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对应聘者不再单纯要求具备一技之长,而是越来越青睐综合型人才,在招聘要求中通常还要求应聘者同时拥有一定等级的英语水平证书。可见,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水平,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工作。尽管在这几十年里,教育深化改革提高了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教学也取得了极大成就,但与时下社会发展和当下人才市场需求仍有差距。在大学生英语学习者中,艺术生是一个让众多英语教师头疼的群体,本文将通过分析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提出针对性措施,借以提高艺术生英语教学质量,使其更好的应对社会的竞争。
1.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现状分析
1.1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通过近几年对艺术生进行大学英语授课发现,艺术生性格张扬、外向、情感丰富、想象力丰富,对实用性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且接受能力强,不喜欢死记硬背。他们大多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文化课学习,这是由该类考生高考录取文化科分数要求较低于其他专业考生所造成的。正因为如此大部分艺术生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对自身专业的钻研上,认为英语对其自身专业帮助不大,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导致英语成绩始终提不上去。
1.2艺术专业英语授课老师的现状
由于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模式单一,应试氛围浓厚,众多教师在对艺术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对语法、阅读、词汇的学习, 忽略了对学生听说能力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经常抱怨上艺术专业的英语课没有激情,学生死气沉沉,一问三不知,上课仿似是在唱独角戏。这样一来,学生因为没有学习热情而对上课内容无动于衷,教师因为学生的无动于衷而对学生失去信心,课堂气氛不活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课;老师上课任务式地将知识点交给学生,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接受、消化。
1.3我校大学英语教材的使用现状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材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校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由高教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第二版)》。此教材难度适中,课文选材贴近日常生活,将听、说、读、写均囊括其中,并配套有相关的练习册,但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大部分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完成,而现用教材内容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关心程度,这些练习册也就形同虚设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高校在教材选用时没有考虑学生专业的特殊性,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达到训练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目标很难实现,总体英语水平长期低于大纲的要求。
2.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2.1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是教与学的重要源泉。教师以大纲为指导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从教材中获取语言知识, 训练和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艺术生英语底子薄,在高中时期没能构建完整的英语知识结构,如果所使用的教材内容不能联系他们的专业且难度过高,就难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目标将会很难实现。因此教材的改革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更要与艺术生的专业结合,并且知识内容要基础、简单,难度不宜太高。只有使学生觉得学习英语对自身有帮助,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改革后的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材有其独特的内涵,是英语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体,既要兼顾学生英语基础,又穿插专业性知识,主要针对口语、语法进行教学。在每一单元开设四个部分:语音、对话、课文阅读、写作,同时将语法教学穿插在课文阅读部分。
口语教学分为语音教学和对话练习。艺术生大部分单词量少,发音不标准,通过语音学习,使学生掌握一般的语音常识,做到能够自己拼读单词、发音标准,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更有利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了较好的语音基础,在进行对话练习过程中,教材使用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同时教材将在对话中提供较多的学生可能出现的表达方式,这样让有心练习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当他们在课外遇到相似的情景时便会很自然地用英语穿插对话,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语法教学分为基础语法学习和写作练习。
艺术生的英法知识薄弱,在进入大学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很希望能够获取比较系统全面的语法知识。改革后教材对语法的讲解不仅具备系统性,而且将语法知识穿插于课文之间,并在课文之后的习题中设计语法训练,例句从课文中摘取,既有针对性又有完整性。课文内容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说明文或者人物传记,并在课文之前提供相关专业术语和词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完成课文与语法的学习之后,通过模仿课文体裁进行写作练习,教材为学生提供写作时可能用到的词汇、固定搭配等信息,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本课所学语法知识来完成写作练习,这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方法,也是巩固语法、词汇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结合艺术生的性格特点及其专业特征等实际情况,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应致力于提高艺术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本人所提出的教材改革方向环环紧凑,突出基础性、实用性和专业性,大大提高了艺术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2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艺术专业的大学英语任课老师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艺术生认为如果任课老师风趣幽默,有耐心和爱心,知识面广,他们会对该教师的课程比较感兴趣。也即是说教师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对英语感不感兴趣,与任课老师自身的修养和艺术气质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课后主动和学生交流,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一个很随和并愿意和他们交朋友的人,慢慢地学生喜欢教师了,也喜欢教师上的英语课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喜欢的评价方式,反馈教师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修改,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不再是简单地传授学生英语知识, 而是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扮演鼓励者、引导者、信息提供者的角色,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千篇一律地机械授课,没有顾及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课堂气氛紧张、呆板,这是不能适用于艺术生的,教师上课的重心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好语言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针对现行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直观的特点,教师应该围绕他们所关注的事情来开展教学,多穿插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文背景知识,借助网络搜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来作为模板,比如电影、名画名家、网络游戏等图片,间接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候为了使教学效果更为直观,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到学生专业课的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轻松,兴趣也能提上去。
3.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是应对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措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不断的试验、研究。在教材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特殊性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励,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维护好已经培养起来的兴趣,进行更深层的学习。总之,通过对艺术生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综合性人才,这不管是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或是对国家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国语出版社,2008:108-134
[2] 霍颜艳,体音美专业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与创新[J].开封教育学院院报,2003(4):32-33
[3] 杨梦,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特点结合[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3):203-204
[4] 陆怀武,高职艺术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66-68
[5] 李瑛,关于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2007(6):91-93
1.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现状分析
1.1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通过近几年对艺术生进行大学英语授课发现,艺术生性格张扬、外向、情感丰富、想象力丰富,对实用性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且接受能力强,不喜欢死记硬背。他们大多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文化课学习,这是由该类考生高考录取文化科分数要求较低于其他专业考生所造成的。正因为如此大部分艺术生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对自身专业的钻研上,认为英语对其自身专业帮助不大,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导致英语成绩始终提不上去。
1.2艺术专业英语授课老师的现状
由于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模式单一,应试氛围浓厚,众多教师在对艺术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对语法、阅读、词汇的学习, 忽略了对学生听说能力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经常抱怨上艺术专业的英语课没有激情,学生死气沉沉,一问三不知,上课仿似是在唱独角戏。这样一来,学生因为没有学习热情而对上课内容无动于衷,教师因为学生的无动于衷而对学生失去信心,课堂气氛不活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课;老师上课任务式地将知识点交给学生,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接受、消化。
1.3我校大学英语教材的使用现状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材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校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由高教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第二版)》。此教材难度适中,课文选材贴近日常生活,将听、说、读、写均囊括其中,并配套有相关的练习册,但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大部分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完成,而现用教材内容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关心程度,这些练习册也就形同虚设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高校在教材选用时没有考虑学生专业的特殊性,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达到训练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目标很难实现,总体英语水平长期低于大纲的要求。
2.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2.1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是教与学的重要源泉。教师以大纲为指导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从教材中获取语言知识, 训练和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艺术生英语底子薄,在高中时期没能构建完整的英语知识结构,如果所使用的教材内容不能联系他们的专业且难度过高,就难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目标将会很难实现。因此教材的改革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更要与艺术生的专业结合,并且知识内容要基础、简单,难度不宜太高。只有使学生觉得学习英语对自身有帮助,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改革后的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材有其独特的内涵,是英语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体,既要兼顾学生英语基础,又穿插专业性知识,主要针对口语、语法进行教学。在每一单元开设四个部分:语音、对话、课文阅读、写作,同时将语法教学穿插在课文阅读部分。
口语教学分为语音教学和对话练习。艺术生大部分单词量少,发音不标准,通过语音学习,使学生掌握一般的语音常识,做到能够自己拼读单词、发音标准,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更有利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了较好的语音基础,在进行对话练习过程中,教材使用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同时教材将在对话中提供较多的学生可能出现的表达方式,这样让有心练习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当他们在课外遇到相似的情景时便会很自然地用英语穿插对话,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语法教学分为基础语法学习和写作练习。
艺术生的英法知识薄弱,在进入大学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很希望能够获取比较系统全面的语法知识。改革后教材对语法的讲解不仅具备系统性,而且将语法知识穿插于课文之间,并在课文之后的习题中设计语法训练,例句从课文中摘取,既有针对性又有完整性。课文内容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说明文或者人物传记,并在课文之前提供相关专业术语和词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完成课文与语法的学习之后,通过模仿课文体裁进行写作练习,教材为学生提供写作时可能用到的词汇、固定搭配等信息,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本课所学语法知识来完成写作练习,这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方法,也是巩固语法、词汇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结合艺术生的性格特点及其专业特征等实际情况,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应致力于提高艺术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本人所提出的教材改革方向环环紧凑,突出基础性、实用性和专业性,大大提高了艺术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2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艺术专业的大学英语任课老师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艺术生认为如果任课老师风趣幽默,有耐心和爱心,知识面广,他们会对该教师的课程比较感兴趣。也即是说教师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对英语感不感兴趣,与任课老师自身的修养和艺术气质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课后主动和学生交流,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一个很随和并愿意和他们交朋友的人,慢慢地学生喜欢教师了,也喜欢教师上的英语课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喜欢的评价方式,反馈教师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修改,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不再是简单地传授学生英语知识, 而是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扮演鼓励者、引导者、信息提供者的角色,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千篇一律地机械授课,没有顾及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课堂气氛紧张、呆板,这是不能适用于艺术生的,教师上课的重心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好语言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针对现行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直观的特点,教师应该围绕他们所关注的事情来开展教学,多穿插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文背景知识,借助网络搜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来作为模板,比如电影、名画名家、网络游戏等图片,间接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候为了使教学效果更为直观,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到学生专业课的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轻松,兴趣也能提上去。
3.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是应对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措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不断的试验、研究。在教材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特殊性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励,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维护好已经培养起来的兴趣,进行更深层的学习。总之,通过对艺术生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综合性人才,这不管是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或是对国家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国语出版社,2008:108-134
[2] 霍颜艳,体音美专业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与创新[J].开封教育学院院报,2003(4):32-33
[3] 杨梦,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特点结合[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3):203-204
[4] 陆怀武,高职艺术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66-68
[5] 李瑛,关于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2007(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