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宴 私饭局所谓家宴,按时髦的说法,就是”轰趴”。Home Party在国外颇为流行,一来因为外国人士开放的性格,二来因为他们崇尚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的简称)的生活方式。对于腼腆的中国人来说,家宴是少数人的专利。一来,你必须有个可供展示的”家”的样本;二来,还得有拿得出手的”宴”的菜式。其实,对于不少人来说,家宴就是在家里整一个饭局。豪门或者墨客,每个家的饭局,都各有特色。无论是大宅里凑热闹的吃法,还是请名厨主理精致富于内涵的晚宴,抑或自己动手给朋友们做充满感情的家乡料理,”家”总归胜于”宴”,”局”永远超越”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饭菜之间,在主人待客的心思,以及饭桌上发生的各种趣事
大宅里,来的都是客
俗话说,“桂林看山头,苏州看桥头,福建看石头”,家宴若是到了一定的境界,看的就是人头……在家里组个大局,对于多数忙碌奔波的现代人来说,当属不易。可对于企业家郭奎章来说,家里那些个饭局,已是他生活中的“家常菜”。到场的众多食客,主要不为“饭”,而为“局”来:一看排场,二凑热闹。
主人:郭奎章,深圳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阳人郭奎章,江湖人称“老郭”。学美术出身的老郭,曾经立志要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画家,按他的说法后来却“误入歧途”—当过美编,画过广告牌,搞过装修,办过企业,最后出落成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创建的深圳时尚商业地产集团,麾下项目众多,北有鞍山时尚,沈阳时尚地下街,南有南京时尚莱迪购物广场、广州时尚天河商业广场,载誉无数。
无论是当美编还是做企业,老郭都该归入“奇葩”类型。上个世纪年代末,当别人都争相为自己觅一个铁饭碗的时候,生活稳定的他却“裸着”下海了;步入二十一世纪,与他同龄的企业家都在成功的路上忙忙叨叨,老郭却早早地退居二线,“读书,会友,看地球”,重新思考幸福的真谛。
如今,老郭以广结天下客为乐。他坐落在深圳东部华侨城半山的宅子,背山面海。宅子的座上宾,既有冯仑等企业家,也有跑江湖卖艺的流浪歌手……
主随客便
东北人,素以善饮、好客闻名于世。老郭喝酒颇节制,但在“好客”这件事情上,绝对不含糊。初见老郭,适逢他生日,老郭声称自己并没有通知大家,可从那天下午开始,客人自己鱼贯而来,到入夜来来往往的有上百号人。这次再见他,是一“闲日”,刚从茵特根酒店上完两天高端培训课程的一群企业家,聚在他家吃一顿“便饭”。
老郭对家里来多少人吃饭这事儿,向来很糊涂。下午三点半,管家和阿姨就忙开了,原来说好10个人的小“便饭”,在几个小时内迅速升级成为20多人的大晚宴,冰箱库存告急,厨房人手紧张。幸好,尚未伤及院子里悠闲地踱着步的鸡鸭。
下午四点,穿着花泳裤的老郭,从自家游泳池里爬出来,穿过院子里那几位朗声分享“迪拜顶级酒店见闻”的朋友,随手抓一件轻纱,潇洒地往身上一披,似乎丝毫不为厨房里的窘况而感到焦虑。他笑着说:“来我这里吃饭的朋友都知道,我这儿是三流的饭菜,二流的环境,一流的热情。”
老郭从来不为家宴特别准备什么,在他看来,自然随意便是美。“来我这里,高官和平民,富翁和乞丐都得到平等的接待,如果有人说我怠慢了他,那是由于他自认为他身份显赫,有人说我随和,那是因为他自认为是平民。” 也许因为这种待客的平常心,客人们也常常是自来自去,久而久之,他家房子也就此成了个旅游景点,连这高尚小区的保安也懒得上前盘问。
家宴人满为患的时候,也有些“大人物”朝老郭抱怨过接待力量的不足,老郭指着一边捧着碗蹲着扒拉饭的中年男子说,你看那位就是某某上市公司的老大。客人当场无语。不少上市公司的老板,初次到访时也是客客气气的,一两次过后,也就习惯了老郭的做派,自己到厨房里洗菜、烧饭,再不问身边那些人是什么身份。
做个闲人
老郭不爱以财富作为衡量朋友的标准,他更热衷与“有智慧的人”交往。无论是歌手、演员、体育明星、游艇会会员、劳斯莱斯车主、总裁俱乐部成员,还是得道的高僧、武林的高手,出现在老郭家都不足为奇……说起来,有几分“兼济天下”的意味,但老郭从创业至今,似乎从未“独善其身”。他回想起自己的“第一桶金”,是给一个大学装修食堂,“人家说你来给我干这个活,我就给人家干,从来没跟人家要过报酬。大概就是舍得的关系,付出得多了机会就来了”。这笔生意,他挣了四万块钱。“四万块钱还不少呢,在老家能讨八个媳妇呢。”
从装修公司的包工头,到商业地产的开发商,直到2000年移师南下深圳,老郭已经做了十二年的生意,那些年,他也曾有过心力交瘁、万念俱灰的感觉,“每天就是接客,送客,过着迎来送往的‘皮肉生涯’。喝酒没酒味,吃饭没饭味,睡觉睡不着,感觉找不到人生真正的幸福感。”那段经历,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所创造的成绩,只是沧海中的水珠,“企业只是人生的其中一个舞台,演过了总得适时下台,让别人去演,”。也是从那时开始,他的财富观,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他眼里,“财富若无智慧驾驭便是祸端,获得财富是为了让我们从繁重的生活压力下解放出来,而非一生都要做财富的仆人,财富是最好的仆人,无欲便会随心所欲,无思是最深刻的思想,无我才能找回真正的自己。”
活回自己
“主仆”关系理顺了,老郭生活的重点不再是追逐财富,甚至开发出一套“一百米理论”—做企业老板,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站在离公司100米远的距离上,让职业团队做对今天的事,老板只管想好明天的事。“如果你已成功,更要学会放弃,激流勇退给世人留下好的记忆,在公司你是在演社会赋予的角色,回到家要活回自己。”
20岁出头就已经当上“董事长”的老郭,一度也跟很多人一样,被各种头衔加持过,“名片正面不够印反面,一页不够印两页,恨不得把自己所有身份都印上”。如今,老郭出门不带名片,身上穿的衣服,也不讲究牌子。问他身穿的那件白褂子的来历,他低头瞄一眼说,“布料是阿姨从东门市场买的,找裁缝做的,不到一百块钱。”现在,“活回自己”的老郭只做三件事:读书,会友,看地球。“读书,能让人把万物的生长规律看懂,把历史看懂。会友,跟各色朋友广泛交往,把人性的规律看懂。看地球,让人能够把世界看懂了,能够知道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未来的经济走向和政治走向。‘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我们只是世间短暂的过客,只有当下才是真实存在的,活在当下最重要。” 造宅玩票
当下,二十多人正在老郭家餐厅济济一堂,在那张硕大的餐桌旁。酒菜陆续上桌了,蔬菜,乳蛋,土豆,鸡鸭,尽是家常样子。虽然身处望海的宅子,桌上海鲜也不多,甚为实在。老郭自己不怎么动筷子,对此他的说法是,“菜不够,所以让客人先吃”。然而酒是管够的,屡屡向客人举杯的老郭,饭桌上谈锋颇健。挨近客厅的墙壁上,有半张画,是老郭的“真迹”。有人问他,另外那一半,打算几时完成?答曰:坐不住,下个世纪?也许。
这些年来,老郭帮很多人设计过房子,但每个项目都要先考虑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个人的兴趣。近几年,老郭更热衷于收拾自家宅子。有关这房子的风格,桌上客人们纷纷猜测,有说它是西班牙风格,地中海风格的……老郭自嘲:“我家房子也不是欧式的也不是中式的,就是乡村风格。最好的建筑能够让房子和山融为一体,像山里长出来的一样。”他想了想又说,房子是靠时间慢慢养出来的,“因为我这个才建了三年,如果你三年之后再来看,就会生动很多。”
中国人造房子,除了讲究地气,还讲究人气。客人的气质,往往正代表着宅子的气质,需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才好。出于这样的惯性思维,老郭被问次数很多的一个问题是:来你这里的都是些什么层次的人?老郭通常会反问他,你是什么层次的人?这一问一答,颇有禅机。
老郭家宅子,好歹还是摆着些宝贝的。每天接待几十号人,就不怕有坏人?老郭说,他眼里没有坏人,只有好人和糊涂人,“大部分人都没留过电话,过后也记不得了。不以分别心看人,才会有真心朋友。来的都是客,过后不思量。”
沙龙里,办桌私宴
不是每一个喜“宴”的人,家里都像郭奎章那样经得起折腾。当食客量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就该考虑挪窝了—比如将宴会平移到自家的艺术沙龙去。雕塑家许鸿飞的私宴,和他的会客厅“石磨坊”一样,在圈子里是闻名的。慕名而来的客人,除了冲着那份巴黎艺术沙龙的气质,当然还为了主人家的好酒好菜好品味。
主人:许鸿飞,雕塑家,广州雕塑院院长,石磨坊主持。
石磨坊主人许鸿飞,是个讲究人—发型是周润发版《上海滩》里许文强的式样,凌风不乱;胡子是鲁迅式样,短,浓密,阳气十足;他出场时,要么是唇边叼一支烟斗,斯大林式样的,要么是手上夹一根雪茄,邱吉尔式样的……当然,这一切在许鸿飞身上,起的就是“许式”的范儿,一如他的雕塑作品,不拘一格,独具特色。
老朋友大多通过“胖女人”系列雕塑作品认识了他,而让更多新朋友难忘的,是前些天的《翡之随想》开幕展。那天广州艺博院人头攒动,里外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外行来,至少可以看个热闹:一是可以看看天价的翡翠展品,和展品旁边扎眼的“保全”—制服女模特;二是可以一睹名人风采,比如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或者上任不久的意大利总领事伉俪。内行来,当然是要看个门道:30多件翡翠雕塑作品,用的都是行家轻易不敢出手的大料,这样疯狂的想法,除了仗着精雕细琢的好“手活儿”,更多的念头,发端自他的“石磨坊”,和此地的各种私宴。
大隐于市
“石磨坊”在广州江燕路的巷子里,“生人”一个大拐弯就会错过,但对“熟客”来说,摸上门自然不成问题。这个三层的艺术沙龙,占地2100平方米,与许鸿飞的雕塑工作室仅相隔几十米。许鸿飞介绍,“石磨坊”这个名字来源于他偶然得到的一座旧石磨,老石磨现在被安置在许鸿飞的工作室当茶几,客人来访时常围着它品茶、喝酒、聊天,这些年它可算喝足了好茶好酒。
“石磨坊”沙龙,就在离工作室几十米开外的地方。一楼是展厅,许鸿飞创作的肉感十足、形态各异的“胖女人”雕塑随处可见。这里不时会举办西式酒会,人多的时候,就在那张硕大的鸡翅木桌上开流水席。二楼是书房、画室和咖啡馆。不少领事夫人都爱在石磨坊的画室挥毫,陶冶性情。而小酒吧常常高朋满座,因为交游甚广,很多时候,连许鸿飞自己也不知道当晚盈门的客人都有谁。但座上宾里,名头响亮的自是不少:娱乐圈的有甄子丹,文化圈的有蔡澜,商界和学界的朋友更多些,也不乏政界的朋友,当然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艺术圈内人。
圈内人乐道的,是许鸿飞与画家黄永玉的忘年交。画家黄永玉曾用“一须顶嘴,两手和泥”来形容这位雕塑家。1999年,黄永玉在广州,一进石磨坊大门,就看中了许鸿飞创作的肥女人雕塑。他鼓励许鸿飞:“你要继续跳出学院派雕塑的框框,沿着‘肥女人系列’不断尝试。”前辈的点拨,让许鸿飞在突破之路上狂飙,奔出国门。2008年北京奥运会,许鸿飞的雕塑作品入选参加国际奥委会主办的《第三届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他也成为唯一与其他30个国家竞逐该大奖项的中国雕塑家,入选作品如今被瑞士国际奥委会收藏。
客随主贵
不少人说,“石磨坊”沙龙是为黄永玉建的。黄永玉来广州时,吃住在此,创作也在此。如今,石磨坊处处可见黄永玉的书画、雕塑作品,连门外“石磨坊”的牌匾也是他亲手所题。石磨坊至今三次大装修,多少有点为了让黄永玉次次有惊喜的意思。
既是沙龙,平日里也惊喜不断。此刻许鸿飞穿着一件门襟镶嵌花边的衬衫,端坐在石磨坊二楼装修风格怀旧的小酒吧,不消说,自有相熟的朋友端过一杯Espresso咖啡。许鸿飞呷一口介绍说,“石磨坊不是单纯的展厅、书房、画室,同时还有酒吧、咖啡馆的功能,在这里,我和朋友们除了聊天赏画,还可以喝咖啡、品茶、饮酒。”
不一会,客人先后到埠。雕塑家曾振伟来了—作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亚洲景观设计学会中国区主席、亚洲数码艺术与设计学会国际理事,两年前他在“广州西塔”前那座宽15米、高10米的雕塑 “未来之门”,曾在圈中引起轰动,至今它仍是广州最大、位置最显赫的城市雕塑;广州酒家高管、收藏家和艺术评论家赵利平也来了—他的书画、木雕、瓷器、奇石收藏颇丰,令行家艳羡,而他的文艺批评,让美术圈中人爱恨交加,他与夫人—跳水世界冠军池美兰的一段爱情故事,更是传为佳话。媒体圈、影视圈的朋友,陆续有来,大家移步到硕大的黄铜茶桌上,品茶论道。
朋友也是许鸿飞的灵感来源之一,比如这次翡翠雕塑展,直到开展前几天,各种想法还在酒桌、茶桌上不断碰撞,而到场嘉宾不少就是石磨坊的座上宾。海明威说,“巴黎是不散的宴席”,如果广州也有不散的筵席,发端大概就在此地。既有“食在广州”的说法,石磨坊私宴的浓墨重彩,必然着落在美食上。 广府“到会”
为了今夜的“到会”,下午4点,广州酒家的行政总厨康志能早已在石磨坊三楼的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到会”,是设宴款客的一种做菜安排,多见于大富人家,在家中请客,又用外间的专人来做菜,食材由到会服务供应者包办,配料、味料、炖品、上汤等也如是,由到会者在宴会场地后期制作,便可上桌。到会很考验厨师功力,除了厨艺,还有应变能力。康师傅从业多年,像这样10人左右的宴席,仅需两个小师傅帮忙,就能搞定。“扛一罐新的煤气来”,“还要一口大锅,再外加两个笼屉”。号称“食在广州第一家”的广州酒家,甚少做到会,康师傅更是轻易不出动。“石磨坊”主人许鸿飞,自是有这样的号召力。
赵利平是城中有名的老饕,按照他的设计,这一桌得是绝对的功夫菜,必须做出“一般在家里做不出来”的菜品。上桌就是道“广州文昌鸡”。食客都知道,这道名菜,要先将整鸡“白切”晾凉,再起肉去骨切片,与精制的鸡肝、火腿相间摆盘,呈凤凰状,最后再入蒸笼慢火蒸热,勾上高汤芡……没有二三十年的手艺,两三个小时的功夫,怎可能在陌生的厨房,做完如此繁琐的工序。
有好菜,自然少不了好酒。许鸿飞与意大利博格酒庄、马达雷娜?克尔碟拉酒庄主人相交甚笃,每年都会从几家酒庄购买上等的赤霞珠、桑吉维斯、佳耐安洛佳酿,酒庄更为了许鸿飞,设计出一批限量版红酒,酒标上镏金的,正是许鸿飞的头像。曾振伟手势优美地打开了一瓶,在日本生活近20年的他,显然是爱酒之人。赵利平私下透露,单是今年许鸿飞购入的红酒,就有100万元。不晓得这一夜,大家分享掉了其中的几分之几呢?
话题起飞
“石磨坊”这间中式餐厅,私密性较强,不是每个到访的客人都见过。不少密友会将时鲜的食材拿来这里烹调,与朋友分享。但最富话题性的,是墙上黄永玉题的那副玩心十足的对联:“揾個笨X,煲钵好湯”。叉叉部分儿童不宜,广东的朋友自然懂。但每每说起这副对联,许鸿飞都会乐呵呵的,像个孩子。
美食,佳酿,一群才子坐一桌,抽着雪茄吃着大餐,话题自然也会随着酒兴起飞。有人说,许鸿飞这些年来,改变了广东的雕塑格局。许鸿飞认为,生活趣味应该是艺术创作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国内雕塑家热衷宏大叙事,小型的架上雕塑不多,缺乏生活趣味和现实感,是不少作品难被接受的主因。“一个城市如果多几位风格各异的雕塑家,城市的样貌就丰富多了。”许鸿飞如是说。
清蒸鲍鱼,就着几个女人的故事进了肚;长脚蟹腿,伴着一段往事下了酒;飘香东星斑,随着江湖八卦灰飞烟灭,各色滋味,各种风雅。谈笑间,忙了半天的康师傅再次出现。酒过三巡,轮到压轴的主菜登场了—八点半的私宴桌上,硕大的一盘“芝士焗龙虾”,飘出浓浓的奶香,惊喜十足。许大师、曾大师和赵大师彼时笑得很开,不晓得哪个画家能描出他们那一刻的神情呢。
人情味,家的滋味
自己动手,为朋友们做几道坊间少见,真材实料的料理,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家宴爱好者的另一选择。画家朴霜雪的家宴,正是因此而大受朋友们的欢迎。花一整天的时间,为朋友们做几道家乡菜,除了款款精致地道的料理,这当中能咂摸出来的,还有浓得化不开的人情味……
主人:朴霜雪,字云山房人。水墨山水画家,家具设计师。
韩国人朴霜雪在广州的家,就在CBD珠江新城,客厅里开阔的落地窗,正对着珠江的夜色,凉风习习,江灯闪闪,夜航船在江面上缓缓而行,划过江对岸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的倒影,渐行渐远那些年,这座世界排名第三的展馆,也是老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如今他自己就安家展馆对面。家,是他的画室—满壁丹青,是他尚未完成的新作,而旧作如今正陈列在广州画院展览馆。
他的《墨韵江山》水墨画展刚刚开幕,开幕那天,他的朋友们济济一堂:韩国驻广州总领馆领事崔康锡,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亚洲之路俱乐部理事长余小波,暨南大学教授、山水画家胡江他们既是画展上的嘉宾,也是朴霜雪家宴的常客。虽是“客居广州”,然而老朴做得一手让人叹为观止的韩国菜,家中自制的泡菜和人参酒,一年四季等着朋友们来蹭;人参鸡汤和炒年糕,更是超越了坊间菜馆的水准—这门好手艺,令他在异国他乡“反客为主”。
放慢生活
客居广州的韩国画家朴霜雪,几年前放弃了家具设计事业,以半百高龄,考入暨南大学,拜文艺理论家蒋述卓和画家胡江为师,学习水墨山水画,这让不少初识他的朋友,都感到诧异。 要知道,在来中国深造之前,朴霜雪已是成功的家具设计师,每年单单是广州的交易会上,他设计的家具都能拿到几百亿韩币的订单,他因此也早早地实现了财务自由。
常常到中国出差的朴霜雪,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上,见到了黎雄才的画作,深受震动,决定要来中国,学习“正宗”的水墨画。机缘巧合,在那期间,“很不幸”地,他又认识了他现在的夫人李丽,生活的重心突然发生了改变,朴霜雪年少时的梦想被重新点亮了,他定居广州,开始了画家生涯。此后,朴霜雪过上了名副其实的“慢生活”—“那段日子,我完全放弃了生意,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画画,一天画不够八个小时都觉得不自在。”在画技日渐精湛的同时,老朴的厨艺也渐长。逛逛家附近的菜市场,为家人和朋友们做一顿丰盛的饭菜,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事金融行业的李丽是东北人,性格爽朗,热情好客,因为她金融机构高管的身份。两夫妻一个掌勺,一个张罗,有点“相如当炉,文君涤器”的意思,每月至少四场的家宴,迅速地聚集起一群食客—韩国人的一个圈子,艺术家的一个圈子,金融界和企业家的一个圈子不少朋友都是吃腻了“外食”的。xx美容机构的董事长王司虎就是其中一个,他和夫人酷爱美食,“觅食”的足迹遍布世界,澳洲的海鲜,法国的红酒,意大利的小吃但只要在广州,老朴的家宴还是他的最爱,“只要在外面吃饭没胃口的时候,就会想起老朴家的炒年糕。”除了因为朴家的饭菜可口提胃,大概也因为家宴上浓浓的人情味。
家的味道
也许因为童年的经历,“家”对朴霜雪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词。“朴”氏在韩国是个大家族,朴霜雪的祖上在韩国也是望族,他小时候住的房子有三百年的历史,如今已经成为一处“古迹”,由政府托管了。出生在首尔的朴霜雪,两岁时父母就因为一场火车事故,离开了他,他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奶奶对朴霜雪的影响很大,体现在艺术上,也体现在生活上。“奶奶是日本人,我小时候看她写的字、读的书都有中国字,或许,就是在这种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中国文化。”奶奶教会朴霜雪的另一件事,是做韩国人视为国粹的“泡菜”。泡菜,对于韩国家庭来说,既是传统的体现,也是亲情的载体。小时候,奶奶常常在家里做泡菜,年幼的朴霜雪会在一边帮忙,耳濡目染之下,朴霜雪七岁时就开始学习朴家做泡菜的手艺了。
朴氏家族很传统,也很保守,做泡菜的程序,得由家族的长者说了算,也正因此,“配方”几百年来都没有发生过变化。朴霜雪说,“有些小事情因为家里反对,也有不能做的时候。”
泡菜无小事。在朴家,长辈们腌泡菜的时候,虾酱这个佐料是必须的。但如今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虾酱这个臭臭的佐料,一直都有人提出说,能不能不放?因为家族的长辈反对,所以,哪怕现在远在异国,做泡菜的时候,朴霜雪还是会放虾酱,“这是家族的传统,不想变化。”
亲情料理
韩国泡菜,以储藏三年以上的为佳,短一年则苦,短两年则酸。储藏三年期的泡菜,是朴霜雪家宴上点击率很高的一道菜。最近因为画展,朴霜雪家往来道贺的朋友增加了不少。除了平日家里常备的料理,朴霜雪还有几样“杀手锏”—用几百年的酱油卤的肉类是其中一款,人参鸡汤是另一款。朋友们都嘲笑李丽,说她每次去韩国,买人参就跟买萝卜似的。朴家的人参鸡汤,真材实料不含糊。这天中午,听说老朴要做人参鸡汤,锦上名店的董事长张帮肯赶紧打来电话:不能亏待六年的人参,今晚煲汤得用最好的走地鸡!很快,他就派人从自家远郊的农庄,送来两个新鲜的走地鸡。下午三点,人参鸡汤材料总算齐全,朴霜雪一件件材料清点:“高丽参,枸杞,黄芪。还有两只大鸡,都是走地鸡,肉质好,脂肪少,不肥腻”一大锅汤以小火慢炖,至少要熬制两三个小时,才能让食材发挥出最好的功效。
人参鸡汤是滋补佳品,但原来夏天才是喝人参汤进补最好的时候。朴霜雪不但水墨画技法精湛,对风水和养生也颇为精通。他的家宴,菜式都是按时令准备的:“春天的时候,万物生发,好吃的野菜开始生长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别开发的野菜的做法;夏天的时候,要喝红参鸡汤,因为夏天是一定要吃补养的食品;秋天的时候,要吃中式的饮食,用几百年的酱油,做蒸肉,做卤肉,棕色的咖啡色的食品,吃起来很好吃;冬天要吃烤肉,喝牛骨头汤”
晚上七点,忙了一下午,饭菜终于上了桌:美容整形大师黄司虎爱吃他家的炒年糕,对于张帮肯来说,手边那一坛米酒酿的人参酒,则是最爱而那盘用土猪肉做的白灼五花肉,没等菜完全上桌,就已经被消灭了一盘。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这可是在饭店里享受不到的快感!
大宅里,来的都是客
俗话说,“桂林看山头,苏州看桥头,福建看石头”,家宴若是到了一定的境界,看的就是人头……在家里组个大局,对于多数忙碌奔波的现代人来说,当属不易。可对于企业家郭奎章来说,家里那些个饭局,已是他生活中的“家常菜”。到场的众多食客,主要不为“饭”,而为“局”来:一看排场,二凑热闹。
主人:郭奎章,深圳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阳人郭奎章,江湖人称“老郭”。学美术出身的老郭,曾经立志要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画家,按他的说法后来却“误入歧途”—当过美编,画过广告牌,搞过装修,办过企业,最后出落成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创建的深圳时尚商业地产集团,麾下项目众多,北有鞍山时尚,沈阳时尚地下街,南有南京时尚莱迪购物广场、广州时尚天河商业广场,载誉无数。
无论是当美编还是做企业,老郭都该归入“奇葩”类型。上个世纪年代末,当别人都争相为自己觅一个铁饭碗的时候,生活稳定的他却“裸着”下海了;步入二十一世纪,与他同龄的企业家都在成功的路上忙忙叨叨,老郭却早早地退居二线,“读书,会友,看地球”,重新思考幸福的真谛。
如今,老郭以广结天下客为乐。他坐落在深圳东部华侨城半山的宅子,背山面海。宅子的座上宾,既有冯仑等企业家,也有跑江湖卖艺的流浪歌手……
主随客便
东北人,素以善饮、好客闻名于世。老郭喝酒颇节制,但在“好客”这件事情上,绝对不含糊。初见老郭,适逢他生日,老郭声称自己并没有通知大家,可从那天下午开始,客人自己鱼贯而来,到入夜来来往往的有上百号人。这次再见他,是一“闲日”,刚从茵特根酒店上完两天高端培训课程的一群企业家,聚在他家吃一顿“便饭”。
老郭对家里来多少人吃饭这事儿,向来很糊涂。下午三点半,管家和阿姨就忙开了,原来说好10个人的小“便饭”,在几个小时内迅速升级成为20多人的大晚宴,冰箱库存告急,厨房人手紧张。幸好,尚未伤及院子里悠闲地踱着步的鸡鸭。
下午四点,穿着花泳裤的老郭,从自家游泳池里爬出来,穿过院子里那几位朗声分享“迪拜顶级酒店见闻”的朋友,随手抓一件轻纱,潇洒地往身上一披,似乎丝毫不为厨房里的窘况而感到焦虑。他笑着说:“来我这里吃饭的朋友都知道,我这儿是三流的饭菜,二流的环境,一流的热情。”
老郭从来不为家宴特别准备什么,在他看来,自然随意便是美。“来我这里,高官和平民,富翁和乞丐都得到平等的接待,如果有人说我怠慢了他,那是由于他自认为他身份显赫,有人说我随和,那是因为他自认为是平民。” 也许因为这种待客的平常心,客人们也常常是自来自去,久而久之,他家房子也就此成了个旅游景点,连这高尚小区的保安也懒得上前盘问。
家宴人满为患的时候,也有些“大人物”朝老郭抱怨过接待力量的不足,老郭指着一边捧着碗蹲着扒拉饭的中年男子说,你看那位就是某某上市公司的老大。客人当场无语。不少上市公司的老板,初次到访时也是客客气气的,一两次过后,也就习惯了老郭的做派,自己到厨房里洗菜、烧饭,再不问身边那些人是什么身份。
做个闲人
老郭不爱以财富作为衡量朋友的标准,他更热衷与“有智慧的人”交往。无论是歌手、演员、体育明星、游艇会会员、劳斯莱斯车主、总裁俱乐部成员,还是得道的高僧、武林的高手,出现在老郭家都不足为奇……说起来,有几分“兼济天下”的意味,但老郭从创业至今,似乎从未“独善其身”。他回想起自己的“第一桶金”,是给一个大学装修食堂,“人家说你来给我干这个活,我就给人家干,从来没跟人家要过报酬。大概就是舍得的关系,付出得多了机会就来了”。这笔生意,他挣了四万块钱。“四万块钱还不少呢,在老家能讨八个媳妇呢。”
从装修公司的包工头,到商业地产的开发商,直到2000年移师南下深圳,老郭已经做了十二年的生意,那些年,他也曾有过心力交瘁、万念俱灰的感觉,“每天就是接客,送客,过着迎来送往的‘皮肉生涯’。喝酒没酒味,吃饭没饭味,睡觉睡不着,感觉找不到人生真正的幸福感。”那段经历,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所创造的成绩,只是沧海中的水珠,“企业只是人生的其中一个舞台,演过了总得适时下台,让别人去演,”。也是从那时开始,他的财富观,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他眼里,“财富若无智慧驾驭便是祸端,获得财富是为了让我们从繁重的生活压力下解放出来,而非一生都要做财富的仆人,财富是最好的仆人,无欲便会随心所欲,无思是最深刻的思想,无我才能找回真正的自己。”
活回自己
“主仆”关系理顺了,老郭生活的重点不再是追逐财富,甚至开发出一套“一百米理论”—做企业老板,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站在离公司100米远的距离上,让职业团队做对今天的事,老板只管想好明天的事。“如果你已成功,更要学会放弃,激流勇退给世人留下好的记忆,在公司你是在演社会赋予的角色,回到家要活回自己。”
20岁出头就已经当上“董事长”的老郭,一度也跟很多人一样,被各种头衔加持过,“名片正面不够印反面,一页不够印两页,恨不得把自己所有身份都印上”。如今,老郭出门不带名片,身上穿的衣服,也不讲究牌子。问他身穿的那件白褂子的来历,他低头瞄一眼说,“布料是阿姨从东门市场买的,找裁缝做的,不到一百块钱。”现在,“活回自己”的老郭只做三件事:读书,会友,看地球。“读书,能让人把万物的生长规律看懂,把历史看懂。会友,跟各色朋友广泛交往,把人性的规律看懂。看地球,让人能够把世界看懂了,能够知道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未来的经济走向和政治走向。‘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我们只是世间短暂的过客,只有当下才是真实存在的,活在当下最重要。” 造宅玩票
当下,二十多人正在老郭家餐厅济济一堂,在那张硕大的餐桌旁。酒菜陆续上桌了,蔬菜,乳蛋,土豆,鸡鸭,尽是家常样子。虽然身处望海的宅子,桌上海鲜也不多,甚为实在。老郭自己不怎么动筷子,对此他的说法是,“菜不够,所以让客人先吃”。然而酒是管够的,屡屡向客人举杯的老郭,饭桌上谈锋颇健。挨近客厅的墙壁上,有半张画,是老郭的“真迹”。有人问他,另外那一半,打算几时完成?答曰:坐不住,下个世纪?也许。
这些年来,老郭帮很多人设计过房子,但每个项目都要先考虑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个人的兴趣。近几年,老郭更热衷于收拾自家宅子。有关这房子的风格,桌上客人们纷纷猜测,有说它是西班牙风格,地中海风格的……老郭自嘲:“我家房子也不是欧式的也不是中式的,就是乡村风格。最好的建筑能够让房子和山融为一体,像山里长出来的一样。”他想了想又说,房子是靠时间慢慢养出来的,“因为我这个才建了三年,如果你三年之后再来看,就会生动很多。”
中国人造房子,除了讲究地气,还讲究人气。客人的气质,往往正代表着宅子的气质,需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才好。出于这样的惯性思维,老郭被问次数很多的一个问题是:来你这里的都是些什么层次的人?老郭通常会反问他,你是什么层次的人?这一问一答,颇有禅机。
老郭家宅子,好歹还是摆着些宝贝的。每天接待几十号人,就不怕有坏人?老郭说,他眼里没有坏人,只有好人和糊涂人,“大部分人都没留过电话,过后也记不得了。不以分别心看人,才会有真心朋友。来的都是客,过后不思量。”
沙龙里,办桌私宴
不是每一个喜“宴”的人,家里都像郭奎章那样经得起折腾。当食客量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就该考虑挪窝了—比如将宴会平移到自家的艺术沙龙去。雕塑家许鸿飞的私宴,和他的会客厅“石磨坊”一样,在圈子里是闻名的。慕名而来的客人,除了冲着那份巴黎艺术沙龙的气质,当然还为了主人家的好酒好菜好品味。
主人:许鸿飞,雕塑家,广州雕塑院院长,石磨坊主持。
石磨坊主人许鸿飞,是个讲究人—发型是周润发版《上海滩》里许文强的式样,凌风不乱;胡子是鲁迅式样,短,浓密,阳气十足;他出场时,要么是唇边叼一支烟斗,斯大林式样的,要么是手上夹一根雪茄,邱吉尔式样的……当然,这一切在许鸿飞身上,起的就是“许式”的范儿,一如他的雕塑作品,不拘一格,独具特色。
老朋友大多通过“胖女人”系列雕塑作品认识了他,而让更多新朋友难忘的,是前些天的《翡之随想》开幕展。那天广州艺博院人头攒动,里外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外行来,至少可以看个热闹:一是可以看看天价的翡翠展品,和展品旁边扎眼的“保全”—制服女模特;二是可以一睹名人风采,比如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或者上任不久的意大利总领事伉俪。内行来,当然是要看个门道:30多件翡翠雕塑作品,用的都是行家轻易不敢出手的大料,这样疯狂的想法,除了仗着精雕细琢的好“手活儿”,更多的念头,发端自他的“石磨坊”,和此地的各种私宴。
大隐于市
“石磨坊”在广州江燕路的巷子里,“生人”一个大拐弯就会错过,但对“熟客”来说,摸上门自然不成问题。这个三层的艺术沙龙,占地2100平方米,与许鸿飞的雕塑工作室仅相隔几十米。许鸿飞介绍,“石磨坊”这个名字来源于他偶然得到的一座旧石磨,老石磨现在被安置在许鸿飞的工作室当茶几,客人来访时常围着它品茶、喝酒、聊天,这些年它可算喝足了好茶好酒。
“石磨坊”沙龙,就在离工作室几十米开外的地方。一楼是展厅,许鸿飞创作的肉感十足、形态各异的“胖女人”雕塑随处可见。这里不时会举办西式酒会,人多的时候,就在那张硕大的鸡翅木桌上开流水席。二楼是书房、画室和咖啡馆。不少领事夫人都爱在石磨坊的画室挥毫,陶冶性情。而小酒吧常常高朋满座,因为交游甚广,很多时候,连许鸿飞自己也不知道当晚盈门的客人都有谁。但座上宾里,名头响亮的自是不少:娱乐圈的有甄子丹,文化圈的有蔡澜,商界和学界的朋友更多些,也不乏政界的朋友,当然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艺术圈内人。
圈内人乐道的,是许鸿飞与画家黄永玉的忘年交。画家黄永玉曾用“一须顶嘴,两手和泥”来形容这位雕塑家。1999年,黄永玉在广州,一进石磨坊大门,就看中了许鸿飞创作的肥女人雕塑。他鼓励许鸿飞:“你要继续跳出学院派雕塑的框框,沿着‘肥女人系列’不断尝试。”前辈的点拨,让许鸿飞在突破之路上狂飙,奔出国门。2008年北京奥运会,许鸿飞的雕塑作品入选参加国际奥委会主办的《第三届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他也成为唯一与其他30个国家竞逐该大奖项的中国雕塑家,入选作品如今被瑞士国际奥委会收藏。
客随主贵
不少人说,“石磨坊”沙龙是为黄永玉建的。黄永玉来广州时,吃住在此,创作也在此。如今,石磨坊处处可见黄永玉的书画、雕塑作品,连门外“石磨坊”的牌匾也是他亲手所题。石磨坊至今三次大装修,多少有点为了让黄永玉次次有惊喜的意思。
既是沙龙,平日里也惊喜不断。此刻许鸿飞穿着一件门襟镶嵌花边的衬衫,端坐在石磨坊二楼装修风格怀旧的小酒吧,不消说,自有相熟的朋友端过一杯Espresso咖啡。许鸿飞呷一口介绍说,“石磨坊不是单纯的展厅、书房、画室,同时还有酒吧、咖啡馆的功能,在这里,我和朋友们除了聊天赏画,还可以喝咖啡、品茶、饮酒。”
不一会,客人先后到埠。雕塑家曾振伟来了—作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亚洲景观设计学会中国区主席、亚洲数码艺术与设计学会国际理事,两年前他在“广州西塔”前那座宽15米、高10米的雕塑 “未来之门”,曾在圈中引起轰动,至今它仍是广州最大、位置最显赫的城市雕塑;广州酒家高管、收藏家和艺术评论家赵利平也来了—他的书画、木雕、瓷器、奇石收藏颇丰,令行家艳羡,而他的文艺批评,让美术圈中人爱恨交加,他与夫人—跳水世界冠军池美兰的一段爱情故事,更是传为佳话。媒体圈、影视圈的朋友,陆续有来,大家移步到硕大的黄铜茶桌上,品茶论道。
朋友也是许鸿飞的灵感来源之一,比如这次翡翠雕塑展,直到开展前几天,各种想法还在酒桌、茶桌上不断碰撞,而到场嘉宾不少就是石磨坊的座上宾。海明威说,“巴黎是不散的宴席”,如果广州也有不散的筵席,发端大概就在此地。既有“食在广州”的说法,石磨坊私宴的浓墨重彩,必然着落在美食上。 广府“到会”
为了今夜的“到会”,下午4点,广州酒家的行政总厨康志能早已在石磨坊三楼的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到会”,是设宴款客的一种做菜安排,多见于大富人家,在家中请客,又用外间的专人来做菜,食材由到会服务供应者包办,配料、味料、炖品、上汤等也如是,由到会者在宴会场地后期制作,便可上桌。到会很考验厨师功力,除了厨艺,还有应变能力。康师傅从业多年,像这样10人左右的宴席,仅需两个小师傅帮忙,就能搞定。“扛一罐新的煤气来”,“还要一口大锅,再外加两个笼屉”。号称“食在广州第一家”的广州酒家,甚少做到会,康师傅更是轻易不出动。“石磨坊”主人许鸿飞,自是有这样的号召力。
赵利平是城中有名的老饕,按照他的设计,这一桌得是绝对的功夫菜,必须做出“一般在家里做不出来”的菜品。上桌就是道“广州文昌鸡”。食客都知道,这道名菜,要先将整鸡“白切”晾凉,再起肉去骨切片,与精制的鸡肝、火腿相间摆盘,呈凤凰状,最后再入蒸笼慢火蒸热,勾上高汤芡……没有二三十年的手艺,两三个小时的功夫,怎可能在陌生的厨房,做完如此繁琐的工序。
有好菜,自然少不了好酒。许鸿飞与意大利博格酒庄、马达雷娜?克尔碟拉酒庄主人相交甚笃,每年都会从几家酒庄购买上等的赤霞珠、桑吉维斯、佳耐安洛佳酿,酒庄更为了许鸿飞,设计出一批限量版红酒,酒标上镏金的,正是许鸿飞的头像。曾振伟手势优美地打开了一瓶,在日本生活近20年的他,显然是爱酒之人。赵利平私下透露,单是今年许鸿飞购入的红酒,就有100万元。不晓得这一夜,大家分享掉了其中的几分之几呢?
话题起飞
“石磨坊”这间中式餐厅,私密性较强,不是每个到访的客人都见过。不少密友会将时鲜的食材拿来这里烹调,与朋友分享。但最富话题性的,是墙上黄永玉题的那副玩心十足的对联:“揾個笨X,煲钵好湯”。叉叉部分儿童不宜,广东的朋友自然懂。但每每说起这副对联,许鸿飞都会乐呵呵的,像个孩子。
美食,佳酿,一群才子坐一桌,抽着雪茄吃着大餐,话题自然也会随着酒兴起飞。有人说,许鸿飞这些年来,改变了广东的雕塑格局。许鸿飞认为,生活趣味应该是艺术创作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国内雕塑家热衷宏大叙事,小型的架上雕塑不多,缺乏生活趣味和现实感,是不少作品难被接受的主因。“一个城市如果多几位风格各异的雕塑家,城市的样貌就丰富多了。”许鸿飞如是说。
清蒸鲍鱼,就着几个女人的故事进了肚;长脚蟹腿,伴着一段往事下了酒;飘香东星斑,随着江湖八卦灰飞烟灭,各色滋味,各种风雅。谈笑间,忙了半天的康师傅再次出现。酒过三巡,轮到压轴的主菜登场了—八点半的私宴桌上,硕大的一盘“芝士焗龙虾”,飘出浓浓的奶香,惊喜十足。许大师、曾大师和赵大师彼时笑得很开,不晓得哪个画家能描出他们那一刻的神情呢。
人情味,家的滋味
自己动手,为朋友们做几道坊间少见,真材实料的料理,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家宴爱好者的另一选择。画家朴霜雪的家宴,正是因此而大受朋友们的欢迎。花一整天的时间,为朋友们做几道家乡菜,除了款款精致地道的料理,这当中能咂摸出来的,还有浓得化不开的人情味……
主人:朴霜雪,字云山房人。水墨山水画家,家具设计师。
韩国人朴霜雪在广州的家,就在CBD珠江新城,客厅里开阔的落地窗,正对着珠江的夜色,凉风习习,江灯闪闪,夜航船在江面上缓缓而行,划过江对岸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的倒影,渐行渐远那些年,这座世界排名第三的展馆,也是老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如今他自己就安家展馆对面。家,是他的画室—满壁丹青,是他尚未完成的新作,而旧作如今正陈列在广州画院展览馆。
他的《墨韵江山》水墨画展刚刚开幕,开幕那天,他的朋友们济济一堂:韩国驻广州总领馆领事崔康锡,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亚洲之路俱乐部理事长余小波,暨南大学教授、山水画家胡江他们既是画展上的嘉宾,也是朴霜雪家宴的常客。虽是“客居广州”,然而老朴做得一手让人叹为观止的韩国菜,家中自制的泡菜和人参酒,一年四季等着朋友们来蹭;人参鸡汤和炒年糕,更是超越了坊间菜馆的水准—这门好手艺,令他在异国他乡“反客为主”。
放慢生活
客居广州的韩国画家朴霜雪,几年前放弃了家具设计事业,以半百高龄,考入暨南大学,拜文艺理论家蒋述卓和画家胡江为师,学习水墨山水画,这让不少初识他的朋友,都感到诧异。 要知道,在来中国深造之前,朴霜雪已是成功的家具设计师,每年单单是广州的交易会上,他设计的家具都能拿到几百亿韩币的订单,他因此也早早地实现了财务自由。
常常到中国出差的朴霜雪,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上,见到了黎雄才的画作,深受震动,决定要来中国,学习“正宗”的水墨画。机缘巧合,在那期间,“很不幸”地,他又认识了他现在的夫人李丽,生活的重心突然发生了改变,朴霜雪年少时的梦想被重新点亮了,他定居广州,开始了画家生涯。此后,朴霜雪过上了名副其实的“慢生活”—“那段日子,我完全放弃了生意,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画画,一天画不够八个小时都觉得不自在。”在画技日渐精湛的同时,老朴的厨艺也渐长。逛逛家附近的菜市场,为家人和朋友们做一顿丰盛的饭菜,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事金融行业的李丽是东北人,性格爽朗,热情好客,因为她金融机构高管的身份。两夫妻一个掌勺,一个张罗,有点“相如当炉,文君涤器”的意思,每月至少四场的家宴,迅速地聚集起一群食客—韩国人的一个圈子,艺术家的一个圈子,金融界和企业家的一个圈子不少朋友都是吃腻了“外食”的。xx美容机构的董事长王司虎就是其中一个,他和夫人酷爱美食,“觅食”的足迹遍布世界,澳洲的海鲜,法国的红酒,意大利的小吃但只要在广州,老朴的家宴还是他的最爱,“只要在外面吃饭没胃口的时候,就会想起老朴家的炒年糕。”除了因为朴家的饭菜可口提胃,大概也因为家宴上浓浓的人情味。
家的味道
也许因为童年的经历,“家”对朴霜雪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词。“朴”氏在韩国是个大家族,朴霜雪的祖上在韩国也是望族,他小时候住的房子有三百年的历史,如今已经成为一处“古迹”,由政府托管了。出生在首尔的朴霜雪,两岁时父母就因为一场火车事故,离开了他,他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奶奶对朴霜雪的影响很大,体现在艺术上,也体现在生活上。“奶奶是日本人,我小时候看她写的字、读的书都有中国字,或许,就是在这种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中国文化。”奶奶教会朴霜雪的另一件事,是做韩国人视为国粹的“泡菜”。泡菜,对于韩国家庭来说,既是传统的体现,也是亲情的载体。小时候,奶奶常常在家里做泡菜,年幼的朴霜雪会在一边帮忙,耳濡目染之下,朴霜雪七岁时就开始学习朴家做泡菜的手艺了。
朴氏家族很传统,也很保守,做泡菜的程序,得由家族的长者说了算,也正因此,“配方”几百年来都没有发生过变化。朴霜雪说,“有些小事情因为家里反对,也有不能做的时候。”
泡菜无小事。在朴家,长辈们腌泡菜的时候,虾酱这个佐料是必须的。但如今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虾酱这个臭臭的佐料,一直都有人提出说,能不能不放?因为家族的长辈反对,所以,哪怕现在远在异国,做泡菜的时候,朴霜雪还是会放虾酱,“这是家族的传统,不想变化。”
亲情料理
韩国泡菜,以储藏三年以上的为佳,短一年则苦,短两年则酸。储藏三年期的泡菜,是朴霜雪家宴上点击率很高的一道菜。最近因为画展,朴霜雪家往来道贺的朋友增加了不少。除了平日家里常备的料理,朴霜雪还有几样“杀手锏”—用几百年的酱油卤的肉类是其中一款,人参鸡汤是另一款。朋友们都嘲笑李丽,说她每次去韩国,买人参就跟买萝卜似的。朴家的人参鸡汤,真材实料不含糊。这天中午,听说老朴要做人参鸡汤,锦上名店的董事长张帮肯赶紧打来电话:不能亏待六年的人参,今晚煲汤得用最好的走地鸡!很快,他就派人从自家远郊的农庄,送来两个新鲜的走地鸡。下午三点,人参鸡汤材料总算齐全,朴霜雪一件件材料清点:“高丽参,枸杞,黄芪。还有两只大鸡,都是走地鸡,肉质好,脂肪少,不肥腻”一大锅汤以小火慢炖,至少要熬制两三个小时,才能让食材发挥出最好的功效。
人参鸡汤是滋补佳品,但原来夏天才是喝人参汤进补最好的时候。朴霜雪不但水墨画技法精湛,对风水和养生也颇为精通。他的家宴,菜式都是按时令准备的:“春天的时候,万物生发,好吃的野菜开始生长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别开发的野菜的做法;夏天的时候,要喝红参鸡汤,因为夏天是一定要吃补养的食品;秋天的时候,要吃中式的饮食,用几百年的酱油,做蒸肉,做卤肉,棕色的咖啡色的食品,吃起来很好吃;冬天要吃烤肉,喝牛骨头汤”
晚上七点,忙了一下午,饭菜终于上了桌:美容整形大师黄司虎爱吃他家的炒年糕,对于张帮肯来说,手边那一坛米酒酿的人参酒,则是最爱而那盘用土猪肉做的白灼五花肉,没等菜完全上桌,就已经被消灭了一盘。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这可是在饭店里享受不到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