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新新方法和解决新问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能动性之上,它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从哲学的层面上看,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内因,教师的引导点拨是学习的外部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为了激励学习内因。从认识心理学视角分析,学生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提倡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是在一定情境中诱发的。因此,创设新奇、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动机,以激发、维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行为。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前,我在黑板上出示一组很大的数:1353、5913、71532等。然后提问学生:“谁能很快说出上面这几个数中的哪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想不出“快”的方法,都纷纷埋头用笔写,一个数一个数地除。正当学生紧张而忙碌于计算时,我叫他们停下来,并让学生随便排一个数,我都能很快说出是否能被3整除……此时,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创设条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有目的的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例如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我设计了下列导学提纲:(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怎么确定?(3)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时间认识后,提纲逐步精简,最后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棍”,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
二、自主创新
“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
1、质疑中创新。“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前提。许多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难开始,从解疑入手的。因此,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膽质疑,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培养 学生“敢问”“善问”的良好品质。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质疑,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2、求异创新。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具有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积极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除了书本上的计算方法以外,你能想出一种计算方法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除了懂得书本中的想加做法”,如15-9=(6),想(6)+9=15外,另外还想出了许多方法。比如15-9=?想10-9=1,1+5=6(破十法);想十几减9就等于几加1。15-9=5+1;16-9=6+1……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还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3、操作中创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有特殊功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将圆平均分成16份,并把其中的1份,再分成2等份,拆拼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大胆尝试,将圆拆拼成其它图形来推导出计算公式。学生将圆拆拼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同样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新新方法和解决新问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能动性之上,它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从哲学的层面上看,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内因,教师的引导点拨是学习的外部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为了激励学习内因。从认识心理学视角分析,学生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提倡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是在一定情境中诱发的。因此,创设新奇、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动机,以激发、维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行为。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前,我在黑板上出示一组很大的数:1353、5913、71532等。然后提问学生:“谁能很快说出上面这几个数中的哪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想不出“快”的方法,都纷纷埋头用笔写,一个数一个数地除。正当学生紧张而忙碌于计算时,我叫他们停下来,并让学生随便排一个数,我都能很快说出是否能被3整除……此时,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创设条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有目的的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例如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我设计了下列导学提纲:(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怎么确定?(3)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时间认识后,提纲逐步精简,最后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棍”,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
二、自主创新
“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
1、质疑中创新。“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前提。许多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难开始,从解疑入手的。因此,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膽质疑,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培养 学生“敢问”“善问”的良好品质。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质疑,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2、求异创新。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具有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积极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除了书本上的计算方法以外,你能想出一种计算方法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除了懂得书本中的想加做法”,如15-9=(6),想(6)+9=15外,另外还想出了许多方法。比如15-9=?想10-9=1,1+5=6(破十法);想十几减9就等于几加1。15-9=5+1;16-9=6+1……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还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3、操作中创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有特殊功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将圆平均分成16份,并把其中的1份,再分成2等份,拆拼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大胆尝试,将圆拆拼成其它图形来推导出计算公式。学生将圆拆拼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同样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