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作為我国科技领域的后备人才,其自身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对我国未来科技水平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对高中生开展科技能力的培养活动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另外,在学习中培养高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对我国科技后备人才科学素养,及我国科技水平的显著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科技能力;课程改革;培养
0 引言
科技能力培养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学习中选择不同的专题进行专门研究,并在主动的教学与实验过程中获得结果,进而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活动。这种科技技能的培训无论是理论知识的确定,还是实践知识的探索,对于高中生来说都是一种对新鲜知识的有效获取途径。目前而言,高中生的科学技能教学活动主要为被动获取,众多教学工作者也针对高中生的科学能力培养工作展开了深入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稳步提升高中生的科技能力,成为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1 高中生科技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
我国高中生科技能力的培养研究较晚,在对其培养过程的模式探寻中,一般多采用国外的适时教育模式与国内引导教育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国外适时教育模式是欧美国家对学生科技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课程之一,由于高中的必修课程较多,且课业较为繁重,一般对于学生科技能力的培养多在寒暑假、周末和相应课程添加固定时间。同时进行这一能力培养的形式较多,一般需要结合实际需求与学生能力,进行适量、适当选取。国内引导教育模式是当前社会较为认可且广泛使用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基本理念就是:每一个高中生都有权利使自己的科学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大多数高中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切实了解高中生的特点,并积极为其提供相应服务与设备[1]。
高中生自身科技能力的提升,一般根据个体差异,相同知识需要了解透彻的时间不同,因此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与能力调整更丰富的科技知识。学校和社会也需要尽可能为高中生配备相应科技实验条件,满足高中生的科技能力提升的特殊需求。另外引导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保证高中生在进行科技能力学习的时候更加自主,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团结、协调能力的稳步提升,对其社会性的发展需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 高中生科技能力的培养策略
2.1营造科学情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论在任何领域,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要重要的多,但是高中生受传统教育束缚,再加上自身心性不成熟,决定了高中生对于问题提出的一种障碍,特别是对一些具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更加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高中生创设相应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驱动力,引发其探究的行为,让学生面对众多疑问时,可以产生浓厚兴趣,找出问题核心,通过现象研究本质,进一步提升自主能力。
2.2 鼓励大胆假设 培养学生探究结果的能力
能否找到解决方案是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的关键所在,但是高中生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再加上科学思维没有得到过系统锻炼,无法沿着正确的轨迹直达解决问题的目标,因此在科学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培养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消除学生对未知的恐惧,鼓励学生与教师对话,培养其质疑教师观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消除学生对错误的一种纠结,鼓励学生多说、多想、多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创新,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相关信息的排列组合,当再次遇到新的问题时,可以做到科学预测,快而准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3 创设动手环节 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的能力
针对高中生而言,其动手能力多指脑与手的配合协调能力,是科学培养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动手能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的实现,而且也会对大脑的锻炼产生相应影响。而高中生的动手能力正是诸多能力中较为薄弱的一项,也对其科技能力的提升产生的一定的制约[2]。因此教师应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验,根据实际需要与随机添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更多的组织学生进行统一实验,或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将课内与课外充分连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科技实验时间,引导学生全面、全程完成一项科技实验的探究过程,增强自身动手能力。
2.4 辅助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信息处理的速度、深度、广度都有了全面的提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与快捷。因此在对高中生科技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要教学生运用各种设备、资源、场所获取相应的知识与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等不同场所获取和解读知识,还要教会学生除了搜索成文资料外,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等不同形式搜集资料。如此多形式、多手段的资料搜集,会为科技实验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可能。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数据、资料、结果的良好记录习惯,为最后的实验总结整理素材。
2.5 指导报告撰写 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
信息时代离不开各类交流与表达,合作的能力与团队的意识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科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交流、合作的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中,与同伴分享成果、创意和信息。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科技成果进行报告式的成文撰写,用明确的语言、文字、图表等形式将探究结果进行呈现。
此外,还可以通过辩论会、演讲会、板报、刊物等不同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将自己的想法、看法全面呈现。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别人还会就自己的看法为自己的实验提建议,便于辩证的看待,更好的学习。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生科技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要符合高中生实际的心理需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辅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与自尊心,要有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时代精神,引导他们对新的科技有兴趣、有思路、有决策,进一步提升科技能力,为高中生的未来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邵焕荣,刘慧芳.研究性学习中高中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3,(2):60-62.
[2]薛海平,胡咏梅,段鹏阳.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科学,2011,(5):68-70.
关键词:高中生;科技能力;课程改革;培养
0 引言
科技能力培养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学习中选择不同的专题进行专门研究,并在主动的教学与实验过程中获得结果,进而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活动。这种科技技能的培训无论是理论知识的确定,还是实践知识的探索,对于高中生来说都是一种对新鲜知识的有效获取途径。目前而言,高中生的科学技能教学活动主要为被动获取,众多教学工作者也针对高中生的科学能力培养工作展开了深入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稳步提升高中生的科技能力,成为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1 高中生科技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
我国高中生科技能力的培养研究较晚,在对其培养过程的模式探寻中,一般多采用国外的适时教育模式与国内引导教育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国外适时教育模式是欧美国家对学生科技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课程之一,由于高中的必修课程较多,且课业较为繁重,一般对于学生科技能力的培养多在寒暑假、周末和相应课程添加固定时间。同时进行这一能力培养的形式较多,一般需要结合实际需求与学生能力,进行适量、适当选取。国内引导教育模式是当前社会较为认可且广泛使用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基本理念就是:每一个高中生都有权利使自己的科学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大多数高中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切实了解高中生的特点,并积极为其提供相应服务与设备[1]。
高中生自身科技能力的提升,一般根据个体差异,相同知识需要了解透彻的时间不同,因此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与能力调整更丰富的科技知识。学校和社会也需要尽可能为高中生配备相应科技实验条件,满足高中生的科技能力提升的特殊需求。另外引导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保证高中生在进行科技能力学习的时候更加自主,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团结、协调能力的稳步提升,对其社会性的发展需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 高中生科技能力的培养策略
2.1营造科学情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论在任何领域,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要重要的多,但是高中生受传统教育束缚,再加上自身心性不成熟,决定了高中生对于问题提出的一种障碍,特别是对一些具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更加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高中生创设相应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驱动力,引发其探究的行为,让学生面对众多疑问时,可以产生浓厚兴趣,找出问题核心,通过现象研究本质,进一步提升自主能力。
2.2 鼓励大胆假设 培养学生探究结果的能力
能否找到解决方案是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的关键所在,但是高中生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再加上科学思维没有得到过系统锻炼,无法沿着正确的轨迹直达解决问题的目标,因此在科学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培养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消除学生对未知的恐惧,鼓励学生与教师对话,培养其质疑教师观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消除学生对错误的一种纠结,鼓励学生多说、多想、多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创新,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相关信息的排列组合,当再次遇到新的问题时,可以做到科学预测,快而准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3 创设动手环节 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的能力
针对高中生而言,其动手能力多指脑与手的配合协调能力,是科学培养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动手能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的实现,而且也会对大脑的锻炼产生相应影响。而高中生的动手能力正是诸多能力中较为薄弱的一项,也对其科技能力的提升产生的一定的制约[2]。因此教师应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验,根据实际需要与随机添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更多的组织学生进行统一实验,或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将课内与课外充分连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科技实验时间,引导学生全面、全程完成一项科技实验的探究过程,增强自身动手能力。
2.4 辅助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信息处理的速度、深度、广度都有了全面的提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与快捷。因此在对高中生科技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要教学生运用各种设备、资源、场所获取相应的知识与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等不同场所获取和解读知识,还要教会学生除了搜索成文资料外,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等不同形式搜集资料。如此多形式、多手段的资料搜集,会为科技实验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可能。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数据、资料、结果的良好记录习惯,为最后的实验总结整理素材。
2.5 指导报告撰写 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
信息时代离不开各类交流与表达,合作的能力与团队的意识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科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交流、合作的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中,与同伴分享成果、创意和信息。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科技成果进行报告式的成文撰写,用明确的语言、文字、图表等形式将探究结果进行呈现。
此外,还可以通过辩论会、演讲会、板报、刊物等不同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将自己的想法、看法全面呈现。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别人还会就自己的看法为自己的实验提建议,便于辩证的看待,更好的学习。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生科技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要符合高中生实际的心理需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辅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与自尊心,要有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时代精神,引导他们对新的科技有兴趣、有思路、有决策,进一步提升科技能力,为高中生的未来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邵焕荣,刘慧芳.研究性学习中高中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3,(2):60-62.
[2]薛海平,胡咏梅,段鹏阳.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科学,2011,(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