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央出台了“中部崛起”战略,来帮助中部地区实现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当今经济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作为中部六省东西部梯次推进的重要过渡地带,蚌埠市其特殊地理优势与重要经济地位不言而喻。本文以蚌埠市2000年-2013年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和主要动力,通过运用Eviews软件,构建多元回归线性模型,结果显示,第二产业比重、投资率、财政支出对国民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断补充现有中部崛起理论的同时,也为蚌埠市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大二产业的创新性、环保性正向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把握财政支出的合理化,进而不断推进蚌埠市城镇化的发展,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改善经济发展新方式,以及带动和促进皖北地区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蚌埠市;多元线性回归;中部地区;Eviews
一、引言
中部地区是指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华东地区安徽、江西及华北地区山西省。近年来,相比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因此,这也引起了广大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与讨论。
就时空差异而言,大部分学者偏以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六省在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别,综合发展出现的普遍共性:童中贤比较了中部战略实施以来,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六省出现的新阶段特征;任志刚根据后发优势理论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并探讨了中部区域创新战略的结构体系和基本内涵。他们对中部发展提出了整体的规划与有效的建议。但是,针对于中部地区单个城市的研究较少,文献不足,故本文以安徽省蚌埠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views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谈及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蚌埠,东接江苏,北毗徐州,南临合肥,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280亿元。蚌埠市面向“长三角”,背靠中西部,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带向西部过渡地带。凭借着特殊的区位优势,在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背景下,蚌埠市的的经济发展研究的意义突显显著。在不断补充现有中部崛起理论的同时,也为蚌埠市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年-2013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安徽统计年鉴》,部分确實数据通过均值法补充完整。通过对现存资料的分析,挑选了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支出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即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投资率(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作为本文的研究指标。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描述某因变量受多个重要自变量影响的情形,对于有K-1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模型中的j=1,2,......k是偏回归系数,样本容量为n.
根据上述基础理论,可以建立出以国民生产总值为因变量,财政支出比重、第二产业比重、投资率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首先检验相关性,结果显示不需要剔除变量,因变量之间线性良好,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然后通过利用软件Eviews,可得到上述参数的值,进而得到多元线性方程如下:
模型的可决系数R2为0.954,拟合优度较高,DW=0.98,不存在自相关性,上述变量均通过T检验检,模型通过F检验。由此我们可知,财政支出、第二产业比重、投资率对蚌埠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发展现状
1.第二产业仍是主力军,产业结构亟需优化
根据2010年-2013年的数据,GDP逐年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蚌埠主要发展的是传统重工业,常见的是污染程度较大或者劳动密集型的的初级工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例如在2015年,曾被媒体曝光过的工业污水排放至淮河支流的事件就对当地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舆论影响。
2.投资环境不佳
蚌埠市地处那南北交界处,优势的地理位置和铁路运输的发达保证了交通网络的完善。按理说,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较好的地理位置都应成为吸引资本的很大优势,但结果不尽人意。首先,政府方面,盲目建立工业园区,对于园区缺少必要的指导,联系不紧密,另外,基础设施落后,先进的设备技术资源更是十分匮乏。尤其对中小型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很多企业融资比例不足5%,在信贷方面,更是困难重重,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占金融比例的20%,在东部地区,这一比例可上升至40%。
四、政策建议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蚌埠市近年来的GDP稳步上升,其中财政支出、固定投资总额以及第二产业比重都对GDP的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对蚌埠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结合蚌埠市现在的发展现状,包括第二产业带来的污染问题和投资环境不佳等情况,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1.促进大二产业的创新性、环保性正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在蚌埠市“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的观点。在指导思想方面,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速度、总量、质量、效益为要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引领,以抓投入、调结构为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同时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对工业企业发展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废物等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对其进行监管,加强“绿色工业”的发展。另外,加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联系,延长产业链,进而提高附加值。
2.把握财政的合理支出
蚌埠市政府完善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成果应用配套措施建设、绩效评价的信息系统和评价人员配备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从而提高蚌埠市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效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推动财政管理科学发展提供可实现途径。
3.改善投资环境
以完善政策环境为保障,坚持政策向工业倾斜、力量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集聚;在人才技术方面,聚集和培养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引导企业、园区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通过打造一批产业基地,重点加强对创新型强、技术要求高的中小企业的扶持。牢牢抓住良好机遇,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企业、开发园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新兴产业生产组织的配套体系;在发展创新方面,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构建支撑工业发展的协调创新体系。
五、结语
随着新十年中部崛起规划的发布,中部崛起战略再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
凭借着特殊的区位优势,在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背景下,蚌埠市的的经济发展研究的意义突显显著。作为全省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发展城市,蚌埠市现在是机遇与优势并存。新常态下,蚌埠市应当坚定发展信心,不断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合理财政支出,加强投资环境的改善,以第二产业为主要的发展动力,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强调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同时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改善经济发展新方式,带动以及促进皖北地区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童中贤,黄永忠,熊柏隆.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城镇化演进特征及其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1):44-50.[2017-10-06].
[2]任胜钢,吴金明.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1):9-12.[2017-10-06].
[3]于琛.蚌埠经济性质分析及目前形势下的政策建议[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03):71-76.[2017-10-06].
[4]赵根,张泽云.新常态下中部城市的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7(02):82-87.[2017-10-06].
作者简介:陈泠璇(1997- ),女,土家族,重庆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本科生,经济学专业
作为中部六省东西部梯次推进的重要过渡地带,蚌埠市其特殊地理优势与重要经济地位不言而喻。本文以蚌埠市2000年-2013年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和主要动力,通过运用Eviews软件,构建多元回归线性模型,结果显示,第二产业比重、投资率、财政支出对国民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断补充现有中部崛起理论的同时,也为蚌埠市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大二产业的创新性、环保性正向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把握财政支出的合理化,进而不断推进蚌埠市城镇化的发展,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改善经济发展新方式,以及带动和促进皖北地区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蚌埠市;多元线性回归;中部地区;Eviews
一、引言
中部地区是指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华东地区安徽、江西及华北地区山西省。近年来,相比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因此,这也引起了广大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与讨论。
就时空差异而言,大部分学者偏以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六省在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别,综合发展出现的普遍共性:童中贤比较了中部战略实施以来,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六省出现的新阶段特征;任志刚根据后发优势理论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并探讨了中部区域创新战略的结构体系和基本内涵。他们对中部发展提出了整体的规划与有效的建议。但是,针对于中部地区单个城市的研究较少,文献不足,故本文以安徽省蚌埠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views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谈及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蚌埠,东接江苏,北毗徐州,南临合肥,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280亿元。蚌埠市面向“长三角”,背靠中西部,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带向西部过渡地带。凭借着特殊的区位优势,在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背景下,蚌埠市的的经济发展研究的意义突显显著。在不断补充现有中部崛起理论的同时,也为蚌埠市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年-2013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安徽统计年鉴》,部分确實数据通过均值法补充完整。通过对现存资料的分析,挑选了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支出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即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投资率(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作为本文的研究指标。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描述某因变量受多个重要自变量影响的情形,对于有K-1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模型中的j=1,2,......k是偏回归系数,样本容量为n.
根据上述基础理论,可以建立出以国民生产总值为因变量,财政支出比重、第二产业比重、投资率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首先检验相关性,结果显示不需要剔除变量,因变量之间线性良好,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然后通过利用软件Eviews,可得到上述参数的值,进而得到多元线性方程如下:
模型的可决系数R2为0.954,拟合优度较高,DW=0.98,不存在自相关性,上述变量均通过T检验检,模型通过F检验。由此我们可知,财政支出、第二产业比重、投资率对蚌埠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发展现状
1.第二产业仍是主力军,产业结构亟需优化
根据2010年-2013年的数据,GDP逐年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蚌埠主要发展的是传统重工业,常见的是污染程度较大或者劳动密集型的的初级工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例如在2015年,曾被媒体曝光过的工业污水排放至淮河支流的事件就对当地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舆论影响。
2.投资环境不佳
蚌埠市地处那南北交界处,优势的地理位置和铁路运输的发达保证了交通网络的完善。按理说,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较好的地理位置都应成为吸引资本的很大优势,但结果不尽人意。首先,政府方面,盲目建立工业园区,对于园区缺少必要的指导,联系不紧密,另外,基础设施落后,先进的设备技术资源更是十分匮乏。尤其对中小型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很多企业融资比例不足5%,在信贷方面,更是困难重重,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占金融比例的20%,在东部地区,这一比例可上升至40%。
四、政策建议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蚌埠市近年来的GDP稳步上升,其中财政支出、固定投资总额以及第二产业比重都对GDP的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对蚌埠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结合蚌埠市现在的发展现状,包括第二产业带来的污染问题和投资环境不佳等情况,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1.促进大二产业的创新性、环保性正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在蚌埠市“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的观点。在指导思想方面,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速度、总量、质量、效益为要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引领,以抓投入、调结构为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同时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对工业企业发展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废物等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对其进行监管,加强“绿色工业”的发展。另外,加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联系,延长产业链,进而提高附加值。
2.把握财政的合理支出
蚌埠市政府完善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成果应用配套措施建设、绩效评价的信息系统和评价人员配备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从而提高蚌埠市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效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推动财政管理科学发展提供可实现途径。
3.改善投资环境
以完善政策环境为保障,坚持政策向工业倾斜、力量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集聚;在人才技术方面,聚集和培养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引导企业、园区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通过打造一批产业基地,重点加强对创新型强、技术要求高的中小企业的扶持。牢牢抓住良好机遇,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企业、开发园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新兴产业生产组织的配套体系;在发展创新方面,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构建支撑工业发展的协调创新体系。
五、结语
随着新十年中部崛起规划的发布,中部崛起战略再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
凭借着特殊的区位优势,在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背景下,蚌埠市的的经济发展研究的意义突显显著。作为全省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发展城市,蚌埠市现在是机遇与优势并存。新常态下,蚌埠市应当坚定发展信心,不断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合理财政支出,加强投资环境的改善,以第二产业为主要的发展动力,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强调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同时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改善经济发展新方式,带动以及促进皖北地区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童中贤,黄永忠,熊柏隆.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城镇化演进特征及其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1):44-50.[2017-10-06].
[2]任胜钢,吴金明.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1):9-12.[2017-10-06].
[3]于琛.蚌埠经济性质分析及目前形势下的政策建议[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03):71-76.[2017-10-06].
[4]赵根,张泽云.新常态下中部城市的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7(02):82-87.[2017-10-06].
作者简介:陈泠璇(1997- ),女,土家族,重庆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本科生,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