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兒童戶外擁有40%的市場增長率。相對空白的市場、家長的重視、兒童群體對戶外產品的新鮮和喜好,再加上二孩政策的助推,或促使兒童戶外運動市場迎來風口。
整體來看,兒童運動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實屬正常,還都在摸索調整,大家對行業的發展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有調研機構保守估算,到2025年,大陸兒童運動教育的市場容量約為1350億元人民幣。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長期研究證明,運動技能和認知力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繫,這種聯繫從嬰兒期開始,持續人的一生。運動落後,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會相對滯後,因為運動所帶來的身體認知是人類發展一切認知的基礎。
這樣的育兒理念正在新一代的85後、90後父母中滲透。熱衷下一代教育的他們,為孩子做智育投資的同時,也更重視體育的投資。健康的體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兒童戶外擁有40%的市場增長率。
相對空白的市場、家長的重視、兒童群體對戶外產品的新鮮和喜好,再加上二孩政策的助推,或促使兒童戶外運動市場迎來風口。
短短一兩年間,各地的兒童運動館已如雨後春筍般冒出。2012 年兒童運動館的門店還寥寥無幾,2018 年達到了 500 家規模,兒童體能運動館的數量以 100% 的年增長率翻倍增加。
這些場館主打「兒童體適能」「認知運動」「性格教育」等概念,強調用運動提升孩子身體素質,實現綜合能力發展,不以競技性為目標。創業者、家長、投資人等感興趣的人漸漸多起來,成為教育培訓又一潛在富礦。
從娃娃抓起
搶到最後一個體能班的上課名額,林丹飛松了一口氣。孩子兩歲多時,她報了一個平衡車培訓班,沒上多久,孩子哭鬧不肯去,此後抗拒所有課外班。
在朋友推薦下,她帶孩子試了兩堂體能訓練,沒想到孩子第一次主動要求繼續報課程。沒有猶豫,她買了100課時,花費2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他太黏我了,來這挺好,讓他開心玩,又能規範地鍛煉。」
家長王夢也道出自己的無奈,一直老人幫帶孩子,照看得太仔細,男孩不愛動,偶然路過運動館看到孩子們活蹦亂跳,果斷報班,上完一段時間課後,老一輩抱怨「像個小猴子不如以前好帶了」,她覺得,這才是小男孩該有的樣子。
李珂的孩子即將上小學,她告訴記者,運動館體能課涉及的折返跑、擲鉛球等專案,覆蓋小學的體能測試專案,還能同步學習游泳,健身又能兼顧升學。
主流的80後、90後家長們,教育觀念正悄然改變,日益關注下一代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
據睿藝教育的《2017中國家庭素質教育消費報告》,89.34%的受訪家長有為孩子選報體育培訓專案的意願,超八成選擇在0~7歲給孩子報體育課程,運動培訓是一個潛在的富礦。
政策也頻吹暖風。2012年,教育部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將體育、健康放在幼兒發展的首要位置,要求「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於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更首次提出開展幼兒體育,將其納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範疇。
資本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2019年初,複星集團宣佈收購小小運動館(中國),這是其第一個投資控股的教育品牌。據小小運動館負責人透露,小小運動館擁有線下中心門店近130家,活躍會員3萬多名,門店形象剛剛完成2.0升級,2020年底門店將達到200家。
教育巨頭好未來,已向赫石少兒體能館投資兩輪,只是投資金額未公開;做過4年多投資人的辛明,創立寶動科技,其第一個兒童運動館專案啟動之初,也拿到了數百萬元的種子輪融資。
鄭文斌在健身行業待了21年,則選擇將兒童運動館開進健身房,2016年開創「傳統健身+兒童運動」的模式,創辦了兔加熊兒童運動館,他親自感受到需求的快速崛起。
鄭文斌告訴記者,常健身的父母更鼓勵孩子參加運動,只是考慮到安全問題,健身房一般不允許14歲以下兒童進入,就考慮在健身房單辟一個獨立區域,開設店中店(也開設獨立店)。目前,兔加熊兒童運動館,同時採用直營和加盟模式,「店中店」的選址包括健身房、瑜伽館、美容院、游泳館等,兩年多時間,已佈局近百家門店。
有調研機構保守估算,到2025年,中國兒童運動教育的市場容量約為1350億元。
跑步入場
看起來只是教孩子蹦蹦跳跳的專案,成了好生意。
多位創業者告訴記者,自己作為家長,開始只是尋找適合的運動培訓機構,意外發現是一片藍海,進而跨界創業。不同背景的新老玩家,也賦予兒童運動館五花八門的概念和模式。
小小運動館於1976年創立於美國,2010年進入中國,主要面向4個月~12歲兒童,提供親子班、學前班、學齡班、空手道、舞蹈和球類運動課程,屬於兒童運動培訓的先行者。
其一大特色是將音樂與運動結合,使用大量原創音樂,「音樂會貫穿熱身環節、站點轉換、遊戲等。通過音樂和音樂中的指令,鍛煉孩子對於身體的控制、反應能力、聽取指令的能力、協調性等。」小小運動館官方向記者介紹說。 辛明研究生畢業於首都體育學院,主修運動訓練專業,2018年啟動「忍者俠認知運動館」,其中一名聯合創始人為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課程由中、美兩國專家合作研發,強調提高兒童專注力等認知功能,課程則融合身體功能訓練、認知訓練與戲劇場景。
比如,課上小朋友會扮演各種角色,當老師發出「小熊要過獨木橋」的指示,他們用四肢鑽過前面的平衡木;又或者,孩子從老師處獲取一個通關密碼,需跑完所有障礙後復述——年齡越大,密碼難度越高,6歲以上孩子要記8個以上亂數字及顏色,訓練專注力和工作記憶能力。
「孩子沉浸在情景裏,感覺不到訓練,以為是在做遊戲。」辛明透露,孩子接受度高,有家長每週往返128公里送孩子上課。他點開英文文獻向記者介紹,在歐美國家,0~6歲發展初級運動能力,6~9歲練習基本運動能力,輔之以小範圍比賽,以玩得開心為主,不宜專項運動訓練,因為10歲之前,孩童處於靈敏、平衡、反應等運動能力敏感期,且無體能基礎,過早體育專項化存在受傷風險。
「國外的兒童足球訓練,有句話很經典:如果有12個孩子,請準備12個球,你得讓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運動的樂趣。訓練、競爭、贏,是後面的事。」辛明說。
張琰對此深有感觸,創辦赫石少兒體能館之前,她是一名心理諮詢師,曾做了7年全職媽媽。女兒象象6歲開始學習花樣滑冰,每週三次大強度訓練,一年後膝蓋經常疼痛,張琰拜訪了專業機構,一位專家讓女兒做個起跳動作,給出一個心驚的評價:「孩子連正確的蹲姿都不會,更別說跳和落地緩衝了,這樣練下去,受傷只是時間問題。」
張琰表示,以國際主流觀點,孩子10歲之前應同時進行三種以上運動,專案越綜合,身體的刺激越全面。很多運動員從小只練單一專案,特別早出成績,外人以為有天賦,只是練習時間長而已,「等到他十幾歲發育期,開始有運動損傷的困擾,很可惜」。
不好做的生意
市場前景很好,但真正做起來是另一回事。「走了很多彎路,說起來都是淚。」創業6年的張琰感歎說。
起初,赫石團隊目標群體是相對大齡的小運動員,幫助其實踐科學運動,從實踐中發現,將低齡、非專業運動需求的兒童拒之門外,市場太局限,受眾面太窄,不得不擴充服務群體,專業的訓練體系與上千平方米的場館,赫石吸了不少家長粉,現金流良好,北京以自然增長陸續開了8家門店。
然而,張琰認為,之前的赫石是「虛胖」:跨越3~12歲年齡的長線招生,某些年齡段不飽和、教練分配難;赫石曾有100節課時的產品,長課時包的售賣,無形中增加了服務和口碑維護的成本。
鄭文斌也認為兒童運動館不易做。兔加熊起步階段,團隊以成人健身房的邏輯運營一段時間,發現根本行不通,兒童運動和成人健身完全是兩個概念,運動館不是健身房的縮小版,團隊是否具備專業課程研發經驗、了解兒童生長和認知規律是關鍵。
新行當,人人都是探路者。2019年,赫石吸納好未來的運營思路,開啟組織架構調整,運作模式轉向「大中臺小前台」,招生力量集中在三四歲年齡段兒童,進一步下沉客群。
兔加熊也拐過彎來,在教育課程研發與健身房的融合上下功夫。集合兒童運動、兒童心理學、營養學等專家,團隊研發了一套兒童健康成長課程體系Wellness Kids,主打強化身體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此外,上線親子運動課程,進一步宣傳推廣。
就全行業而言,專業師資的緊缺,遠超想像。一個例證是,直到2018年,體能訓練專業才獲得本科專業審批,體能訓練人才的培養才剛起步。
全國幼兒體育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胡建國,曾給出「三個95%」的驚人數字:全國幼稚園約有25萬所,95%的幼稚園無專職體育教師,95%的體育教師非專業出身,95%的體育教師為女性。幼兒體育教師數量少,「陽剛不足」。
在小小運動館,教師數量約1000多人,招聘由總部和中心協同完成,有一套從初步面試、總部淘汰制培訓、實習安排到正式上崗的標準化流程。專業培訓會覆蓋兒童身心發展、授課理論和實戰、安全、教學理念等多維度,全球400多家中心同步更新。
為了穩定師資供給,赫石選擇招聘體育院校畢業生,而後自己培養,專注校招不做社招,錄取率在20%左右。教練從開始培訓到正式上崗,培養週期約3個月。
安全是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小小運動館制定了一套專業保護手法,參考了美國體操協會標準,此外,會教孩子跳躍、摔倒等相關自我保護動作,參加0~3歲親子班的兒童家長,也需學習相應的保護手法。此外,這些機構均在運動場地安放無死角監控攝像頭,甚至規定教練與學員的互動僅限公共區域,不能離開監控範圍。
走下塔尖
趙楚峰在兒童運動館當了兩年體能教練,他記得,一個學員剛來上課時8歲,什麼事都要做第一,有次比賽跑步沒得第一哭了一下午,完全無法承受失敗的打擊。訓練一年後,心態改變,比完賽會笑著回應繼續努力。
「這才是運動精神,抱有這種想法,對未來學習和生活會有正向的影響。」趙楚峰說,這種訓練有助於提升孩子抗壓能力。
因運動發生改變的學員案例有很多。張琰記得,一個靦腆的小女孩剛來時4歲,上完體能訓練課後接著學跑酷課程,人變得自信起來,成績也有了提升,「運動改變了很多孩子的人生軌跡,這是我們自豪的一件事」。
辛明告訴記者,若按1周1次課的頻率和強度,一般18周,能看到孩子認知水準明顯提升;針對5-12歲的孩子,開發了認知功能測評軟體,用數據監督孩子的進步。
從業者們堅信行業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行業依然存在太多問題:師資良莠不齊、場地設備稀缺、課程體系同質化且不完善、政策方向不明確,缺乏相關制度、標準。
其中關鍵一條,塔尖的用戶群依然只是一小撮,怎麼讓更多家庭接受並認可?
一位帶孩子上過體驗課的家長,觀點很有代表性,認可上課的體驗,但一年1萬元以上的起步價則讓其打起退堂鼓,並要考慮報多個課外班的時間協調——相比傳統培訓科目及才藝培訓而言,運動的優先順序並不高。此外,有時運動量大,孩子第二天會出現嘔吐、渾身酸痛的不適狀況。
「我們小時候都那麼過來的,怎麼現在小孩不行?」這是趙楚峰最常聽到的聲音,在一段時期內,有限的滲透率或是行業發展的掣肘。即便有興趣的家長,不少訴求也更實際,理解為兒童運動的專項化訓練。
也許,應該將現有模組植入到幼稚園的體育課程,走「曲線救國」的2B模式。辛明透露,對寶動科技獨家擁有的耶魯認知測評環節,已有私立學校表達出興趣。今年開始,兔加熊也嘗試將課程輸出給幼稚園機構,開放更多的加盟。
業內人士表示,兒童運動之前有人做,零零散散,成為行業就這兩年,整體來看,現在處於初級階段,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實屬正常,還都在摸索調整大家對行業的發展的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
整體來看,兒童運動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實屬正常,還都在摸索調整,大家對行業的發展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有調研機構保守估算,到2025年,大陸兒童運動教育的市場容量約為1350億元人民幣。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長期研究證明,運動技能和認知力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繫,這種聯繫從嬰兒期開始,持續人的一生。運動落後,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會相對滯後,因為運動所帶來的身體認知是人類發展一切認知的基礎。
這樣的育兒理念正在新一代的85後、90後父母中滲透。熱衷下一代教育的他們,為孩子做智育投資的同時,也更重視體育的投資。健康的體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兒童戶外擁有40%的市場增長率。
相對空白的市場、家長的重視、兒童群體對戶外產品的新鮮和喜好,再加上二孩政策的助推,或促使兒童戶外運動市場迎來風口。
短短一兩年間,各地的兒童運動館已如雨後春筍般冒出。2012 年兒童運動館的門店還寥寥無幾,2018 年達到了 500 家規模,兒童體能運動館的數量以 100% 的年增長率翻倍增加。
這些場館主打「兒童體適能」「認知運動」「性格教育」等概念,強調用運動提升孩子身體素質,實現綜合能力發展,不以競技性為目標。創業者、家長、投資人等感興趣的人漸漸多起來,成為教育培訓又一潛在富礦。
從娃娃抓起
搶到最後一個體能班的上課名額,林丹飛松了一口氣。孩子兩歲多時,她報了一個平衡車培訓班,沒上多久,孩子哭鬧不肯去,此後抗拒所有課外班。
在朋友推薦下,她帶孩子試了兩堂體能訓練,沒想到孩子第一次主動要求繼續報課程。沒有猶豫,她買了100課時,花費2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他太黏我了,來這挺好,讓他開心玩,又能規範地鍛煉。」
家長王夢也道出自己的無奈,一直老人幫帶孩子,照看得太仔細,男孩不愛動,偶然路過運動館看到孩子們活蹦亂跳,果斷報班,上完一段時間課後,老一輩抱怨「像個小猴子不如以前好帶了」,她覺得,這才是小男孩該有的樣子。
李珂的孩子即將上小學,她告訴記者,運動館體能課涉及的折返跑、擲鉛球等專案,覆蓋小學的體能測試專案,還能同步學習游泳,健身又能兼顧升學。
主流的80後、90後家長們,教育觀念正悄然改變,日益關注下一代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
據睿藝教育的《2017中國家庭素質教育消費報告》,89.34%的受訪家長有為孩子選報體育培訓專案的意願,超八成選擇在0~7歲給孩子報體育課程,運動培訓是一個潛在的富礦。
政策也頻吹暖風。2012年,教育部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將體育、健康放在幼兒發展的首要位置,要求「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於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更首次提出開展幼兒體育,將其納入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範疇。
資本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2019年初,複星集團宣佈收購小小運動館(中國),這是其第一個投資控股的教育品牌。據小小運動館負責人透露,小小運動館擁有線下中心門店近130家,活躍會員3萬多名,門店形象剛剛完成2.0升級,2020年底門店將達到200家。
教育巨頭好未來,已向赫石少兒體能館投資兩輪,只是投資金額未公開;做過4年多投資人的辛明,創立寶動科技,其第一個兒童運動館專案啟動之初,也拿到了數百萬元的種子輪融資。
鄭文斌在健身行業待了21年,則選擇將兒童運動館開進健身房,2016年開創「傳統健身+兒童運動」的模式,創辦了兔加熊兒童運動館,他親自感受到需求的快速崛起。
鄭文斌告訴記者,常健身的父母更鼓勵孩子參加運動,只是考慮到安全問題,健身房一般不允許14歲以下兒童進入,就考慮在健身房單辟一個獨立區域,開設店中店(也開設獨立店)。目前,兔加熊兒童運動館,同時採用直營和加盟模式,「店中店」的選址包括健身房、瑜伽館、美容院、游泳館等,兩年多時間,已佈局近百家門店。
有調研機構保守估算,到2025年,中國兒童運動教育的市場容量約為1350億元。
跑步入場
看起來只是教孩子蹦蹦跳跳的專案,成了好生意。
多位創業者告訴記者,自己作為家長,開始只是尋找適合的運動培訓機構,意外發現是一片藍海,進而跨界創業。不同背景的新老玩家,也賦予兒童運動館五花八門的概念和模式。
小小運動館於1976年創立於美國,2010年進入中國,主要面向4個月~12歲兒童,提供親子班、學前班、學齡班、空手道、舞蹈和球類運動課程,屬於兒童運動培訓的先行者。
其一大特色是將音樂與運動結合,使用大量原創音樂,「音樂會貫穿熱身環節、站點轉換、遊戲等。通過音樂和音樂中的指令,鍛煉孩子對於身體的控制、反應能力、聽取指令的能力、協調性等。」小小運動館官方向記者介紹說。 辛明研究生畢業於首都體育學院,主修運動訓練專業,2018年啟動「忍者俠認知運動館」,其中一名聯合創始人為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課程由中、美兩國專家合作研發,強調提高兒童專注力等認知功能,課程則融合身體功能訓練、認知訓練與戲劇場景。
比如,課上小朋友會扮演各種角色,當老師發出「小熊要過獨木橋」的指示,他們用四肢鑽過前面的平衡木;又或者,孩子從老師處獲取一個通關密碼,需跑完所有障礙後復述——年齡越大,密碼難度越高,6歲以上孩子要記8個以上亂數字及顏色,訓練專注力和工作記憶能力。
「孩子沉浸在情景裏,感覺不到訓練,以為是在做遊戲。」辛明透露,孩子接受度高,有家長每週往返128公里送孩子上課。他點開英文文獻向記者介紹,在歐美國家,0~6歲發展初級運動能力,6~9歲練習基本運動能力,輔之以小範圍比賽,以玩得開心為主,不宜專項運動訓練,因為10歲之前,孩童處於靈敏、平衡、反應等運動能力敏感期,且無體能基礎,過早體育專項化存在受傷風險。
「國外的兒童足球訓練,有句話很經典:如果有12個孩子,請準備12個球,你得讓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運動的樂趣。訓練、競爭、贏,是後面的事。」辛明說。
張琰對此深有感觸,創辦赫石少兒體能館之前,她是一名心理諮詢師,曾做了7年全職媽媽。女兒象象6歲開始學習花樣滑冰,每週三次大強度訓練,一年後膝蓋經常疼痛,張琰拜訪了專業機構,一位專家讓女兒做個起跳動作,給出一個心驚的評價:「孩子連正確的蹲姿都不會,更別說跳和落地緩衝了,這樣練下去,受傷只是時間問題。」
張琰表示,以國際主流觀點,孩子10歲之前應同時進行三種以上運動,專案越綜合,身體的刺激越全面。很多運動員從小只練單一專案,特別早出成績,外人以為有天賦,只是練習時間長而已,「等到他十幾歲發育期,開始有運動損傷的困擾,很可惜」。
不好做的生意
市場前景很好,但真正做起來是另一回事。「走了很多彎路,說起來都是淚。」創業6年的張琰感歎說。
起初,赫石團隊目標群體是相對大齡的小運動員,幫助其實踐科學運動,從實踐中發現,將低齡、非專業運動需求的兒童拒之門外,市場太局限,受眾面太窄,不得不擴充服務群體,專業的訓練體系與上千平方米的場館,赫石吸了不少家長粉,現金流良好,北京以自然增長陸續開了8家門店。
然而,張琰認為,之前的赫石是「虛胖」:跨越3~12歲年齡的長線招生,某些年齡段不飽和、教練分配難;赫石曾有100節課時的產品,長課時包的售賣,無形中增加了服務和口碑維護的成本。
鄭文斌也認為兒童運動館不易做。兔加熊起步階段,團隊以成人健身房的邏輯運營一段時間,發現根本行不通,兒童運動和成人健身完全是兩個概念,運動館不是健身房的縮小版,團隊是否具備專業課程研發經驗、了解兒童生長和認知規律是關鍵。
新行當,人人都是探路者。2019年,赫石吸納好未來的運營思路,開啟組織架構調整,運作模式轉向「大中臺小前台」,招生力量集中在三四歲年齡段兒童,進一步下沉客群。
兔加熊也拐過彎來,在教育課程研發與健身房的融合上下功夫。集合兒童運動、兒童心理學、營養學等專家,團隊研發了一套兒童健康成長課程體系Wellness Kids,主打強化身體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此外,上線親子運動課程,進一步宣傳推廣。
就全行業而言,專業師資的緊缺,遠超想像。一個例證是,直到2018年,體能訓練專業才獲得本科專業審批,體能訓練人才的培養才剛起步。
全國幼兒體育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胡建國,曾給出「三個95%」的驚人數字:全國幼稚園約有25萬所,95%的幼稚園無專職體育教師,95%的體育教師非專業出身,95%的體育教師為女性。幼兒體育教師數量少,「陽剛不足」。
在小小運動館,教師數量約1000多人,招聘由總部和中心協同完成,有一套從初步面試、總部淘汰制培訓、實習安排到正式上崗的標準化流程。專業培訓會覆蓋兒童身心發展、授課理論和實戰、安全、教學理念等多維度,全球400多家中心同步更新。
為了穩定師資供給,赫石選擇招聘體育院校畢業生,而後自己培養,專注校招不做社招,錄取率在20%左右。教練從開始培訓到正式上崗,培養週期約3個月。
安全是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小小運動館制定了一套專業保護手法,參考了美國體操協會標準,此外,會教孩子跳躍、摔倒等相關自我保護動作,參加0~3歲親子班的兒童家長,也需學習相應的保護手法。此外,這些機構均在運動場地安放無死角監控攝像頭,甚至規定教練與學員的互動僅限公共區域,不能離開監控範圍。
走下塔尖
趙楚峰在兒童運動館當了兩年體能教練,他記得,一個學員剛來上課時8歲,什麼事都要做第一,有次比賽跑步沒得第一哭了一下午,完全無法承受失敗的打擊。訓練一年後,心態改變,比完賽會笑著回應繼續努力。
「這才是運動精神,抱有這種想法,對未來學習和生活會有正向的影響。」趙楚峰說,這種訓練有助於提升孩子抗壓能力。
因運動發生改變的學員案例有很多。張琰記得,一個靦腆的小女孩剛來時4歲,上完體能訓練課後接著學跑酷課程,人變得自信起來,成績也有了提升,「運動改變了很多孩子的人生軌跡,這是我們自豪的一件事」。
辛明告訴記者,若按1周1次課的頻率和強度,一般18周,能看到孩子認知水準明顯提升;針對5-12歲的孩子,開發了認知功能測評軟體,用數據監督孩子的進步。
從業者們堅信行業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行業依然存在太多問題:師資良莠不齊、場地設備稀缺、課程體系同質化且不完善、政策方向不明確,缺乏相關制度、標準。
其中關鍵一條,塔尖的用戶群依然只是一小撮,怎麼讓更多家庭接受並認可?
一位帶孩子上過體驗課的家長,觀點很有代表性,認可上課的體驗,但一年1萬元以上的起步價則讓其打起退堂鼓,並要考慮報多個課外班的時間協調——相比傳統培訓科目及才藝培訓而言,運動的優先順序並不高。此外,有時運動量大,孩子第二天會出現嘔吐、渾身酸痛的不適狀況。
「我們小時候都那麼過來的,怎麼現在小孩不行?」這是趙楚峰最常聽到的聲音,在一段時期內,有限的滲透率或是行業發展的掣肘。即便有興趣的家長,不少訴求也更實際,理解為兒童運動的專項化訓練。
也許,應該將現有模組植入到幼稚園的體育課程,走「曲線救國」的2B模式。辛明透露,對寶動科技獨家擁有的耶魯認知測評環節,已有私立學校表達出興趣。今年開始,兔加熊也嘗試將課程輸出給幼稚園機構,開放更多的加盟。
業內人士表示,兒童運動之前有人做,零零散散,成為行業就這兩年,整體來看,現在處於初級階段,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實屬正常,還都在摸索調整大家對行業的發展的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