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沁园春·长沙》中的四组对比看词人的“勇者”形象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暖色调与寒时节的对比、万物自由与人民被压迫的对比、意气同学少年与“粪土”万户侯的对比、今日“独立寒秋”与往昔“携来百侣曾游”的对比等或明或暗的对比,《沁园春·长沙》塑造了一个困境之中见乐观、使命面前见担当、腐朽面前见自信、孤独面前见自强的“勇者”形象。本文透过对词作中四组对比的赏析,结合时代背景,探知内忧外患、时局维艰的大革命时期词人的“勇者”形象。
  [关键词] 沁园春·长沙;对比;“勇者”形象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秋。当时,中华民族身陷内忧外患的巨大险境,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合作关系也面临着破裂。在这种境况下,词人在《沁园春·长沙》中抒发了于孤独艰难中执着勇敢、失意中追求乐观、前路未知中豪邁自信、家危国难中勇于担当的壮志豪情。这个“勇者”,既是面对困难艰险毫不退缩的骚客文人,更是国难之际勇于担当的赤子战士。
  所谓“对比”,用意是通过“突出”达到表现作者情感倾向的目的。诗词中对比手法的使用,能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意象、意境、人物、事物或情感词句等错落有致地组合在一起,使其形成鲜明的对照关系,充分显示事物(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凸显被表现事物(人物)的本质特征,发掘其中潜在的艺术形象,深化诗词作品的思想主旨,进而增强诗词抒情话语的思想表现力和艺术表现力。
  一、暖色调与寒时节的对比:困境之中见乐观
  “独立寒秋”一句,点明了词人登高望远的时节——寒秋。所谓“寒秋”,即深秋,渐入冬时,寒气逼人。不管是正遭遇着湖南军阀赵恒锡的下令追捕,还是因病而回乡“赋闲”,词人都身不由己,心难安放。秋寒,很容易引起词人的身寒和心寒。面对大革命形势的不容乐观,毛泽东独自来到位于湘江之心的橘子洲头,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宏大开阔的天地将万物笼罩其中。虽处寒冷的深秋,词人也确实感觉到了秋寒,但眼中却出现了另外一番景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词人向西望去,岳麓山上的枫树经过霜侵,一层层的枫林都被染红了。红之广,赤之深,这寒风中的暖色不可谓不突出。所谓“漫江碧透”,是说湘江的水澄澈透明,不可谓不清。此时的碧水蓝天,不仅仅是词人眼前的碧水蓝天,更是词人心灵之中的碧水蓝天,是突破寒冷现实的温暖理想,是暖色与冷色的调和。词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二句,与《诗经·大雅·旱麓》中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二句实为神似,可谓化用。秋高气爽,雄鹰喜欢在天空中奋力搏击,展翅翱翔,为静谧的秋空增添了动感与活力。“鱼翔浅底”虽为秋景,但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鱼跃于渊”“鲤鱼跃龙门”的活力春夏。“霜天”中的“竞自由”,万物的萌动(暖色调)与时节的清冷(冷色调)相融、相衬、相比,整个世界充满着动感与活力,一扫秋的消沉与静谧。
  红的山,碧的水,在蓝天中展翅翱翔的雄鹰,还有无忧无虑的游鱼,艳丽斑斓的色彩,动静融合的物态,将温暖和谐的色调展现在瑟瑟的秋日之中,形成相互融合而又冲突矛盾的对比。这种暖色调的生成,并非词人眼中的全部实景,而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艺术追求和心理追求。这种追求,是寒秋中词人对温暖的向往、人格的独立、勇者的乐观。
  二、万物自由与人民被压迫的对比:使命面前见担当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万物的狂欢。这种狂欢在词中不仅是色彩的狂欢、动物的狂欢,更是生命的狂欢、自由的狂欢。从万山,到层林;从漫江,到百舸;从鹰击,到鱼翔……由远及近,从高到低,从无生命的到有生命的,霜天之下“万类竞自由”。词人眼中的那些没有思想情感,甚至没有生命意识的万物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可是为什么那些有劳动意识、有思想情感的人民群众却生活在“万户侯”的压迫之下?“三座大山”之下的苦难生活与“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灵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词人触景生情,由景发情,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悲慨之中透露出不愿妥协于反动势力的顽强与豪迈,回忆起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愤慨。这里词人还使用了婉曲修辞,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暗含了人民群众要敢于起来革命,勇于主宰自己命运的哲理。如是,词人敢于向天发问,敢于通过革命斗争争取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一个不惧困难、敢于号召、勇于担当的“勇者”形象跃然纸上。
  三、意气同学少年与“粪土”万户侯的对比:腐朽面前见自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极力赞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不畏强权、独立自主、国富民强的“少年中国”。毛泽东在词的下阕回忆了峥嵘岁月里与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场面,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和“粪土当年万户侯”凛然正气。而词人在身处困境的时候,依然把万户侯看成一捅就破的“纸老虎”,因为“中流击水”可“浪遏飞舟”,真可谓难得的自信!这种敢于担当的自信精神,正如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祖逖的誓言:“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样的自信是同学少年对万户侯的自信,更是民主、自由与活力对封建、压迫和腐朽的自信。而这,就是勇者的自信。
  四、今日“独立寒秋”与往昔“携来百侣曾游”的对比:孤独面前见自强
  往昔“携来百侣曾游”,今日却只能“独立寒秋”。毛泽东从1914年到1918年,在位于长沙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经常和同学少年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或游泳。在那不寻常的岁月里,词人与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谈论英雄时事,为家为国忧愁。1919年底湖南开展了赶走军阀张敬尧的运动,而这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主要就是毛泽东和他的同学少年。可见,同学少年是词人青少年时期学习、生活和革命斗争过程中的坚定伴随者。
  毛泽东少年立志,青年矢志,中年得志。而这“志”就是与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少年一起推翻压在人民群众身上的“三座大山”,获得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而此时,以往的同学少年或四处分散,或因异而反,或因革命而牺牲。毛泽东内心的失落与苦闷并非没有,只不过他更加怀念那时的芳华,那种正气,那种信念,那种执着。尽管如此孤独,但他依然不忘那为革命而热血沸腾的过往。这种开阔的胸襟、不凡的气度、乐观的精神、雄伟的志向,把往昔与同学少年一起奋斗的革命热情融入今日的孤独当中,化成了一个男儿的孤高、孤傲和自强、自立,散发着不羁的性格特质与自信无畏的革命精神。
  可以说,《沁园春·长沙》艺术性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于困境之中见乐观、使命面前见担当、腐朽面前见自信、孤独面前见自强的“勇者”形象。勇者,属于孤独的人,更属于乐观自信、充满智慧、勇于突围、敢于担当的人。而词人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HJG16091)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学科大单元教学业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历史学科本身的逻辑关联性也使得单元教学更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从单元主旨、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方法的改进入手,力图对课堂教学进行瘦身,给予学生更多时间进行思维碰撞,构建知识框架,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 单元整合;核心素养;历史逻辑  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
期刊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精读的方法以外,还要促使他们通过拓展延伸的方式辅助展开略读,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量。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思考视角,展开个性化理解;拓展阅读主题,深化思维;围绕作品文体特点,探究语言风格;阅读背景资料,提升信息储备能力。这些方法都能提升学生略读能力,让他们在拓展延伸中增长见识。  [关键词] 拓展延伸;略读文章;小学语文  略读也叫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
期刊
[摘要] 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基础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为实现有效教学,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各界尚缺乏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科学认识与高度重视。对学生来说,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才能有效形成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价值认识。
期刊
[摘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旧思维支配下的无意识行为中造成了学生的“师源性思维受扰”,阻碍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及思维品质的提升。在小学科学单科教学中实施项目化学习,聚焦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学生的思维参与,并从实施流程等组织形式上提出一些可操作、可复制的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思维参与;教学策略  科学课程
期刊
[摘要] 特级教师周卫东老师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高观点、低结构、中温度”的主张。文章结合周卫东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例,从大问题驱动、结构化教学、思想性包摄三个维度理解“高观点”视角下的数学新课堂,以期能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提供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观点;带得走  “高观点”下的学科内容是通过大问题驱动,从纵深维度迁移到宽窄维度,进而推及到思想的高低维度,而学习方式则是通过结构化关联
期刊
商务部9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我国大陆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227家,同比下降7.6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71.92亿美元,同比下降2.11%。其中,8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4.86亿美元,同比下降8.49%,连续第4个月下降。怎样来看待这一组数据呢?  种种迹象表明,外商投资中国正进入“调整期”,其特点是,外商投资沿海低端制造业开始“退潮”,而投资服务业等新领域的高潮期即将到
期刊
[摘要] 随课微写作基于文本,立足课堂,着眼于习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关注文本,合理取舍,做到取文本特点与习作方法并重,舍面面俱到;取学情特点与突破难点并举,舍精细讲解;取随课微写与即时讲评并行,舍虎头蛇尾,助力学生习得方法,提升言语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 随课微写作;阅读教学;习作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体例突破了单一的人文主题,题材丰富,笔法独特,且强调练笔,凸显了阅讀与表达并重的理念。随课
期刊
[摘要] 南京市永泰路小学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办学特色,开发“古韵三坛”校本德育课程,通过“春秋微语”“孺童慧语”“椿萱拾语”三个特色讲坛,让学生濡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实现立德树人。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德育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近几年,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道德品质,我校致力于“古韵三坛”校本特色德育课程
期刊
[摘要] 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研学旅行课程应与学校课程紧密联系,以实现全面、深度的融通。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可以依托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成语、文本、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元素进行融合教学,达到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研学旅行;课程融合;语文教学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强调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浑然
期刊
[摘要] 建党精神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科课程性质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对象成长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内容提升的内在诉求。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而言,建党精神既是一种教育观念,是一种教学知识,更是一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积极引领的思想力量。建党精神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应真诚关注小学生对建党精神的认知与理解,主动建构小学建党精神教育的实践载体,不断丰富建党精神融入小学道法课的样态。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