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安徽省小学体育师资、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经费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市、县、乡镇、村级的配置均衡状况,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配置体育资源,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体育资源均衡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2006年6月新修订的教育法规定小学无重点和非重点之分,2007年12月安徽省颁布了统一义务教育办学标准,但是长期受到“城市偏好”政策的影响,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是不公平的,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城市所有,结果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在小学体育资源的配置方面显示的也较为突出。小学体育是培养体育兴趣、爱好,挖掘体育潜能的最佳时期。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将会给少年儿童的体育教育带来不公平。文章对城乡小学之间各项体育资源配置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寻求城乡差距,找到不均衡之处。
根据安徽省各市级行政区域的地理位置状况,笔者对合肥、安庆、蚌埠、淮北、黄山五个地区的学校分层调研。调查的学校分为市级、县级、乡镇和不少于6个教学班村级小学四个级别。发放问卷的对象本着各地区的中学和小学分别为市级学校不少于3所、县级学校不少于4所、乡镇和村级各不少于5所的原则。实际调查学校数为183所,其中市级学校35所,县级学校46所,乡镇级学校54所,村级学校28所。获取文章所需信息主要通过三种渠道:第一,通过安徽大学2007级安徽籍大学生暑假回家的时机携问卷,对母校的体育教师去发放并填写;第二:通过笔者个人的人际关系发放问卷,并回收;第三,笔者亲自到学校发放问卷和部分教师聊天、座谈,获取信息。
1 体育师资的配置状况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工作者,体育课中教师扮演主导者,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是主要的组织者,体育教师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对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影响较大。调研结果显示,市级和县级小学全部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乡镇小学有43%的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村级小学仅有15%的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各级学校在配备体育专业专职体育教师一项指标中,市级学校为85%、县级学校为73%、乡镇级为20%、村级没有配备体育专业专职体育教师。专职体育教师占体育教师总量比一项指标中,从市级到村级分别为73%、70%、36%、8%。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数量从市级到村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学生与体育教师数量比可以更直接的体现出体育教师数量的多与少。2007年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中规定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小学的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2008年6月国家教育部、卫生部、财务部联合颁布《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中规定,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调查过程中小学按照6个班级配备一名体育教师计算,得出生师比应该为276:1;中学按照7个班级配备一名体育教师计算,得出生师比应该为350:1。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安徽省小学的生师比由市级到村级分别为374:1、402:1、712:1、963:1;中学体育教师的生师比由市级到乡镇级分别为342:1、398:1、452:1(统计的教师均为专职体育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安徽省乡镇级和村级学校小学体育教师存在严重的缺额状况;市级和县级的小学体育教师也存在少量的缺额现象。从三个级别中学体育教师的生师比可以看出,中学体育教师的数额,出乡镇中学存在少量的缺额,其它两类中学基本满足需求。市县级小学体育教师的缺额状况,一方面是因为2008年国家颁布《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中,修改了1986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的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心小学每七至八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导致小学体育教师的需求量加大;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名额和编制的增加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随着文件的改变而及时的增加。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对日后生活环境选择,很少愿意到乡镇和农村,因此暂时乡镇和村级专职体育教师的缺少只能靠大量的兼职教师所顶替了。
学历结构代表现任体育教师接受教育的专业程度,是衡量体育教师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指标之一。统计结果显示市县级小学体育教师以本科和大专为主,乡镇和村级小学以大专和中专为主,这一点可以体现出安徽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状况已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分析得出,有三方面原因导致此状况出现,首先是由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本科毕业生在不断的增多;其次是因为为了提高学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职进修的教师不断增加;再次是由于高校就业压力增大,为了进入城市和县城本科生的就业更为现实而自愿进入小学任教。但是这种现象使城乡小学教师的学历差距进一步拉大,特别是在调查结果其它一项指标中,城市的4%是研究生学历,而村级学校的6%则是退伍军人或当地体校退役的学生。体育教师的职称是衡量体育师资群体素质和资历的尺度之一,也是反映体育教师队伍教学、训练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市县级学校体育教师的职称基本呈现倒金字塔形状;乡镇级学校体育教师的职称呈现纺锤状;村级学校体育教师的职称呈现金字塔状。出现这些形状的原因职称评定与教师教学的年限有一定关系,城市和县城小学对体育重视较早,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的较早,因此高级和一级职称的教师较多;乡镇和农村配备体育教师较晚,二级和三级职称教师较多。
2 体育场地与器材的配置状况
2.1体育场地的配置状况
根据安徽省教基〔2007〕15号文件和教体艺【2008】5号文件规定中小学体育场地配备的基本标准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市级小学田径场地和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两项指标达标率相对较低;篮球场地、排球场地、器械体操和游戏区三项指标由村级到市级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市县级小学合格率远远高于村级和乡镇级,体现出不均衡的状况。从表5中学体育场地达标状况的比率表中可以看出,田径场和生均面积两项指标从市级学校到乡镇级学校达标率呈现逐级递增的趋势,这点体现出城市体育场地紧张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善;篮球场、排球场和器械体操区三项指标市级和县级学校的达标率高于乡镇级学校,这一现象体现出在体育场地面积紧张的现状下,各类学校能够根据学校现状开展相应的体育项目。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各类学校体育场地的质量很不均衡,从乡镇级学校体育场地主要以三合土和煤渣质地为主,县级的球类场地以水泥地为主,市级学校场地以塑胶为主。
2.2体育器材的配置状况
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规定的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市级到村级四类小学体育器材合格率分别为94%、85%、54%、0,中学体育器材从市级到乡镇三类学校的合格率分别为95%、90%、32%,由此可见市级和县级学校合格率较高,而值得注意的是村级小学的合格率为0。对不合格学校体育器材的价值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市县级学校的器材价值多数学校在5000元以上,而乡镇级有64%在2000元以上,而村级学校的体育器材84%的学校在2000元以下,39%的学校体育器材在1000元以下。通过走访发现乡镇和村级学校体育器材不仅数量较少,器材的破损也较为严重,易损器材的补充较慢。由此可见城乡学校体育器材的差距较大,较为不均衡。
2.3体育经费的均衡状况
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学校体育经费是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体育器材,提高教师待遇的保证,因此体育经费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了解学校体育经费的均衡状况主要对是否每年都有体育经费、学校体育经费预算的依据、目前学校体育经费能否满足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等三项指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县级和市级小学每年都有体育经费,乡镇和村级大多数小学偶尔有体育经费,三类中学均有体育经费。市级和县级学校体育经费划拨方式较为合理,多数学校的体育经费是按照年度教育经费的比例进行划拨和本年度体育所需费用状况,需要多就多拨,需要少就少拨;乡镇和村级学校的体育经费有86%的学校是需要时要一点批一点,甚至不批。对目前学校体育经费能否满足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一项指标的调查结果显示,市级学校的体育经费基本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县级学校的体育经费存在少量的不足,而100%的乡镇级和村级学校的体育经费存在严重不足,对体育教学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4结果分析
安徽省小学的生师比由市级到村级分别为374:1、402:1、712:1、963:1;中学体育教师的生师比由市级到乡镇级分别为342:1、398:1、452:1。结合小学和中学生师比可以看出市级和县级的小学体育教师也存在少量的缺额现象,乡镇级和村级小学体育教师存在严重的缺额状况;中学体育教师的数额基本正常。市县级小学教师的以本科和大专为主,乡镇和村级学校以大专和中专为主,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市县级中学有少部分的学历是研究生。各类小学和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状况均是城镇的好于乡村的。因此可以看出城乡体育教师的配置在数额和质量上是不均衡的,应注重农村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的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再进修工作,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质量。
市级小学田径场地和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两项指标达标率相对较低;篮球场地、排球场地、器械体操和游戏区三项指标由村级到市级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市县级小学合格率远远高于村级和乡镇级,体现出不均衡的状况。从中学体育场地达标状况的比率表中可以看出,田径场和生均面积两项指标从市级学校到乡镇级学校达标率呈现逐级递增的趋势;篮球场、排球场和器械体操区三项指标市级和县级学校的达标率高于乡镇级学校。从市级到村级四类小学体育器材合格率分别为94%、85%、54%、0,中学体育器材从市级到乡镇三类学校的合格率分别为95%、90%、32%。对不合格学校体育器材的价值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市县级学校的器材价值多数学校在5000元以上,而乡镇级有64%在2000元以上,而村级学校的体育器材84%的学校在2000元以下,39%的学校体育器材在1000元以下。体育器材和体育经费两个方面农村与城市学校依然出现巨大的不均衡,这种经济上的不均衡只能靠行政手段进行调节。
关键词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体育资源均衡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2006年6月新修订的教育法规定小学无重点和非重点之分,2007年12月安徽省颁布了统一义务教育办学标准,但是长期受到“城市偏好”政策的影响,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是不公平的,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城市所有,结果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在小学体育资源的配置方面显示的也较为突出。小学体育是培养体育兴趣、爱好,挖掘体育潜能的最佳时期。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将会给少年儿童的体育教育带来不公平。文章对城乡小学之间各项体育资源配置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寻求城乡差距,找到不均衡之处。
根据安徽省各市级行政区域的地理位置状况,笔者对合肥、安庆、蚌埠、淮北、黄山五个地区的学校分层调研。调查的学校分为市级、县级、乡镇和不少于6个教学班村级小学四个级别。发放问卷的对象本着各地区的中学和小学分别为市级学校不少于3所、县级学校不少于4所、乡镇和村级各不少于5所的原则。实际调查学校数为183所,其中市级学校35所,县级学校46所,乡镇级学校54所,村级学校28所。获取文章所需信息主要通过三种渠道:第一,通过安徽大学2007级安徽籍大学生暑假回家的时机携问卷,对母校的体育教师去发放并填写;第二:通过笔者个人的人际关系发放问卷,并回收;第三,笔者亲自到学校发放问卷和部分教师聊天、座谈,获取信息。
1 体育师资的配置状况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工作者,体育课中教师扮演主导者,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是主要的组织者,体育教师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对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影响较大。调研结果显示,市级和县级小学全部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乡镇小学有43%的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村级小学仅有15%的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各级学校在配备体育专业专职体育教师一项指标中,市级学校为85%、县级学校为73%、乡镇级为20%、村级没有配备体育专业专职体育教师。专职体育教师占体育教师总量比一项指标中,从市级到村级分别为73%、70%、36%、8%。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数量从市级到村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学生与体育教师数量比可以更直接的体现出体育教师数量的多与少。2007年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中规定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小学的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2008年6月国家教育部、卫生部、财务部联合颁布《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中规定,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调查过程中小学按照6个班级配备一名体育教师计算,得出生师比应该为276:1;中学按照7个班级配备一名体育教师计算,得出生师比应该为350:1。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安徽省小学的生师比由市级到村级分别为374:1、402:1、712:1、963:1;中学体育教师的生师比由市级到乡镇级分别为342:1、398:1、452:1(统计的教师均为专职体育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安徽省乡镇级和村级学校小学体育教师存在严重的缺额状况;市级和县级的小学体育教师也存在少量的缺额现象。从三个级别中学体育教师的生师比可以看出,中学体育教师的数额,出乡镇中学存在少量的缺额,其它两类中学基本满足需求。市县级小学体育教师的缺额状况,一方面是因为2008年国家颁布《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中,修改了1986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的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心小学每七至八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导致小学体育教师的需求量加大;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名额和编制的增加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随着文件的改变而及时的增加。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对日后生活环境选择,很少愿意到乡镇和农村,因此暂时乡镇和村级专职体育教师的缺少只能靠大量的兼职教师所顶替了。
学历结构代表现任体育教师接受教育的专业程度,是衡量体育教师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指标之一。统计结果显示市县级小学体育教师以本科和大专为主,乡镇和村级小学以大专和中专为主,这一点可以体现出安徽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状况已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分析得出,有三方面原因导致此状况出现,首先是由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本科毕业生在不断的增多;其次是因为为了提高学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职进修的教师不断增加;再次是由于高校就业压力增大,为了进入城市和县城本科生的就业更为现实而自愿进入小学任教。但是这种现象使城乡小学教师的学历差距进一步拉大,特别是在调查结果其它一项指标中,城市的4%是研究生学历,而村级学校的6%则是退伍军人或当地体校退役的学生。体育教师的职称是衡量体育师资群体素质和资历的尺度之一,也是反映体育教师队伍教学、训练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市县级学校体育教师的职称基本呈现倒金字塔形状;乡镇级学校体育教师的职称呈现纺锤状;村级学校体育教师的职称呈现金字塔状。出现这些形状的原因职称评定与教师教学的年限有一定关系,城市和县城小学对体育重视较早,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的较早,因此高级和一级职称的教师较多;乡镇和农村配备体育教师较晚,二级和三级职称教师较多。
2 体育场地与器材的配置状况
2.1体育场地的配置状况
根据安徽省教基〔2007〕15号文件和教体艺【2008】5号文件规定中小学体育场地配备的基本标准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市级小学田径场地和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两项指标达标率相对较低;篮球场地、排球场地、器械体操和游戏区三项指标由村级到市级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市县级小学合格率远远高于村级和乡镇级,体现出不均衡的状况。从表5中学体育场地达标状况的比率表中可以看出,田径场和生均面积两项指标从市级学校到乡镇级学校达标率呈现逐级递增的趋势,这点体现出城市体育场地紧张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善;篮球场、排球场和器械体操区三项指标市级和县级学校的达标率高于乡镇级学校,这一现象体现出在体育场地面积紧张的现状下,各类学校能够根据学校现状开展相应的体育项目。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各类学校体育场地的质量很不均衡,从乡镇级学校体育场地主要以三合土和煤渣质地为主,县级的球类场地以水泥地为主,市级学校场地以塑胶为主。
2.2体育器材的配置状况
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规定的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市级到村级四类小学体育器材合格率分别为94%、85%、54%、0,中学体育器材从市级到乡镇三类学校的合格率分别为95%、90%、32%,由此可见市级和县级学校合格率较高,而值得注意的是村级小学的合格率为0。对不合格学校体育器材的价值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市县级学校的器材价值多数学校在5000元以上,而乡镇级有64%在2000元以上,而村级学校的体育器材84%的学校在2000元以下,39%的学校体育器材在1000元以下。通过走访发现乡镇和村级学校体育器材不仅数量较少,器材的破损也较为严重,易损器材的补充较慢。由此可见城乡学校体育器材的差距较大,较为不均衡。
2.3体育经费的均衡状况
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学校体育经费是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体育器材,提高教师待遇的保证,因此体育经费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了解学校体育经费的均衡状况主要对是否每年都有体育经费、学校体育经费预算的依据、目前学校体育经费能否满足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等三项指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县级和市级小学每年都有体育经费,乡镇和村级大多数小学偶尔有体育经费,三类中学均有体育经费。市级和县级学校体育经费划拨方式较为合理,多数学校的体育经费是按照年度教育经费的比例进行划拨和本年度体育所需费用状况,需要多就多拨,需要少就少拨;乡镇和村级学校的体育经费有86%的学校是需要时要一点批一点,甚至不批。对目前学校体育经费能否满足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一项指标的调查结果显示,市级学校的体育经费基本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县级学校的体育经费存在少量的不足,而100%的乡镇级和村级学校的体育经费存在严重不足,对体育教学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4结果分析
安徽省小学的生师比由市级到村级分别为374:1、402:1、712:1、963:1;中学体育教师的生师比由市级到乡镇级分别为342:1、398:1、452:1。结合小学和中学生师比可以看出市级和县级的小学体育教师也存在少量的缺额现象,乡镇级和村级小学体育教师存在严重的缺额状况;中学体育教师的数额基本正常。市县级小学教师的以本科和大专为主,乡镇和村级学校以大专和中专为主,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市县级中学有少部分的学历是研究生。各类小学和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状况均是城镇的好于乡村的。因此可以看出城乡体育教师的配置在数额和质量上是不均衡的,应注重农村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的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再进修工作,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质量。
市级小学田径场地和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两项指标达标率相对较低;篮球场地、排球场地、器械体操和游戏区三项指标由村级到市级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市县级小学合格率远远高于村级和乡镇级,体现出不均衡的状况。从中学体育场地达标状况的比率表中可以看出,田径场和生均面积两项指标从市级学校到乡镇级学校达标率呈现逐级递增的趋势;篮球场、排球场和器械体操区三项指标市级和县级学校的达标率高于乡镇级学校。从市级到村级四类小学体育器材合格率分别为94%、85%、54%、0,中学体育器材从市级到乡镇三类学校的合格率分别为95%、90%、32%。对不合格学校体育器材的价值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市县级学校的器材价值多数学校在5000元以上,而乡镇级有64%在2000元以上,而村级学校的体育器材84%的学校在2000元以下,39%的学校体育器材在1000元以下。体育器材和体育经费两个方面农村与城市学校依然出现巨大的不均衡,这种经济上的不均衡只能靠行政手段进行调节。