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他说骨骼不仅是人体的支架,更是一个人生命的展示,骨骼里沉淀的是一个人生活的痕迹,一种生存的态度。人体全部的206块骨骼,是他要用一生来阅读的一本笔记,他的任务就是纠正其中伤痛与疾病涂抹的错别字,还给患者一个鲜活多彩的人生篇章。作为一名硕士生导师,他将“因材施教”的原则贯彻到自己每一个学生,育人医术更育人德行。作为中医传统的继承者之一,他也将弘扬中医理念、促进中西医结合根植在骨中。大音稀声,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情浓于血,爱镂于骨。
他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柏立群。
坚持:就是要当医生
自幼体弱多病的柏立群似乎跟医院有着不一般的“缘分”,出生后的第二天他就因为显性骶椎裂进行了手术。“当时家里乱成一团,因为这个手术风险很大,很可能死亡或者瘫痪。”然而幸运的是,这次手术很成功,柏立群的术后恢复也很顺利。但是由于先天体质较差,柏立群仍旧因为各种各样的小毛病经常“拜访”医院。“从那时起就对医院的印象很深,想着长大以后也去当医生把别人都治好。”谈到儿时的这段回忆,柏立群脸上带着笑意,“那时候就是一个小孩儿特别幼稚的想法吧。”
上初中之后,柏立群对社会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量阅读杂志成了他课余时间的最大爱好。《自然》《大众医学》《健与美》《当代》《十月》《意林》……谈起这些当年期期必买的杂志,柏立群如数家珍,“几乎所有的零用钱都用来买这些课外杂志。”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对社会科学的了解,从医已经不是儿时的一个简单的想法,而成为了柏立群的终身理想。
高中时,柏立群就读于北京师大附中。“我们班真的是人才济济,高考的时候班里有16名同学报考清华,这16名就全都考上了清华。我的想法很明确,就是要学医,父母给了我很大的自主权,于是我的第一志愿填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志愿是北二医,就是现在的首医大。第三志愿是用来兜底的,印刷学院。”
当时报考一共能填10个志愿,分为重点和非重点,每个志愿后面都要选择是否服从分配,柏立群只填了三个志愿,按照当时的录取比例,他这种做法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不仅如此,对于第一志愿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他选择了不服从分配,提及原因,柏立群坦言:“那时候其实是有点儿自负的,如果读不了北中医的中医系,我就不去北中医了。”然而,这次看似有些冒险的报考在柏立群的实力下成为了一次探囊取物。
1984年,柏立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六年的大学时光,柏立群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为以后的成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第六年,他来到东直门医院实习一年,实习期间,柏立群为自己定下了骨伤科的专业方向。“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更愿意在一线进行手术,而且骨伤科见效也很快。”选择骨伤科柏立群有着自己的考量。
然而,实习中表现出色的柏立群却经历了一个小转折,毕业后并没能马上从医,原来1990年东直门医院骨伤科当年不接收新毕业生。机缘巧合,刚毕业柏立群进入了古籍出版社工作。面对家人的担心,他安慰道:“你们放心吧,我只是调整一下,从医是我永远都不会变的理想。”
柏立群曾经问过他的学生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大学刚毕业面临着这样两份工作:一份是你梦寐以求但是薪资微薄的工作,还有一份是你不那么喜欢但是薪水丰厚的工作,你会选择哪一个?”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我先赚点儿钱,等赚足了钱,我再去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相信这是绝大多人的理想方案,然而,柏立群却没有这样选择。
一年后,柏立群辞掉了薪水优渥的出版社工作,终于调到了东直门医院骨科,开始了他的行医之路。
精彩:23年行医路
1991年,柏立群如愿进入东直门医院骨科,从事骨伤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来,他以中医、西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治疗各种骨伤常见病和疑难病症。1997年,柏立群公派赴德国K?TZTING医院,从事中医骨伤临床治疗,同时参与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关于偏头痛治疗”的科研工作,在德国编写并主讲“传统中医手法治疗基础与临床应用”课程。在德国期间,柏立群的工作受到了同事及患者的广泛好评,两年后,他放弃了留在德国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回国工作。
回国后,柏立群转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工作。在SARS期间,柏立群主动要求投入120急救一线工作,获得SARS工作纪念证书。2005年,柏立群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同年,获得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分会及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联合授予的“百名中青年杰出骨科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BTV-7、CCTV-4分别对柏立群进行了“关于颈椎病中医临床诊疗”的专题采访报道。
2006年末,柏立群接受邀请赴瑞士-苏黎世从事传统中医医学交流与教学工作。“在瑞士我的这些工作其实也是想为中医正名,让瑞士人切实认知一下真正的传统中医文化。”在苏黎世工作一年,柏立群已经小有名气,有很多患者慕名而来。然而考虑良多的柏立群再一次选择回国。
多年来的一线临床工作,让柏立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自具一套较完整的综合治疗方法,擅长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各种运动创伤、青少年脊柱疾患、足踝关节病、股骨头缺血坏死等证。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老年骨关节病、青少年脊柱疾患、各种运动创伤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更具特点,临床疗效显著。开展了创伤急救、四肢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人工关节置换等大量的手术治疗。如:颈椎间盘置换术、腰椎椎间融合术、椎体压缩骨折球囊后凸成形术(PKP)、肱骨近端及胫骨平台锁定板手术、粗隆间骨折膨胀PFN术、Cable Pin索绑系统治疗髋部粉碎性骨折等,主持膝关节镜——膝关节微创治疗,足拇外翻及足趾畸形矫形等足外科的手术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柏立群还长年担任本科生、七年制硕士生、港澳台以及南洋理工大学双学位留学生的中医骨伤科教学及临床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教学经验丰富的柏立群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不喜欢墨守陈规,而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为他们分别确定关系适合的研究方向,然后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相对自由地展开学习科研。而且,柏立群认为,比起医术,更要先成人。 多年从医路,柏立群一直没有停下探索医学奥秘的步伐,从治病救人到教书育人,柏立群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位中医传承者的责任。
传承:中医发展之根本
“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解释生命的奥密,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柏立群向记者介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中医历经数千年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的丰富发展,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很多人把“中医”二字简单地理解为“中国的医学”,其实是不全面的。中医的“中”不只是一个相对于西医的方位、国别或民族的概念,更是《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的“中”,宋代程子将其解释为“不偏之谓中”,这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而中医的最高境界正在于此。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而“中医”作为名词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把中国医学称作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是为了和西医做一个区别。
面对大多数人对于中西医的对比,柏立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两个医疗体系根本就不是矛盾的,是一个相互共融、互补的一个东西。比如,中医的整体观,这是中医学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跟西医的学术有很多交流,已经潜移默化地用于现在的临床、治疗、康复上。”
整体观是中医思维的最突出特征,也是中医学对人体疾病诊断、施治的出发点。事实上,中医的整体观不仅仅体现在中医对于人体的认识,还贯穿于中医的修行上。孙思邈认为:“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这强调了中医师不仅全面掌握脏腑、针灸、药物等医学知识,而且懂得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人事变迁的道理。强调中医知识的整体性是由于中医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人文和科学多个方面。博学多识、通人文是通晓中医方法学的必由途径。“的确,中医学不仅仅是在培养一名医生,更是在培养一名全方位的人才。”
中医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柏立群看来,对于中医来说,继承就是最好的发展。“人,做事要踏实,现在的人太浮躁、太浮夸。我认为,中医关键要继承,先把老祖宗留下的这点儿精华学明白了,然后临床应用,你才会有自己的想法,领悟出新的东西,在这种过程中中医就是在发展。”
治疗:四管齐下方成效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中医骨科也在不停地发展。对于医院的诊疗来说,骨科越来越趋于明确化。中医骨科作为中医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诊断到治疗,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首先,相对于西医骨科必须“解剖复位”,中医骨科更重视功能复位,更强调功能上尽量接近伤前标准;其次,强调“简、便、验、廉”,成本相对低廉,器械不是特别昂贵,因此对医生的要求很高;最后,注重“动静结合”,注重功能康复。
柏立群所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各种疾病的、独具特色的临床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6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护师3人,开设骨科病房、门诊、24小时急诊、现有病床40张。
骨科以临床医疗为主,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引进先进技术,更新观念。开展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骨病等疾病的治疗、开展了手术治疗颈椎病;胸、腰椎椎板减压、椎管成形、椎弓根内固定手术;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等当代先进手术技术。对抢救复合损伤,多发骨折、创伤休克等具有丰富经验。引进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科对创伤和骨折的治疗采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即骨折后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采用手法或手术,早期复位、固定,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同时利用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调节,使患者尽快康复。开展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中药内服、外用或手法按摩等方法治疗颈、腰椎疾病。
柏立群目前的主要医疗方向有三个: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关节炎。这也是东方医院骨科的优势方向,充分体现出了科室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水平,去年科室还申请了北京重点专科。
但是针对不同患者的中医治疗,柏立群坦言:“药物治疗只是一部分,中医骨伤科类的病症治疗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内服、外治、系统的功能锻炼、再加上病人自身的调理。”内服主要是指药物的使用,外治既包括外洗的药、外敷的药、也包括骨科治疗的精华——手法治疗、牵引的物理治疗,系统的功能锻炼是则是医生根据不同的病人量身打造的一套锻炼方案,而病人自身的调理是指病人日常要注意一些不良的、错误的生活习惯,减少再度患病的风险,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只有把这四方面全部做好,病症的临床疗效才会确切。“经常有很多病人问这四点哪一个最重要,我就会给他们打个比方,这四点就如同四个手指头,一个都不能丢,都很重要。”
儿时从医梦,柏立群用一生的追求去践行。作为一位医生,我们看到他对患者的关心、对医术的钻研;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看到他对学生的负责、对传承中医的一片热情。现在,柏立群每天都要问诊很多位患者,工作也许很辛苦,但是充实、有价值。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对于一个医生而言,看好一个病人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大的心灵上的满足。”
他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柏立群。
坚持:就是要当医生
自幼体弱多病的柏立群似乎跟医院有着不一般的“缘分”,出生后的第二天他就因为显性骶椎裂进行了手术。“当时家里乱成一团,因为这个手术风险很大,很可能死亡或者瘫痪。”然而幸运的是,这次手术很成功,柏立群的术后恢复也很顺利。但是由于先天体质较差,柏立群仍旧因为各种各样的小毛病经常“拜访”医院。“从那时起就对医院的印象很深,想着长大以后也去当医生把别人都治好。”谈到儿时的这段回忆,柏立群脸上带着笑意,“那时候就是一个小孩儿特别幼稚的想法吧。”
上初中之后,柏立群对社会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量阅读杂志成了他课余时间的最大爱好。《自然》《大众医学》《健与美》《当代》《十月》《意林》……谈起这些当年期期必买的杂志,柏立群如数家珍,“几乎所有的零用钱都用来买这些课外杂志。”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对社会科学的了解,从医已经不是儿时的一个简单的想法,而成为了柏立群的终身理想。
高中时,柏立群就读于北京师大附中。“我们班真的是人才济济,高考的时候班里有16名同学报考清华,这16名就全都考上了清华。我的想法很明确,就是要学医,父母给了我很大的自主权,于是我的第一志愿填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志愿是北二医,就是现在的首医大。第三志愿是用来兜底的,印刷学院。”
当时报考一共能填10个志愿,分为重点和非重点,每个志愿后面都要选择是否服从分配,柏立群只填了三个志愿,按照当时的录取比例,他这种做法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不仅如此,对于第一志愿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他选择了不服从分配,提及原因,柏立群坦言:“那时候其实是有点儿自负的,如果读不了北中医的中医系,我就不去北中医了。”然而,这次看似有些冒险的报考在柏立群的实力下成为了一次探囊取物。
1984年,柏立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六年的大学时光,柏立群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为以后的成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第六年,他来到东直门医院实习一年,实习期间,柏立群为自己定下了骨伤科的专业方向。“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更愿意在一线进行手术,而且骨伤科见效也很快。”选择骨伤科柏立群有着自己的考量。
然而,实习中表现出色的柏立群却经历了一个小转折,毕业后并没能马上从医,原来1990年东直门医院骨伤科当年不接收新毕业生。机缘巧合,刚毕业柏立群进入了古籍出版社工作。面对家人的担心,他安慰道:“你们放心吧,我只是调整一下,从医是我永远都不会变的理想。”
柏立群曾经问过他的学生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大学刚毕业面临着这样两份工作:一份是你梦寐以求但是薪资微薄的工作,还有一份是你不那么喜欢但是薪水丰厚的工作,你会选择哪一个?”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我先赚点儿钱,等赚足了钱,我再去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相信这是绝大多人的理想方案,然而,柏立群却没有这样选择。
一年后,柏立群辞掉了薪水优渥的出版社工作,终于调到了东直门医院骨科,开始了他的行医之路。
精彩:23年行医路
1991年,柏立群如愿进入东直门医院骨科,从事骨伤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来,他以中医、西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治疗各种骨伤常见病和疑难病症。1997年,柏立群公派赴德国K?TZTING医院,从事中医骨伤临床治疗,同时参与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关于偏头痛治疗”的科研工作,在德国编写并主讲“传统中医手法治疗基础与临床应用”课程。在德国期间,柏立群的工作受到了同事及患者的广泛好评,两年后,他放弃了留在德国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回国工作。
回国后,柏立群转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工作。在SARS期间,柏立群主动要求投入120急救一线工作,获得SARS工作纪念证书。2005年,柏立群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同年,获得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分会及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联合授予的“百名中青年杰出骨科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BTV-7、CCTV-4分别对柏立群进行了“关于颈椎病中医临床诊疗”的专题采访报道。
2006年末,柏立群接受邀请赴瑞士-苏黎世从事传统中医医学交流与教学工作。“在瑞士我的这些工作其实也是想为中医正名,让瑞士人切实认知一下真正的传统中医文化。”在苏黎世工作一年,柏立群已经小有名气,有很多患者慕名而来。然而考虑良多的柏立群再一次选择回国。
多年来的一线临床工作,让柏立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自具一套较完整的综合治疗方法,擅长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各种运动创伤、青少年脊柱疾患、足踝关节病、股骨头缺血坏死等证。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老年骨关节病、青少年脊柱疾患、各种运动创伤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更具特点,临床疗效显著。开展了创伤急救、四肢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人工关节置换等大量的手术治疗。如:颈椎间盘置换术、腰椎椎间融合术、椎体压缩骨折球囊后凸成形术(PKP)、肱骨近端及胫骨平台锁定板手术、粗隆间骨折膨胀PFN术、Cable Pin索绑系统治疗髋部粉碎性骨折等,主持膝关节镜——膝关节微创治疗,足拇外翻及足趾畸形矫形等足外科的手术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柏立群还长年担任本科生、七年制硕士生、港澳台以及南洋理工大学双学位留学生的中医骨伤科教学及临床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教学经验丰富的柏立群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不喜欢墨守陈规,而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为他们分别确定关系适合的研究方向,然后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相对自由地展开学习科研。而且,柏立群认为,比起医术,更要先成人。 多年从医路,柏立群一直没有停下探索医学奥秘的步伐,从治病救人到教书育人,柏立群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位中医传承者的责任。
传承:中医发展之根本
“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解释生命的奥密,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柏立群向记者介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中医历经数千年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的丰富发展,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很多人把“中医”二字简单地理解为“中国的医学”,其实是不全面的。中医的“中”不只是一个相对于西医的方位、国别或民族的概念,更是《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的“中”,宋代程子将其解释为“不偏之谓中”,这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而中医的最高境界正在于此。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而“中医”作为名词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把中国医学称作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是为了和西医做一个区别。
面对大多数人对于中西医的对比,柏立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两个医疗体系根本就不是矛盾的,是一个相互共融、互补的一个东西。比如,中医的整体观,这是中医学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跟西医的学术有很多交流,已经潜移默化地用于现在的临床、治疗、康复上。”
整体观是中医思维的最突出特征,也是中医学对人体疾病诊断、施治的出发点。事实上,中医的整体观不仅仅体现在中医对于人体的认识,还贯穿于中医的修行上。孙思邈认为:“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这强调了中医师不仅全面掌握脏腑、针灸、药物等医学知识,而且懂得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人事变迁的道理。强调中医知识的整体性是由于中医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人文和科学多个方面。博学多识、通人文是通晓中医方法学的必由途径。“的确,中医学不仅仅是在培养一名医生,更是在培养一名全方位的人才。”
中医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柏立群看来,对于中医来说,继承就是最好的发展。“人,做事要踏实,现在的人太浮躁、太浮夸。我认为,中医关键要继承,先把老祖宗留下的这点儿精华学明白了,然后临床应用,你才会有自己的想法,领悟出新的东西,在这种过程中中医就是在发展。”
治疗:四管齐下方成效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中医骨科也在不停地发展。对于医院的诊疗来说,骨科越来越趋于明确化。中医骨科作为中医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诊断到治疗,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首先,相对于西医骨科必须“解剖复位”,中医骨科更重视功能复位,更强调功能上尽量接近伤前标准;其次,强调“简、便、验、廉”,成本相对低廉,器械不是特别昂贵,因此对医生的要求很高;最后,注重“动静结合”,注重功能康复。
柏立群所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各种疾病的、独具特色的临床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6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护师3人,开设骨科病房、门诊、24小时急诊、现有病床40张。
骨科以临床医疗为主,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引进先进技术,更新观念。开展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骨病等疾病的治疗、开展了手术治疗颈椎病;胸、腰椎椎板减压、椎管成形、椎弓根内固定手术;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等当代先进手术技术。对抢救复合损伤,多发骨折、创伤休克等具有丰富经验。引进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科对创伤和骨折的治疗采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即骨折后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采用手法或手术,早期复位、固定,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同时利用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调节,使患者尽快康复。开展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中药内服、外用或手法按摩等方法治疗颈、腰椎疾病。
柏立群目前的主要医疗方向有三个: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关节炎。这也是东方医院骨科的优势方向,充分体现出了科室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水平,去年科室还申请了北京重点专科。
但是针对不同患者的中医治疗,柏立群坦言:“药物治疗只是一部分,中医骨伤科类的病症治疗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内服、外治、系统的功能锻炼、再加上病人自身的调理。”内服主要是指药物的使用,外治既包括外洗的药、外敷的药、也包括骨科治疗的精华——手法治疗、牵引的物理治疗,系统的功能锻炼是则是医生根据不同的病人量身打造的一套锻炼方案,而病人自身的调理是指病人日常要注意一些不良的、错误的生活习惯,减少再度患病的风险,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只有把这四方面全部做好,病症的临床疗效才会确切。“经常有很多病人问这四点哪一个最重要,我就会给他们打个比方,这四点就如同四个手指头,一个都不能丢,都很重要。”
儿时从医梦,柏立群用一生的追求去践行。作为一位医生,我们看到他对患者的关心、对医术的钻研;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看到他对学生的负责、对传承中医的一片热情。现在,柏立群每天都要问诊很多位患者,工作也许很辛苦,但是充实、有价值。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对于一个医生而言,看好一个病人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大的心灵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