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8日,IMF发表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但增幅仍有望分别达到9.7%和9.3%,在主要经济体中首屈一指。
“在最黑暗的时候,更应该睁大眼睛。因为,这样的时候往往蕴含着更大的机会。”法国华人商业律师朱晓阳在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对华商造成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是那些已拥有第一桶金的华商们的最佳投资时期。
上海的生机
去年11月,上证指数屡创新高,首度成为全球金融界瞩目的焦点。同时,中国石油超越美国的美孚石油,一度成为了全球首家市值过兆亿美元的公司。
在上海的投资人范迪昭,从87层高楼俯视着楼下的街景,可以看见沿着河边的一路上,许多家外资银行的标志正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范迪昭信心十足地宣称,华尔街霸占全球金融中心头把交椅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数了。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越演越烈,上海股票交易市场今年损失了近三分之二的价值。但是,在上海,投资资本、私人资产、外商投资全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中国的大银行大都安然无恙地渡过了信用危机,而且,上海经济继续快速扩张。
范迪昭是台湾国泰金控旗下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经理,他们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高达51亿美元。他说,尽管中国人在金融业相对缺乏经验,但是,中国有一张少有的王牌:堆积如山的现金。
“我们肯定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袖,”他说,“这是迟早的事情。”
在上海,最近开张的101层高的上海世界金融中心,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界和商家们的一盏明灯。尽管雷曼兄弟取消了租用这里的办公室的合约,摩根士丹利也把租约面积从8层减少到4层,但是,仍然有许多中国公司在等着搬进来。
上海政府的官员们说,他们想重现上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的繁华景象。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施海宁说:“这次危机可能对我们有利,因为,我们可以吸引更多的华尔街人才到上海。而且,由于华尔街缺乏流动资金,(这里)可能还会有融资的机会。另外,一些原本会流入美国的资金现在可能会来到中国。”
上海市长韩正于去年11月说,到2010年时,要打造好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并在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
不过,也有不少分析家针对中国“肯定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袖”、“上海将取代华尔街”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些不太现实的理想而已。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上海也只是当前全球金融业重整过程中,抱有这种雄心壮志的城市之一。毕竟,日益增强的资本流动性和华尔街的动荡正在为全世界更多的城市提供着成为金融中心的良机。
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大陆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资本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大陆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大陆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
VC、PE危机亦商机
所谓“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尽管全球经济风声鹤唳,但中国大陆的制造优势仍然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
日前,健身器材生产商厦门钢宇获得了智基创投、联创投、华生创投逾1亿元人民币的注资,3家机构共获得厦门钢宇约21%的股份。
一些通过替海外品牌做加工建立起规模生产能力,进而直接面对终端市场销售的企业,正在被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看好。这正是钢宇被投资机构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厦门钢宇虽然最早由美国爱康与台湾富而乐共同出资设立,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富而乐收购了爱康的股份,厦门钢宇变成了一个台资在内地设立的制造企业。随后,爱康提供的一部分核心技术变成了共有,此后,爱康则将一些高端制造技术与工艺以授权的方式供厦门钢宇使用。
全球金融风暴不断升级,中国一度风光无限的风险投资产业亦受波及,不过,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基金身处融资难和退出难“两难”困境的同时,亦面临着商机。此时精挑细选项目,无疑会在经济好转时获得更高回报率。
“我们一直对这个领域比较关注,而正好有这个机会碰到钢宇,”智基创投合伙人卓德钦表示。
据卓德钦介绍,在欧美市场,健身器材市场中,个人与企业占比为7:3,但在中国这个比例却差不多倒过来了。“我相信未来国内市场会有大的发展,一方面,我们现在生产的跑步机运用了新技术可以折叠起来,不用再占很大地方;另一方面随经济发展,国内居民对健身器材的需求会被大大激发出来,”卓德钦认为。而亚洲,尤其是中国,被其认为是未来发展最快的市场。
最近的数据显示,从日本、整个欧洲地区到美国,制造业调查结果均较为黯淡,产出在不断下降;而唯一的亮点是中国,中国的相应调查显示,在经历了8月份的疲软之后,9月份,中国制造业活动出现了反弹。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相对仍是国际投资市场上的安全绿洲,但未来投资活动肯定会减少,这或将导致部分项目青黄不接,不过危机也是商机,VC和PE在此低谷方能挑选到真正价廉物美的项目。
美国风投基金IDGVC创业投资合伙人章苏阳就指出,其所管理的基金,迄今为止回报率最高的项目,就是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所投的,“只要项目本身有前景,团队有能力把项目发展起来,就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IDGVC在2000年时投资的中国网络搜索引擎公司百度成功上市后,据悉投资回报高达100倍。
中国知名创投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则表示,受金融风暴影响,美国和欧洲的市场都不好,“中国几乎是国际市场上唯一的亮点。”
2007年中国的VC和PE机构可说热火朝天,不仅扶持的企业上市最多,同时融资拿到的钱也最多,导致去年以来PE和VC纷纷到处追逐各类项目,但今年一到三季度,情势却每况愈下。中国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与顾问机构清科集团最新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外VC创投机构共募得4.92亿美元,较上季度骤降83.7%,同比则大幅减少62.8%,同时受累于恶劣的市场环境,三季度仅10家VC和PE投资的企业实现上市,融资总计7.1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94.8%。
不过阎焱则表示看好并购基金,他指出,由于手里拿着以前融到的钱,现在,很多基金包括并购基金还在寻找项目。但他同时认为,并购基金将出现分化,对于银行来说,还是愿意贷款给过去投资业绩比较好的基金,“银行有钱也要找出路。”
与此同时,实体经济亦受到很大影响。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卓福民称,高成长企业对资金基本是如饥似渴,但企业现在资本市场无法上市融资,VC和PE既不能退出,又对继续投资心存疑惑。
GE商务金融集团私募投资兼业务拓展大中华区主管朱文倩就透露,由于市况不佳,近期不考虑在中国投资新的项目。目前主要是做好现金管理,优化已投项目。
而章苏阳则认为,到明年上半年以前,大部分基金可能会持相对保守做法,因为很多大公司都下调了销售和盈利预测。
虽然悲观情绪有所弥漫,但业内表示,危机也是商机,市场好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低谷的时候也不要失去信心。摩根大通私募股权投资董事总经理表示,如今的动荡市场环境,酿就了二线私募股权资产十年不遇的购买良机。
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徐新则认为,中国内需成长相当强劲,该基金所投的12家企业最新数据显示,1-9月加权平均销售收入增长了90%,所以消费品、零售和健康医疗行业比较安全。
有业内人士还建议,市场好的时候。融资退出多做一点,市场不好的时候,投资和自身建设多做一些,关键是要踩准节奏。方源资本总裁唐葵就明确指出:“国内LP(有限合伙人)和GP(管理合伙人)的心态都很急躁,就希望赶快上市套现,这种心态很危险。”
地产抄底
今年上半年,一大批外资房地产投资基金如UBS、ING、HI、摩根士丹利、凯德置地、澳大利亚麦格理等出现在众多国内强势开发商的合作名单中,其中包括金地、绿地、奥园、富力等,都与外资联合拿地开发。
据记者了解,目前,海外基金正在集结。超过千亿的资金向中国房地产市场涌来。
“离岸物业和股权交易比任何时候都热”,金地集团总裁张华纲如此表示。各路基金通过投股权资、项目投资、物业投资等各种渠道,觊觎着中国的房地产。
“外资对中国房地产的热情是持续的”,美国盛智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资深律师郑介绍,他正在帮助一些国外私募基金进入中国市场,“从今年1月份开始,海外的资金就非常关注中国企业需要资金的问题”。
他手中目前代理多家海外私募基金,部分基金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咨询机构,而同时在海外募集了5000万到1亿美金规模资金,准备投入中国市场。“2009年或者就是投资的热潮期,现在他们已经开始了市场调查,还在观察奥运之后中国经济的走势。”
那些已经进入中国,注册了房地产经营许可的国外开发企业,或者国内地产公司在境外注册上市,虽然主要业务在国内,但是注册地点放在离岸群岛或者香港,“他们的一些股权买卖,或者物业买卖可能无法监控,可以在境外完成。”张华纲解释。
股权投资的兴盛,与国内贷款紧缩息息相关。“股权投资的增加是因为国内公司的资金链紧绷,所以股权出售的溢价空间缩小了,便宜了。”一位来自香港的房地产基金经理表示,“地产公司为了把项目先做起来,有所让步。”
根据戴德梁行提供的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国内整幢建成物业的买卖共有64宗,与去年上半年的31宗相比,交易量增长高达106.5%,其中,境外资金整栋物业买卖共有14宗。根据公开信息初步统计,包括黑石集团、世邦魏理仕、远东发展有限公司等国际投行,仅在6、7月份便花费38.43亿元,购买主要位于上海和北京的物业。
“一般来说,大型基金由于投资标的物规模大,所以投资门槛高,基金之间竞争会更少,所以大型基金的规模一般都在5000万美金以上。”郑解释。这样的基金在寻找项目上也比较挑剔。
外资凶猛,“但是外资投资是谨慎的,”上述香港的房地产基金管理人表示,“全球市场普遍表现不好,但是投资总是要有地方去的,中国的市场风险虽然越来越大,但是相对回报更好。”
戴德梁行华南区投资部主管叶国平先生告诉记者,对于海外资金来说,尤其是进取型基金(Opportunity fund),他们追求20%-25%的高回报率,这么高的回报率,只能通过买地开发,才能实现。
“目前一些民间资金的短期借款利率已经接近30%,如果收益不能够达到和超过这个数字,也不好向股东们交代。”赵祥龙说。
“两到三年的投资回报要在25%-30%,基金管理公司收取7%的管理费。”郑说。
“中国是重中之重”
9月8日,快递和物流巨头DHL宣布,斥资1.1亿美元的中亚区枢纽中心扩建项目已经完成。这家位于香港国际机场的枢纽,总投资额为2.1亿美元,是亚洲首个大规模的自动化快递枢纽中心,这大大提升了其在亚洲的运营能力,而该中亚区枢纽中心的扩建,比其原计划整整提早了5年之多。
“中国是重中之重。”DHL快递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唐睿德表示,亚太在今后还将是DHL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DHL并不是热情投资中国的惟一跨国巨头,上周末,美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和零售商哈特·马克斯公司也高调宣布,联手我国知名服装企业雅戈尔进军中国市场,在上海新世界商场开业。
9月10日,大型轴承制造商铁姆肯公司无锡大型轴承工厂在江苏省无锡市正式开业,而最热门和最热闹的却是世界最大碳酸饮料生产商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的并购。
正在厦门进行的第12届中国国际投洽会传来的消息显示,在一片世界经济衰退的叫苦声中,万名境外投资商云集,他们此时的热情,似乎可以驱散经济低迷的凛列寒风。
哈特·马克斯公司认为,眼下的全球经济危机,是进入中国的最好时机。他们将迅速在全国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及经济发达城市开店,力争在3年内,基本完成哈特·马克斯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全球经济难免会有波动,DHL经历了世界经济的多次波动,对于应付这种波动,我们十分有经验。”唐睿德表示,DHL之所以加大对华投资,就是把波动的影响降到最小,在经济下滑时看准时机,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新的增长基础。
日前,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大众汽车公司表示,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和俄罗斯,将是公司未来10年销售增长的主要引擎,其预测,至2018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则将翻一番,达到1450万辆。
寒冷的经济冬天令跨国巨头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上。知名财经分析人士侯宁表示,尤其是诸如饮料、服装、医药等消费日用品行业,更需要在全球最大的客户人群中争取份额。但是,美国企业在这些行业进军中国,并不能说明中国能成为经济衰退的避风港,相反,倒是说明他们意识到了危机且全力展开了化解危机的努力。
“在最黑暗的时候,更应该睁大眼睛。因为,这样的时候往往蕴含着更大的机会。”法国华人商业律师朱晓阳在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对华商造成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是那些已拥有第一桶金的华商们的最佳投资时期。
上海的生机
去年11月,上证指数屡创新高,首度成为全球金融界瞩目的焦点。同时,中国石油超越美国的美孚石油,一度成为了全球首家市值过兆亿美元的公司。
在上海的投资人范迪昭,从87层高楼俯视着楼下的街景,可以看见沿着河边的一路上,许多家外资银行的标志正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范迪昭信心十足地宣称,华尔街霸占全球金融中心头把交椅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数了。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越演越烈,上海股票交易市场今年损失了近三分之二的价值。但是,在上海,投资资本、私人资产、外商投资全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中国的大银行大都安然无恙地渡过了信用危机,而且,上海经济继续快速扩张。
范迪昭是台湾国泰金控旗下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经理,他们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高达51亿美元。他说,尽管中国人在金融业相对缺乏经验,但是,中国有一张少有的王牌:堆积如山的现金。
“我们肯定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袖,”他说,“这是迟早的事情。”
在上海,最近开张的101层高的上海世界金融中心,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界和商家们的一盏明灯。尽管雷曼兄弟取消了租用这里的办公室的合约,摩根士丹利也把租约面积从8层减少到4层,但是,仍然有许多中国公司在等着搬进来。
上海政府的官员们说,他们想重现上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的繁华景象。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施海宁说:“这次危机可能对我们有利,因为,我们可以吸引更多的华尔街人才到上海。而且,由于华尔街缺乏流动资金,(这里)可能还会有融资的机会。另外,一些原本会流入美国的资金现在可能会来到中国。”
上海市长韩正于去年11月说,到2010年时,要打造好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并在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
不过,也有不少分析家针对中国“肯定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袖”、“上海将取代华尔街”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些不太现实的理想而已。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上海也只是当前全球金融业重整过程中,抱有这种雄心壮志的城市之一。毕竟,日益增强的资本流动性和华尔街的动荡正在为全世界更多的城市提供着成为金融中心的良机。
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大陆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资本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大陆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大陆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
VC、PE危机亦商机
所谓“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尽管全球经济风声鹤唳,但中国大陆的制造优势仍然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
日前,健身器材生产商厦门钢宇获得了智基创投、联创投、华生创投逾1亿元人民币的注资,3家机构共获得厦门钢宇约21%的股份。
一些通过替海外品牌做加工建立起规模生产能力,进而直接面对终端市场销售的企业,正在被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看好。这正是钢宇被投资机构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厦门钢宇虽然最早由美国爱康与台湾富而乐共同出资设立,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富而乐收购了爱康的股份,厦门钢宇变成了一个台资在内地设立的制造企业。随后,爱康提供的一部分核心技术变成了共有,此后,爱康则将一些高端制造技术与工艺以授权的方式供厦门钢宇使用。
全球金融风暴不断升级,中国一度风光无限的风险投资产业亦受波及,不过,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基金身处融资难和退出难“两难”困境的同时,亦面临着商机。此时精挑细选项目,无疑会在经济好转时获得更高回报率。
“我们一直对这个领域比较关注,而正好有这个机会碰到钢宇,”智基创投合伙人卓德钦表示。
据卓德钦介绍,在欧美市场,健身器材市场中,个人与企业占比为7:3,但在中国这个比例却差不多倒过来了。“我相信未来国内市场会有大的发展,一方面,我们现在生产的跑步机运用了新技术可以折叠起来,不用再占很大地方;另一方面随经济发展,国内居民对健身器材的需求会被大大激发出来,”卓德钦认为。而亚洲,尤其是中国,被其认为是未来发展最快的市场。
最近的数据显示,从日本、整个欧洲地区到美国,制造业调查结果均较为黯淡,产出在不断下降;而唯一的亮点是中国,中国的相应调查显示,在经历了8月份的疲软之后,9月份,中国制造业活动出现了反弹。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相对仍是国际投资市场上的安全绿洲,但未来投资活动肯定会减少,这或将导致部分项目青黄不接,不过危机也是商机,VC和PE在此低谷方能挑选到真正价廉物美的项目。
美国风投基金IDGVC创业投资合伙人章苏阳就指出,其所管理的基金,迄今为止回报率最高的项目,就是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所投的,“只要项目本身有前景,团队有能力把项目发展起来,就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IDGVC在2000年时投资的中国网络搜索引擎公司百度成功上市后,据悉投资回报高达100倍。
中国知名创投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则表示,受金融风暴影响,美国和欧洲的市场都不好,“中国几乎是国际市场上唯一的亮点。”
2007年中国的VC和PE机构可说热火朝天,不仅扶持的企业上市最多,同时融资拿到的钱也最多,导致去年以来PE和VC纷纷到处追逐各类项目,但今年一到三季度,情势却每况愈下。中国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与顾问机构清科集团最新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外VC创投机构共募得4.92亿美元,较上季度骤降83.7%,同比则大幅减少62.8%,同时受累于恶劣的市场环境,三季度仅10家VC和PE投资的企业实现上市,融资总计7.1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94.8%。
不过阎焱则表示看好并购基金,他指出,由于手里拿着以前融到的钱,现在,很多基金包括并购基金还在寻找项目。但他同时认为,并购基金将出现分化,对于银行来说,还是愿意贷款给过去投资业绩比较好的基金,“银行有钱也要找出路。”
与此同时,实体经济亦受到很大影响。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卓福民称,高成长企业对资金基本是如饥似渴,但企业现在资本市场无法上市融资,VC和PE既不能退出,又对继续投资心存疑惑。
GE商务金融集团私募投资兼业务拓展大中华区主管朱文倩就透露,由于市况不佳,近期不考虑在中国投资新的项目。目前主要是做好现金管理,优化已投项目。
而章苏阳则认为,到明年上半年以前,大部分基金可能会持相对保守做法,因为很多大公司都下调了销售和盈利预测。
虽然悲观情绪有所弥漫,但业内表示,危机也是商机,市场好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低谷的时候也不要失去信心。摩根大通私募股权投资董事总经理表示,如今的动荡市场环境,酿就了二线私募股权资产十年不遇的购买良机。
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徐新则认为,中国内需成长相当强劲,该基金所投的12家企业最新数据显示,1-9月加权平均销售收入增长了90%,所以消费品、零售和健康医疗行业比较安全。
有业内人士还建议,市场好的时候。融资退出多做一点,市场不好的时候,投资和自身建设多做一些,关键是要踩准节奏。方源资本总裁唐葵就明确指出:“国内LP(有限合伙人)和GP(管理合伙人)的心态都很急躁,就希望赶快上市套现,这种心态很危险。”
地产抄底
今年上半年,一大批外资房地产投资基金如UBS、ING、HI、摩根士丹利、凯德置地、澳大利亚麦格理等出现在众多国内强势开发商的合作名单中,其中包括金地、绿地、奥园、富力等,都与外资联合拿地开发。
据记者了解,目前,海外基金正在集结。超过千亿的资金向中国房地产市场涌来。
“离岸物业和股权交易比任何时候都热”,金地集团总裁张华纲如此表示。各路基金通过投股权资、项目投资、物业投资等各种渠道,觊觎着中国的房地产。
“外资对中国房地产的热情是持续的”,美国盛智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资深律师郑介绍,他正在帮助一些国外私募基金进入中国市场,“从今年1月份开始,海外的资金就非常关注中国企业需要资金的问题”。
他手中目前代理多家海外私募基金,部分基金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咨询机构,而同时在海外募集了5000万到1亿美金规模资金,准备投入中国市场。“2009年或者就是投资的热潮期,现在他们已经开始了市场调查,还在观察奥运之后中国经济的走势。”
那些已经进入中国,注册了房地产经营许可的国外开发企业,或者国内地产公司在境外注册上市,虽然主要业务在国内,但是注册地点放在离岸群岛或者香港,“他们的一些股权买卖,或者物业买卖可能无法监控,可以在境外完成。”张华纲解释。
股权投资的兴盛,与国内贷款紧缩息息相关。“股权投资的增加是因为国内公司的资金链紧绷,所以股权出售的溢价空间缩小了,便宜了。”一位来自香港的房地产基金经理表示,“地产公司为了把项目先做起来,有所让步。”
根据戴德梁行提供的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国内整幢建成物业的买卖共有64宗,与去年上半年的31宗相比,交易量增长高达106.5%,其中,境外资金整栋物业买卖共有14宗。根据公开信息初步统计,包括黑石集团、世邦魏理仕、远东发展有限公司等国际投行,仅在6、7月份便花费38.43亿元,购买主要位于上海和北京的物业。
“一般来说,大型基金由于投资标的物规模大,所以投资门槛高,基金之间竞争会更少,所以大型基金的规模一般都在5000万美金以上。”郑解释。这样的基金在寻找项目上也比较挑剔。
外资凶猛,“但是外资投资是谨慎的,”上述香港的房地产基金管理人表示,“全球市场普遍表现不好,但是投资总是要有地方去的,中国的市场风险虽然越来越大,但是相对回报更好。”
戴德梁行华南区投资部主管叶国平先生告诉记者,对于海外资金来说,尤其是进取型基金(Opportunity fund),他们追求20%-25%的高回报率,这么高的回报率,只能通过买地开发,才能实现。
“目前一些民间资金的短期借款利率已经接近30%,如果收益不能够达到和超过这个数字,也不好向股东们交代。”赵祥龙说。
“两到三年的投资回报要在25%-30%,基金管理公司收取7%的管理费。”郑说。
“中国是重中之重”
9月8日,快递和物流巨头DHL宣布,斥资1.1亿美元的中亚区枢纽中心扩建项目已经完成。这家位于香港国际机场的枢纽,总投资额为2.1亿美元,是亚洲首个大规模的自动化快递枢纽中心,这大大提升了其在亚洲的运营能力,而该中亚区枢纽中心的扩建,比其原计划整整提早了5年之多。
“中国是重中之重。”DHL快递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唐睿德表示,亚太在今后还将是DHL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DHL并不是热情投资中国的惟一跨国巨头,上周末,美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和零售商哈特·马克斯公司也高调宣布,联手我国知名服装企业雅戈尔进军中国市场,在上海新世界商场开业。
9月10日,大型轴承制造商铁姆肯公司无锡大型轴承工厂在江苏省无锡市正式开业,而最热门和最热闹的却是世界最大碳酸饮料生产商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的并购。
正在厦门进行的第12届中国国际投洽会传来的消息显示,在一片世界经济衰退的叫苦声中,万名境外投资商云集,他们此时的热情,似乎可以驱散经济低迷的凛列寒风。
哈特·马克斯公司认为,眼下的全球经济危机,是进入中国的最好时机。他们将迅速在全国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及经济发达城市开店,力争在3年内,基本完成哈特·马克斯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全球经济难免会有波动,DHL经历了世界经济的多次波动,对于应付这种波动,我们十分有经验。”唐睿德表示,DHL之所以加大对华投资,就是把波动的影响降到最小,在经济下滑时看准时机,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新的增长基础。
日前,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大众汽车公司表示,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和俄罗斯,将是公司未来10年销售增长的主要引擎,其预测,至2018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则将翻一番,达到1450万辆。
寒冷的经济冬天令跨国巨头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上。知名财经分析人士侯宁表示,尤其是诸如饮料、服装、医药等消费日用品行业,更需要在全球最大的客户人群中争取份额。但是,美国企业在这些行业进军中国,并不能说明中国能成为经济衰退的避风港,相反,倒是说明他们意识到了危机且全力展开了化解危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