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 重视 联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摘要】有效教学在教学中被广泛关注,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 而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与我们的新课标是相吻合的,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一要明确教学目标,二要重视教学过程的研究,三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关键词】有效教学;明确目标;重视过程;联系生活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11册《小草和大树》的一节课上,我出示这样一个问题:“夏洛蒂为什么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又是如何傲放于风沙中的?快速读文,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简要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在集体交流)
  以下是选择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
  生:(读)她从小要强好胜,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
  师:要强好胜?(边说边在旁边打个问号)大家再练读这句话。
  生:(读)注意突出了“要强好胜”。要强好胜就是指夏洛蒂,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
  师:讲的不错!谁来具体谈谈她的要强好胜?(思考一会儿)
  生:夏洛蒂的母亲不幸早逝,作为姐姐,她不得不承担起家务活,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捡破烂、拾柴、帮富有人家带孩子,生活这么艰难困苦,可她仍然坚持学习。
  生:夏洛蒂是个小孩子,但她要做成人的事,可见生活很艰苦很劳累。
  师:(表示赞成,点头示意坐下)再想象生活再艰苦再劳累些,又会是怎样的?(边说边在两个“再”字下面打圈)
  生:夏洛蒂家境不好,经常会忍饥挨饿,还要做沉重的家务活,可能会累得晕过去。在替富有人家带孩子,有时还会被富有人家的孩子欺负,但又不能放弃这种工作。实在是无可奈何啊!
  生:(高高举手)在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天寒地冻,夏洛蒂还要在户外,拾柴,捡破烂,就像一个乞丐,会受人欺凌。大家知道买火柴的小女孩,她的生活和买火柴的小女孩的生活差不多。
  师:生活艰苦到极点,夏洛蒂劳累到极点,她都——
  生:不放弃学习。
  师:说说你们的体会?
  生:她是个坚强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从不向命运低头,都坚持学习。就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生:我体会到她的不屈的,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艰难困苦,她能坚持学习,也像疾风中的劲草,暴风雨中的牵牛花。我们的生活和她相比,简直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师带头鼓掌)
  师:简短的一句话,同学们,读出了文章背后的含义,用了精彩的比喻,而且联系了生活,真是了不起!
  [片断二]:
  生:(读)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
  师:(皱眉)她读的怎样?
  生:他没有读出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没有训诫的味道。
  师:是啊,训诫是什么?(生说训斥,劝诫,说话时盛气凌人),刚才你评的好!相信你也能读好。你来试试?
  生:读这句话。(比刚才好些)
  师:有进步!同学们,请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读,你就是文中大名鼎鼎的有权威的骚塞,在训诫无名小卒夏洛蒂,再练读?
  生:指名多生朗读,能读出冷冰冰的训诫的口吻。
  师:你们从训诫中,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了吗?
  生:我听出了骚塞看不起夏洛蒂,他认为夏洛蒂就是小草,自己就是大树,因为小草看大树总是昂着头,大树看小草总是低头。
  生:骚塞看不起夏洛蒂,还看不起妇女,不相信妇女的能力,认为文学是男人的事业,妇女只能在家干家务,带孩子。
  生:(一女生不服气,插嘴)观念陈旧。
  师:哦?
  生:妇女也同样可以从事文学事业,我国古代女词人的李清照,现代的谢婉莹、舒婷、杨红婴,都是我们喜欢的作家。妇女的能力不比男人差,妇女半边天吗?
  师:(赞许的目光)你们能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真了不起!你们听懂了,夏洛蒂同样听懂了,她的表现怎样,最打动你的是她的什么?
  生:……最打动我的是,她面对沉重的打击,近似于毁灭性的打击时,她的那份坚强、坚持,很像一棵倔强的小草。我坚信她这棵小草能长成参天大树。面对挫折和不幸,夏洛蒂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师:一起朗读品味这段话。(齐读)同学们读得认真,学得踏实,品悟得很好。如果把夏洛蒂这种精神切实的应用到生活中,相信你也能成功。
  几点思考:
  有效教学在教学中被广泛关注,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而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如何有效的进行语文教学,是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究的话题。我就结合《小草和大树》的教学时间谈几点心得体会:
  
  1 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就是一盏指明灯,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实施有效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恰当的或模糊的教学目标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低效或无效的。我在定《小草和大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时,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三个方面,终旨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教学目标如下:有感情地朗读;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以重点词句的揣摩为依托,开展对话交流,感悟夏洛蒂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让学生在语文积累的同时受到情感思想的陶冶,懂得逆境成才的道理,树立生活的自信,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样的三维设计目标很明确,能突显学生本位,也能有效达成。记得语文特级高林生说过,语文课紧扣“读书”这一目标,准没错,因为读中能学到知识,读中能明白道理,获得价值观,读中能陶冶情操,读中能学到技能,提升能力。教者心中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才能合理、恰当、严密,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的、行云流水,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 重视教学过程
  新课标中强调了“过程”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小草和大树》的过程中,我重在以下两方面的指导。
  一抓读书。抓读书的速度、形式、质量,高年级注重默读的训练,速度在每分钟300字左右,而这里我讲的是有感情地朗读指导。以上两个教学片断,我都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的指导,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让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指导学生个性化的读,如[片断二]中读到怎样的夏洛蒂,品味语言内容,如你从骚塞的训诫中听懂了什么,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再一起来朗读体会,语文课提倡要走个来回,从语言文字到生活体验,再从生活体验到语言文字,体现了“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言语形式”的循环。但在[片断一]中,这个“回”,还体现的不够,如果学生已体会和感悟到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带着理解再来读读品味,那么语文味就更浓了。
  二抓住关键词来教学。这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苏教版教材有一个非常好的教学理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教学中要抓住关键。高年级特别注重揣摩关键词意思,并且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去理解。我在[片断一]中抓关键词两个“再”,进行想象她的生活究竟苦到什么程度,在极其艰苦的生活中,她能坚持学习,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才称得上是逆境中的典范啊!同样在[片断二]中,抓“训诫”一词,读中理解,理解体会中再来朗读,从训诫中学生读明白了骚塞的傲慢,重男轻女,鄙视妇女,看不起夏洛蒂,当然夏洛蒂也读懂了,从而进一步体会夏洛蒂面对挫折和不幸,她的那份坚忍不拔和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多像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3 联系学生生活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其教学活动必然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在教学[片断一]中,我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想象夏洛蒂的艰辛生活,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天寒地冻,夏洛蒂还要在户外,拾柴,捡破烂,就像一个乞丐,会受人欺凌。根据阅读的经历,把夏洛蒂想象成了买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很容易就进入到文本中,才能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有了知识的积累,对文本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解读,学生的文本阅读行为也转化为了生活行为,学生也完成了一次精神生活的旅行。教学效果也较好。在[片断二]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坚信她这棵小草能长成参天大树。面对挫折和不幸,夏洛蒂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这是学生内心真实体会,学生把课堂引向了生活,拓宽了教学的渠道。这种拓展应该是不露痕迹的,是水到渠成的,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现实的课堂将演绎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
  2 《体会语文素养》顾云龙
  3 《有效的阅读教学》瞿玉兰
  4 《明确目标,让阅读更有效》高林生的讲座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
期刊
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改革,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
期刊
小学语文表演——体验教学法是我们发展儿童多元智能的教学模式之一,我将此法的基本理念简述如下,以期与同仁交流。    1 努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文化产品的创造则需要有获取知识、传播知识、表达个人观点或感受的能力。人的智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期刊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即通过教师的教学后,学生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需要他们独立地阅读书籍,搜集处理信息。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独立阅读书籍的能力和习惯是中小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当前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对教师的语言、语态、教法等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也十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采用了种种启发诱导的方式教学。而
期刊
教材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叙述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向我们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途以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寓科普知识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据上述分析,定本课目标为:  教学目标:认识8个生字和8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黄牛、燕
期刊
【摘要】情感教育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要做好情感教育语文老师应首当其冲,但是这需要一定的策略,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和教学目地。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策略    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达到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它
期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1 “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
期刊
跨栏跑是在快速跑进过程中依次跨过一定数量栏架的短距离径赛项目,是田径项目中技术性强、动作复杂、节奏明显,同时对运动员身体的协调配合以及速度、力量、柔韧、灵敏、耐力等各项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之一。400m栏跑是高度缺氧情况下的极限强度运动,其运动成绩不仅取决于跨栏步技术、栏间跑节奏、意志品质,而且还与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紧密相关,其中对速度耐力的要求更为突出。因此抓好400m栏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对提高成
期刊
1 感悟语文  总有学生问我:“老师,怎样学好语文呢?”我明白他们说的“学好”是指语文考试能考高分,于是有学生课堂上奋笔疾书,恨不能把我讲的每一字句都有记下去,然而眼神却是片空洞。这样就能学好语文,这样就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吗?  于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成为语文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
期刊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代表作品,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近年来,有一些人提出此文的结构不够紧凑。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认为是这些朋友没有发现小说的双线结构所致。  《祝福》以“我”所见所闻为线索,它的结构框架是:“我”来到鲁镇,见证了祥林嫂之死——“我”回忆起先前所见所闻的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片——“我”从回忆中惊醒,再写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至此,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第二部分(指回忆部分)作为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