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选自宗璞编写的《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此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文革”动乱结束不久,作者的创伤尚未平复,小弟又身患绝症,作者内心非常悲痛,无以纾解,她曾在《苦小弟》一文中写道:“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了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1]此时,作者徘徊于庭院中,偶然于行进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而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此文编排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该单元以“自然景物”为主题,集中选取了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展现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写景散文,作者从藤萝花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以精细的工笔描摹了繁华似锦的盛开景象和独具特色的神采风韵。花的色泽、花的芳香、花的形态,都形象可感;眼前的紫藤萝花使作者自然而然地回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株紫藤萝,“繁盛”与“伶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此,在其笔下,紫藤萝的外在情态与内在精神并举,而自身对自然的感触又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使读者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永恒,更让人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教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七年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还比较模煳,有些孩子甚至漠视生命的存在价值。因此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好、感受生命之艰辛、探求生命之意义、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语言美,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2.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厘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3.学习此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4.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摹景物的。
2.学习作者如何借助景物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感受课文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四、教学难点
1.品味课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语言美。
2.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感受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生命的认识。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學方法
朗读法、讲解法、圈点勾画注法、合作探究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激趣
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你们见过紫藤萝花吗?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见过的紫藤萝花的样子?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并以李白的《紫藤树》作结:“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紫藤萝花清新美好,给人美的享受。)
(2)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能不能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形容一下瀑布的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作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雄伟壮观,给人力量感。)
(3)同学们,你们见过紫藤萝瀑布吗?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起去感受不一样的紫藤萝和不一样的瀑布。
(板书课题及作者:紫藤萝瀑布、宗璞。)
2.了解作者,熟悉背景。
宗璞:(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1951年毕业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获得好评。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写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强了生活的勇气,于是写成此文。
3.正解题目,想象花美。
(1)把“紫藤萝”和“瀑布”放在一起,你是如何理解课文题目的?能否改成“紫藤萝”? (教师总结:这是一树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瀑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紫藤萝,不能改成“紫藤萝”,紫藤萝瀑布”带有动态的效果,而“紫藤萝”则没有,“瀑布”化静为动,先声夺人,有充满生机与活力之感,体现一种力量、生命之美,写出紫藤萝盛开时的繁盛、壮观。)
(2)根據题目,你能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三五句话定格下来。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带着对紫藤萝美好的想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精彩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之美
3.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景物描写引起你共鸣的语句,并和自己刚才想象的美景作比较,初步感受花之美。
(三)品读“看花”,共赏花之美
1.老师和学生配合朗读课文。请同学再次梳理课文描写紫藤萝花开胜景的语句。(配音乐、图片)屏显紫藤萝花的不同画面。
2.请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眼前所见紫藤萝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屏显:盛。
3.你能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读出紫藤萝的“盛”?请用“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句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可以从用词、描写、修辞等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4.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1)屏显: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从整体着墨,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紫藤萝的形态美,具有动态感,“辉煌的淡紫色”又展示了花的色彩美,直接写出了眼中所见紫藤萝的繁盛、壮观。)
(2)屏显: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运用拟人的手法,从外形到内蕴,化静为动,展现了紫藤萝花穗的童趣美,表现了它们的勃勃生机,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3)屏显: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运用比喻的手法,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4)屏显: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色彩美。)
(5)屏显: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3.小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又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总结。作者从形态、颜色、香气三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艺术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的茂密、旺盛。)
(四)研读“忆花”,感受情之美
1.一树紫藤萝花一直都是这么旺盛?请同学们研读第8自然段,看看紫藤萝花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不同时期的紫藤萝又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了十多年前的紫藤萝。眼前的紫藤萝花繁盛、美丽,生机盎然,“尽情”开放;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稀落、伶仃,“谨慎”开放。)
2.联系时代背景,结合“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说说,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经历了什么?
(联系写作背景,明确: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赏花被认为不是劳动者的爱好,是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人遭受迫害,花深受其害。)
3.通过对比,从文中可以看出,花和人的命运有什么相通之处?紫藤萝花命运的变化带给作者感情上怎样的变化?找出描写作者心情的语句加以体会。
屏显: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明确:被紫藤萝花的盛茂吸引,驻足观看。)
屏显: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在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明确:紫藤萝花的生命气息与活力,深深感染了“我”,带走了“我”心中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焦虑与悲痛,心情变得愉悦乐观了。)
屏显: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球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明确:在眼前的紫藤萝和过去的紫藤萝的对比中,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流向人的心底”就是这种过程的形象表达,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强烈。)
师生共同总结:
紫藤萝花:稀落、伶仃——繁盛、美丽、生机盎然。
人: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精神的宁静、生的喜悦。
(五)深读“悟花”,探究理之美
1.作者通过描写紫藤萝花命运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发言,教师引导: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3.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为什么结尾写“我不觉得加快了脚步”?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振奋鼓舞。这种写法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4.读完课文你对人生和生命有了怎样全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人生如花,生命永恒,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5.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请结合上个单元的课文《陋室铭》《爱莲说》和同学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來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和要求等。)
(七)再读课文,总结升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文章的景、情、理。
2.结束语:《紫藤萝瀑布》是一首诗,壮美与优美的意象中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是一首歌,宁静和喜悦的情感中回旋着深沉的旋律。是一幅画,辉煌与紫色的梦幻里描写了生命的色彩。是一盏灯,焦虑和悲痛的黑暗中点燃起生命的火焰。一树平常的紫藤萝就这样深深流进了你我的心田,流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向紫藤萝花一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八、作业布置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花,花既是一种熏陶,也是一种装点,它其实是会说话的,爱花的人一定听得懂。以“假如你就是紫藤萝花,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的形式进行创造性训练。
(说明:可以展示紫藤萝花的风采,也可以表达紫藤萝花的心声。例如:“我是一朵紫藤萝花,绽放笑容的我永远积极乐观。”)
2.宗璞有不少写景状物散文,如《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课外找来读一读并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九、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十、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3],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了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初中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意义认识模糊,引导他们理智地去看待和审视生命本身和生命的发展过程,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初中语文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教育。
《紫藤萝瀑布》是作者宗璞在赏花、忆花过程中的一段情感历程,我们可以把这个情感归为两类。一是对花的情感,花是此文主要描写对象,用的是工笔。二是写人的情感,主旨句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是写花和写人的汇聚处,作者认为,对于个体的人和花来讲,生命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与挫折,有些不幸像她的弟弟那样,是没办法挺过去的,但对于历史来说,它都穿行在险滩平原之间,它总是向前行进的,个人要获得生活的意义,就要把个人的生命意义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联系起来,虽然说个人生命陨落了,但因为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应有的一笔,后人的美好的生活里有他留下的痕迹,个人的生命就因此有了意义。因此,笔者在备课时,力求从《紫藤萝瀑布》这个生命教育点出发,引导学生由花及人,重新认识人生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苦难与不幸,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寄寓的生命哲理,对学生进行必要而有效的生命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重难点。要突破教学难点,就必须围绕作者是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展开教学,这个“物”就是对紫藤萝瀑布的工笔描摹。所以在突破难点之前,我精心设计了“初读课文,感受花之美”和“品读课文,共赏花之美”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学习此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感受眼前紫藤萝花繁盛、美丽、生机盎然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阅读方法,感受紫藤萝花命运的变化,同时由花及人,关注作者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从赏花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完成本课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引导和教育。
本课最难突破的教学点在于学生对宗璞的人生经历和此文的写作背景不太了解,学生很难理解文中关于“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以及“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的表述,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我重点就作者宗璞及写作背景进行介绍,尤其是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和领悟此文主旨的时候,适时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加以体会,给学生一架可攀爬的梯子,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往上爬。这样就可以有效突破此文的教学难点,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注释:
[1]温儒敏、王本华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232页。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页,第2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紫湖初级中学)
《紫藤萝瀑布》选自宗璞编写的《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此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文革”动乱结束不久,作者的创伤尚未平复,小弟又身患绝症,作者内心非常悲痛,无以纾解,她曾在《苦小弟》一文中写道:“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了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1]此时,作者徘徊于庭院中,偶然于行进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而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此文编排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该单元以“自然景物”为主题,集中选取了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展现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写景散文,作者从藤萝花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以精细的工笔描摹了繁华似锦的盛开景象和独具特色的神采风韵。花的色泽、花的芳香、花的形态,都形象可感;眼前的紫藤萝花使作者自然而然地回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株紫藤萝,“繁盛”与“伶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此,在其笔下,紫藤萝的外在情态与内在精神并举,而自身对自然的感触又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使读者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永恒,更让人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教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七年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还比较模煳,有些孩子甚至漠视生命的存在价值。因此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好、感受生命之艰辛、探求生命之意义、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语言美,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2.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厘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3.学习此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4.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摹景物的。
2.学习作者如何借助景物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感受课文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四、教学难点
1.品味课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语言美。
2.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感受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生命的认识。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學方法
朗读法、讲解法、圈点勾画注法、合作探究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激趣
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你们见过紫藤萝花吗?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见过的紫藤萝花的样子?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并以李白的《紫藤树》作结:“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紫藤萝花清新美好,给人美的享受。)
(2)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能不能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形容一下瀑布的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作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雄伟壮观,给人力量感。)
(3)同学们,你们见过紫藤萝瀑布吗?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起去感受不一样的紫藤萝和不一样的瀑布。
(板书课题及作者:紫藤萝瀑布、宗璞。)
2.了解作者,熟悉背景。
宗璞:(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1951年毕业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获得好评。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写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强了生活的勇气,于是写成此文。
3.正解题目,想象花美。
(1)把“紫藤萝”和“瀑布”放在一起,你是如何理解课文题目的?能否改成“紫藤萝”? (教师总结:这是一树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瀑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紫藤萝,不能改成“紫藤萝”,紫藤萝瀑布”带有动态的效果,而“紫藤萝”则没有,“瀑布”化静为动,先声夺人,有充满生机与活力之感,体现一种力量、生命之美,写出紫藤萝盛开时的繁盛、壮观。)
(2)根據题目,你能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三五句话定格下来。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带着对紫藤萝美好的想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精彩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之美
3.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景物描写引起你共鸣的语句,并和自己刚才想象的美景作比较,初步感受花之美。
(三)品读“看花”,共赏花之美
1.老师和学生配合朗读课文。请同学再次梳理课文描写紫藤萝花开胜景的语句。(配音乐、图片)屏显紫藤萝花的不同画面。
2.请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眼前所见紫藤萝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屏显:盛。
3.你能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读出紫藤萝的“盛”?请用“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句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可以从用词、描写、修辞等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4.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1)屏显: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从整体着墨,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紫藤萝的形态美,具有动态感,“辉煌的淡紫色”又展示了花的色彩美,直接写出了眼中所见紫藤萝的繁盛、壮观。)
(2)屏显: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运用拟人的手法,从外形到内蕴,化静为动,展现了紫藤萝花穗的童趣美,表现了它们的勃勃生机,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3)屏显: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运用比喻的手法,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4)屏显: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色彩美。)
(5)屏显: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3.小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又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总结。作者从形态、颜色、香气三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艺术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的茂密、旺盛。)
(四)研读“忆花”,感受情之美
1.一树紫藤萝花一直都是这么旺盛?请同学们研读第8自然段,看看紫藤萝花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不同时期的紫藤萝又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了十多年前的紫藤萝。眼前的紫藤萝花繁盛、美丽,生机盎然,“尽情”开放;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稀落、伶仃,“谨慎”开放。)
2.联系时代背景,结合“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说说,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经历了什么?
(联系写作背景,明确: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赏花被认为不是劳动者的爱好,是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人遭受迫害,花深受其害。)
3.通过对比,从文中可以看出,花和人的命运有什么相通之处?紫藤萝花命运的变化带给作者感情上怎样的变化?找出描写作者心情的语句加以体会。
屏显: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明确:被紫藤萝花的盛茂吸引,驻足观看。)
屏显: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在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明确:紫藤萝花的生命气息与活力,深深感染了“我”,带走了“我”心中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焦虑与悲痛,心情变得愉悦乐观了。)
屏显: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球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明确:在眼前的紫藤萝和过去的紫藤萝的对比中,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流向人的心底”就是这种过程的形象表达,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强烈。)
师生共同总结:
紫藤萝花:稀落、伶仃——繁盛、美丽、生机盎然。
人: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精神的宁静、生的喜悦。
(五)深读“悟花”,探究理之美
1.作者通过描写紫藤萝花命运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发言,教师引导: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3.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为什么结尾写“我不觉得加快了脚步”?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振奋鼓舞。这种写法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4.读完课文你对人生和生命有了怎样全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人生如花,生命永恒,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5.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请结合上个单元的课文《陋室铭》《爱莲说》和同学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來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和要求等。)
(七)再读课文,总结升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文章的景、情、理。
2.结束语:《紫藤萝瀑布》是一首诗,壮美与优美的意象中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是一首歌,宁静和喜悦的情感中回旋着深沉的旋律。是一幅画,辉煌与紫色的梦幻里描写了生命的色彩。是一盏灯,焦虑和悲痛的黑暗中点燃起生命的火焰。一树平常的紫藤萝就这样深深流进了你我的心田,流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向紫藤萝花一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八、作业布置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花,花既是一种熏陶,也是一种装点,它其实是会说话的,爱花的人一定听得懂。以“假如你就是紫藤萝花,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的形式进行创造性训练。
(说明:可以展示紫藤萝花的风采,也可以表达紫藤萝花的心声。例如:“我是一朵紫藤萝花,绽放笑容的我永远积极乐观。”)
2.宗璞有不少写景状物散文,如《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课外找来读一读并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九、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十、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3],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了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初中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意义认识模糊,引导他们理智地去看待和审视生命本身和生命的发展过程,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初中语文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教育。
《紫藤萝瀑布》是作者宗璞在赏花、忆花过程中的一段情感历程,我们可以把这个情感归为两类。一是对花的情感,花是此文主要描写对象,用的是工笔。二是写人的情感,主旨句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是写花和写人的汇聚处,作者认为,对于个体的人和花来讲,生命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与挫折,有些不幸像她的弟弟那样,是没办法挺过去的,但对于历史来说,它都穿行在险滩平原之间,它总是向前行进的,个人要获得生活的意义,就要把个人的生命意义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联系起来,虽然说个人生命陨落了,但因为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应有的一笔,后人的美好的生活里有他留下的痕迹,个人的生命就因此有了意义。因此,笔者在备课时,力求从《紫藤萝瀑布》这个生命教育点出发,引导学生由花及人,重新认识人生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苦难与不幸,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寄寓的生命哲理,对学生进行必要而有效的生命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重难点。要突破教学难点,就必须围绕作者是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展开教学,这个“物”就是对紫藤萝瀑布的工笔描摹。所以在突破难点之前,我精心设计了“初读课文,感受花之美”和“品读课文,共赏花之美”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学习此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感受眼前紫藤萝花繁盛、美丽、生机盎然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阅读方法,感受紫藤萝花命运的变化,同时由花及人,关注作者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从赏花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完成本课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引导和教育。
本课最难突破的教学点在于学生对宗璞的人生经历和此文的写作背景不太了解,学生很难理解文中关于“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以及“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的表述,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我重点就作者宗璞及写作背景进行介绍,尤其是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和领悟此文主旨的时候,适时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加以体会,给学生一架可攀爬的梯子,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往上爬。这样就可以有效突破此文的教学难点,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注释:
[1]温儒敏、王本华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232页。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页,第2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紫湖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