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春的苗子、春天的苗子、村里的苗子。”这是阳春市委主要领导对该市实施“春苗”工程的评价。
阳春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级市,与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样,存在着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难题,村干部年龄偏大、任职时间偏长、文化程度偏低、活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2011年村“两委”换届后,阳春市在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了村级后备干部“春苗”工程:由市委组织部在有志服务农村、年龄35周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中统一选拔一批优秀村级后备干部。
如今,“春苗”工程启动已有3年时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春苗”们扎根农村,给农村的面貌和村干部的精气神都带来了正能量。在今年的农村社区“两委”换届中,首批50名“春苗”工程后备干部,有46人经村民投票进入了村、社区“两委”班子,使得全市村级“两委”班子的平均年龄下降了近两岁,显示出了“春苗”工程的明显成效。
扎根农村为民办事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受户籍不在任职村、农村经济落后等因素影响,大学生村干部普遍存有“只锻炼不扎根”的心态,在村仅工作2到3年。为此,阳春市“春苗”工程在对后备干部进行培训之后,安排他们回原籍村与村干部一起工作,让他们在参与村里事务中锻炼能力,在为村民服务中树立威信、得到村民认可。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春苗”们在村里“熟口熟面”,不少“春苗”从一点一滴开始,为乡亲们做了很多好事实事。
在农村,路是便民之路,也是致富之路。走进阳春市三甲镇新坡村罗坡寨自然村,一条崭新的硬底化村道映入眼帘,长2.5公里,于2013年9月竣工通车,使得沿线7条自然村、1500多名群众受益。说起这条路,罗坡寨村民总会提起一个年轻人:“春苗”后备干部江松华。回村上任后,小江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做通35户有抵触情绪村民的思想工作,通过晚上登门“走亲戚”、白天走进田间地头耐心“磨”,2个多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罗坡寨全体村民的支持。
三甲镇新坡村群众向记者反映,江松华从小就很喜欢帮助别人。去年秋收期间,他获知大一自然村年过七旬村民江显龙家的稻谷尚未收割完,迅速赶往江爷爷的田间,经过两天辛苦的收割,江爷爷家近4亩稻谷终于在风雨来临之前全部收割完毕。
今年的换届选举中,江松华一举当选了人口达6000人的三甲镇新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成为全省最年轻的村支书。“既然选择当村干部,就要甘心劳碌,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江松华说。
像江松华这样富有社会责任感、贴心服务群众的“春苗”还有很多:陂面镇上河村的张波奋身救起落水儿童;陂面居委的李金莲健全社区服务、完善防火系统;岗美镇黄塘村的黄耀华组织成立“恩源公益”,募捐5.5万元用于村里公共事业建设;永宁镇文村村的黄江南每逢春节就会免费给村民写春联;潭水镇盘新村的詹世健经常到村民的五保户家中,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打水煮饭。“看到这些年轻人,我就看到了农村未来的希望。”盘新村五保户王宾桓说。
各显神通提高农民收入
这些“春苗”大多都有自身专业技术特长,或者有过创业经验,他们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水平。
岗美镇黄塘村的黄耀华2007年毕业于长沙医学院计算机专业,先后在深圳、上海等地创业,与朋友合伙在上海经营一家网络公司,每年仅分红收入就有30多万元。
去年开始,黄耀华结识了留美归国的隔壁村村民谢健。在与谢健的交往中,黄耀华提出,是否能有一种办法,既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让他们有长期的保障,同时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谢健与黄耀华想出了一套方案:成立农业公司,让村民以土地地租的方式入股,把农民的地集中起来,利用大规模种植技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同时打通销售渠道。今年初,黄塘村的云顶农业有限公司和恩源合作社成立。“我们根据市场调研选择农作物种类,今年是种无子西瓜,已经有几百亩,收成了一次,西瓜全部销往北方。”黄耀华说,到今年年底,村民们就可以得到第一笔分红,本身一亩地租金仅有200元,入股公司后,年底将至少获得几千元的分红。
“现在我把上海公司的股份全部卖掉,专门回村进行再创业。我有信心,种地能比在上海开公司还赚钱。”黄耀华说。
“春苗”们在集中培训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互相之间常常周末聚会,有什么创业致富的点子也会交流。在黄耀华的带领下,陂面镇上河村的张波也加入了这种创业模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加自己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村民们能受益。”张波说。
看到不少村民农忙过后尤其是赋闲在家的妇女经常无聊地围坐一桌“砌城墙”,春湾镇区垌村的林新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得知村里有外出乡贤在外开厂,生意红红火火,“我要通过招商引资,让村里人多一个就业的平台,真正推动家乡经济的发展”。脑子里有了主意,林新平便迅速行动起来,利用自己祖辈三代经营诊所的人缘关系,广泛寻找支持。在他的努力下,动员本村外出老板回乡投资置业,先后创办了祥鸿皮具厂和四海制衣厂,农忙过后在家闲着的村民现在能进工厂上班,每人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
“每个村都要配‘春苗’”
“春苗”后备干部有理想、有思路、有知识、有冲劲,他们的这些共同优势很快在工作中得以体现。他们用实际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村干部的作风,改变着农村的落后。
上岗锻炼期间,“春苗”们渐入佳境。很多村干部反映,他们缺乏电脑操作与运用的经验,而这些正是年轻的“春苗”们所擅长的,岗美镇那旦村的“春苗”邹崇国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电脑技术特别拿手,在他的帮助下,村里的村干部们都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以往村干部要去镇上领取一份文件,来回要赶上十几公里的路,现在电脑一开就能接收文件。那旦村村干部黎君告诉记者,“阿国回来以后,教会了我们用电脑收发邮件,现在可以节省时间做其他的工作。”
“他们年轻有文化、有激情,敢想敢干,会管理也懂管理,带头致富能力强,是我们农村最渴望的人才。”马水镇中岗村老支书谢日旺说。
年轻干部们的到来,也给原有的村干部形成了一种压力,春城镇头堡村村支书赖正宇说:“‘春苗’们的到来,他们怀着知识文化,给我们原来的村干部带来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是这种压力也给予我们一种动力,再不是以前某些干部流于形式,做不做一个样,给我们村级干部以后工作带来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今年的村级换届选举中,“春苗”们的工作也得到了选民们的认可。首批50名“春苗”工程后备干部中,46人被选入了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5人当选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5人当选为副主任,24人当选为村委委员,12人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
“春苗”们的发展,与阳春市为其量身定制的自身规划有很大的关系。阳春市委组织部采取“择优选拔+集中培训+上岗锻炼”的形式对“春苗”工程后备干部进行选育培养。对考进的苗子进行6期6个月的内容包含党的十八大精神、农村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30多门课程以及含军训、参观学习在内的多种形式培训,着重提高其理论素质和“双带”能力。除聘请专家、教授来开班外,阳春市委主要领导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邝东晓还亲自为“春苗”工程的学员们授课,给他们讲授书本外的各种知识和农村工作的方法经验。
“春苗”们告诉记者:“课程很有意思,会请同学们上台,一个扮演有意见的群众,一个扮演村干部,现场模拟如何处理各种问题。”
目前,阳春市决定大力推进第二批“春苗”工程,今年第二批选聘的“春苗”人数将达到100人,力争为全市343个村委会都配备1名村级后备干部。
阳春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级市,与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样,存在着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难题,村干部年龄偏大、任职时间偏长、文化程度偏低、活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2011年村“两委”换届后,阳春市在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了村级后备干部“春苗”工程:由市委组织部在有志服务农村、年龄35周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中统一选拔一批优秀村级后备干部。
如今,“春苗”工程启动已有3年时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春苗”们扎根农村,给农村的面貌和村干部的精气神都带来了正能量。在今年的农村社区“两委”换届中,首批50名“春苗”工程后备干部,有46人经村民投票进入了村、社区“两委”班子,使得全市村级“两委”班子的平均年龄下降了近两岁,显示出了“春苗”工程的明显成效。
扎根农村为民办事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受户籍不在任职村、农村经济落后等因素影响,大学生村干部普遍存有“只锻炼不扎根”的心态,在村仅工作2到3年。为此,阳春市“春苗”工程在对后备干部进行培训之后,安排他们回原籍村与村干部一起工作,让他们在参与村里事务中锻炼能力,在为村民服务中树立威信、得到村民认可。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春苗”们在村里“熟口熟面”,不少“春苗”从一点一滴开始,为乡亲们做了很多好事实事。
在农村,路是便民之路,也是致富之路。走进阳春市三甲镇新坡村罗坡寨自然村,一条崭新的硬底化村道映入眼帘,长2.5公里,于2013年9月竣工通车,使得沿线7条自然村、1500多名群众受益。说起这条路,罗坡寨村民总会提起一个年轻人:“春苗”后备干部江松华。回村上任后,小江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做通35户有抵触情绪村民的思想工作,通过晚上登门“走亲戚”、白天走进田间地头耐心“磨”,2个多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罗坡寨全体村民的支持。
三甲镇新坡村群众向记者反映,江松华从小就很喜欢帮助别人。去年秋收期间,他获知大一自然村年过七旬村民江显龙家的稻谷尚未收割完,迅速赶往江爷爷的田间,经过两天辛苦的收割,江爷爷家近4亩稻谷终于在风雨来临之前全部收割完毕。
今年的换届选举中,江松华一举当选了人口达6000人的三甲镇新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成为全省最年轻的村支书。“既然选择当村干部,就要甘心劳碌,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江松华说。
像江松华这样富有社会责任感、贴心服务群众的“春苗”还有很多:陂面镇上河村的张波奋身救起落水儿童;陂面居委的李金莲健全社区服务、完善防火系统;岗美镇黄塘村的黄耀华组织成立“恩源公益”,募捐5.5万元用于村里公共事业建设;永宁镇文村村的黄江南每逢春节就会免费给村民写春联;潭水镇盘新村的詹世健经常到村民的五保户家中,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打水煮饭。“看到这些年轻人,我就看到了农村未来的希望。”盘新村五保户王宾桓说。
各显神通提高农民收入
这些“春苗”大多都有自身专业技术特长,或者有过创业经验,他们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水平。
岗美镇黄塘村的黄耀华2007年毕业于长沙医学院计算机专业,先后在深圳、上海等地创业,与朋友合伙在上海经营一家网络公司,每年仅分红收入就有30多万元。
去年开始,黄耀华结识了留美归国的隔壁村村民谢健。在与谢健的交往中,黄耀华提出,是否能有一种办法,既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让他们有长期的保障,同时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谢健与黄耀华想出了一套方案:成立农业公司,让村民以土地地租的方式入股,把农民的地集中起来,利用大规模种植技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同时打通销售渠道。今年初,黄塘村的云顶农业有限公司和恩源合作社成立。“我们根据市场调研选择农作物种类,今年是种无子西瓜,已经有几百亩,收成了一次,西瓜全部销往北方。”黄耀华说,到今年年底,村民们就可以得到第一笔分红,本身一亩地租金仅有200元,入股公司后,年底将至少获得几千元的分红。
“现在我把上海公司的股份全部卖掉,专门回村进行再创业。我有信心,种地能比在上海开公司还赚钱。”黄耀华说。
“春苗”们在集中培训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互相之间常常周末聚会,有什么创业致富的点子也会交流。在黄耀华的带领下,陂面镇上河村的张波也加入了这种创业模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加自己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村民们能受益。”张波说。
看到不少村民农忙过后尤其是赋闲在家的妇女经常无聊地围坐一桌“砌城墙”,春湾镇区垌村的林新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得知村里有外出乡贤在外开厂,生意红红火火,“我要通过招商引资,让村里人多一个就业的平台,真正推动家乡经济的发展”。脑子里有了主意,林新平便迅速行动起来,利用自己祖辈三代经营诊所的人缘关系,广泛寻找支持。在他的努力下,动员本村外出老板回乡投资置业,先后创办了祥鸿皮具厂和四海制衣厂,农忙过后在家闲着的村民现在能进工厂上班,每人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
“每个村都要配‘春苗’”
“春苗”后备干部有理想、有思路、有知识、有冲劲,他们的这些共同优势很快在工作中得以体现。他们用实际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村干部的作风,改变着农村的落后。
上岗锻炼期间,“春苗”们渐入佳境。很多村干部反映,他们缺乏电脑操作与运用的经验,而这些正是年轻的“春苗”们所擅长的,岗美镇那旦村的“春苗”邹崇国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电脑技术特别拿手,在他的帮助下,村里的村干部们都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以往村干部要去镇上领取一份文件,来回要赶上十几公里的路,现在电脑一开就能接收文件。那旦村村干部黎君告诉记者,“阿国回来以后,教会了我们用电脑收发邮件,现在可以节省时间做其他的工作。”
“他们年轻有文化、有激情,敢想敢干,会管理也懂管理,带头致富能力强,是我们农村最渴望的人才。”马水镇中岗村老支书谢日旺说。
年轻干部们的到来,也给原有的村干部形成了一种压力,春城镇头堡村村支书赖正宇说:“‘春苗’们的到来,他们怀着知识文化,给我们原来的村干部带来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是这种压力也给予我们一种动力,再不是以前某些干部流于形式,做不做一个样,给我们村级干部以后工作带来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今年的村级换届选举中,“春苗”们的工作也得到了选民们的认可。首批50名“春苗”工程后备干部中,46人被选入了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5人当选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5人当选为副主任,24人当选为村委委员,12人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
“春苗”们的发展,与阳春市为其量身定制的自身规划有很大的关系。阳春市委组织部采取“择优选拔+集中培训+上岗锻炼”的形式对“春苗”工程后备干部进行选育培养。对考进的苗子进行6期6个月的内容包含党的十八大精神、农村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30多门课程以及含军训、参观学习在内的多种形式培训,着重提高其理论素质和“双带”能力。除聘请专家、教授来开班外,阳春市委主要领导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邝东晓还亲自为“春苗”工程的学员们授课,给他们讲授书本外的各种知识和农村工作的方法经验。
“春苗”们告诉记者:“课程很有意思,会请同学们上台,一个扮演有意见的群众,一个扮演村干部,现场模拟如何处理各种问题。”
目前,阳春市决定大力推进第二批“春苗”工程,今年第二批选聘的“春苗”人数将达到100人,力争为全市343个村委会都配备1名村级后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