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黑籽和黄籽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色泽差异研究 Ⅱ.黑色素、酪氨酸和酪氨酸酶的变化及相关性

来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蓝型油菜种皮黑色素、酪氨酸酶和游离酪氨酸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菜黑籽与黄籽种皮的黑色素、酪氨酸酶及游离酪氨酸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子发育中期,黑籽种皮的黑色素含量逐渐增加,种子成熟时迅速增加,比黄籽增加6倍以上。种子发育后期黄籽种皮的酪氨酸酶活力下降,而黑籽酶活力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种皮酪氨酸酶活力与黑色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游离酪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油菜黑籽和黄籽种皮色泽差异与黑色素含量有关,黑色素可能由游离酪氨酸转化而来。
其他文献
目的对志贺菌敏感株与基因转移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进行蛋白质组比较,寻找细菌耐多药相关蛋白。方法采用接合基因转移实验对临床分离鉴定志贺菌敏感株进行基因转移耐多药试验;并
在油菜抽薹初期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PL-2 1 500mL/hm2,可使植株矮化25.2cm,各叶节间长度趋于均衡,防倒效果明显.薹茎下部表皮开裂减少,有利于预防菌丝侵染,增强抗病能力,菌核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自身知识薄弱、社会政治地位较低及组织较为松散等问题。在社会资本视阈下,这是由于行动者之间的信任缺失、社会结构中的社会实体缺乏及
应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技术,利用5150全自动快速裂解仪闪速升温功能,对油菜秆在900℃时快速热裂解产物的主要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分离并确认出分子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