称两种疾病,即包涵体肝炎和肝炎-心包积水综合征。不同腺病毒毒株分成5个基因:A、B、C、D、E,按血清学反应(中和试验)分为12个血清型。造成包涵体肝炎表现的病原主要是基因D和E分支的第2、3、6、7、8a、8b、9、11血清型腺病毒。在中国,E分支上的8b稍占优势,造成肝炎-心包积水综合征表现的病原只有C基因上的4血清型腺病毒。本病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多发生于3~6周龄的肉鸡。也可见于肉种鸡和蛋鸡。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死亡越多。200~300日龄的蛋鸡,死亡率不大,但是產蛋率下降明显。
1.2 临床症状 发病鸡群前期采食不见下降,鸡群精神不见明显变化,鸡精神萎靡后24h内死亡,发病急,死亡高峰期持续期4~8d,死亡率达20%~80%。
1.3 剖检病变 肝脏受损严重,肿大,有包涵体坏死灶。心包积水,心力衰竭,积水为黄色透明漏出液,病程稍长的出现典型的心包纤维素性渗出,多数呈黄色,无异味;心脏心室肌肉收紧呈圆柱状,部分有条纹状坏死,心室膨大有淤血。肾脏肿胀,苍白,有出血。
1.4 防控 可选用疫苗,多用新流腺三联苗。一旦发病也可及时注射含有C基因第4血清亚型腺病毒抗体的卵黄抗体。病毒在肝脏的包涵体中不能被抗体消灭,容易复发,注射抗体时可以稍微加大剂量,防止复发。由于腺病毒本身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剂对本病毒无明显效果,最好选用醛类消毒剂,养鸡场最好做到全进全出,防止水平传播,对发病鸡舍空舍消毒多遍,方可进鸡,场内周围10m范围撒生石灰或喷火碱,做好隔离措施。
2 传染性法氏囊病
2.1 流行情况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龄鸡的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带毒的中间媒介而扩散,入侵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发病率高、病程短,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一方面是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影响鸡体自身生长发育的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是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本病潜伏期2~3d,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很突然,病程经过7~8d,发病3d开始死亡,4~6d达到死亡高峰,8d左右停止死亡。
2.2 临床症状 雏鸡表现为突然发病和死亡,病鸡精神萎顿,无食欲,排软便或白色水样便,翅膀下垂,因脱水严重,趾爪干瘪,眼窝凹陷,病重的鸡因严重衰竭而死亡,部分病鸡经数日后康复,但发育增重缓慢。
2.3 剖检变化 病死鸡脱水严重,胸肌颜色变暗。病初法氏囊肿大,体积和重量增加,随后开始逐渐缩小,法氏囊浆膜面有黄色胶冻样渗出物,颜色由原来的白色变为乳白色,感染严重的法氏囊表面有点状出血或淤血性出血,颜色变为紫黑色,外观呈“紫葡萄样”。肾脏肿大,内有尿酸盐沉积,输尿管扩张。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的粘膜面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胸肌或腿肌,顺肌纤维方向有条纹或斑块状出血。胸腺萎缩,有点状出血。脾脏肿大。
2.4 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免疫效果确实的法氏囊疫苗有两种:一种是法氏囊活疫苗NF8,推荐使用2羽份滴口;另一种是法氏囊亚单位灭活疫苗。在法氏囊病流行严重的地区,可以同时接种这两种疫苗。
2.5 治疗 鸡群发生法氏囊病后有两种有效方式治疗:一是使用卵黄抗体注射,二是使用转移因子饮水。辅助措施可以采取:提高鸡舍内温度1~2℃;还要重视环境消毒,每天用含碘消毒剂消毒2次,消毒时注意消毒水温度不宜过低,一般在25℃左右,雾滴不宜过细,防止被鸡吸入肺内,喷头不要直喷鸡群,使消毒药水自由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