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新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
【关键词】住宅小区;发展状况;规划设计
0.前言
住宅建设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住宅建设又与国家、社会关系密切,它影响着国家发展与社会安定。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转为货币型分配,住宅建设进入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开发建设阶段。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新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
1.住宅区产业发展与现状
建国以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我国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成熟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历程,基本可归纳为休眠期、复苏期、成长期、变革期和发展期。
1.1住宅产业的休眠期
由于受到“先生产、后生活”的政策影响,城镇住宅建设总量只有近5亿户,人居居住面积仅为3.6m2,人民居住水平与建国初期相比未得到提高。这一时期,住宅产业处于“休眠”状态。
1.2住宅产业的复苏期
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住宅产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进入了探索和改革发展时期。在规划理论上逐步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并有较完善的公建配套,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住宅产业在恢复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完善,住宅建设步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成为国民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
1.3住宅产业的成长期
住宅与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以全面发展。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经历了顶峰、受挫相持、理性回落和平稳发展的过程。这一时期,住宅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住宅建设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社会化大生产的方针,注重提高住宅的质量,提出住宅建设走规模效益的道路。同时,全国开展了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工作,使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1.4住宅产业的变革期
把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围绕住房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个中心,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顺利实施和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总体框架。在分配、流通领域,以城镇住房货币化分配为核心政策,构建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新体制,以物业管理为基本制度,提高住宅消费的市场化程度,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日益提高的住房需求。
1.5住宅产业的发展期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住宅建设顺利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型方式向市场导向型方式的转变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住宅产业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需求决定着发展,发展适应需求,需求刺激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保护需求、培育需求和刺激需求的核心是住宅的质量和成本。提高住宅质量,降低住宅生产成本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住宅的综合质量,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住宅成本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住宅产业的宏观调控、市场体系在不断完善。分析和研究我国住宅产业发展,应从基础抓起,重点集中于建立完善的住宅现代化体系。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体系受体制和国情影响,起步较晚,还处在探索阶段,与国外发展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体制方面看,主要表现在:(1)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统筹全局、统一协调的领导决策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2)缺乏有效的经济、技术政策作保障。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和调控手段,难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自我发展、创新、完善的市场激励机制。
2.小区发展与规划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單一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强调人与环境 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 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部位。这样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3.展望
从事住宅建设的人员应精心耕耘,积极创建未来世纪的美好家园,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3.1未来住宅建设应以人为本
住宅使用主体是人,住宅建设应创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并能培育个性,展示才华,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3.2未来住宅建设应能可持续发展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要着重强调经济与资源节能型消费。住宅建设要提倡节能、节地、节材,并建立起使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
3.3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注意环境保护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是我们未来的唯一选择。
3.4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反映科技进步
21世纪将是高科技的社会,智能化系统的设施将成为未来住宅不可缺少的装备;智能化住宅通讯与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住宅综合管理系统等等,使新世纪住宅与高科技和信息化社会相协调和适应。
3.5未来住宅建设应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是:建立符合住宅产业化的住宅建筑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住宅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等,在住宅建设过程中,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从而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
【关键词】住宅小区;发展状况;规划设计
0.前言
住宅建设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住宅建设又与国家、社会关系密切,它影响着国家发展与社会安定。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转为货币型分配,住宅建设进入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开发建设阶段。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新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
1.住宅区产业发展与现状
建国以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我国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成熟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历程,基本可归纳为休眠期、复苏期、成长期、变革期和发展期。
1.1住宅产业的休眠期
由于受到“先生产、后生活”的政策影响,城镇住宅建设总量只有近5亿户,人居居住面积仅为3.6m2,人民居住水平与建国初期相比未得到提高。这一时期,住宅产业处于“休眠”状态。
1.2住宅产业的复苏期
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住宅产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进入了探索和改革发展时期。在规划理论上逐步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并有较完善的公建配套,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住宅产业在恢复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完善,住宅建设步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成为国民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
1.3住宅产业的成长期
住宅与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以全面发展。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经历了顶峰、受挫相持、理性回落和平稳发展的过程。这一时期,住宅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住宅建设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社会化大生产的方针,注重提高住宅的质量,提出住宅建设走规模效益的道路。同时,全国开展了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工作,使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1.4住宅产业的变革期
把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围绕住房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个中心,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顺利实施和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总体框架。在分配、流通领域,以城镇住房货币化分配为核心政策,构建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新体制,以物业管理为基本制度,提高住宅消费的市场化程度,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日益提高的住房需求。
1.5住宅产业的发展期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住宅建设顺利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型方式向市场导向型方式的转变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住宅产业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需求决定着发展,发展适应需求,需求刺激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保护需求、培育需求和刺激需求的核心是住宅的质量和成本。提高住宅质量,降低住宅生产成本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住宅的综合质量,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住宅成本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住宅产业的宏观调控、市场体系在不断完善。分析和研究我国住宅产业发展,应从基础抓起,重点集中于建立完善的住宅现代化体系。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体系受体制和国情影响,起步较晚,还处在探索阶段,与国外发展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体制方面看,主要表现在:(1)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统筹全局、统一协调的领导决策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2)缺乏有效的经济、技术政策作保障。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和调控手段,难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自我发展、创新、完善的市场激励机制。
2.小区发展与规划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單一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强调人与环境 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 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部位。这样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3.展望
从事住宅建设的人员应精心耕耘,积极创建未来世纪的美好家园,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3.1未来住宅建设应以人为本
住宅使用主体是人,住宅建设应创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并能培育个性,展示才华,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3.2未来住宅建设应能可持续发展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要着重强调经济与资源节能型消费。住宅建设要提倡节能、节地、节材,并建立起使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
3.3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注意环境保护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是我们未来的唯一选择。
3.4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反映科技进步
21世纪将是高科技的社会,智能化系统的设施将成为未来住宅不可缺少的装备;智能化住宅通讯与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住宅综合管理系统等等,使新世纪住宅与高科技和信息化社会相协调和适应。
3.5未来住宅建设应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是:建立符合住宅产业化的住宅建筑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住宅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等,在住宅建设过程中,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从而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